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晓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浏览: 161

打捞红军遗骸“骨语者”李法军:“人骨鉴定就是与生命对话”-重案组37号红色的桌布上,大大小小的骨头码放整齐,一名戴眼镜、身穿白大褂的中年??


打捞红军遗骸“骨语者”李法军:“人骨鉴定就是与生命对话”-重案组37号

红色的桌布上,大大小小的骨头码放整齐,一名戴眼镜、身穿白大褂的中年男子,左手托起一片头盖骨,端详地出神。
这是广西灌阳县酒海井红军遗骸打捞现场,中年男子名叫李法军,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副教授。他所从事的研究,是通过散落的、几乎已成碎片的遗骸,解读背后的身份信息和生前遭遇。
人骨鉴定是一门小众学科,“骨语者”李法军也常显得神秘---有时,他会在实验室里,与一堆人骨呆上一整天。在接受重案组37号(微信ID:zhonganzu37)采访时,李法军表示,人骨鉴定是一项充满”仪式感”的研究,对于人骨,自己始终心怀敬畏。
全文2506字,阅读约需5分钟。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副教授李法军。
“最重要的是确认遗骸身份”
重案组37号:什么情况下参与到酒海井红军遗骸打捞中?
李法军:了解到这件事,是通过相关的新闻报道,当时应该是9月13日。那时就想,如果能够参与到其中,应该是一件很好的事陈珂妮。本次参与打捞研究的广西文物研究所研究员李珍,是我的同校系友,两天之后就给我打电话,邀请我参与鉴定。随后,我带着4名研究生就到广西的现场去了。
重案组37号:动身之前有做什么准备?
李法军:因为是电话沟通,所以我简要了解了一些情况,比如井下情况的相关数据,收集了一些资料作为参照。此外,我还准备了一些工具,包括测量工具、手套这些比较细节的东西,考虑到遗骸在水下,骨骼会比较散,所以带了一些黏合剂。
测量尺、外轮廓提取的工具、测量表和记录表,这些是常年都备好的,装了一个拉杆箱。
重案组37号:到现场前,对即将开始的工作有什么预判?
李法军:之前考虑过骨骼埋藏环境的差异。以往我们参与考古发掘,骨骼一般是在墓葬中,个体的骨骼堆叠基本上比较规律。但考虑到当时,红军是被一个个推下去,所以预判骨骼是散乱堆积的,因此当时判断,本次鉴定最大的难度在于,如何把散落的遗骸还原到每一个的个体身上,王元也这需要很长时间。
重案组37号:现场实际情况,与预判出入大吗天神剑女?
李法军:打捞上来的骨骼保存情况不如预想的好。去之前还不了解井底的情况,去了以后才知道井下结构和水流结构很复杂。打捞上来的遗骸骨质本身比较差,因为浸泡时间长,因此破碎严重、颜色发黑,一个相对完整的都没有,只有等稍微干了后再处理。
重案组37号:鉴定过程中,最难做的部分是什吗?
李法军:最终花费的时间要比预想的多,其中最难的地方在于,遗骸是散乱的王莲香。以往来说,墓葬出土的骨骼,大部分在同一个层位,很快能找对位置。但是本次打捞出来的很多是碎片,要分辨哪些是同一个体,这方面很难。
实际上,由于各种条件限制,比如当地希望烈士打捞上来后,早日入土为安流氓总裁,出于这种原因,对遗骸没有做进一步的研究。但是从本次鉴定工作的目的来看,最重要的是确认遗骸身份和还原生前遭遇周二毛,从这一点来说,已经达到了研究目的。
“骨头上保存的信息太多了”
重案组37号:最终的遗骸数量如何确认?
李法军:在研究上,有一个概念叫骨骼“最小个体数”。因为现场有很多散落的骨骼,可以进行分类。比如我们发现左侧肱骨10根,右侧8根,那就说明,这堆骨骼至少来自8个个体,综合起来就可以推断出一个数字。公布出来的遗骸数量是16具以上,实际上是这样计算出来的。
重案组37号:骨骼散落是难度比较高的情况?
