散文、杂文、随笔与游记的写作-好作文节选自《手把手教你当作家》第六章(北锋 著作)美文,散文的一种,一般是指不带实用目的专供直觉欣赏的作
散文、杂文、随笔与游记的写作-好作文
节选自《手把手教你当作家》第六章(北锋 著作)
美文,散文的一种,一般是指不带实用目的专供直觉欣赏的作品,是作为一种独立文体而存在的“纯文学”;而那些带有实用目的的写作,如新闻、公文、论述等可归入杂文类。
美文是从西方引入的概念,提倡“记述的”、“艺术的”叙事抒情,着重感性,善长抒情;而杂文重知性,长于达意。其实两者并非截然不同,优秀的杂文可以当作美文来欣赏林达华,美文往往也为实用目的而写作。
在“泛写作”、“大写作”、“普写作”的年代,尤其随着网络文化与网络写作的发展,美文与杂文更是趋于融合。美文的概念已经不限定于某种文体,或某类内容。因为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的自由的文化,给美文的概念赋予了更多的开放自由的元素,可以这么说:
好散文就是美文,好诗歌就是美文,好随笔就是美文,好故事就是美文,好寓言就是美文,好剧本就是美文,好小说就是美文,好论文就是美文,一篇短小但是优秀的日记、书信、新闻、博客、短信、笑话、格言、评论等等都是美文。
提倡“大美文”概念,就是提倡优质写作、贬斥庸俗写作,推崇艺术作品、贬斥垃圾作品,只要抱着“写作是一门艺术”的理念,或早或晚,就能写出或多或少、或长或短的好作品——也就是散文、诗歌、随笔、故事、寓言、剧本、小说、论文、日记、书信、新闻、博客、短信、笑话、格言、评论等等各种美文。
6.1 散文不仅是喝酒做梦的抒情
散文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散文、哲理散文四大类,也可细分为历史散文、说理散文、政论散文、歌赋散文、笔记散文、传记散文、文艺散文、游记散文、诗意散文、小说散文、剧本散文等多种体裁。
中国在殷商时代有了文字,也就有了记史的散文。到了周朝,各诸侯国的史官进一步以朴素的语言、简洁的文字去记录列国间的史实,比如《春秋》。
随着时代的进步,产生更高的需求,于是出现了描述现实的历史文学,有了《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这些“先秦历史散文”,为中国的历史文学奠定了基础,对后世历史家和古文家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春秋战国之交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各种学术流派纷纷著书立说,争论不休,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代表不同阶级或阶层的思想家的著作,促进了说理散文的发展。记载他们言论的书包括《论语》、《孟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
汉初,帮助统治者治理国家的政论散文得到发展。贾谊(公元前200—前168)是西汉初年杰出的文学家,他的散文善用比喻,语言富于形象性,在《过秦论》中总结了秦代灭亡的原因,汲取了秦末农民起义的教训,发展了先秦的民本思想。除贾谊外,汉初还有不少散文家,他们的文章大多或论秦之得失,或针对时弊,提出自己的主张,其中以晁错和邹阳成就较高。晁错以主张募民备塞的《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两篇散文最为著名。
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封建王朝迫切需求总结古代文化,给予大一统的统治局面以哲学和历史的诠释,于是司马迁的《史记》应运而生。它的出现将先秦历史散文又大大向前发展了一步。在《史记》的影响下,东汉时期产生了不少历史散文著作,班固的《汉书》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汉代出现了一种新的文体“赋”。赋的名称始于战国赵人荀卿的《赋篇》,后来逐渐形成了特定的体制。“赋”讲究文采和韵节,兼具诗歌和散文的双重性质。其中,接近散文的称作“文赋”,接近骈文的称作“骈赋”。汉初贾谊的《吊屈原赋》、《鹏鸟赋》,司马相如(前118—前179)的《子虚》、《上林》,西汉末年杨雄(公元前53—18)的《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河东赋》;班固的《两都赋》;东汉张衡(78—139)的《二京赋》,都是汉赋(古代散文)的名篇。
魏晋南北朝时期,骈文盛行,散文衰落。唐朝韩愈大力反对浮华的骈俪文,提倡复兴古文,后又得到柳宗元大力支持,古文创作业绩大增,影响扩大,成为文坛的主要风尚,文学史上称其为“古(散)文运动”。韩、柳两位文豪共同树立了一种摆脱陈言俗套,自由抒写的新文风,大大提高了散文的抒情、叙事、议论、讽刺的艺术功能。
中唐以后,“古(散)文运动”一度衰落,宋代的欧阳修再次掀起古文运动,此后的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等人也为古(散)文的革新与发展作出贡献。南宋时期大量出现了笔记杂文,如洪迈的《容斋随笔》、王明清的《挥尘录》等,朱熹(1130—1200)的古文长于说理,造诣极高。
明初的宋濂(1310—1381)被称作“开国文臣之首”,他的一部分传记文很有现实意义,比较著名的作品有《秦士录》、《王冕传》、《李疑传》等。明中叶以后,针对程朱理学、八股文的束缚,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发起了“复古运动”,倡导“文必秦汉”。他们对扫荡八股文风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却又走上了盲目复古的狭路。后来的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的“后七子”复古运动,也以盲目复古而归于失败。
明末清初,晚节不保的侯方域(1618—1654)所写的散文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代表作有《李姬传》、《马伶传》、《任源邃传》等。桐城派古文是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流派,主要作家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姚鼐对我国古代散文文体加以总结,分为13类,包括: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说、箴铭、颂赞、辞赋、哀奠等。
晚清的康有为(1858—1927)和梁启超(1873—1929)作为改良运动的代表人物,也成为学术上改良派的代表作家。他们写作散文时无视传统古文的程式,直抒己见,畅所欲言,把散文政治斗争的有效工具。梁启超的新体散文更是对一切传统古文进行猛烈攻击,为晚清的文体解放和“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开辟了道路,他的《少年中国说》即是这样一篇典型而富有革命性的作品。
最早的一批现代新文学作品,是伴随着对封建主义文学和文言文的批判而诞生的,议论性散文便是其中之一,它是现代散文的源头。在新文学诞生的初期,报刊、杂志陆续出现议论性散文,影响最大的作者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周作人、钱玄同、刘半农等人。他们的作品以随感录为主要形式,内容包罗广泛,重点在于宣扬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散文得到更大发展,散文作家可谓人才辈出、风格各异窦长君,不乏上乘之作和经典作品。
总之,散文的历史悠久,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中国古代把文学作品中除韵文以外的全部文章都称为散文。五四运动以后,比较明确地把文学作品中除小说、诗歌、戏剧以外的全部文体,都称作散文。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为“四大文体”的一种文学体裁,也可以说,除了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大都可以归入现代散文的范畴。所以,散文泛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随笔、小品文、杂文、游记、传记、纪实等。
