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晓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浏览: 128

新约全书逐节汇查马太福音052登山宝训论八福、从盐和光论律法-新约全书逐节汇查附创世记新约全书逐节汇查-马太福音05-2登山宝训论八福、从盐和光??


新约全书逐节汇查马太福音052登山宝训论八福、从盐和光论律法-新约全书逐节汇查附创世记

新约全书逐节汇查-马太福音05-2登山宝训论八福、从盐和光论律法
【“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原文的字面作“是是,不是不是”,这是闪语两字重叠的表达方式。也表示要证明某件事确实,可以说两遍。要否定一件事,只说“不是”就可以了;若要重复否定,就说“不是不是就”足够了。雅各书5:12也说:“是你就说是,不是你就说不是”。】
耶稣对旧约圣经的态度(17-20)
下面是一段有争议的经文,概述了耶稣对旧约,特别对旧约律法条例的态度。这段话是为详细介绍21-48,及耶稣在其他许多地方,就旧约律法进行道德伦理教育作引言的。
争议的中心是:这段话是肯定旧约律法中的一条一款都永远有效呢?还是只笼统地表达神授予旧约圣经的权威性,却未具体说明在以耶稣降临为开始的新形势下应怎样应用旧约圣经呢?我们先“逐节汇查”,然后回来讨论这一中心议题。
论律法(17-20)
17 “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
17 律法,是指摩西五经中所包含的道德法规、礼仪法规、民事法规,也就是诫命、律例、法度。在本章21-48,耶稣从十诫中和摩西其他的律法书中挑选了一些戒律,作了更新更深入更全面的解释。
保罗指出:“律法是圣洁的,诫命也是圣洁、公义、良善的”(罗7:12);他又说:“律法的总结就是基督”(罗10:4)。
一般认为,神与以色列民所立的旧约是守律法,因着人的败坏已经不能靠着得救了;基督与信徒所立的新约不是废律法,还要成全律法。
这怎样讲呢?原来神奥秘的救恩,是基督在十字架上牺牲,爱就完全了律法(罗13:8,10),也应验了先知预言胡天阳,叫我们靠着得救。同时撤销了指控我们违背律法的罪状,同钉在十字架上(西2:14),除掉了我们的罪债(约一3:5)。
又赐下圣灵保惠师重生了我们(约3:4,6,多3:5),把原来刻在石版上叫人死的字句,变成叫人活的精意写在我们的心版上(林后3:3,6)。叫我们能因信称义(罗5:1),又能因信行义(来11:33,雅2:24),像我们的天父完全一样(太5:48)。
圣灵的真理叫我们得自由(约8:32),信徒完全圣别了,赐生命的圣灵在我们里面就成全了律法。正像诗人所感赞:“耶和华的律法全备,能苏醒人心”(诗19:7)。
“成全”一词,原文有各种不同的含义,一是实现、遵从;二是揭示其全部含义;三是成全、应验。在这里,主要的意义在于成全和应验。
“律法和先知”是犹太人惯常对旧约全书的称呼(7:12,22:40,徒24:14,28:23,罗3:21)。整部旧约全书所预言的正是耶稣现在所应验的,他的传道工作充分成全和显明神旨意的最终启示。
事实上我们可看见,耶稣成全律法有两大部分:一是他的教训,包括整部新约圣经的启示。二是他的救赎,也就是道成肉身、被钉十字架、从死人中复活。耶稣的救赎包含了教会的使命,“爱人的就完全了律法”(罗13:8),这是门徒们当作的(西1:24)。
犹太教师说,若不顺服律法,就是将它“废掉”(申27:26),这没错。耶稣不是反对律法,只是反对不合理的解释,他抨击只强调律法的外在规定淄博seo,不尊重律法的内在品格。