李法军:总体上来说,最关键的部分就是骨骼保存的完整度少年金米。来广州之前,我曾在北方工作6年左右。南北方土壤成分不一样黔驴技穷造句,导致埋藏环境有差别。北方土壤偏碱性,有利于骨骼保存;南方土壤偏酸性,加上骨头本身钙质比较多,所以在南方很难获取完整的骨骼。这就导致,在北方使用的方法,到南方就不适用。
重案组37号:一根一根整理碎骨,会不会很枯燥?
李法军:我觉得是一种乐趣,因为人骨鉴定是考古学研究的组成部分。对于研究者来说,需要了解中国人是怎样一步步过来的ca1837,在这片土地上不同区域的人,是怎么生活怎么发展的。我比较关注自然进化史和人类社会的发生、进化的相关性问题,比如华南地区的史前人类,是怎么从渔猎采集的生产方式转变为农业劳作,如果要研究这一领域,骨头上保存的信息太多了。
重案组37号:骨头上能够保存什么信息?
李法军:比如种族特征,人类吃什么和怎么吃,都能通过对人骨的研究来破解。前者牵涉到食物来源问题,后者则是一个文化问题。在研究方法上,可以通过牙齿本身的磨耗水平和特点,加上对骨骼进行化学分析,复原出族群的食谱。
这项研究的原理是,比如说,狩猎采集的人,与农业生产的人由于饮食等多个因素差异,在骨头上也会体现出差异性。以前我们做种族研究,是用尺子测,导致很多边缘特征被忽略。但是在引入人骨鉴定后,可以通过几何形态测量。
“仪式感是时时刻刻存在的”
重案组37号:人骨鉴定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李法军:有一门学科叫法医人类学,就是通过人骨等的研究,很精确的判定尸体性别和年龄。我之前在北方工作刘耀梅,以及后来在广东工作,都与警方有比较密切的合作。
成果上,比如说可以通过一个头颅,重建一个完整的“人”出来,包括身高体重和身形等特征,为公安机关寻找尸源提供支持。另外还有一种应用形式,就是人像复原。到现在,我还与警方经常保持联系,也会参与到一些刑事案件的侦破中。
重案组37号:这些应用场景,是你从事人骨鉴定的动力?
李法军:我在实验室,有时候可以呆一整天不出来。一接触到人骨,整个人都能安静下来。对于人骨,心里有敬畏,敬畏的东西你就不会去亵渎,也不会去造假。对待每一块小碎片官场迷情,会尽最大努力进行复原,尽量去重建,因为这些碎片也是生命的一部分。
重案组37号:这样的研究过程,似乎很有仪式感?
李法军:仪式感是时时刻刻存在的,因为你在跟一个生命对话,而不是一根骨头。比如我们的实验室每天都要打扫,因为保存的是人类的骨骼,需要这种敬畏感和仪式感。有时候,我会把9岁的女儿带到实验室,让她有机会以这种方式去认识生命。
重案组37号:在你心目中,这是一门怎样的学科?
李法军:这是一门富有魅力的学科,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解决人文学科的问题,而且目前在这一领域,我国处在比较前沿的位置。有的时候会有孤独感,因为从事的毕竟是比较小众的工作,会听一些西方古典音乐解压。
现在除了上课,我基本上每个月都会出去跑一跑,与各个省的考古部门联系,有新的发现公布,也会去调研,为的是保持学术敏感性。
新京报记者 王煜
编辑 王巍
校对 陆爱英
往期重案回顾:
“偷”来个人信息发展客户,300余民警带走9家公司近百人
百名红军伤员被投井,83年后遗骸打捞重见天日
抢救患者剪衣裤遭索赔,院方赔偿称“该剪还得剪”
涉强奸案逃亡近10年不敢用身份证, 俩月内被民警说服自首
高中生举报学校违规补课遭班主任“劝退”,校方道歉
听信诈骗电话险将240万转账,警方花3小时守住老人财产

本文为重案组37号(微信ID:zhonganzu37)原创内容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章武三年春,不得转载和使用
欢迎朋友圈分享
----------以下为推广----------

全文详见:https://p66p.cn/3906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