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做阅读推广-五莲县图书馆我们为什么要做阅读推广?阅读推广活动已经成为当下图书馆服务的重要内容,大家都在做,而且做得形式多样?
我们为什么要做阅读推广-五莲县图书馆
我们为什么要做阅读推广?阅读推广活动已经成为当下图书馆服务的重要内容,大家都在做,而且做得形式多样、丰富多彩,不只是备受瞩目,还打造出诸多品牌,让草根百姓连连称道,专家学者赞誉有加。照理说,阅读推广活动做得好,一定会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这深厚的群众基础一定出自群众对读书的喜爱。真的如此吗?
阅读推广的更高阶段
不久前,看到《图书馆报》微信公众号推文中有关《2016-2017年度北京市全民阅读综合评估报告》的内容,提及北京市居民人均纸质书阅读量为10.97本,高于全国人均纸质书加电子书的7.86本。同时也看到了留言栏里的读者留言:“这个数字是有很大水分的,起码我周边的同事没有几个看书的,更不用说10本了。10本估计难吧!年轻的几乎不看。再者,怎样算看完一本书? 孩子看一本绘本估计半小时就翻完,有的小说一天就能看10万字(一本小说至少有好几个10万字吧)。” 有人更干脆直言,作为一个爱看书的北京人,给平均数拉了后腿云云。几位读者的留言值得商榷,但也意味着阅读的群众基础考量,还需要详尽和客观些。
围绕全民阅读,各界一直在努力,图书馆人更是责无旁贷地在积极践行。要实现全民阅读的目标,最显著的标志应该是绝大多数国民有着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较高的阅读审美能力。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审美能力,必须是以浓厚的阅读兴趣、厚重的阅读积累、持续不断的阅读行为叠加交集复合而成的。当然阅读兴趣的诱发、阅读积累的感悟以及日常阅读行为的养成,是作为单个的人学会阅读的基本功淮滨房产。
此间,笔者所说的阅读不是浏览, 而是那种能让你忘记周围的世界,与作者一起在另外一个世界快乐、悲伤、愤怒、平和的共鸣, 它是一段无可替代的完整的生命体验。对阅读陈辉祖,理应保持足够的敬重, “不动笔墨不读书”,说的该是这个理。如此这般倒推“全民阅读”,窃以为,阅读推广的最高阶段蹉跎曲,应是以培养人的良好阅读习惯和较高审美能力为主题的。
而当下的诸多阅读推广活动的水平, 还处于初始阶段的丰盛期,在学科理论上还未构建出相对应的规范体系框架,不是吗圐圙怎么读? 有关阅读推广的背景、学科基础、理念、目标、具体内容与形式、实施步骤等等,简易的普及性教材上都会有,可学术领域内公认的可供教学使用的专著有没有,不得而知,但笔者绝对期待着。
笔者20年前做阅读推广的时候,第一次参与的阅读推广活动就是小学生演讲比赛。因为本人不是学图书馆专业的,加上刚刚入行, 只能亦步亦趋地跟着别人走,没想着去求解、去质疑——他人都是行家里手,能有错吗柯佳青? 征文、朗诵、故事大赛、书法绘画作品展示,甚至专题知识竞赛、辩论赛也都策划组织过掠心女王爷。
热闹过了,笔者也问自己:费力劳神地做这些,是想要什么结果?都是面向少年儿童的, 同样的活动学校也在做,图书馆和学校有什么区别吗? 想得多了,看得多了,悟得多了,慢慢就懂了:图书馆的活动叫图书馆利用教育,是让人们通过参与活动知道自己生活的地方有个图书馆,进了图书馆可以做什么事, 做的这些事对自己有什么好处……
书面上的话就是: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用图书馆的习惯语就是: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换个角度看阅读推广
很多时候,策划组织阅读推广活动,是凭借个人的摸索来评析归纳的, 一己之力不止是势单力薄,更因少了理论依据,创新活动也费时费力,甚至遭遇了停滞不前的“瓶颈期”。以往那种项目多元、参与者众、普及面广的大型地域性阅读推广活动,已经被无门槛、多主题、来去自由的小众式阅读推广活动所取代。图书馆人组织阅读推广活动在意的是活动的数量和参与人数的多少,忽略了本该重视的对参与读者获得感的考量,也没有对活动效果进行规范评估。
更让人惊诧的是,以往在科技馆才有的活动项目,竟然堂而皇之地成为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内容,“以书为本、丰富多彩” 的阅读推广活动特质正在慢慢地、悄悄地流失。
纵是如此,也没理由悲观,有时候换个角度看阅读推广活动,你会有新的发现,恰如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想想吧,互联网的日新月异,iPad、智能手机终端app爆发式的增加,使得数字资源如海潮般涌来,虽让人目不暇接,可稍作适应,便会便捷从容地为自己所用五台山奇情。以往需要台式电脑搜寻浏览下载的, iPad、智能手机即可轻松搞定。
