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晓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浏览: 533

读后感——《腾讯传》-精神分析窝 作者:杨川热爱读书,有点小污你要来撩一下吗~读完需要10分钟速读仅需5分钟 《腾讯传》从89年念高三的深圳青年小马及其高中同学开篇,讲述了腾讯从OICQ到QQ再到微信的迭代与崛起。读罢全书,最大的感受是:腾讯神话有其幸运之处,也有其必然之理。最近读完了《腾讯传》。这倒不是因为公司对此书的大力推荐,而是因为作者吴晓波确实是我很崇拜的一位作家。他那些描写中国百年经济史和企业史的巨著我几乎一本不落的拜读过,每次读罢都赞叹于作者雄健的笔力以及对中国企业深入骨髓的


读后感——《腾讯传》-精神分析窝


作者:杨川
热爱读书,有点小污
你要来撩一下吗~
读完需要
10
分钟
速读仅需5分钟
《腾讯传》从89年念高三的深圳青年小马及其高中同学开篇,讲述了腾讯从OICQ到QQ再到微信的迭代与崛起。读罢全书,最大的感受是:腾讯神话有其幸运之处,也有其必然之理。
最近读完了《腾讯传》。这倒不是因为公司对此书的大力推荐,而是因为作者吴晓波确实是我很崇拜的一位作家。他那些描写中国百年经济史和企业史的巨著我几乎一本不落的拜读过,每次读罢都赞叹于作者雄健的笔力以及对中国企业深入骨髓的认知。吴晓波以往的作品多是以官商关系(或者说企业所有制关系)为主线,探索中国企业改革史。而这一次的《腾讯传》没有了所有制方面的繁复,算是他首次单独以私营企业为题,描绘了中国经济的新势力。
吴晓波是谁?
吴晓波:
财经作家,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曾任上海交通大学、暨南大学EMBA课程教授,常年从事公司研究。代表作品:《大败局》《激荡三十年》
和身边的朋友们聊起吴晓波,我惊异地发现大多数人对吴的认识都是源于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然而,公众号中的文章多为紧追热点的快餐网文,其质量与吴早年的那些波澜壮阔的中国经济史诗不可同日而语。这也提醒我,吴晓波早已从财经记者华丽转身成为了商人——中国企业研究是其安身立命之本,而自媒体则是其流量变现之门。
《腾讯传》的字里行间,闪现着吴晓波作为财经记者与商人的双重身影。书中有其作为财经记者保持中立、恢复腾讯创业史实的努力(前3/4),也有其作为商人为腾讯炮制的宣传软文(后1/4)。当然,刨去少量公关内容来看,《腾讯传》的写作水准仍旧堪称上乘。书中把以马化腾为首的“腾讯五虎将”在过去20年的创业神话娓娓道来,为读者复原了腾讯崛起的诸多内部细节和大时代背景。我想徐慧宣,这本书应该算得上值得互联网从业者(特别是产品经理)细细研究的教科书了。
书中从89年念高三的深圳青年小马及其高中同学开篇,讲述了腾讯从OICQ到QQ再到微信的迭代与崛起。读罢全书,第一个感受是:腾讯神话有其幸运之处,也有其必然之理。
腾讯神话的幸运之处
幸运之一,是马化腾总能在对的时间遇到最合适的人才。由于政治风波马化腾没有选择北上去念清华北大,而是留在深圳大学,因而最终结识了志同道合的“五虎将”。这五人在技术、产品、销售、运营这几个方面各有所长,试想要是缺了其中某一人,腾讯的历史可能就远不如今日的辉煌了。而在腾讯眼看就要败于新浪微博、失势于社交时代的敏感时刻,因Foxmail被并入腾讯而蛰伏多年的张小龙又从一个不太起眼的角落杀出,成就了腾讯的二次腾飞。
幸运之二,是腾讯在创业史上最为人所诟病的“抄袭史”并没有对其造成实质性损害。中国特有的国情和法律空白使得腾讯“后发制人”的战略无往不利。如果腾讯生在美国,那些曾经被腾讯干掉的对手们(盛大、联众、米聊等等)必定早已将其诉个底朝天。而在中国知识产权日渐明晰的今天,腾讯又早已完成了原始积累并华丽转身,“抄袭”已不再是其标签,版权也不再是其命门了。
腾讯崛起的必然之理
腾讯崛起的必然之处就再清楚不过了——以马化腾和张志东为首的创始团队始终恪守用户体验至上的准则,以腾讯一己之力定义了互联网公司产品经理的黄金标准。
腾讯总是能够在竞争对手趟通商业逻辑之后亦步亦趋地模仿,然后在不易察觉之处进行微创新,用极致的用户体验实现后来居上、弯道超车。腾讯“小步快跑、试错迭代”的产品理念也成为行业经典。
比如,在OICQ推出前,国外市场已被ICQ垄断,国内也有三五家公司早于腾讯推出同类产品。但腾讯敏锐地意识到:当时PC尚未完全普及家用,QQ在中国最大的使用场景是网吧,战妻而网吧用户势必需要通讯录在线同步和离线信息传输等小功能。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功能使得QQ在体验上碾压ICQ,随后便一骑绝尘迅速累积了过亿用户。
在之后的十余年里,腾讯一次又一次地复制了这样的案例:QQ秀、QQ空间、QQ邮箱和微信等产品无一不是在“小步快跑、试错迭代”的战术指引下,在产品细节上准确命中了用户体验的痛点,最终成就了各个细分领域上寡头级别的产品。
腾讯成功的另一个必然因子就是马化腾本人了。码农出身的他有着过硬的技术背景,同时还兼具天才的产品直觉和潮汕人特有的商业嗅觉。马化腾本人的特质在当年那场震惊互联网的“3Q大战”中显露无疑——当要用弹窗让用户进行QQ与360“二者必卸载其一”的搏命式反击时,他否决了下属提出的“把‘卸载360’字体放大些”的提议,要求用同样的字体、同样的按键给以用户公平的选择。这样的决定一是反映出了马对自己产品的信心,同时也反映出其书生外表下极其硬派的潮汕商帮作风。
当然,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马化腾在“3Q大战”结束之后的反思。其时正适逢腾讯成立12周年庆典。庆典当天夜里,马化腾没有驻足饭局,而是返回公司写就了《打开未来之门》的致全体员工邮件。在这篇重要的文章中,他及时反思了“3Q大战”的内因并号召公司以开放为公司战略。也正是在这封邮件发出的一个星期后,天才张小龙受Kik启发,在脑海中萌生出微信的雏形。商战中有如此一对将帅,胜利也就不足为奇了。
另外有趣的一点是,腾讯决策层每隔两周举办一次的“总裁办公会”和京东内部的经营分析会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这一腾讯10余年历史上雷打不动的最高级别决策会议往往从早晨开至次日凌晨,无数关系到整个互联网行业的重大决策都是在这里做出的。
但是,如开篇所说,吴晓波作为一个背靠微信公众号的商人,立场不可能做到绝对中立。一如其在《激荡三十年》中巧妙地回避了王石作为“倒爷”的发家史、圆滑地带过了柳传志创业时背后复杂的家族和股权背景,《腾讯传》对腾讯历史的描述也仅有对腾讯人的单方面采访,而缺少了周鸿祎、陈天桥、丁磊等等另一面当事人的声音。但无论如何,作为当今最炙手可热公司的史话,《腾讯传》仍是满满干货,值得每个互联网从业者细细研究。
推荐书目
《腾讯传》
《大败局》
《激荡三十年》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公众号

全文详见:https://p66p.cn/40909.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