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眼袋大、肾虚眼袋黑!-鑫道堂四医七术古方抗衰 古人将眼睛的不同部位分属于五脏。瞳仁属肾,称为水轮;黑睛属肝,称为风轮;两眦血络属心,称为血轮;白睛属肺,称为气轮;眼睑属脾,称为肉轮。这就是著名的“五轮学说”。从五轮学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上下眼睑属于脾。脾主肌肉,脾虚了,眼睑上的肌肉就缺乏营养,变得松弛,久而久之,眼睑就因为无弹性而下垂。而且脾是运化水湿的,脾胃虚弱,运化无力,水湿就会在体内停留,而足阳明胃经的起始处正好是产生眼袋的地方,身体里有水湿,首先会堆积在眼部,眼睛部位的皮肤是最薄弱的
脾虚眼袋大、肾虚眼袋黑!-鑫道堂四医七术古方抗衰
古人将眼睛的不同部位分属于五脏。瞳仁属肾,称为水轮;黑睛属肝,称为风轮;两眦血络属心,称为血轮;白睛属肺,称为气轮;眼睑属脾,称为肉轮。这就是著名的“五轮学说”。
从五轮学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上下眼睑属于脾。
脾主肌肉,脾虚了,眼睑上的肌肉就缺乏营养,变得松弛,久而久之,眼睑就因为无弹性而下垂。
而且脾是运化水湿的,脾胃虚弱,运化无力,水湿就会在体内停留,而足阳明胃经的起始处正好是产生眼袋的地方,身体里有水湿,首先会堆积在眼部,眼睛部位的皮肤是最薄弱的,水液堆积后,下眼睑以下的地方就会因充水而浮肿,这样就形成了眼袋。
在讲治疗方法前,我们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卧蚕,什么才是真正的眼袋,许多人往往将这两者混为一谈。
卧蚕就是紧邻下睫毛边缘一条约四到七毫米的带状隆起物,看上去就像一条蚕宝宝横卧在下睫毛的边缘。它是我们中国的独特称呼,非常形象生动。卧蚕一般在笑起来的时候特别明显,它能让双眼看起来更神采飞扬、电力十足。
有卧蚕的人一般异性缘很好,在古代的面相学中,卧蚕还是一种很好的福相,它代表子女孝顺有出息。而卧蚕以下的隆起物基本上就属于眼袋了,它比卧蚕的范围要大。卧蚕是美的象征,拥有卧蚕是一件令人幸福的事,而眼袋正好相反。
对于因脾虚产生的眼袋,在治疗上,健脾化湿是关键。在日常饮食中,应该多吃山药、赤小豆、芡实、茯苓、莲子、薏米、豇豆等食物。
“肾虚眼袋黑”指的是肾是主水的,它负责调节全身水液的代谢。如果肾虚了,体内水液的代谢就会出现障碍,水液会积于眼眶皮肤之下,而形成眼袋,有些人在睡前喝许多水后。
第二天会发现眼睛有水肿、出现眼袋的现象,就是因为睡前喝水,致使肾脏负担过重,无法及时将水液代谢出去,在眼睛上表现出来了。
而眼袋会呈黑色,是因为肾的本色是黑色,肾虚导致其本色外浮,在眼睛上体现出来,导致眼袋呈现暗黑色。这一点其实就是黑眼圈。它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补肾。
补肾的方法
人到中年以后,身体机能就开始衰退,为了保证人体正气充足,阳气不亏,进而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提高生命质量。常按摩关元穴及腰眼穴可起到补肾的功效。
1、关元穴
“关元穴”位置:脐下四指处。关元穴位于人体“阴脉之海”的任脉,肚脐之下3寸的位置,又称为下丹田,具有培补元气、强壮身体的作用。
这里的寸是同身寸,每个人手掌四指并拢的宽度,就相当于同身寸的3寸,所以,要找到关元也很简单,在人体正中线上,战医归来从肚脐向下量出四指宽的距离,就是关元穴。
关元穴按摩方法
自我按摩时,首先可以以关元为圆心殷祝平,左或右手掌做逆时针及顺时针方向摩动3—5分钟。然后,随呼吸按压关元穴3分钟。
另外,还可以用艾条灸关元,每次10分钟左右,有很好的补肾壮阳作用。
2、腰眼穴
“腰眼穴”位置:腰眼穴为经外奇穴,在腰部,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5寸的凹陷中。
中医认为,用掌搓腰眼,不仅可疏通带脉和强壮腰脊,而且还能起到聪耳明目、固精益肾和延年益寿的作用。
中年人经常搓腰眼,到了老年可保持腰背挺直,还能防治风寒引起的腰痛症。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按摩腰部既可使局部皮肤里丰富的毛细血管网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代谢产物的排除,又可刺激神经末梢,对神经系统的温和刺激,有利于病损组织的修复,提高腰肌的耐力。
腰眼穴按摩方法
自我按摩时,先找第4腰椎棘突这个水平线。
它的找法是,当我们双手叉腰的时候,从后面能摸到腰间的骨头,此为解剖学中的髂嵴,髂嵴正好与人体的第4腰椎棘突相平。
然后,从正中线开始量出一个手掌再多一点的距离,便是腰眼穴所在。
一般来说,按摩时身体坐正,两手握拳自然背向后面,用食指隆起的拳眼紧按腰眼穴并做旋转用力按揉,以酸胀为宜。
每次可以揉5分钟,长期坚持有很好的补肾功效。
补脾的方法
太白穴是脾经的原穴,健脾补脾的效果比其他穴位都强。
很多朋友都存在脾虚的症状,比如,夜里睡觉老是流口水(这叫脾不摄津,就是脾不能收摄这些津液,它自己流出来了)。
舌头两边有齿痕;吃完东西不一会儿就腹胀,消化不良;手脚冰凉,血液循环不到末梢;女性崩漏,月经淋漓不尽,不能收摄;因气血上不到头部而头晕,等等。这些症状都是脾的运化能力差造成的。
尽管脾的症状有很多,但多揉太白穴全都可以防治。因为它是原穴,是主管脾经上各个问题的。揉太白穴有个方法,就是用大拇指的内侧多硌它,这样健脾的效果才好。
另外,按揉太白穴还可以调节血糖,治糖尿病。
全文详见:https://p66p.cn/40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