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晓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浏览: 219

打开新世界的奇书—《奇特的一生》-三江有月从去年起我就特别注重时间管理和专注力方面的实践,两年下来已有比较显著的提升。2017年我分享过一个


打开新世界的奇书—《奇特的一生》-三江有月
从去年起我就特别注重时间管理和专注力方面的实践,两年下来已有比较显著的提升。2017年我分享过一个关于时间的电影《时间规划局》,对这部电影的感悟也伴随着我人生经历中的一次重大转折。
上周偶然的机会读到了一本254页的小书,主要讲柳比歇夫如何运用时间统计法的《奇特的一生》。由于这本书并不长,所以三个小时左右就看完了,但是留给我的却是无比的震撼和有急需动手实践一把的冲动。事实上通过一周的体验,已极大的改变我对时间的利用董大宝,于是决定花点时间把这个这个方法和经验写出来。

我个人认为柳比歇夫所采用的时间统计法是其在人生中获得的广博知识与学术专业程度有不可分割的重要作用。
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注意力商人把游戏化几乎运用到极致,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微信微博的社交互动,王者荣耀类手游,今日头条的内容推荐,抖音类的小视频等等。占据了普通大众大量的碎片化时间。清醒地认识这一现状,保持专注力,用好时间管理成为现代人的严峻挑战。
先介绍下柳比歇夫其人
柳比歇夫全名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是前苏联的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从26岁到82岁这56年间,他一共发表了七十多部学术著作,内容涵盖地蚤的分类、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昆虫学、动物学、进化论、无神论等众多领域。除了研究昆虫这个本职工作,柳比歇夫还自学了英文、德文和法文;谈起英国的君主制度,他能够说出任何一个英国国王的执政细节;说到宗教,不管是古兰经、犹太传经,还是罗马教廷的源流、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思想,他都如数家珍。
柳比歇夫对于时间管理的严格执行,让他把自己变得像个固定的程序,但实际上,这个人还真不是没有人情味的人。在学术上、在兴趣上、在生活上,并没有边界。你能找到他对于本专业的研究,也能找到他关于文学作品的批评,有时候,他又会研究跟自己领域遥远的学科。柳比歇夫并不是一个刻板的人,但是他又做了这样一件刻板的事情,把自己的一生浓缩成了时间账本。比如,在某一年的年终记录里,他记录道:游泳43次,同朋友、学生交往共计151小时,娱乐一共65次。接着是一张清单,列举了他看过的戏剧、电影、展览,听过的音乐会。
柳比歇夫是如何做到高效,彭悦先还广博而专精还不是趣味的呢?下面介绍下柳比歇夫的时间管理法,这套时间管理方法通过四个步骤来完成:
第一个步骤是记录,尽可能准确地记录时间被用在了哪里;
第二个步骤是统计,以每周、每个月或每年为单位,统计每件事情占用了多少时间;
第三个步骤是分析陈艺戈,分析在过去这段时间里,哪些运用时间的方法是高效的,哪些是可以改进的;
第四个步骤是反馈,根据自己分析得出的结论做出改变,让自己更有效地利用时间。
其实他的这套方法是非常容易被模仿的,只要你有计时器,就可以从现在开始记录自己在每件事上花费的时间,然后开始总结、分析、反馈了。不过,这里有几个要点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首先, 是记录的及时性,不要连续做了好几件事情再回过头来一起记录,要一事一记。同时,要保持时间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
其次,选择记录的时间段要相对固定,并且有代表性。如果你要记录自己在某项相对重复的工作上花费了多少时间,最好是在每天固定的时间段来做这项工作。因为从长期来看,人在固定时段的状态是相对稳定的,如果你每次做这项工作的时间段都不一样,那么分析这些数据得出的结论,就很难有参考价值。
最后,还要根据记录情况,及时调整时间分配计划。在每周或每月总结的时候,要找出上一段计划中,实际消耗时间与计划消耗时间之间的差额,然后结合自己的工作效率,重新分配下一段时间。当然了,再好的方法都是由人来执行的,所以,坚持是在时间管理方面必不可少的品质。
