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晓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浏览: 280

重塑儿时的“拉洋片” 津范儿|天津老工匠-大燕网天津站 六七十年前,大街小巷一响起敲锣打鼓的吆喝声,家家户户就会知道,这是一些民间艺人来招揽生意了。小孩们会一股脑儿的跑到胡同里,最喜欢的莫过于“拉洋片”和“故咕丢”。而如今,听过这两个词的人都已经年近耄耋,72岁的孙振洪却舍不得丢掉这项老手艺,用他的话说,现在的小孩们看的是热闹,老人们看的却是热泪盈眶的回忆。(图文/张静哲)曾经消失五十年 带着洋味儿的中国艺术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来说,“拉洋片”是个陌生的词语。清末民初,这项民间艺术逐渐在中国兴起


重塑儿时的“拉洋片” 津范儿|天津老工匠-大燕网天津站



六七十年前,大街小巷一响起敲锣打鼓的吆喝声,家家户户就会知道,这是一些民间艺人来招揽生意了。小孩们会一股脑儿的跑到胡同里,最喜欢的莫过于“拉洋片”和“故咕丢”。而如今,听过这两个词的人都已经年近耄耋,72岁的孙振洪却舍不得丢掉这项老手艺,用他的话说,现在的小孩们看的是热闹,老人们看的却是热泪盈眶的回忆。(图文/张静哲)
曾经消失五十年 带着洋味儿的中国艺术
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来说,“拉洋片”是个陌生的词语。清末民初,这项民间艺术逐渐在中国兴起,最初的表演形式占地面积很大,表演者要用布或席子围成直径约两丈的场地,交了钱的观众坐在场地内,画片挂在观众面前,看完一副用绳索放下另一张,表演者还会在旁讲故事。随着时代的变迁,民俗艺人们把这种固定的表演模式进行改良,逐步发展成可移动的箱体,在正面安装上几个可供观看的镜头,成为了走街串巷的艺术形式。

孩子们看“拉洋片”要透过木箱上的“西洋镜”,为什么一定要带个“洋”字,孙振洪说,那个时候的新鲜玩意儿,沾上点“洋气儿”就变得更加神秘有趣了。其实,这项民间艺术起源于中国,拉洋片箱分为上下两层,下层的正面有三四个圆形的镜孔,透过镜子可以观看到箱内变换的画片。拉洋片艺人在一旁辅以解说、唱曲,再用快板、乐器等伴奏,妙趣横生,在那个娱乐匮乏的年代,他们的表演充满魔力。
在天津看“西湖十景” 弥补一代人的童年遗憾
北京的天桥、天津的南市都曾经是拉洋片艺人聚集的地方。天津人对于这项民间艺术最深刻的印象应该是来自马三立的相声,北京天桥地区“八大怪”之一大金牙,就是拉洋片的代表艺人之一。拉洋片箱内一般装有八张画片,战棋帝国表演过程中,民间艺人用绳索上下拉动替换。画片内容以“西湖十景”为代表,其他多为简短的历史故事或民间生活。“一是考虑箱子的重量不宜过重,另外也是考虑表演时长要控制。”在孙振洪的拉洋片箱里,还融入了具有天津特色的老照片,自己画、自己做、自己表演,年过七旬的他仍旧精神矍铄。

上世纪40年代,孙振洪儿时曾在河北的原籍看到过拉洋片的表演和老木匠制作的朦胧记忆。退休后他不甘寂寞、寻师访友下决心把这些传统的民间艺术复原、传承、发扬下去。在不断改进、制作的过程中,孙振洪还原了很多人心中的童年时代。收集旧物、自己锯木料,电工、机械、木工全都用上,为了复刻这些老物件,孙振洪使出了浑身解数。孙振洪说,拉洋片、木偶戏都是“穷人演给穷人”看的,即便如此,花上几分钱看拉洋片仍旧是一件有些奢侈的事情,“很多老人都喜欢我这个拉洋片箱,他们说小时候不舍得花钱看,还以为再也看不到了,没想到在我这圆了这个遗憾。”
巧手天工七十载 复刻儿时的津味民俗
72岁的孙振洪打算在本命年的时候修缮好一套完整的微观孔学摆件,在天津市河北区一间十几平米的小平房里,摆满了各种手工器具和他的“微观世界”。 “从小就特别喜欢做些小玩意儿,一直坚持到老。”在孙振洪的人生历程中,他的这双手从未停歇,“年轻时在部队参军,在军队也是修修补补的工作。”退伍后,孙振洪进入工厂工作了几年,“后来学校复课,很多技校都从工厂里找一些技术好的师傅去当老师,”在别人的反复劝说,孙振洪去学校做了机械类的老师。

“其实全国很多地方都有制作‘拉洋片’的手艺人,唯独天津没有。”2012年开始,孙振洪开始研究制作拉洋片、故咕丢等民俗艺术工具,后来他遇到了两位热爱戏曲表演的大学生,几人创办了“三五剧社”。2017年,孙振洪将这项手工艺技术申报了区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等待申请结果的期间,孙振洪又开始了其他手工艺品的制作,他的学生们则带着箱子四处演出袁维娅,乐此不疲。

结语:1872年,在英国商人的镜头中,两位贵族打扮的姑娘少爷在街头观看“拉洋片”,穿越百年,令人感动的是,仍然有着这样的几个人,不肯让这项民间艺术永远留在照片里。孙振洪说,他不是一个保守的人,遇上感兴趣的年轻人,他就把全部的技术、里里外外的构造“给人家看个遍”,他说,只是不想让这些有意思的东西从此失传。守一种精神,做一名匠人,在木屑飞扬中,孙振洪坚持着自己的工匠人生。
征集公告
讲述津门往事,找寻天津记忆。
腾讯大燕网栏目《津范儿》
现面向天津征集采访对象,
我们曾经拜访过津门剪纸传承人郝桂芬、珐琅画大师李博宇等非遗传承人;
也采访过熟梨糕创业小伙儿张浩、大学相声课老师魏吉兆等人。
“津范儿”栏目利用图文形式将津门传统文化故事、人文气韵、艺术形态作为内容输出,
致力于弘扬天津本土文化和民族精神,
挖掘鲜为人知的天津故事。
如果您正是一位手艺传承人,或者您的身边有这样的传统文化、老手艺人,
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邮箱:tinazhang@jjjtx.com
内容:简述您的故事或者您的经历,留下联系方式(电话或邮箱)

往期回顾:??津范儿|这些天津人带着皇宫銮驾 演绎古乐三百年??
津范儿|天津小伙要为麻将正名 收藏几十套珍贵麻将
津范儿|因为热爱 他把老天津的记忆做成了博物馆

全文详见:https://p66p.cn/40159.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