18 我实在告诉你们,就是到天地都废去了,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都要成全。
18 “我实在告诉你们”,是耶稣特有的说法,没有任何其他教师这样用过。马太记录了三十一次,约翰记录了二十五次(包括实实在在),它就像先知们用“耶和华如此说”,来特别强调某说法的重要性和权威性一样。
“律法”,这里随着第17节的意思,是指旧约全书。到了第19节,就专指“十诫”了。“一点一画”,像是表示希伯来文中最不重要的“小点儿”。先知说:神向不信的民“说的话是‘命上加命,令上加令,律上加律,例上加例,这里一点,那里一点’,以致他们前行仰面跌倒,而且跌碎,并陷入网罗被缠住”(赛28:13)。
尽管犹太拉比们曾详细讨论律法中一个字母的最小改动可能带来的危害血刹如来,结论是律法在都成全以前作任何改动都是不可想像的。他们最终还是因着不信耶稣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被绊倒、跌碎、缠住了。
“就是到天地都废去了”,这句话的意思是“直到预期的事实现以前”。这种理解正是指耶稣对旧约的“成全”:律法在达到其预期的顶峰以前始终生效,现在正在耶稣的传道和教训人的工作中起作用。
当然这也不是说,耶稣降临以后,旧约律法的逐条逐款仍有束缚力;律法是不能更改,但不是说运用时不能超越。耶稣后来又说:“天地要废去,我的话却不能废去”(24:35)。相形之下,耶稣的话比律法更坚定。因为“如今耶稣所得的职任是更美的,正如他作更美之约的中保”(来8:6,10)。
19 所以,无论何人废掉这诫命中最小的一条,又教训人这样做,他在天国要称为最小的。但无论何人遵行这诫命,又教训人遵行,他在天国要称为大的。
19 本节是前两节的转折,大体上是告诫门徒不可更改或摒弃律法中极小的部分。但是,耶稣在这里用了“天国”一词,表明他是在新约的国度的背景里教训自己的门徒,不是摹拟犹太的传统说法。
这节经文意味深长:一方面,文士是专门研究律法的学生和先生们,法利赛人是一群严格奉行旧约律法和口头遗传,并为此开展大规模平信徒运动的人,他们对“诫命中最小的一条”都死死地奉行玉辞心,无懈可击,却不能进“天国”。
另一方面,貌似“废掉”诫命的门徒,却能和自己遵行、又教训人遵行的门徒一样,都在天国,尽管其中有的是天国“最小的”。
耶稣的意思是,不尊重旧约的,不是一个好基督徒;有见识的基督徒会接受旧约的引领,也会教训其他人这样做。在“天国”有更超越的范例和准则,并且“遵行”优于“教训”。在这一节,我们若把“天国”读成“基督里”,可能更容易理解。这一节是为下一节做铺垫的。
20 我告诉你们,你们的义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
20 这节经文可说是耶稣论律法的核心,也是登山宝训的中心思想。耶稣对门徒的要求,既不是律法主义者,也不是自由主义者,更不是反律法主义者。“胜于”的意思是“超越”,更卓越的“义”源自于更高贵的道路、真理、生命。
我们常说“道义”,先有道,后有义,“义”来源于成全律法和先知的“道”(17节)。
有人把17-20的几个要点作了归纳:耶稣不是来废弃旧约,是来成全旧约所指示的。旧约的任何部分都不能废弃,都要成全,正像他当日的传道和教训所成全那样。
一个真正基督徒的态度绝对不是文士和法利赛人的律法主义,应是一种更深地奉献自己来遵行神的旨意。耶稣所要教训的是反对律法主义的原则,不是反对哪一条法规。
我们所要接受和见证的义,一是来自神在我们心中的工作;二是以神为中心的事奉;三是为了得神的悦纳;四是超越律法条文的字句,遵行律法的实质精神。