方法有了,执行起来柳比歇夫还有一套严格的时间管理守则。
柳比歇夫对工作进行了分类,作为昆虫学家,他把自己的工作分为两大类忍者高飞。第一类是需要创造力的工作,包括写书、做研究、写读书笔记、写信。第二类是与科研工作有关的其他工作,包括讲课、参与学术讨论会、读文学作品等等。他每天只合计第一类工作耗费的时间,一般是六小时左右。这六小时里的每一分钟被用到了哪里,都可以在他的日记中查到。
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的五大守则主要针对这个分类来实施:
第一条守则,不要为了完成工作而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
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给我留下了这样的印象:不论工作有多困难、任务有多繁重,只要他愿意,就一定能在自己预估的时间里按部就班地完成。但事实上啊,柳比歇夫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从一而终。很多时候,他的本职工作是要为兴趣让路的。因为在柳比歇夫看来,没有什么比满足自己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更重要宋铁龙,与其被迫在完成工作和满足好奇心之间做出选择,不如索性大方拒绝那些必须完成的任务,而选择兴趣后藤寿庵。
在柳比歇夫看来,在有限的生命里,能够拓宽视野做更多感兴趣的事,也是对时间的最好利用。
第二条守则,不接受紧急的任务。
很多人都有过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在短时间内匆忙完成某项任务的经历。你可能会认为紧急任务往往更重要、更迫切、更值得完成,不过柳比歇夫却倡导我们“不要接受紧急的任务”,他认为接受紧急任务,就意味着可能会由于时间仓促而无法做到尽善尽美,更重要的是,它会打破你原有的节奏,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映,反而是更费时间的。
在面对一项全新任务时,柳比歇夫会先根据以往的经验判断这项任务的复杂程度,大概估计出完成这项任务需要的时间,看处理这项新任务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不是和预估的情况相同。如果出现了明显的不同,他就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重新安排计划,和时间更加从容地相处。
第三条守则,一累了就马上停止工作去休息。
在时间管理这个领域里,柳比歇夫应该是最注重劳逸结合的人。和“想成功就得比别人更拼命”的主流励志观点不同,柳比歇夫一直都在强调放弃和休息的重要性。比如,他从来不以在日记中留下长时间的工作记录为荣,他记下的所有工作时间,都是刨除了其中所有间歇的“纯时间”。在这一方面,柳比歇夫的直率,确实令人印象深刻。
许多人声称自己一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但在柳比歇夫看来,这些都是所谓的“毛时间”。只有扣除所有间歇,精神高度集中地投入工作的那段时间,才可以被当作工作时长记录在案。比如说,柳比歇夫每天的纯工作时间平均是7小时达尔锡,在他看来,如果把纯时间折算成毛时间,还需再增加20%到30%,也就是将近9个小时。
第四条守则,保证睡眠时间,每天10小时左右。
在柳比歇夫的眼中,休息也是需要规划、记录、安排、再规划的。因为柳比歇夫采用的时间管理法并不是一种间歇性的方法,而是一种长期的计划。这是一种很容易让人产生压迫感的方法,如果睡得不好,没有得到足够的休息,当你面对一张满满当当的计划表的时候,很容易陷入被计划牵着鼻子走的恶性循环。一旦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姚婉儿,就离放弃不远了。
这个守则被当作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的重中之重。因为,没有这条守则,柳比歇夫的方法将永远是纸上谈兵吸血蚊成长记。
第五条守则,把累人的工作和愉快的工作结合在一起。
在柳比歇夫的记录中,根据性质的不同江雨晨,章子怡沙滩工作被分为第一类工作和第二类工作,也就是需要较强创造力和不需要太强创造性的工作。柳比歇夫会把每天精力最充沛的时段拿出来完成第一类工作,用在第一类工作上的时间也是柳比歇夫最看重、最认真总结和分析的时间。