狭义的散文专指抒情散文,这是由于随着文体的发展,叙事散文中的通讯特写、传记文学、报告文学等,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文体,各成一类了;议论散文则有了专门名称——杂文,所以也从散文中分离出来,剩下的只有抒情散文,这就是狭义的散文。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文情并茂的文学体裁,篇幅可长可短(百来字到数千字),写法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可以任意挥洒,几无拘束,写作者都喜欢用它来写景状物和表情达意。散文比诗歌、小说和戏剧更能迅速、广泛地反映现实生活。
虽然文体自由,不必讲究音韵和排比,但是散文并非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议论等方式表达。
写散文的人都能写诗歌,写诗歌的人未必能写散文;写小说的人都能写散文,写散文的人未必能写小说。可见,单就写作难度来说,散文介于诗歌与小说之间,写散文也可视为诗人向小说家或文学家进化的一个重要阶段。所以,写好散文仍是重要的写作的功课和基础。
6.2 写作散文常见的过程与技巧
学习散文写作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从摹仿入手,跟在前人、他人尤其名家后面亦步亦趋。这种缺乏理论支撑的盲目实践,往往事倍功半。二是在阅读散文名篇,而且只阅读散文名篇,自然产生感性认识,然后学习散文的写作理论,使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的阶段,再阅读、精读、研读名家范文,然后从事写作实践,这样就可以事半功倍了。第二条途径的过程如下:阅读→研究→再阅读→写作→再三阅读→修改原作直至成篇或完美。
一、题材广泛,取材自由,巧妙构思。
散文的内容涉及自然万物、各色人等、古今中外、政事私情,可以写作风俗、人物、游记和偶感,可以谈天说地、抒情写趣,凡是能给人以思想启迪、美的感受、情操陶治,并使人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心旷神怡的,都可选作散文的题材。
构思是写作者对生活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和提炼的过程。写作者要在构思中为散文的思想内容寻找尽量完美的艺术形式,使思想性与艺术性达到和谐的统一。因此,构思要解决立意、选材、创造意境、确定体裁、基本手法、布局谋篇等问题。
1、寻找、捕获与创造灵感。不论是任何的人、事、物、景,也不论是思想的一点火花与长篇大论,或者感情上的一次波澜与所有遭遇,都可作为散文的题材加以采用。散文的题材可以说海阔天空,无所不包。
2、确定体裁。散文的体裁灵活多样。当作者产生了一个好的意思、思想和灵感,并且选取了表现这一意思、思想和灵感的材料,就要考虑是写成书信体、还是日记体?是写成随笔、还是偶感?是写成游记、还是回忆录?是写成序或跋,还是写成读后感?确定了具体体裁,写作起来便会精确、明晰而畅快。
3、编织线索。散文的材料大都是很“散”的,但是每一个材料都是一颗珍珠,把这些珍珠以内在的联系作为线索,便可串成一串光彩夺目的珠圈或项链。内在线索包括时间线索、事物线索、景物线索、人物线索、感情线索、思绪线索和行动线索。当然,“文无定法”,散文的线索很多,以上几种仅是人们较为常用的线索。
4、收集素材。写作者可以选取生存、生活、工作和斗争的全过程,也可以选取其中的一个场面、一个片断、一个镜头来加以描摹和开掘;小到感悟一颗粒砬的平凡与美好,大到慨叹宇宙的大美与壮阔,散文可以用“显微镜”观察微观世界,也可以用“望远镜”观察宏观世界。
二、精于立意,思想警辟,贯通一气。
“凡文以意为主”,意在文先,主题先行。散文的“意”是客观地存在于深厚的生活土壤和浩瀚的生活海洋中的。要获得它们,其实不必依靠厚重的学识和深邃的思考,每个作者都具有对生活的观察、感受和理解。
散文多是真情实感的产物,优秀的篇章都有思想火花的闪耀,格言和箴言即表现着作者对时代和人生的深刻认识与精辟见解。如不到五百字的《岳阳楼记》,便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名句。“凡掷地作金石声的作品差不多总是包含着鲜明的思想、结结实实的思想。有闪光的思 想之焦点,飞跃着不灭的思想之火焰的。”
三、写法多样,手段丰富,恰当开篇。
散文主要包括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写景散文和哲理散文。散文可以完全书写真人真事,可以部分虚构,也可以完全虚构加工;在表现方法上,主要包括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可以有所侧重,也可以综合运用。散文的开篇尤其重要。
1、以地点和时间开篇,这种方法较为平稳地提供了背景,拉开了序幕,虽然暂时没有直接接触到文章主题,但是为全文渲染了合适的气氛,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时间等等,可以以平铺直叙的方式写作下去。
2、以描写景物法开篇,更是一种渲染气氛的经典的散文笔法,景色描写大都意境优美、诗情浓郁,也有阴冷(阴郁)、火热(热烈)、迷蒙(徘徊)、萌动(躁动)等方式,再逐步加入人物、情绪、情节等文字,逐渐把文章引入正题。
3、开门见山法开篇,就是直接了当地落笔扣题,开头的一段话便定下全篇文章的基调和主题。这种开篇感情饱满、激动人心又发人深思,一开头就使人对文章的主题有了深刻的认识。接下来,文章从头到尾就要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描述。运用这种开头方法写作,必须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既要根据材料确定好将要表现的中心思想,又要准确使用素材、事例和文字。
4、抒情揭示法开篇,也是一开始就要揭示主题,但是不下结论,而是在抒发感情中步步深入地引入中心,如同雕琢玉否,最后再以陡峭的笔法进行归纳和总结,令读者欣然或不得不接受作者的表述与思想。
5、倒叙法开篇,以这种方法开头,通常由眼前的情景,联想到以往的事情,沿着回忆这个思路叙述往事,形成倒叙。一要描写眼前看到了什么事物,并给人强烈的印象;二要要揭示看到事物包含的意义,用准确精炼的语言概括;三要写出由此而生的联想,引出一系列的形象鲜明的记忆。
四、短小精悍,行文自由,文采飞扬。
散文不必像诗歌那样凝炼、押韵和遵守格律,不必像小说那样细致地刻划完整的人物形象,不必像戏剧那样写出矛盾冲突发展的全过程,它可以无拘无束地运用各种形式和表现方法,只要合情合理,只要符合生活的基本规律和规则。
有人戏称散文是文学领域的“轻骑兵”,正是因为它具有篇章短小精悍、形式灵活自由等的特点。我国的古代与现代散文的名篇多数是短篇,如韩愈的《马说》仅150字,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仅193字,许地山的《落花生》482字,茅盾的《白杨礼赞》1074字。当然,较长的优秀散文也是很多的,但是它们与一般记叙文相比,仍属于精悍之作。所以散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就是短小精悍、以小见大而言近旨远。
散文语言以口语为基础,力求清新自然和优美洗练,同时也可以文语(包括古语和欧化语)作为点缀。散文语言讲究语言技法,如句式长短相间、随物赋形,多用修辞特别是比喻,讲究音调、节奏、旋律等音乐美。
散文特别注重文采,它不像小说那样以引人入胜的故事招引读者,也不像戏剧那样以扣人心弦的冲突来赢得观众;它的艺术吸引力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语言的凝炼、优美、质朴、清新,或者绚丽、斑斓、热情、华丽。即便是议论性的文字,也要讲究形象化和趣味性,要避免拉长脸孔说教,而要使无形的具体可感,无声的音绕于耳,给读者以艺术的美妙和感染力。
五、结构严谨,布局合理,挥洒自如。
鲁迅在《怎么写》说:“散文的体裁,其实是大可以随便的。”冰心在《谈散文》中也说:“散文比较自由”。这里说的“随便”、“自由”并非毫不经心、信手涂鸦。自由灵活的散文写作,“装着随便的涂鸦模样,其实却是用心雕心刻骨的苦心的文章。”(厨川白村:《出了象牙之塔》)