我们看到耶稣总是带进一个新的境界,是旧约律法所引荐的(加3:24),却已超越了旧约律法。现在的焦点要集中在耶稣的教训上,旧约每一条例的效力要根据新约的教训来重新鉴定。
有的旧约条规已经完成了使命,却要正确认识其实质意义,特别是希伯来书有关礼拜仪式的规定和耶稣关于饮食洁净的教导(可7:19)。另一些则需要重新解释,解决正确运用的问题。第21节以下正是要做这件事。
耶稣突破传统的伦理观(21-48)
论杀人和怒气(21-26)
在21-43中,耶稣将六次引用旧约例证,然后解释经文,就像一位好拉比的作法(5:21,27,31,33,38,43)。他的用辞“你们听见……但是我告诉你们”,是说明一段经文完整的含义。其他犹太教师也这样用,不过耶稣的说法不是出于人的认识,乃是出于神的权柄。
21-22 “你们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说:‘不可杀人’;又说:‘凡杀人的难免受审判。’只是我告诉你们:凡向弟兄动怒的,难免受审判(有古卷在凡字下添:无缘无故地五字);凡骂弟兄是拉加的,难免公会的审断;凡骂弟兄是魔利的,难免地狱的火。
21-22 耶稣的头一个例证是一条重要诫命:不可杀人(出20:13)。耶稣深入到杀人行为背后的内心态度,指出那产生杀人行为的怒气和仇恨,虽然不受世间法庭的审判,但在神的眼里,无缘无故动怒的思想也一样是罪恶,都难免受审判。
因为发怒是一种危险的情绪,会使人失去控制,是引起暴力的源头;或者创伤感情,造成你弟兄的精神伤害,使灵命停滞不前。这就亏欠人,也得罪了神。
法利赛人觉得没有杀人就很公义,他们不晓得自己恼怒耶稣,虽然还未到亲手杀死他的地步,却已经真真正正犯了杀人罪。对于耶稣的死,所有耶路撒冷没感到忧伤哀恸的居民,都是在杀害罪上有份的(徒2:23,36)。
还有心里动怒,用侮辱人格的话斥责对方,亚兰文的“拉加”或“魔利”,就是骂人“废物!”“笨蛋!”抬高自己,贬低别人,也表明内心的罪恶。既然都出于罪恶的心,就是一个罪人,所以都要受“公会的审断”,这也象征将来的审判,甚至是“地狱的火”的刑罚。
“地狱”直译于“革赫拿”,就是“欣嫩子谷”。位置在耶路撒冷南边,那里终日有火焚毁城里垃圾,所以成为恶人受永刑的形象代名词。四福音书提到“地狱”共十一次,其中七次出现在马太福音。
23-24 所以,你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就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礼物。
23-24 神是圣洁的,所以我们也要圣洁。尤其当我们来到神面前的时候,必须清心、敬虔、专一地事奉他。若没有一颗与敬拜神一致的纯净的心,敬拜神也是没有用的(赛1:10-17,摩5:21-24,弥6:6-8)。
耶稣多次要求那些寻求神饶恕的人有一颗饶恕人的心(6:14-15,18:21-35)。因为破裂的人际关系会妨碍我们与神的关系,我们对别人有意见或抱怨,应当尽快把问题解决。我们若憎恨别人,与神的关系就会受到拦阻。我们与别人的关系正好反映出与神的关系(约一4:20)。
所以,所有信靠神的,也就是敬拜神的人,若存心不饶恕弟兄就加深过犯了,我们有责任去与弟兄和好,只有这样,我们的敬拜才会被接纳。就算是庄严肃穆的敬拜仪式,耶稣教训说,你若想到弟兄心中还有怨恨,赵敏芬就要暂停敬拜,“先去同弟兄和好”。这样看来,这一条要求十分重要。
25-26 你同告你的对头还在路上,就赶紧与他和息,恐怕他把你送给审判官,审判官交付衙役,你就下在监里了。我实在告诉你,若有一文钱没有还清,你断不能从那里出来。”