在精力没有那么集中的时段,柳比歇夫会处理一些第二类工作,这种方法也被他用到了阅读中。根据书的内容不同,柳比歇夫做出了这样的选择:早上头脑清醒时,阅读哲学、数学方面的严肃作品;钻研一个半到两个小时后,看比较轻松的历史或生物学著作;脑子累了,就看文艺作品休息。通过合理安排工作类型,柳比歇夫真正做到了不让每一分钟虚度。时间当然可以被拿来休息,但是在什么时间休息、以什么方式休息,柳比歇夫都会提前计划好。
这些守则山海伏妖录,都是柳比歇夫实践时间管理法的过程中,结合人性的弱点总结出来的,它顺应了人类“懒”这个天性。打个比方说,如果你恰当运用了这五大守则,可以让时间管理法不会成为你的一种镣铐,而是成为运用自如的乐器,有了这个乐器,我们就可以演奏出不同的曲调了。
最后谈谈我读完这本书以后的感悟:
1.《奇特的一生》的作者给出的解释是,坚持他的方法必须有一个前提,你要有一个伟大的目标。
我理解这句话背后的逻辑是:如果你没有一个伟大的目标,很难做到如此自律。因为伟大的目标往往是耗尽一生精力也无法完成的,所以你不得不思考如何最有效地利用你的时间,这样才能让你征服伟大的目标,或者尽量靠近你的目标。
柳比歇夫是依靠他那最最合理的方法一手造就了自己;他创造了他的方法,他通过他的方法证明,如果把一切才能集中用到一个目标上,可以取得那么多的成就。柳比歇夫的一生证明了,连续系统地使用时间统计法,可以帮助个人把一切才能集中于一个目标上,取得超越天才的成就。
2.分类是认知,更是强大的武器
书中讲了两个分类的事迹令我印象深刻,一是列宁格勒大学保存着德米特里·伊凡诺维奇·门捷列夫的故居。这个故居比较特殊致命无面男,保留着一切门捷列夫书房里的一切,都同主人生前一模一样:书桌、书架、书橱、沙发和长长的目录卡片抽屉。这些目录卡片是门捷列夫亲手填写的。他收藏的杂志上的文章、书籍和小册子的名称都登记得整整齐齐,每一张卡片上都标了书号。目录卡片还有索引。编目的分门别类和整个体系,都是门捷列夫设计,并由他亲自动手制作的。他的藏书共计有16000种。从形形色色的杂志中,门捷列夫把需要的文章另行分类,装订成册贵乃花。要这样分类,必须有一个原则,有一个分门别类的体系。书籍,特别是杂志上的单篇文章,如果不编入系统的图书目录,往往就会湮没在浩瀚的藏书之中。
从柳比歇夫身上也可以看到,分门别类的爱好可以体现在一切嗜癖之中,而门捷列夫的这些卡片目录和账本,也完全不是什么弱点。凡是他所碰到的东西,他都想加以分门别类,把它们相同和相异的程度确定下来。事务性的,甚至技术性的工作,通常被人们误认为是毫不相干的古怪行径和毫无价值的浪费时间,实际上却有助于创造性的工作阿苏林。很多科学家认为事务性的工作并不是分散精力,而是有利于创造的一项条件警犬赤龙。这种看法是有道理的。
对分类工作的热忱,好比是他智慧的光学仪器,通过这个仪器,他能洞察世界。对一位科学家来说,整理和组织材料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即使这一工作没有什么重大的意义,例如做复制品的卡片目录,但从事这一工作时,感到很愉快。这种快感,实际上就是意义本身。
每个科学家在某种程度上都有一种特性,那就是要把混乱的东西归纳成体系,发现其内在的联系,总结其规律性。但对柳比歇夫来说,分类则是他主要的学术研究超感鉴宝师。把分类学作为使命寇仲宋玉致,视分类学为至宝无良逍遥神,用分类学作为武器,分类同太阳系、元素周期表、平衡系统、植物分类、血液循环系统都有关系:无处不存在着体系,他到处都能发现体系。
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分类是认知丁莎莎,柳比歇夫更是将分类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3.理清工作与兴趣的关系,辨证的处理好“有用”与“无用”
昆虫学家施万维奇曾在列宁格勒大学工作,终生研究蝴蝶翅膀上的花纹。他遭到嘲笑。许多人——特别是在头几个五年计划期间——认为他干的不是正事,对国民经济、植物栽培等均无益处。蝴蝶翅膀的花纹——十足脱离实际的烦琐哲学!抽象科学!对此施万维奇能说什么呢?他一句话也答不上来。想必他也曾因从事一种被众人认为古怪的事业而深感痛苦吧。
可是伟大的卫国战争开始了。列宁格勒被围困。军事目标必须被伪装起来。这时发现蝴蝶翅膀花纹构图原则乃是迷彩伪装最理想的自然界结构,是迷彩伪装的科学根据。当时所有人对迷彩伪装只有十分模糊的概念,于是吸收施万维奇参加列宁格勒军事目标的伪装工作。而他为保卫列宁格勒免于空中威胁做了十分重要、十分有益的事情。
奥赫金公墓里施万维奇墓上刻有一个他心爱的蝴蝶翅膀的花纹。
最后推荐一个我试用一周后感觉非常棒的时间管理软件 Timing,使用起来以后,你就会发现时间都去哪儿了。


全文详见:https://p66p.cn/3905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