散文可以不拘一格地写作,但是“形散而神不散”,即由一个明确的主旨贯穿全文,由一条明晰的线索将所写的各部分内容贯穿,做到散得开也收得拢,分得清又合得来,看似自如挥洒,最后汇成篇章。
“形散神不散”,既说明散文必须“散”,必须“博”,也就是从表面上看、从形式上看,它是运笔如风、不拘成法,似乎散漫无章,行文时断时续,时 勾勒描绘,时而倒叙联想,时而感情迸发未来光脑系统,时而侃侃议论。但是,散文的“神(主旨)”却是始终不散的,所有文字始终围绕主题在写作。
尤其是散文的结尾,必须将始终紧紧围绕主旨的结构、层次和文字加以收拢,进行辩证统一的归纳总结,使得全文以“神收”的方式结束,令读者叹为观止又感觉意犹未尽。
六、作者述评,个性鲜明,纵横捭阖。
所有文学作品都是带有感情的,但是小说和戏剧的作者,往往把自己强烈的感情倾注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作者把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人物的爱憎褒贬,大都通过间接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散文则不一样,它常常象诗歌一样,以最直接抒情的方式抒写胸臆,当然也就自成风格。
真情是散文的生命,只有直抒胸臆,把真情实感捧给读者,才会赢得读者的喜爱和尊重。写作大都“文如其人”,散文更是如此。名家都有自己的风格,他们的作品即使不署名,读者也能从风格上看出作者是谁。如鲁迅的散文大都深刻、精炼、峭拔,虽然他在写文章经常改换笔名, 然而即便署名为“何家干”的文章,明眼人一看也能看出是鲁迅的作品。
巴金说“我的任何散文里都有我自己”,由于常以第一人称叙述,作者在散文中的形象比较明显和突出。正是这种鲜明的个性表露,令散文这种文体既直白、浅显,又大胆、无忌,进而成为作者表露心声的极佳载体。刘半农说散文要“赤裸裸地表达”,鲁迅说自己的散文“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还有人说“我是怎样一个人, 就怎样写”,“心口相应,信口直说”, “反正我只是这样一个我”。写作真实的“我”,正是散文的核心特征和生命价值所在。
七、入门容易,精深实难盛夏科技,苦心经营。
散文写作可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抒情、说理、呐喊、怒吼、抨击、赞颂、幽默、讽刺、高歌、浅唱、漫谈、絮语、嘻笑怒骂、妙语解颐,各式各样、应有尽有,这就令写作者可以自由、灵活地选用各种体裁来写,赋铭、速写、游记、书信、日记、序跋、偶感、随笔、回忆录、读后感,等等,任人选择,因人而异,都能写成佳作。
但是,文采斐然的优秀散文大都不是以“掉以轻心”的态度写出来的,它们大都是作者惨淡经营、刻意加工、再三修改甚至全盘否定的结晶。散文家秦牧指出:“一篇小小的散文,也许写作时间仅仅是一两个小时,但却要求作家深厚的素养,而且不断扩大和丰富这种素养。把散文当作是‘小功夫’和‘掉以轻心’的写作态度,是很不利于散文创作的繁荣和发展的。即使是怎样熟练的名作家,也要求他们在写作一篇小文章时,采取‘大象搏狮用全力,搏兔也用全力’的态度。”
所以:一篇散文通常采用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以优美的字、词、句子和段落,表达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每个人都可以写散文,只要从生活实际出发,选择熟悉或关注的立意,凭借自身的鲜明感受和敏锐观察,把握时代的跳动脉博,以深厚感情、丰富想象和深沉思索去写作,就会写出洋溢着生活情趣又富有诗意的散文。
6.3 写作一篇记事和写人的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是以写人和记事为主的散文,带有浓厚的抒情成份,字里行间充斥着饱满的感情。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必要因素,从其中一个或几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认知、感情和思想。
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偏重于记事的叙事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在叙事中倾注了作者的真挚感情,以情促文,这是它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偏重于记人的叙事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紧紧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其人物形象必须是真实的,这也是它与虚构小说的主要区别。
叙事散文与记叙文也不同,没有记叙文那种鲜明的开头,一般只有(阶段性)高潮,没有(终极)结果,而且较少议论,以抒情为主的行文,令其结构更加简明。
[记人叙事散文模板]
一、【选材】叙事散文的取材主要有三大类:
1、取材于历史故事,作者在尘封的历史深处追寻那些能够体现文化底蕴、彰显人文精神的历史人物,捕捉那些旷古文明的碎片,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翻新创作,以发掘其崭新的历史价值与意义。
2、来源于现实生活的那些能够触动人类灵魂内核的动人故事,它们中有的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有的震山撼海、动人心魄,有的发人深思、启人心智,有的促人警醒或幡然醒悟。
3、取材方式是文山探宝或书海寻珍,于古今中外的名著抑或民间故事之中寻找创作源泉,释放才情,张扬文采。或从其中采撷一段动人故事加以诠释,或干脆对书中人物直接点评,或者故事新编、交叉构建、时空穿越,总之花样翻新不一而足。
二、【开头】
以感情化的语言进行概括叙述,介绍该人。如肖像描写、简单评价、我和该人的关系等,由于重点在后,这一部分力求简明扼要。
三、【中间】
1、一种情况:写一件事。从开头、发展到结尾,细致叙述和描写。
2、另一种情况:写几件事。每件事即每个层次之前,可以用对该人精神特质的一个因素领起,以对该人的感情体验及整体议论来贯穿几件事。
四、【结尾】
1、重申该人特质,照应开头。
2、深化感情关系,发出感慨。
五、【技法与修辞】叙事散文的表达技巧包括:
1、象征手法,言在此而意在彼,借古讽今,内涵丰富,富于哲理。
2、大力铺垫,显示事物发生的原因或基础,昭示其发展的必然性与合情合理的归宿。
3、结构精巧,总领全文,制造悬念,线索分明,前后呼应,过渡自然,架构严谨,先抑后扬,卒章明志等。
4、多种抒情,托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等。
5、多种表现,如烘托、渲染、联想、想象、浪漫色彩、写实手法、正反对比、以小见大等。
6、不吝描写:
(1)正面描写。①渲染——采用浓墨重彩的笔法描绘事物并感染读者。②白描——运用简笔勾勒事物轮廓的描写手法。
(2)侧面衬托(烘托、烘云托月等)。①正衬——用与所描绘对象性质、特征相似的另一事物作衬托,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特点。②反衬——用与所描绘对象性质、特征相反的另一事物作衬托,以突出所要表现事物的特点。
(3)情感的含蓄和克制,是体现教养和高雅的艺术手段,至少不能讴歌那些癫狂、变态或歇斯底里。
(4)细节决定成败,没有细节的散文只是议论文,细节不但是作者形象思维的展现,而且会成为文章的亮点,对刻画人物形象和塑造人物性格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细节包含很多种,如人物的动作刻画、神态刻画、个性化语言的刻画,以及当时的环境刻画、人物内在心理的描摹等等。
叙事散文习作:(不限文体、立意、架构、字数和语言风格)如“我的父亲”、“我的母亲”、“我的爱人”、“我与某某的故事”、“我的求学岁月”,等等……
