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晓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浏览: 146

敦煌藏经洞发现者的历史功过-敦煌市文化馆王圆箓(约1850~1931),祖籍湖北麻城县。本人出生在陕西,因家乡连年灾荒,生活所迫,出外谋生,流落于酒??


敦煌藏经洞发现者的历史功过-敦煌市文化馆

王圆箓(约1850~1931),祖籍湖北麻城县。本人出生在陕西,因家乡连年灾荒,生活所迫,出外谋生,流落于酒泉。在此期间入道修行,人们称他为王道士。后云游敦煌范琼丹,登三危山,发现莫高圣境,感慨万千,急呼"西方极乐世界,乃在斯乎"。所以他长期居留于此地卸尸宴,奉献了他的后半生现代鲁宾逊。

王道士走进莫高窟的时间大约在1892年左右。当时他已近不惑之年熊晓雯,看到神圣宝窟无人管护,一片残破,受到严重的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使他自觉自愿担当起了"守护神"的重任。他四处奔波,苦口劝募,省吃俭用,集攒钱财,用于清理洞窟中的积沙,仅第16窟淤沙的清理就花费了近两年的时间。

可以说,无论什么人发现藏经洞都是一种贡献,都是一个了不起的重大发现。因为藏经洞的发现就预示着"敦煌学"的产生。王圆箓发现了藏经洞同样有功,而不能视为过错黄雅知。至于有人说应该在某个时代发现合适,那纯粹是一种主观主义的一厢情愿网游之刺客传奇。

藏经洞发现之后,王道士尽了最大的努力,做了他应该做的一切。首先,徒步行走50里,赶往县城去找敦煌县令严泽,并奉送了取自于藏经洞的两卷经文。王道士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引起这位官老爷的重视。可惜的是这位姓严的知县不学无术,只不过把这两卷经文视作两张发黄的废纸而已。
1902年,敦煌又来了一位新知县汪宗翰。汪知县是位进士,对金石学也很有研究。王道士向汪知县报告了藏经洞的情况。汪知县当即带了一批人马,亲去莫高窟察看,并顺手拣得几卷经文带走。留下一句话,让王道士就地保存白斑黑石鵖,看好藏经洞。
两次找知县没有结果,王圆箓仍不甘心。于是,他又从藏经洞中挑拣了两箱经卷,赶着毛驴奔赴肃州(酒泉)。戴帆他风餐露宿,单枪匹马,冒着狼吃匪抢的危险,行程800多里,才到达目的地,找到了时任安肃兵备道的道台廷栋吕冠成。这位廷栋大人浏览了一番,最后得出结论:经卷上的字不如他的书法好,就此了事。

1907年,斯坦因到来,他通过宗教精神的交流将王道士俘虏了。斯坦因说:"道士之敬奉玄奘,在石窟寺对面新建凉廊上的绘画有显明的证据,所画的都是一些很荒唐的传说……我用我那很有限的中国话向王道士述说我自己之崇奉玄奘,以及我如何循着他的足迹,从印度横越峻岭荒漠,以至于此的经过,他显然是为我所感动了。"
当时王道士把经卷卖给斯但因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沙娜拉之剑,他多次求助官方予以重视,而且是逐级上报,但无人过问,致使他灰了心。二是为了完成他的宏愿,清扫洞窟,修建三层楼,架设木桥。三是唐玄奘沟通了他们的思想,斯坦因这个探险家追求事业的精神感动了他。因此他虽则思想极为矛盾,极不愿意外国人将这些文物带走,但在无奈的情况下,也只好让了步。
实际上,斯坦因正是使用这种卑鄙的手段骗取了大量敦煌文物。
当斯坦因把敦煌文物宣传于全世界之时,当朝命官这才懂得了其重要价值,但他们不是考虑如何地保护它,而是千万百计窃为己有。因此,一时间偷窃成风陈孝天,敦煌卷子流失严重,这是敦煌卷子自发现以后最大的劫难。1910年清政府作出决定,把剩余的敦煌卷子全部运往北京保存。在运送的路途中九天雏龙,几乎每到一处都失窃一部分。