25-26 这两节进一步强调与人和好的迫切性。耶稣也从世俗的角度,来比喻说明与人结怨的不良后果,指出未平息的怨恨可能会引来牢狱之灾。耶稣不是轻描淡写说到这问题,他用了加强语气:“我实在告诉你们”,这句庄严的话所要达到的目的并非无足轻重。
继第22节神要审判怒气以后,这个简短的比方告诫人,若对怨气不给以足够的重视并及时平息,可导致突然出现的意外和无法挽回的后果。
最后的“一文钱”,是指罗马最小的钱币,相当于一刻钟的工钱。意思说,有的仇恨事只要愿意及时付出微小的代价就和好了;不然的话,神的审判若在悔改以前忽然临到,那就一点回旋余地也没了。
总之,耶稣对律法的解释比律法字面的意思更严格,不会招致法利赛人说他触犯律法;因为在律法周围“筑篱笆”,原是犹太人的典型作法家有匪婆,为要保证不触犯律法设立的原委。
论奸淫与淫念(27-30)
27-28 “你们听见有话说:‘不可奸淫。’只是我告诉你们,凡看见妇女就动淫念的,这人心里已经与她犯奸淫了。
27-28 对待第七条诫命和对待第六条一样:不仅奸淫的行为要受谴责,就连引起奸淫的欲念也要受谴责。旧约律法说,与配偶以外的人发生性行为是有罪的(出20:14)。但耶稣说对配偶以外的人,在思想上动了淫念,同样是犯奸淫的罪。
耶稣强调假若行为本身是错的拜亚兰,那么有那企图也是错的。你的身体虽然忠于你的配偶,但思想上破坏了彼此的忠信,对于一个健全的婚姻,也会造成极大的伤害。耶稣并不是谴责对异性的健康欲念,是谴责那些经常塞满脑海的私欲邪情,这些情欲若失去控制就会十分邪恶。
女性的美丽是从造物主的爱来的恩赐,纯洁地欣赏女性的美丽既正确又适当。婚恋关系的两性彼此吸引,也是创造主培植在男女双方里面的,这在神美好的旨意里运行,神也看着是好的乐爱妹。
可是人若在夫妻关系以外,心思意念固定在一种具体的邪情恶欲上,甚至有不洁的谈话和轻浮的举止,那就是罪孽了。所以说,私欲是罪的开端(雅1:15),当私欲产生了邪情,淫荡的欲念就已经在心里犯罪了。
神是察看人心肺腑的。在神看来,罪是隐藏在一切行为以先。旧约第十诫说到:“不可贪恋人的妻子”(出20:17),耶稣在这里是把第七诫和第十诫调和起来了。
29-30 若是你的右眼叫你跌倒,就剜出来丢掉,宁可失去百体中的一体,不叫全身丢在地狱里。若是右手叫你跌倒,就砍下来丢掉,宁可失去百体中的一体,不叫全身下入地狱吴飞舟。”
29-30 眼睛本是保护我们,使我们不跌倒,可是有时使我们绊跌的反倒是眼睛;右手原是得力的肢体,有利于发挥我们的力量和技巧,可是有时败坏我们的反倒是这右手。
所谓“跌倒”,基本意思是犯罪,在新约里尤其是马太福音常用这隐喻。耶稣要我们完全圣别,首先从一肢一体作起:“右眼叫你跌倒,就剜出来丢掉……右手叫你跌倒,就砍下来丢掉。”假使只有一个选择,缺一只眼或缺一只手进天堂,总比全身丢进地狱为好。
尽管必须使容易犯罪的感官和肢体得到有效的扼制和彻底的转变,毕竟“剜出来”与“砍下来”还不是从字面讲,耶稣绝不是教人自残。因为盲人与视力良好的人一样,都会面对情欲的问题;只有一只手的人,也能利用剩下那只手照样犯罪。
我们为了躲避试探,往往要做出巨大的牺牲,包括断绝某些关系,放弃某些嗜好。耶稣所倡导的,是要人把心里的犯罪动机除掉。保罗说:”我是攻克己身,使身服我”(林前9:27)。这表示保罗也是逐一对付,逐一克服,逐一归正,以至于将身体完全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罗12:1)拉拉爱英文版。
论休妻与淫乱(31-32)
休妻的问题在19:3-9里再次谈到,可以参考。