6.4 写作一篇游记类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是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这类散文含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是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甚至可以只去采撷、编辑值得抒情的素材。
抒情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以空灵飘逸见长,着力点在于准确表达感情色彩的语言运用上。或直抒胸臆巴尔扎克像,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对象是自然风物,也赋予其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
优秀的抒情散文不论是参游式、静赏式、象征式、情索式(并列式)、怀念式、叙史式,大都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善于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也是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游记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有趣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同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游的含义包含游历、旅游、游玩、游览、参观、访问、考察等。所以,游记的特点是: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觉。游记可以有带议论色彩的,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可以有带科学色彩的,如郦道元的《三峡》;可以有带抒情色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袁宏道的《满井游记》。
游记可以分为:以记录行程为主的是记叙型游记;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是抒情型游记;以描绘景物、景观为主的是写景型游记;通过游记来说明一个道理的说理型游记。不论哪一种游记,都是通过对自然风光、风景名胜、城市景观、景观中的人与事进行描绘,来达到记事、抒情、说理等目的。所以写作游记时,一定要具备“游”的记录,没有“游”,也就不会有“游记”。
《徐霞客游记》是以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邓英婷。明末的徐霞客游记中国4年,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尚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为《徐霞客游记》。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主要按日记述作者在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成就。
《马可波罗游记》相传是根据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1324)的口述而写,马可·波罗出身于1254年意大利威尼斯一个商人家庭,他的父亲尼科洛和叔叔马泰奥都是意大利威尼斯的商人,他在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出行,途径中东,历时四年多来到中国,在中国游历17年,回国后在监狱中口述《马可·波罗游记》,记录他在神秘中国的旅途见闻,激发起当时欧洲人对于东方中国的向往。
抒情散文《理想的出行》赏析:
旅行,分为休闲、逛荡、赏景、游学、寻秘、探宝、购物和求智慧,一山一水一翁一童,一木一石一果一鳞,可照片可摄影,也可空手而归。
何必埋怨心血来潮的冲动呢?一念之下走上乡间的小桥,虽然没有尼罗河和亚马逊的汹涌,桥下的小河——也是祖国一条涓细的静脉。其实,澳洲不过是海南的翻版,南非不过是云贵的小样,珠穆朗玛比马特峰和乞力马扎罗更加雄伟,长白山比富士山和维苏威火山更加俊俏。
庐山和九寨的瀑布天下双绝,西沙南沙不缺少大堡礁的风光。中国还有斜塔和死海,所以,我最理想的出行,是徒步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入风俗,攀高雅,将名胜和逸闻作为谈资,不论基础旅行还是高端行走,我的原则是:切忌过分冒险和表现愚蠢!
不必坐飞机潜艇,不必用旅行支票,不受异国导游的掌控,不当语言不通的可怜虫。不必有人赞助昂贵的旅费,不必勉强用怪味的餐饮裹腹,从不追求所谓惊险的纪录,因为我——不想在轮椅上渡过余生。
若是参加有组织的出行,那么,精密的时间表和简朴的行李必不可少,否则就成了误时的小人和看堆儿的奴才。静悄悄地不要喧哗,不必炫耀金钱和地位,少吃、试吃,多穿、多问,旅游者不是文化侵略者,不是喧嚣的过江龙,微笑的侍者更不是谦卑的奴才湖州市政府!尊重同行者和所有人,否则必有报应!
可惜,所有美景都已被圈禁,值得结交的人很难碰到,可喜的风光和愉悦的行程越来越少!而且,值得信赖的旅伴也难以寻觅。其实,如果你拥有自信、能力和思想,哪怕身处荒漠或者斗室,身边的风景也足够开心了!
所以,我最理想的出行,是一个人徒步行走,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或者躺在绿意盎然的斗室,吃着水果,欣赏电视里被别人收入镜头的各国的美好风光……
[游记类抒情散文模板]:
一、【选材与架构】
抒情散文可分为借景抒情、因物抒情和以事抒情三类。
1、参游式的套路模式:参游起因→参游见闻。
特征:作者是文中的穿线人,由作者的目击联想来描写景物、抒发感情。
注意:一要注意众多的景物应以作者行踪为线串联起来,移走换景,景不离步;二要注意每进一步,地点要交代明确,描写要虚实相间,这样行文才能清晰而深广;三要注意描写手法的使用,众多的景物要详略得当,详处着力描写,略处简要概述。
2、静赏式的套路模式:进入景点→依次静赏→赏景联想→离开景点。
注意:一要注明进入景点的缘由,最好能点到主题上;二要多角度描写主要的景物,至少要有三个角度;三要使用联想,旨在与开头所交代的缘由相照应,用抒发情感的方式来深化主题。
3、象征式的套路模式:物的概述→物的性格→由物及人。
特征:一用物来象征人,形似写物,旨在象征之人;二是卒章显志,篇末点旨,令真相大白。
4、情索式(并列式)的套路模式:情的缘起→情的积蓄→由情至人→情的归结。所谓情索张佳莹,就是以情为线索,来连缀景物。
特征:看似处处写景物,实则处处借景抒情,只是为情感找一个假托物而已。关键是要善于将景物特征分解成若干个方面,从若干个点上来抒情。
5、怀念式的套路模式:睹眼前景→思从前景→抒怀念情。
特征:借联想来写怀念中的景物,表达寄寓在这一景物上的情思。应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从一景联想到相关、相似或相同的另一景。另一景中寄寓着作者的主要情感。这样就使文章内容的含量增大。运用这一式抒写怀念家乡、母校、亲友之情均可。
6、叙史式的套路模式:一语统篇→分叙史实→抚今抒情。
特征:借写历史的人、物和故事,抚古思今,讽古说今。
二、【开头】
①叙述自己与景物的关系。
②分别议论景物和自己。
三、【中间】
①描写景物,层次分明,细致动人。
②联想发挥,发掘意义。
四、【结尾】
或感慨,或叹息,或欣然,或愁苦。
五、【技法与修辞】抒情散文的表达技巧包括:
1、立意清新,精心结构。
2、不吝诗情与画意,即“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3、作者要有激情的鲜明表现,即“文中有我,重在抒情”。写景抒情类散文的线索,一般是作者的行踪或思想感情的变化。把握好文章的线索对于深入探讨文章的主题非常必要。将作者的行踪或思想感情的变化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截断,就可以划分出文章的层次来。对理解文章非常有益。读者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感情脉络。