曾经幻想过的“不出家门, 坐拥书城”,现今只凭巴掌大的屏幕,便可以看得自在、看得惬意。就是上下班乘车的二三十分钟里,也有眼福可享。数字阅读,早已过了有没有、多与少的发展阶段,正处于接受选择的被动期,人们用不用、怎样用,正决定着数据商的发展前途。
再说一个从某个阅读报告会上听到的故事: 一位妈妈想给孩子讲好绘本故事,通过微信公众号认识了一位专讲绘本故事的阅读推广人。通过阅读推广人,找到并学会利用一个包括讲绘本故事在内的“让妈妈成为更好的妈妈” 的网络平台。通过这个平台的一次次线上线下活动,认识了致力于“让每一个妈妈都成为一座流动图书馆” 的自己所在城市的阅读推广人。
这位想着给自己孩子讲好绘本故事的妈妈,在参与一次次阅读推广活动后,成长为给更多孩子讲绘本故事的“故事妈妈”。正是这样的“寻找、遇见、交流、认知、感悟,抱团成长,影响更多的人” 的嬗变路径,使得当下的阅读推广活动,已经变成图书馆与读者乃至居民百姓的一种联系方式,使读者对图书馆有一种亲切感。
加强公众审美共识教育
此间抄录上海图书馆前馆长吴建中先生博客里的一段话,该是更有说服力了: “2007年我在《解放日报》文化讲坛上有一个发言, 题目是‘每个人都是一座图书馆’,强调每个人都有其知识组织的方式、能力和习惯,与图书馆一样。如果图书馆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读者就会到馆外寻求帮助。
比如以前寻找信息,读者常常使用图书馆的目录体系丸山桂里奈,现在读者觉得谷歌更方便,所以他们上谷歌寻找信息。每一个读者都有自己独特的信息组织方式王荣森,图书馆能无视他们的经验和技能吗?” (新浪博客“建中读书”) 是啊,人们利用图书馆尚且如此,对阅读推广活动的接受态度和利用,何尝不是如此?图书馆人的阅读推广模式如果长时间停留在阅读书目的推荐、具体阅读方法的指导等初级模式上,终会让读者远离的。
“文字与典籍,镌刻着中国之精神、民族之灵魂,
梁天云是破解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绵延发展的精神密码,蕴含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思想智慧和知识体系,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不仅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我们实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树立文化自信的动力和源泉。” 这是国家图书馆馆长韩永进在他的《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演讲中的一段话,若由此审视当下的阅读推广活动,笔者认为,提高公众的审美观,将成为阅读推广活动新的主题。
阅读推广活动持续多年,对读者乃至民众已经实现了普及教育的目标,阅读资源的海量增长和获取方式的便捷,又使得喜欢阅读的读者乃至民众,已经由宽泛式大众化阅读转化成指向式个性化阅读。“我的阅读我做主” 早已风行戈壁剿匪记,读者乃至民众阅读中真正缺少的是大众审美共识的养成,而对公众的审美教育又偏偏太少。
此间公众审美共识教育的提出,是针对文艺作品所特有的娱乐、社会教育和美育的三大功能而言, 这也是人的阅读发展规律的多层结构需求使然。包括文学作品在内的人文社科类文献,本身就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载体,要读懂弄通,需要一个手眼并用, 相传、承袭的接受过程。而这个接受过程,又是由一定量的阅读积累,实现潜移默化式的浸润心田、滋养心智的过程。
有鉴于此, “通过文化的引领、文化的渗透、文化的传承, 包括文化的教化,提升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审美水平”(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连辑语),公众审美共识教育也就有了推而广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形意拳拳谱。这应该是当下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新的主题,也是我们恒久做好阅读推广活动的最基本理由。
全文详见:https://p66p.cn/800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