31-32 “又有话说:‘人若休妻,就当给她休书。’只是我告诉你们,凡休妻的,若不是为淫乱的缘故,就是叫她作淫妇了;人若娶这被休的妇人,也是犯奸淫了。”
31-32 犹太人的传统道德相当一部分不是出于圣经教训,只是拉比们在圣经基础上接受中东地区的风俗习惯自由发挥的。保罗的老师迦玛列祖父希列,就是属于法利赛人自由派,他在他勒目中教导说:就算是无足轻重的细节,比如妻子把丈夫的食物烧焦了,人就可以离婚钱永真。
这是他们因为罪的缘故,把婚姻关系曲解了。保守派沙买的观点却遵照申命记(24:1)的教训:人若见妻子有什么不合理的事,就是不体面、不庄重的、下流的事,才能够离婚。
其实申命记24:1-4主要是针对休妻后的复婚,第1节是假设休妻时的情形,2-3是假设妻子被休后的情景,第4节才是主题:离婚后女方有过性伙伴的,禁止复婚。
所以耶稣这里说:除非妻子有婚外情,才可以离婚;否则就是叫她作淫妇了,这男人又岂能无罪?人以淫乱以外的借口休妻,就是开启淫乱的门,叫改嫁的和再娶的犯下奸淫罪。使别人陷在罪中的人,也必在别人的罪上有份,那人将来要为此交账。
后来当法利赛人问耶稣休妻是不是合法时,耶稣就提醒他们当回想创造时所设立的婚姻制度:“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创2:24);并说:“摩西因你们的心硬,所以许你们休妻,但起初并不是这样”(19:8)。
由此可见,淫乱就是发生了新的性结合,解除正常婚约的就是将人绊倒,这绊倒人的有祸了(18:7)。耶稣来,要使婚姻恢复到起初神所命定的纯正和美好:“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林前13:4),他们“当存敬畏基督的心,彼此顺服”(弗5:21)。
论正直不起誓(33-37)
旧约里,不仅起誓和许愿是被允许的,在某些情况下还是必须的(民5:19以下);但禁止起假誓(利19:12,出20:16)。什么时候才起誓呢?只在一个人的言语不足为信的时候,这等于承认这个人的可信度出问题了。
所以,耶稣把起誓的整套法规撇开不说,提出另一理想来取代它。这段经文,表面看是论起誓,其实是论真实,焦点是第37节,不是第34节。和论休妻一样,避开原有的那套法规,直接谈理想的原则,结果就使旧法规实际上失去功效。
33-36 “你们又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说:‘不可背誓,所起的誓总要向主谨守。’只是我告诉你们,什么誓都不可起。不可指着天起誓,因为天是神的座位;不可指着地起誓,因为地是他的脚凳;也不可指着耶路撒冷起誓,因为耶路撒冷是大君的京城;又不可指着你的头起誓,因为你不能使一根头发变黑变白了。
33-36 第33节的两句话是暗引旧约的教训:“不可背誓”,是反映利未记19:12;“所起的誓总要向主谨守”,是采纳民数记(30:2)等的教训。旧约圣经禁止背誓和许愿不还。
犹太人除了神以外,一般会指着任何东西起誓,表示他们在说真话。他们的理由是万一背誓,引起人的争执不会亵渎神的名。
法利赛人在起誓的事上臭名远扬,他们稍被触怒就随便指着天、地、耶路撒冷,或身体某一部分起誓,起誓时又有所保留。这样,一旦不想遵守誓言就可以狡辩说,自己未指着神起誓,所以不一定要信守誓言。
耶稣说,每一件指着起誓的东西都属神所有,所以不要人起誓,只要人说实话。耶稣这样态度鲜明否定起誓,也有旧约圣经为根据,以赛亚书(66:1)声明:天是神的宝座,地是神的脚凳;耶路撒冷是神的圣城,第36节意思是指神在掌握人的年龄。
耶稣这话是教训人,说话要诚实,品格要端正,不要用“拐杖”作依靠。说话要靠起誓,这人就相当于欠债要双倍偿还。不过,人若品格低劣,就算信誓旦旦,能够取信于人吗?