4、抒情语言表达方式的运用,具体包括:
①托物抒情;
②因事(人)抒情;
③借景抒情。
5、语言具有诗的韵律,准确、简练、形象、生动、音律优美。
抒情散文习作:(不限文体、立意、架构、字数和语言风格)如“松柏之歌”、“深情永远在海边”、“草原月色”、“踏春之旅”、“秋之歌”,等等……
6.5 写作随笔、杂文或批判现实的议论性散文
随笔,是散文的一个分支,属于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语言灵动,婉而多讽,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地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在言禁未开或处于乱世的社会较为流行。
随笔包括记叙性随笔、议论性随笔、说明性随笔和教育随笔。
一、记叙性随笔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断或作者的偶然经历,基本内容是叙事写人。其主旨是写情、见性,抒写中往往融入作者的主观感受,有时直截了当说出,有时则隐藏在文字背后;它描写的往往是人人类似经历的平凡小事,但是读者仔细体味之后,又会察觉出奇异的世俗风情,感悟新颖的人生道理。
二、议论性随笔又叫“随感”或“杂感”。所谓“随”,有随手记下而非刻意为文之义,不摆做文章的架子,保持一种随意漫谈的风格;所谓“杂”,是指内容广泛、包罗万象,大至社会问题、人生哲理,小至身边琐事、风花雪月、鸟虫宠物、校园风情,以及学习心得、书籍品评、亲人友人等,简直无可不写。但是随笔的重点终究还是个“感”字,作者要有感而发,哪怕只是一点思考、一点感受、一点闪光的意念,都可写入文章中去。
三、说明性随笔着笔于形态各异的自然景观,表达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趣,着力于加强人们的生态意识。可见,说明性随笔不同于纯粹的说明文,它更看重事物中的意趣,带有鉴赏的性质,有时则借物抒怀,另有寄托。写作这类随笔,要以精细而敏锐的观察力去捕捉事物的特色,笔调轻灵,随意为文。
四、教育性随笔就是谈教育思想观点的随笔,如教学随笔或教学心得,主要是写出教学中某一点或某一些体会最深的心得。它的特点是题目小、篇幅短,层次和结构比较简单,内容单纯,涉及面比较小,写作材料便于收集、整理和使用。
随笔不受字数的限制,短的几十字,长的几百字,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随笔写作最重要的是要表达出写作的意图:或者是一种快乐的心情,或者是一点小感悟,或者是一个新观点,或者是日常生活中的心情、感悟、新发现、新思考。
写作随笔,如同谈话般轻松,没有过分的负担和华丽的词藻,甚至没有严密的结构。随笔的形式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孙天瑞,也可以对同类事进行综合议论。
随笔在写作样式上没有什么固定的限制,常见的有借事说理、夹叙夹议等形式。借事说理就是作者要着力描写一个事件,不用太多的语言去发议论、做点评,只要把一件事情写清楚,文章的结尾有个简单的点题就可以了。夹叙夹议则要求作者在叙述一个事件的同时,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一边叙述一边评论,或者先把事件叙述完毕再做评论。
所以,随笔大都旁征博引、纵横捭阖,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又不失活泼,结构自由又不失谨严,因此,富有“理趣”和“感趣”是随笔的突出特色。
写作一篇记叙性随笔或议论性随笔,写作时注意以下几点:
1、【积累】理论积累并无任何捷径可走,一要在平时扎扎实实地研读并作好摘抄,久而久之,对于待处理的素材自然会得心应手。二要认真解读他人随笔成果,可以细细分析它们是如何总结、提炼、得出自己的观点的,久而久之必会受到很大启发,感觉豁然开朗。
2、【选材】把平时积累的灵感和思考找出来,在纸质图书或网络论坛中查找相关理论,进行深入的专题研究,觉得有了一定心得后开始动笔。如“街头一景(日常生活的片断)”、“当今社会的吃相(社会问题)”、“哲理小语(人生哲理)”、“我和小丑鱼的对话(鸟虫宠物)”、“偶遇爱过又恨过的人(风花雪月)”、“校园暴力之我见(校园风情)”、“我的宇宙观(学习心得)”、“一本登上畅销榜的恶书(书籍品评)”、“回忆当年父母的教诲(亲人友人)”、“一叶知秋说(自然风貌)”,等等。
3、【立意】立意要新,但是不要怪异,为求新而刻意怪异黄宝强,比没有新意更加糟糕。如果实在不能提出令别人看后觉得耳目一新的观点,那么,不妨重复别人的观点,但是要用新证据来加强这种观点的可信度。
4、【举例】列举实例要真实、具体、生动,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举例后的论述一定要把事实和道理讲明白,使读者看得懂、学得用、用得上。
5、【论述】论述要做到小中见大,微中见著,从个别具体的事例出发,最后推导出一般规律。关键是要把中心思想聚焦到一点上来,反映现实问题和深刻道理,使读者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通过个性看到共性。
6、【结论】随笔的结构可以多样化,但是结尾处必须点明、强调主题,可以复述文章的中心以及写作此文的目的,归纳总结个人的心得体会、思考成果以及修正建议。
相较于随笔,杂文的言辞更加锋利、隽永而富有战斗性。优秀的杂文被誉为“匕首”或“投枪”,令某些人胆寒,当然也引起他们的仇恨。
杂文,即杂体文章。狭义的杂文指现代散文中以议论和批评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一种文体,包括随感录、短评、杂说、闲话、漫谈、讽刺小品、幽默小品、知识小品、文艺政论等文体。
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提出“杂文”这个概念,并把它当作一种独立的文体的人,是南朝(梁)文艺理论家刘勰。他在《文心雕龙》中专门写过题名“杂文”的一章。他一方面总结前人的杂文创作情况,总括其名为“杂文”,另一方面又历述秦汉以来杂文有三类,以宋玉的《答楚王问》、枚乘的《七发》、扬雄的《连珠》等为最早的代表作。
但是事实上,早在先秦散文兴起之时,杂文也已随之出现。先秦诸子百家的文章,实际上就是杂文。后来,杂文在历代都有新的发展。如唐代韩愈的《杂说》、柳宗元的《桐叶封弟辨》、晚唐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的杂文,明代刘基的《卖柑者言》等,都是著名而经典的作品。
杂文不仅源流最早,而且它的地位最初也很高。诚如班固所说:“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比其所长也。”由此可见,杂文是知识分子襄政治国、教仇君民的重要工具。
鲁迅在《集外集拾遗补编·做“杂文”也不易》中写道:“不错,比起高大的天文台来,‘杂文’有时确很像一种小小的显微镜的工作,也照秽水,也看脓汁。”杂文是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既是说理,又兼具文学因素。它短小精悍,以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
杂文并非严谨的哲学著作,却是饱含哲学思想的文字富矿,“五四”运动以后,许多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都写过优秀的杂文。其中最杰出的当然首推鲁迅,他是开创一代杂文新风的大家。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写道:“鲁迅后期的杂文最深刻有力,并没有片面性,就是因为这时候他学会了辩证法。”给予鲁迅和他的杂文以相当高、相当中肯的评价。
鲁迅的杂文是中国社会的、时代的、历史的一面镜子,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瞿秋白在《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中写道:“急遽的剧烈的社会斗争,使作家不能从容的把他的思想和情感熔铸到创作里去,表现在具体的形象和典型里;同时,残酷的强暴的压力,又不容许作家采取通常的形式。作家的幽默才能,就帮助他用艺术的形式来表现他的政治立场,他的深刻的对于社会的观察,他的热烈的对于民众的同情。不但这样,这里反映着‘五四’以来中国的思想斗争的历史”。
