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晓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浏览: 297

记住这七步,完美做好抹灰工程!-工程质量 点击上方蓝字“工程质量”,实时关注建设工程行业新动态资料来源:建筑工程鲁班联盟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转载请注明出处抹灰工程的施工流程可总结为七步:①基层处理→②浇水湿润→③抹灰饼→④墙面冲筋→⑤分层抹灰→⑥设置分格缝→⑦保护成品,各工序施工要点总结如下:①基层处理(1)基层清理基体或基层的质量是影响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抹灰前基层表面的尘土、污垢、油渍等应清除干净,并应洒水润湿。其中:砖砌体应清除表面杂物、尘土,抹灰前应洒水湿润;混凝土表面应


记住这七步,完美做好抹灰工程!-工程质量

点击上方蓝字“工程质量”,实时关注建设工程行业新动态
资料来源:建筑工程鲁班联盟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转载请注明出处
抹灰工程的施工流程可总结为七步:①基层处理→②浇水湿润→③抹灰饼→④墙面冲筋→⑤分层抹灰→⑥设置分格缝→⑦保护成品,各工序施工要点总结如下:

基层处理
(1)基层清理
基体或基层的质量是影响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抹灰前基层表面的尘土、污垢、油渍等应清除干净,并应洒水润湿。其中:砖砌体应清除表面杂物、尘土,抹灰前应洒水湿润;混凝土表面应凿毛或在表面洒水润湿后涂刷1:1水泥砂浆(加适量胶粘剂);加气混凝土应在湿润后,边刷界面剂边抹强度不小于M5的水泥混合砂浆。表面凹凸明显的部位应事先剔平或用1:3水泥砂浆补平。抹灰工程应在基体或基层的质量验收合格后施工。

(2)非常规抹灰的加强措施
当抹灰总厚度大于或等于35mm时,应采取加强措施。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表面的抹灰,应采取防止开裂的加强措施。当采用加强网时,加强网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加强网应绷紧、钉牢。

(3)细部处理
外墙抹灰工程施工前应先安装门窗框、护栏等,并应将施工孔洞堵塞密实。室内墙面、柱面和门洞口的阳角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采用1:2水泥砂浆做暗护角,其高度不应低于2m,每侧宽度不应小于50mm。


浇水湿润
一般在抹灰前一天,用水管或喷壶顺墙自上而下浇水湿润。不同的墙体,不同的环境需要不同的浇水量。浇水要分次进行,最终以墙体既湿润又不泌水为宜。


吊垂直、套方、找规矩、做灰饼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的抹灰质量以及基层表面平整垂直情况,战气凌神用一面墙做基准,吊垂直、套方、找规矩,抹灰饼确定抹灰厚度。操作时应先抹上灰饼,再抹下灰饼。抹灰饼时应根据室内抹灰要求,确定灰饼的正确位置,再用靠尺板找好垂直与平整。灰饼宜用1:3水泥砂浆抹成500mm见方形状。房间面积较大时应先在地上弹出十字中心线,然后按基层面平整度弹出墙角线,随后在距墙阴角100mm处吊垂线并弹出铅垂线,再按地上弹出的墙角线往墙上翻引弹出阴角处两墙的墙面抹灰层厚度控制线,以此做灰饼,然后根据灰饼充筋。


墙面充筋
当灰饼砂浆达到七八成干时,即可用与抹灰层相同的砂浆充筋,充筋根数应根据房间的宽度和高度确定,一般标筋宽度为50mm。两筋间距不大于1.5m。当墙面高度小于3.5m时宜做立筋,大于3.5m时宜做横筋,做横向冲筋时灰饼的间距不宜大于2m。


分层抹灰
大面积抹灰前应设置标筋。抹灰工程应分层进行,通常抹灰构造分为底层、中层及面层,具体技术要求参照下表。其中,水泥砂浆不得抹在石灰砂浆层上;罩面石膏灰不得抹在水泥砂浆层上。

用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抹灰时,应待前一抹灰层凝结后方可抹后一层;用石灰砂浆抹灰时,应待前一抹灰层七八成干后方可抹后一层。底层的抹灰层强度不得低于面层的抹灰层强度。水泥砂浆拌好后,应在初凝前用完,凡结硬砂浆不得继续使用。

抹灰层与基层之间及各抹灰层之间必须粘结牢固,抹灰层应无脱层、空鼓、面层应无爆灰和裂缝。
抹灰层的平均总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通常抹灰构造各层厚度宜为5~7mm,抹石灰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时宜为7~9mm。当设计无要求时,抹灰层的平均总厚度不应大于下表的要求。


设置分格缝
抹灰分格缝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宽度和深度应均匀,表面应光滑,棱角应整齐。

有排水要求的部位应做滴水线(槽)。滴水线(槽)应整齐顺直,滴水线应内高外低叶竟生,滴水槽的宽度和深度均不应小于10mm。


保护成品
各种砂浆抹灰层,在凝结前应防止快干、水冲、撞击、振动和受冻,在凝结后应采取措施防止沾污和损坏。水泥砂浆抹灰层应在湿润条件下养护,一般应在抹灰24h后进行养护。

《工程质量》杂志
创刊于1983年,每月10日公开发行,住建部主管,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分会|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办。传播行业正能量,推动行业健康发展,重视期刊的引导性、实用性、学术性。住建部优秀期刊+全国建筑行业精品期刊+中国各大电子期刊数据库核心期刊(遴选)

订阅:扫描下方期刊订阅二维码
流程:填订单→汇款→待收
投稿:www.gczl.org→在线投稿→注册→上传
查阅:1.关注投稿系统稿件状态;2.联系编辑部服务行业 忠于质量
合作·共享·共赢

微信公众号:gczl1983

扫描二维码订阅期刊

全文详见:https://p66p.cn/4080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