37 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若再多说,就是出于那恶者(或作是从恶里出来的)。”
37 “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原文的字面作“是是,不是不是”,这种两字重叠的用法,是闪语的一种表达方式。这也表示,若要证明某件事的确实,我们可以说两遍。
若否定一件事,我们只说“不是的”,就可以了;若要重复我们的否定,就说“不是,不是的”,就足够了。雅各书(5:12)也说:“是你就说是,不是你就说不是”,明显是从这节经文来,也解释得很清楚。
当一个人心中诚实,总是说真话时,起誓就变得多余了。耶稣吩咐我们在人生的所有关系中都要真实坦率。基督徒的话无须靠谁作保证,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多言多语难免有过,禁止嘴唇是有智慧”(箴10:19)。若再多说,就是出于魔鬼,因为魔鬼是“说谎之人的父”(约8:44)。
基督曾借着使徒保罗吩咐我们说:“你们的言语,要常常带着和气。”“污秽的言语,一句不可出口。只是要随事说造就人的好话,叫听见的人得益处”(西4:4;弗4:29)。可以看出,基督的教训是命令我们说话不但要真实,也要纯洁。
论不要报复(38-42)
这部分的教导一部分是夸张法,这是要听众去思想,所听见的这番话有什么重要的含义。耶稣在这里的确要他们非常注重关系,并且不把财产当一回事。重点是完全无私,以爱作出发点(5:43-44)。
38-39 “你们听见有话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只是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
38-39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原则(出21:24-25,利24:20,申19:21),实际上比摩西的律法更古老,更常用。公元前十八世纪汉谟拉比法典里就有报眼报牙的说法。原意不是鼓励报复,是通过法律规定,讲明刑罚不能比罪行更重,防止血仇不断升级。到耶稣时代,体罚已经被经济赔偿代替了。
心理学家指出,暴力来源于内心软弱山海伏妖录,不是内里刚强。强者能爱,也能忍受伤害。弱者单顾自己,为保护自己伤人,伤了他人,还得逃跑以自保。耶稣在这里是提倡不报复,不作对,不结怨;尽管律法许可报复,耶稣却不赞成报复。
在中国文化中,孔子提出:不能以怨报怨,也不能以德报怨,要以德报德,要以直报怨。以直报怨,就可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就几乎相等于以怨报怨了。孔人认为,若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可见在他眼中,德是稀罕的东西,不能随便给出。
耶稣的意思却是以德报怨,保罗也说,要“以善胜恶”(罗12:21),所以孙中山看见真道,惟有基督教是“博爱”。
“作对”一词,也有“采取合法行动对付”的意思;“恶人”,是指有恶行的个人。“不要作对”,是警诫人根本不要反抗,连合法的反抗也不要;不是说仅“用非暴力手段反抗”。这里教诲的例子是指向个人对个人的事。
生活中,打脸是既少见又常见的事;“打右脸”是用手背抽耳光。被打脸的多数是犯了什么错误。不过我们想一想,爱打人右脸的都是些什么人呢?至少有三种:
第一,是要强势驯服人,也有为了交差的;
第二,是想耍威风,张扬自己的;
第三,是不能耐受欺侮,惊慌失措,防卫过当的。
第一种打脸是打给对方的,第二种是打给自己的,第三种是没目标的。
耶稣教训我们,无论如何,不要与恶人作对:他打你右脸,你当彻底放弃反抗,把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你若这样作:
对于第一种是顺服神,耐受试验,你乐意忍耐极度的委屈和侮辱(赛50:6) ;
对于第二种是怜悯他,对过于虚荣的人,情愿吃亏就是,你甘愿饶恕人性的败坏和无知(赛53:7);
对于第三种挨打还要反思,因你可能有过失。还要怜悯对方,因你先伤害了她。
上面说到的,是真用手打脸;也有没用手打脸的。没用手,用话,用做事,别人只是表明一个态度,就把你的右脸打了;这没用手打比用手打更多。特别是中国人,很爱面子,被人奚落楚笑笑,被人侮辱,就是与被人打脸一般。
在基督徒生活中,我们都照着耶稣的教训去行:他打你的右脸,你就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
愚妄人会因此藐视、欺侮你,智慧人却会珍视、尊敬你,因为你是服在神的权柄下,你是基督耶稣的跟从者。
总之,基督徒不以恶报恶,以暴制暴。当然,这个原则不是普遍用在所有的社会伦理关系中。一个人甘心乐意放弃自己的权利,允许别人欺侮洪子晴,并不等于不坚持真理,也不等于放弃别人的权利(徒16:37,22:25,25:8-12)。
耶稣没修改法规,只树立一种在个人关系中,不争取自己权利的态度,饶恕、施与和怜悯,比争取更加重要。
40-41 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
40-41 这两节经文,让我们想起哥林多前书(6:7):你们为什么不情愿受欺呢?为什么不情愿吃亏呢?