杂文这种文艺性、批判性、战斗性、革命性的论文,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一、【写作目的】战斗性与愉悦性的和谐统一,杂文具有批判性和战斗性,对于有害的人与事物需要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社会正义的“感应神经”和“攻守的手足”。同时,杂文又有愉悦性,它使读者笑看社会丑态,欣然地与旧事物、旧思想告别,在获得美的精神享受之时,产生与社会丑态进行斗争的勇气。
二、【选择标的】可参考随笔的选材与题目,只是写作方法更加犀利而无情。
三、【写作方法】论辩性与形象性的有机结合,体现着杂文的论辩本质,即它富有力量的“论”的色彩。杂文以逻辑力量制服论敌,作者的最终目的当然是论是非、辨正误、揭示真理。杂文的论辩是形象性的论辩,这种“形象”是可知可感的,也就是说,任何论点都要由真实、鲜明、典型、普适的论据加以支撑,否则极容易被对手辩倒。
四、【文采修辞】杂文大都幽默、讽刺与文采进行巧妙运用。幽默即是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的乖讹和不合情理之处。讽刺是以含蓄的语言或夸张的手法,讥刺、嘲讽那些落后的、黑暗的人或事。杂文语言的文采,体现在精练、别致、庄谐并用、骈散结合与妙趣横生,读来令人不忍释卷而且拍手叫绝。
议论性散文,即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或者说,以散文的笔法发表议论女配翻身攻略。也就是说,从议论角度看,它是议论文,要阐明一个论点;从笔法角度看,它又是散文,不像一般议论文那样注重理性和逻辑,所侧重的是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
议论性散文虽然属于散文,却和一般性的散文如叙事性散文、写景性散文、抒情性散文有所不同,它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尤其哲理性等特点,蕴含深邃的哲理,熔情感、形象、哲理于一炉,向读者传达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
议论性散文的思想内涵是理,是对关于社会、人生等问题的独特思考,其目的在于启发人、教育人,而散文只是它的写作笔法。鉴赏议论性散文,要注重从情中悟理,在理中染情,仔细体会情理交融的艺术特点。
议论性散文不是规规矩矩的议论文,不必按照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形式来推理表达,也不需要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形式来组织成文,它的写法比较灵活自由,说理时常常运用文学语言来表达,有时说得很委婉、含蓄,还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个性化色彩。所以,议论性散文并不是严谨的哲学著作德莉·海明威,而是作者基于某种立场、信仰或情绪而对某个对象进行的描绘和情感抒发。
因此,议论性散文与一般议论文相比,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它的语体风格。一般议论文属政论语体,要求以抽象思维为内核的“线状结构”的语言,更加强调清晰的理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而议论性散文属文学语体,采用以形象思维为内核的“片状结构”语言,通过具体的充满情感的描写,展现一幅幅画面,而且努力把个人的观点蕴涵其中。
例如下面一段文字:
[桀骜不驯的李白把人生看作是一场漂泊,沸腾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安住,他永远行走在自己设置的轨道上,不为周遭的一切所牵绊星象仪罗马音,包括富贵功名——尽管他也曾十分向往功名利禄;而淡泊名利的诗人陶渊明则毅然拒绝了朝廷上的钩心斗角,远离喧嚣,归隐田园,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闲生活;还有范仲淹选择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态度,辛弃疾选择了时刻准备着为国捐躯,上阵杀敌的人生道路——虽然直到双鬓斑白他仍壮志难酬。无论这些伟人的选择是否高尚,无论最终他们是否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只要在人生的道路上做出选择,就应该义无返顾地走下去。]
这个议论性散文的片段,在读者面前展现的是一个个特写镜头,一个个时空意象,作者的观点、理念就渗透在这些镜头、意象之中,读者要通过这些镜头、意象去感悟作者的观点和理念。整个语段不乏内在的逻辑,令人物的形象性更为突出,情感更加强烈。同时,由于侧重于感性表达,每一个镜头或意象又都不够完整和系统,虽然文字具有“视觉冲击力”,其理论性和逻辑性仍属于初级阶段。
总之,议论性散文必须是“问题散文”和“批判散文”,而不是“歌颂散文”或“马屁散文”,书写之前必须“意在笔先”,用“发现问题”、“阐述问题”和“解决问题”引起广大读者的阅读兴趣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人类社会是“问题社会”,永远存在着无数个问题、弊病和黑幕,如友情问题、名誉问题、谣言问题、嫉妒问题、善良问题、年龄问题、战争问题、职场倾轧、家庭矛盾、政权由盛而衰,等等,也就是说,议论性散文有着取之不尽的素材。写作者尽管不能依靠议论性散文成名成家,但是这种写作仍是有益的和必要的,极少数议论性散文的写作者,
付文丽有机会成为哲理散文的写作者——也就是哲学家……
议论性性散文习作:(不限文体、立意、架构、字数和语言风格)
6.6 写作文化散文和哲理散文
文化散文,是20世纪80、90年代出现的,由一批从事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写作,在取材和行文上表现出鲜明的文化意识和理性思考色彩,风格上大多较为节制,有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终极追问的散文,又称“学者散文”或“散文创作上的‘理性干预’”。
文化散文从文化视觉层面去关照表现对象,但与历史文化反思的作品相比,在美学风格上往往表现出理性的凝重与诗意的激情以及浑然一体的气度。
代表作家及作品包括:余秋雨《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千年一叹》,陈平原《学者的人间情怀》,邢世嘉的《咖啡时间》,韩晗的《大国小城》等。他们的散文创作将科学研究的“理”与文学创作的“情”结合起来,既充满思考的智性,又不乏文化关怀和个人感受。
中国文化人向来认为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在散文写作方面,有一定哲学基础和社会责任感的文化人,必须在歌颂散文、滥调散文、矫情散文以及小女人散文盛行之时,从民族、历史、文化、习俗中的诸多问题入手,分析事件的成败、历史的兴衰、人性的弱点,冷静思考中国社会古今遗存的种种问题,进而为社会的稳定、发展和变革提供带有预见性的实用的理论。
但是,由于与社会、现实、历史问题、大众情感的联系疏远,文化散文很难引起广大读者与高端读者的共鸣。说到底,“问题散文”只是文化人的文化态度、文化策略和“文化作业”而已。文化散文这种“以现代意识诠释经典的心理按摩”,并未达到两千年前诸子散文的高度,其创新性和思想性简直不值一提。
诸子散文,即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著作,反映当时不同学派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竞作、九流并起”,各种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纷纷著书立说,宣扬自己对人生、社会、政治等的主张。诸子的文章,可谓各具风采,比较重要的有儒、法、道、墨四家,其他诸如兵家、名家、农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等也十分重要。