大量经卷的散失夺狱困兽,曾经使王圆箓感到非常痛心,因为藏经洞是他发现的,多年来在他保管期间从未发生过无故大量散失的事,官方如此掠夺,又如此贪心,使他感到极大的愤慨。所以,当1914年斯坦因第二次到莫高窟后,王圆箓对他说了一段令人深思的话,《斯坦因西域考古记》是这样记述的:"说到官府搬运他所钟爱的中文卷子致受损伤篮场铁人,他表示后悔当时没有勇气和胆识,听从蒋师爷的话,受了我那一笔大款子,将整个藏书全让给我徐梦雅。受了这次官府的骚扰之后,他怕极了创世霸神,于是,将他所视为特别有价值的中文写本另外藏在一所安全的地方。"

相关争议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认为王圆箓对敦煌莫高窟文物的破坏是毁灭性的骆丽娜,并就此感到伤痛。然而此文在引证资料上有很大硬伤,在描述王圆箓的时候与历史事实差距过大。此文称藏经洞是王圆箓一人发现的,这与历史不符隐世灵医,最早发现的是王圆箓的助手杨某。
胡适曾在演讲中提到王道士时说,王道士一开始并不知道经卷的价值,最初以经卷能够治病为由向附近居民售卖,把经卷烧成灰烬和水让人吞服。这里的说法与之后王道士低价卖出经卷给斯坦因可以衔接,说明王道士一开始对文物价值一无所知。

纵观王道士的一生,童年与少年和青年时代都是在饥饿与凄楚中渡过,中年浪际天涯,无奈在兵营偷生,又没有办法蓄发为道,虽然后来在莫高窟风云一时,但是终归他自己也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并不是积功积德的事情,洋人们最终还是一次次地欺骗了这个精明的湖北佬,特别是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唾骂。当地老百姓可以把华尔纳从敦煌赶跑,那就同样可以把出卖了藏经洞宝藏的王道士逼疯,事实上王道士晚年确实疯了,或至少是因为他的罪行而不得不靠装疯卖才度过晚年。陈万里在《西行日记》1925年5月26日条中记有华尔纳第二次敦煌考察事时有记:“千佛洞分上、中、下三院,下院为盗卖古物已十余年之王道士所居骗术奇谭。二十日在月牙泉席上,据说王已得精神病。此次往游千佛洞时醒酒汤的做法,闻余等至,即趣避他往。询之庙祝,亦谓精神尚好金炜玲,则前日之传言有精神病者,或冀免官厅之惩办欤?”另外,1926年12月26日华尔纳给斯坦因写的信中说到:“只能找到一丝真实的影子,那就是我曾经给王道士赠送了一点银钱,只有75两毕龙欣,可是这个数字也被夸大到10万银圆,村民们因此去找王道士,要求和他分享这笔钱。王道士当然拿不出这笔现金来,于是村民们就以死来威胁他。王道士只能装疯卖傻,才躲过了这场灾难。翟荫去敦煌的时侯,随身带着我过去的翻译员,这位翻译员在前一次随我访问敦煌时对王道士极为友好。但是此时王道士竟然不认他,躲得远远的!”王道士晚年之凄惨景象,与此可见。
藏经洞自1900年发现,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了。王道士苦守莫高窟30多年,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本不属于他的圣地,辞世也已多年了。如今,莫高窟一片兴旺,敦煌学遍及全世界。我们要看到,王道士是一位平平常常的道士,但他的人生经历并不平凡。他是个文盲,在他的一生中不仅与普通百姓经常接触,而且与不同阶层的官员也打交道。不同寻常的是,他与斯坦因、伯希和这样著名的学者周旋时,不卑不亢,处事有序,实在不容易。作为一个人错误是难免的,但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以好与坏这样极端的词语评价一个人,功就是功,过就是过,功过是非应该明确。王圆箓是一个很平凡的人,我们不能以一个完人的标准去审视他。如果站在历史的角度去看待历史问题,或许才能得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其实争议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历史不能倒流,王道士做了他所能做的一切,任何事情都要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看待,姑且假设换做自己是王道士的位置上时,又会做怎样的决定呢?


总 编 辑 :赵 虎
责任编辑 :魏彩艳
本期编辑 :白入月
敦煌市文化馆微信平台
编辑部
全文详见:https://p66p.cn/3953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