这事实上超越了摩西律法的规定。在出埃及记(22:26-27)中,就算是负债累累的人,也可以留下自己的外衣作夜里盖身保暖用。
耶稣的教训是,基督徒不应该与逼迫他的人相争。相反的,人“要拿你的里衣”,甘愿让他拿去还不够,连更值钱的那件外衣也应加上给他。
“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这情况出现在当时罗马军兵强征劳力,为他们服劳役,运送军械或军粮等等。耶稣的教训是不抗拒,不怨恨,不索赔,你还可以加倍服事他们。
这里的精神不单单是避免相争,更是教训一种对自己的财物和权利极其无私宽宏的心态。“谦卑柔和”,正是耶稣的榜样。
42 有求你的,就给他;有向你借贷的,不可推辞。”
42 这一节扩大到对家财大公无私的完全奉献。马太所说的好像是面对一次特殊的情况,“有”和“给”指向“一次性”。可是路加福音(6:30)所面对的却是广泛的现象:“凡求你的,就给他”。
有人因此就把“求”字解释为“借”字,他们认为,若是刻板地把“有就给”当作生活准则来实行,恐怕很快就出现新的贫富分化:一边是一群囊中羞涩的敬虔人,一边是一群贪吃懒作的有钱人或坏人。
事实上这先人后己的教训,是把别人的“需求”看作比自己的“享受”优先(申15:7-11)。这是一种夸张的比喻法,告诉门徒要无私地关怀别人。不同的生命成熟度,对经文启示的境界有不同的解读。
施舍作为基督徒当行的职分,假如你从未享受施舍的助人为乐,也不想施舍给游手好闲和不配得施舍的人,那也可以别有一种爱心操练的进阶,就是施舍给急切有需要和配得施舍的人。但你总要记得:施比受更为有福(徒20:35)。
论爱仇敌(43-47)
43-44 “你们听见有话说:‘当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
43-44 “当爱你的邻舍”,来源于利未记(19:18):“要爱人如己”。这条论爱的诫命耶稣教训过多次(19:19,22:39),其中“人”字,原文与撒迦利亚书(8:17)的“邻舍”是同一个字,含义是“同胞”。
“恨你的仇敌”,不是直接引用旧约;申命记(23:3-6)和诗篇(139:21-22)等对民族公敌有类似教导。个人私仇的对待又不一样(出23:4-5,撒上24:19)。还有昆兰团体的爱色尼人强调,要恨恶在圣约以外的人。
“恨”,常指“少爱”或“不爱”(6:24,罗9:13,路14:26),不一定指绝对的恨。有人把这节译作“你当爱你的同胞,但不须爱你的仇敌”。另一方面,这“恨”可看作是被动消极的,不是主动积极的。
确实,旧约圣经及犹太教都要求对神的子民、自己的同胞要比对外人有更多的爱。可是耶稣却要他的门徒不分彼此,建立一视同仁的爱。因为福音要临到万国万民。所以他教训说:要爱仇敌,为对手祷告。因为善待他们,让他们得着爱,可促使他们悔改。
箴言书(25:21-22)说:“你的仇敌若饿了,就给他饭吃;若渴了,就给他水喝;因为,你这样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头上;耶和华也必赏赐你。”基督徒的爱心是由意志控制的行为,不是单凭情绪,因此耶稣有权柄命令我们爱仇敌。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跟咒诅我们的人说话时,必须用谦恭友善的话来回应他们的辱骂。没有当着他们的面时,我们应当称赞他们身上值得称赞的东西。当我们说了所能说的关于他们的好话以后,就不再多说什么了。