诸子散文是在先秦理性精神觉醒的背景下和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形成并繁荣起来的,其发展大体上经历过三个阶段:
一、春秋战国之交:以《论语》、《墨子》、《老子》为代表。《论语》以“语录体”的形式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亲传弟子及再传弟子编辑,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和活动。《墨子》是一部墨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的汇编,反映的是墨家学派所代表的小生产者的思想。其艺术特点是文质意显,富于逻辑性。《老子》又称《道德经》,基本上是道家创始人老子的著作,将玄深的哲理思辩和精妙的诗一般的语言相结合,显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战国中期:“语录体”仍旧通行,但它们已不像《论语》那样只是后学的追录,而是一个学派师徒们的集体著作,所记的也不限于单人的语录,而普遍采用对话的形式。如《孟子》、《庄子》,都以对话体作为表达的形式。《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的著作,反映战国中期儒家思想的面貌,体现着语录体向专题性论文的过渡,突出的文学成就在于高超的论辩艺术,以对话为主,富于雄辩,议论酣畅,气势磅礴。《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也是道家的又一部经典,其文章以独特的艺术造诣绝响于先秦诸子之中,奇妙的构思、汪洋恣肆的语言、浪漫的风格,都体现了在诸子散文中的独特地位和辉煌的文学成就。而且说理论证,文笔纵横恣肆,想象丰富奇特,大量运用寓言,对后世的浪漫主义有很大的影响。
三、战国末期:以《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为代表,它们多为专论文的形式,完全摆脱了语录体,成为专题论著。它们已经不是一个学派的集体著述,而是学者个人的论文集;不是以驳论为主,而是以正面论说为主。这是百家争鸣不断深入的结果。《荀子》一书多为荀子自作,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是儒学的进一步发展,其文章多为结构严谨、论说周详的专题性论文药娘三区,标志着先秦说理散文进入了完全成熟的阶段。《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文章峭拔锋锐、质朴无华,体现着法家文章的基本特色。《吕氏春秋》是吕不韦集门客的集体创作,体制宏大、内容博杂、兼收并蓄,是先秦学术思想的一次大规模的总结,也具有较强的文学性。
诸子散文书写于科技落后的帝制年代,其残缺性与腐朽性是显而易见的:全部诸子散文加在一起,也未能提出自由、民主、科学、反帝制、反专制等任一理念!反而都是克己、复礼、拥君、治民、避祸、求福、斗人、伤人的陈词滥调!正是这些似是而非的所谓“至上之理”,令虚伪、专制、腐朽和自欺欺人的封建制度在中国存在了数千年!而且扎根于文化、风俗的封建理念,继续污染着本该与科技现代化共同实现的社会和思想的现代化进程!
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它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于人生百态和家长里短,闪现在思维领域岣万千大观。在当代科学、技术、信仰和思想处于巨变的前夜,具有思想性、前瞻性和革命性的哲理散文,必将出现而且必须出现,及时、有效地为迷惘中的人类及人类社会指点迷津。
高明的散文作者,善于抓住哲理闪光的瞬间,将其形诸笔墨,写就内涵丰厚、耐人寻味的格言,进而扩展成为大篇幅的哲理美文。写作哲理美文,对自己与读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启迪和熏陶、洗礼和升华,这种内化作用是心理作用于生理、思想作用于社会的巨大的进化力量。
哲理美文《成功定律》赏析:
发展令过去的一切都已落伍,发展令创造的机遇无处不在,与所遇到的最高级的人交往,抓住每一个实践的机会,模仿成功智者的言行和思想。当你希望快乐地生存,首先要快乐地学习和工作,待人像春天般温暖,有时也要冷若寒冬——拒绝是门避免受伤的大学问。
成功需要有窍门地苦干,否则再辛劳也不过是白忙一场,努力争取更高的职位,绝不坐失良机,实在不胜任了要主动让位——被推(踢)下高台反而容易受伤。不要迟到和早退,不要当面嘲笑穷人——他们的恨大都持久而暴力,不要习惯性地自以为是,不要让亲爱的人一再伤心。但是,为了真理怎能一再退让?哪怕是得罪了爱情和亲情——也要坚守正直和自由的底线!
从来没有不恐惧和不遗憾的人生!孤独是伟大的前奏,伟大更需要合群,民主也需要领袖,领袖更需要民主,即使不能独占鳌头,也不该甘当天才们的附庸!有时前途渺茫,有时机会均等,有限地相信宿命是为了守住根本,有条件地激流勇退,才发现世上存在另一种光明的锦绣前程……
哲理散文,是论道理的散文,以散文的形式讲述哲理,启迪人生。它包括:古典哲理散文、历史哲理散文、爱情哲理散文、生活哲理散文、友谊哲理散文、科学哲理散文、政治哲理散文、社会哲理散文,等等。
在西方的文、史、哲发展史上,哲学与散文有着深刻的关联。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诗学》《形而上学》《工具论》)、奥古斯丁(《忏悔录》《论三位一体》《上帝之城》)、培根(《新工具》《论说随笔文集》)等的作品就是最好的例证。柏拉图以“诗意对话”的方式,表达深刻的哲学思想,他深谙诗与思融合的韵与力之美,以戏剧体式或对话叙述的方式来表达哲学思想。他的对话中飘荡和流动着诗的韵味和思的意趣,那些充满智慧的对话叙述,形成了独具品格的散文,这种散文以轻盈灵动的形式承载着深厚的思想,为他思想的传播起着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亚里士多德则以诗意的思想和诗意的叙述表达冷峻的科学见解,他曾经试图彻底抛弃科学与思想中的“诗性质素”,追求一种纯粹的哲学表达话语,然而当思想走上了科学的道路,却远离了诗性的智慧,从此,哲学与散文形成了一种对抗关系。
其实,哲理散文以种种形象对生命、生活的真理进行阐释,揭露万物之间的永恒相似与联系,它因其深邃性和心灵透辟的整合,给人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去揭示事物的底蕴,先进的观念具有震撼性的审美效果,自然也就衍生出诗意和诗韵。
把握哲理散文体现出的思维方式,体悟哲理散文所蕴藏的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积淀和文化启示,写作一篇充满诗意和诗韵哲理散文吧。
哲理散文《大涵养》赏析:
总会有坏球,总会做错事,总会闹笑话,总会错怪人。总会有坏蛋,总会做好事,总会闹别扭,总会遇好人。从概率上讲,总会有坏球,从概率上讲,总会有好球。这就是未雨绸缪的“坏球哲学”。
有时,人们不妨吹牛,这是懒惰的人自我励志的好办法之一。每个人都是优秀的性格演员,根据需要释放性格中的各种潜质,不妨吹牛,利用别人的不屑和嘲讽激励自己,只要有一段为理想和妄想而奋斗的过程,哪怕没有结果也不算说谎。
说谎的理由很多,有些谎言是模糊的记忆,有些谎言是进步的动力,有些谎言是小说的素材,有些谎言是生存的理由,有些谎言是违心的承诺,有些谎言是热心的偏颇,有些谎言是慰籍和疗伤的灵药,有些谎言——是少小的希望和还没有实现的理想。
撒谎的人有想象力,撒谎的人有自尊心,为了获得尊重和话语权,为了拯救和欺骗身边人,为了强说没有答案的答案,为了虚构可能的可能,几乎每个人都曾撒谎,区别在于——助人、害人还是欺人、自欺!助人和自欺的归于善谎,欺人和害人则是恶谎。恶谎一条也不许出口,至于善谎——不妨在特定的场合,讲给特定的人听。
其实,牛皮不必是大吹大擂,吹牛是权利也是天然的善款。多少不满才能装满遐想?少走弯路,过犹不及,获得独立答案的面子,需要与不知足的自己一再交谈。其实,人生有一挚爱双重生之逃离,三五知己,七八血亲,足矣。
其实,喜欢的未必有益,讨厌的未必有害,摆脱对独裁的依赖,对自己和他人好一点。其实,爱情有保质期,友情也有商业利益,物质幽默的大限,一再遭受表演能力的考验。比如中国人跪了几千年,于是遗传两块硕大易弯的膝盖骨!
