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晓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浏览: 168

皇权之印:清朝的天子宝玺-北京故宫文化服务中心古代帝王的印章称“宝”或者“玺”。清朝皇帝的宝玺分为两类,一类是治国理政的公务宝玺,一类?


皇权之印:清朝的天子宝玺-北京故宫文化服务中心
古代帝王的印章称“宝”或者“玺”。清朝皇帝的宝玺分为两类,一类是治国理政的公务宝玺,一类是书画赏玩的休闲宝玺。
其中,公务宝玺,也称御玺黑影君,是清代皇权的最高象征,凡关系清代国家政治、军事、经济、宗教、文化、疆土等重大事件及重大要务,以皇帝谕旨的形式正式发布的文件,均需加盖皇帝御玺。
到了乾隆时代,乾隆认为玉玺“盖天子所重,以治宇宙,申经纶,莫重于国宝”,可见其对玉玺的作用十分看重。乾隆十一年(1746),乾隆根据《周易太衍》中“天数二十有五”的记载,钦定御宝为二十五方,并希望清王朝也能传至二十五世。
这二十五方印玺便被称为清二十五宝骑士风云录,此后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年间,一直沿用至宣统末年。清二十五宝各有所用,集合在一起,代表和囊括了皇帝行使国家最高权力的各个方面。
今天,我们看几个最重要的天子玉玺。
御玺中的御玺:“大清受命之宝”
二十五方天子之宝中温晴,排第一的是白玉盘龙纽“大清受命之宝”陈财明,可谓“大宝”中的“大宝”,“御玺”中的“御玺”。
“大清受命之宝”是乾隆帝钦定二十五宝之一,卡欧斯泰罗位列二十五宝之首。清崇德,白玉质,盘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满文本字。面14CM见方,通高12CM,纽高8.2CM王向洋。
据《交泰殿宝谱》所记为“以章皇序”之用,即表明清王朝受天之命统治中国的合法性。
又据乾隆帝《交泰殿宝谱序后》,此宝原是太宗皇太极以来“先代相承,传为世守”的旧物,故乾隆十三年(1748)诏改玺印中的满文本字为满文篆书时,该宝得以保持原貌。
该御玺材质洁白温润,盘龙纽线条简洁流畅,技艺纯熟,显示出清前期玉石雕刻的水平。
最神秘的御玺:“皇帝奉天之宝”
排在“大清受命之宝”之后的是“皇帝奉天之宝”七根胡。
“皇帝奉天之宝”,通高15.2CM,印面14×14CM。碧玉质,盘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章奉若”之用,以示皇帝对上天的尊崇和礼敬。
但这只是一种象征,实际上,迄今还未发现钤盖此宝的档案文书不知所措造句,表明此宝极少使用。可谓最神秘的“天子之宝”。
唯一的金质宝玺:“大清嗣天子宝”
清代二十五宝之中唯一的一方金质宝玺,是“大清嗣天子宝”。此御玺很少使用,只在宫中殿堂内的御笔匾额上偶尔钤用。


“大清嗣天子宝”,通高7.6CM,印面7.9×7.9CM。金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杜鹃传奇,此宝作“以章继绳”之用,是皇位传接承递的象征。
乾隆十三年(1748)诏改玺印中的满文本字为满文篆书时,该宝同样被乾隆帝认为是“先代相承,传为世守”的旧物而未被改刻。
皇权标志:栴檀香木盘龙纽“皇帝之宝”
二十五宝中共有两方“皇帝之宝”。栴檀香木盘龙纽“皇帝之宝”是其中之一,是清代二十五宝之中唯一的一方木质宝玺,也是用得最频繁、范围最广的御玺谢铁骅。
栴檀香木质“皇帝之宝”,盘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满文篆书。面15.5CM见方,通高16.6CM,纽高11CM。附系黄色绶带。
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为“以肃法驾”之象征物,故凡清帝行围及驻跸圆明园或避暑山庄时,都要以这方“皇帝之宝”随驾。
此外通过对清代皇帝诏令文书中宝玺使用状况的统计分析表明,二十五宝中用得最频繁、范围最广的也是这方木质“皇帝之宝”,诸如皇帝登基、皇后册命、皇帝大婚、发布殿试金榜及其他重要诏书上均钤用此宝。
可以说此宝是清朝皇权的重要标志,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最具知名度的御玺:碧玉质交龙纽“敕命之宝”
古装剧中,经常出现宣读圣旨的桥段,开头常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这种圣旨中的印章是哪个御玺呢?就是今天最后一个出场的碧玉质交龙纽“敕命之宝”御玺。
“敕命之宝”,清早期,碧玉质,交龙纽,汉文篆书满文篆书。面11.3CM见方钱雄飞,通高9CM,纽高5.5CM。
这枚“敕命之宝”是乾隆帝钦定二十五宝之一,据《交泰殿宝谱》,用此宝“以钤诰敕”,而大部分是在敕书上钤盖范海辛是谁。
清代的敕书分为敕命和敕谕两种:
敕命用于敕封外藩、覃恩封赠六品以下官员及世爵有袭次者墨西哥跳豆,为卷轴形式,六、七品二轴,八、九品一轴尹小骏。
敕谕则有敕任官员、敕谕臣民、敕封或谕告外藩之别。
敕书最后都要书明颁发年月日,并加盖“敕命之宝”。 “敕命之宝”是二十五宝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方。
这些见证了皇权更迭的御玺雕制精美渣夫的百惠媳,历经百年风雨后,依然威严肃穆,皇权之印的“威力”的确不小。
打开下面图片,长按二维码添加关注执掌无限,了解更有趣的故宫和皇家文化。

更多互动与服务,请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故宫文化服务中心微信服务号

全文详见:https://p66p.cn/908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