我们还要为虐待我们的人祷告,让我们既有机会向主表明自己顺服他的命令,又有机会表明自己效法基督为我们做出的榜样。我们应当祈求神饶恕他们,不要让他们因逼迫我们就遭遇不幸,使他们能与我们和睦相处。
45 这样就可以作你们天父的儿子;因为他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
45 一视同仁的爱是门徒作为天父儿子的标志,因为子具有父的特性,一视同仁地赐福给一切人正是神的特性。神普遍护理的恩惠,既赐给好人,也赐给歹人,既赐给义人,也赐给不义的人。
神的护理使清晨的日光每天从高天临到我们,神的恩典也藉着公义的日头每天在我们心中升起。当然这一节不是谈论灵魂的拯救,本节不是给普世得救提供什么依据。实际地善待所有的人,甚至善待迫害人的人,与承认有人得救,有人迷失,这完全是两回事。
46-47 你们若单爱那爱你们的人,有什么赏赐呢?就是税吏不也是这样行吗?你们若单请你弟兄的安,比人有什么长处呢常飞飞?就是外邦人不也是这样行吗?
46-47 狭隘的爱是当今世界的特点。基督的门徒是进神国度的,标准就得超越普通的世人。你应当“比人有长处”(20节),这点“长处”最终要发展为“完全”(48节)。
“税吏”再次成为受排斥的少数,再次和“外邦人”被归为一类人(18:17)。税吏通常被看作犹太人中的离经叛道者,外邦人是被看作不道德、拜偶像、经常排犹的异教徒。耶稣在其他地方对税吏(21:31)和外邦人(8:10)的肯定态度,与这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法利赛人来说,耶稣这些话是很刺耳的。
总结(48)
48 所以,你们要完全,象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
48 第20节所要求“更大的义”,在第21节以下得到了阐释,就是第47节所说的“长处”,现在用一个要求来总括。这个总的要求强调“你们”要与税吏和外邦人有分别,与文士和法利赛人也不同,就是“要完全”。
“完全”,耶稣只用过两次,另一处是19:21对青年财主的事奉说的。这是新约超越律法的标准。可以看出,这源于神性的“完全”,不单是道德上的完善,还有“毫无瑕疵”“灵性成熟”的意思(林前2:6,14:20,腓3:15);表明要一生效法基督,效法神,与神的旨意完全结合起来,才能反映神的品质。
这节的句型与利未记(11:45,19:2,20:26)所说:“你们要成为圣洁娜迦毒蛇,因为我是圣洁的”,十分相近。这是耶稣为所有门徒树立的理想,并不是谁说自己这一生已经达到了“无罪的完全”,拿到了一种特殊身份。
犹太人一生劳碌疲倦,要靠自己的努力成为义人,靠行为赚得救恩。可是在拘泥细节的律法主义中,他们花了太多的精力去注重无足轻重的律法字句,却完全没有看到富有生命的律法精意。
在山上宝训中宋氏王朝,耶稣带领他的门徒将他们的注意力从字句转移到精意上。耶稣说:“你们的义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20节);“你们要完全,象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这就是律法的精意。

长按二维码关注,置顶公众号
进入历史消息,下拉,可检索所有资料
全文详见:https://p66p.cn/751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