翘起嘴角,下垂眼角,微笑比冷笑更隐蔽,也更具诱惑力。可是,何必都化敌为友?与对手抗衡的价值也很高。埋头苦干巧干,巧妙地借贷发财,从不迟到早退,学会赞美而非恭维,亲近孩童和老人,不传闲话和八卦,学会住嘴和停手,勇于、善于撤退或者逃离,适当给侍者小费,认定出了问题等于发现改正的机会。
拥有专业和业余的特长,研习祖国的历史,定期到山野间放纵,在可以舒一口气的干净地方,脱下外套畅快地呼吸。偶尔庸俗化劳动,把好人好事做到彻底,向贫困和无知的人施舍慈善,收起向强权屈服的白旗。
工作是懒惰的借口,休息是勤奋的前奏,不必在周末为加班而自豪,也不必用24小时赶工证明无能。购物没什么不对,交际没什么禁区,平凡人不需要崇拜,超人也有难言之隐。也许不是你不够勤奋,而是你不曾选对——值得勤奋的职业。
弯腰对待小孩和老人,看马戏时不要默不作声,欣赏而非破坏美丽,及时结清帐单以免遭受追砍!对乞求者适当救助,该缄默时将舌头打结,做人做事要善始善终,公开认错以平息夸大的谣言。
揭穿还在酝酿的阴谋,为和平与自由祈祷,向奉献与付出表达敬意,讴歌骑士精神而非精神骑士,勇敢和浪漫的人也有惧色和情趣。美德是得体的外衣,是谋生的学识,更是避祸的盾牌!一名法国小贵族因为向王后吹了一声口哨,几乎把湿暗的巴士底狱坐穿!
庄重、活泼又开放,严守个人与他人的秘密、信息和信用卡密码,多说谢谢和劳驾,不让爱你的人伤心失望。不要在失去魅力了才开始放纵,无人关注时也要注重仪表,学会倾听和聆听,只赠送小礼物给有用的人。
讲笑话请先排演,努力却真诚地与谎言划清界限,量入为出,不靠挖苦赚钱。庆幸花蕾的芬芳,厌恶跳蚤和小丑,胸肌发达未必无知,健康的人热诚而有效率,盎然的生机催化成功。心理平衡是对肉体的酬劳,吃饱喝足是实现热望的后盾。健康才能专注,精壮不怕难关。再严峻的生死前线,也有昂然凯旋的骄子和健儿。
幸福即健康,健康即幸福,知足也许常乐,愿望激励生机。荣辱无关前途,诱惑从来天赐,抖擞健康的肌体,不放过幸福的童心。整洁和知羞是门学问,熟谙谶语和神秘现象,珍惜每一份得来不易的温馨
哲理性散文习作:(不限文体、立意、架构、字数和语言风格)
一、【选材阶段】哲理散文的取材几乎无所限制。
二、【开头部分】没有特别的开头,一般以一件事开头,论述道理,逐渐展开。
三、【中间部分】哲理散文的行交十分工整,除了具有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之外,还具有对仗、押韵学特点,不仅内容丰富而且余音绕梁,比起哲理诗歌、记叙文和议论文,语言更加准确、严谨而优美。
四、【结尾部分】对论点、论据和论述加以评论和总结。
五、【技法与修辞】
1、哲理散文具有情感思维,在本质意义上讲,思想表达仍是对情感诉求的一种依赖,作者对生活的感悟过程必然有情感参与,理解的结果有情感及想象的融入,所以哲理散文中的思想阐述并作干巴巴的议论,而是寓含了生活情感的思想容器,是蘸满了审美情感液汁的思想画笔。
2、哲理散文中具有象征思维,超越日常经验的意义和自身的自然物理性质,构成本体的象征表达。它摒弃所有浅薄,达到一种与人的思想情性相通、生命交感、灵气往来的境界,令读者从象征中获得理性的醒悟和精神的畅快,由心灵的平静转到灵魂的震颤,超越一般的情感反应进而攀到精神的巅峰。
3、哲理散文具有联想思维,组建立体的、综合的思维体系,经过联想的文章拥有更丰富的内涵,不至于显得单薄,从而把自然、社会、人生等多个对象进行有机融合。
4、散文长于抒情,于是产生“文艺腔”,许多声调或铮锵或阴柔的文章,虽然具有美艺和歌诵的价值,却因为受制于格律而写成“思想大坏”的骈俪文!哲理散文的灵魂是哲理,简约或简练的格言笔法是它的主要手段,千万不要因为追求“文雅”而把文章写成扭扭捏捏的缠足女人!
5、第一流作家的第一流文章,一定用第一流的技巧表达第一流的思想,而以普适的进化法则去看,任何第一流作家、第一流文章、第一流技巧和第一流思想,都在、都将而且必然过时,有时候,利用现代化的全新的科技成果和思想成果去批判他们和它们,反而会产生“站上巨人肩头”的“捷径”效果。所以,不必崇拜那些公认的文学领袖和思想大师,大胆书写自己的哲理散文吧。
声明:文章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好消息!
高中同学福音来了!新高一高二大数据在线选科选考选专业测评卡面市了!一卡在手,高考六选三不再纠结!性格测评准确把握未来选择专业方向,不再彷徨犹豫!高校信息检索查询,提前做好准备!特别是准高三学生,配合高考志愿报考卡一同使用,提前预估报考高校方向,做到2019年从容报考!购买咨询电话:17622919646(微信同号)李老师18522457097熊老师
全文详见:https://p66p.cn/995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