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历史与现实交织的幻境,风与雨竞逐的瞬间(清友户外25公里连穿水头长城、样边长城活动)-清友户外 再一次穿行在灌木丛中耳边是雨点急急打在
游记|历史与现实交织的幻境,风与雨竞逐的瞬间(清友户外25公里连穿水头长城、样边长城活动)-清友户外
再一次穿行在灌木丛中
耳边是雨点急急打在叶子上的声音
偶尔看到被我们惊起的山野鸡
拖着长长的尾巴从旁边飞过,发出咯咯的叫声
又很快隐没在树木中。
——戚传梅
5月19日上午,老中青三代清华校友和家属们一行13人的小队伍,在镇边城门口合影后,大家一路上行前往我们的第一站:水头长城的南口纪念碑。
天气刚刚好,青灰色云团恰好遮住入夏渐露锋芒的太阳,又合时宜的没有阴到影响我们的视野。在满眼翠绿的树丛中,大家迈着轻松的脚步就着山坡缓慢爬升,空气中弥漫着山野中特有的香味,偶尔的鸟鸣和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伴着大家时不时打趣的小段子,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和压力,一切显得闲适而轻松。
偶尔树木高过头顶第一男王妃,在枝丫下穿梭时想起游击队之歌,想起电影中看过的战士、草鞋和草帽,想起129合唱排练,想起大礼堂的表演。记忆就是这么神奇,完全不相关的场景同时交替着出现在脑海里,远离了对战争的恐惧,远离了表演时的紧张常宣灵,只剩下彼时彼地和此情此景的奇幻交融,不由自主的哼起来: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往上走,松软的泥土逐渐变成粗粝的碎石小径,穿越几个灌木覆盖的陡坡,南口战役中,当年被日军用炮弹轰开的长城豁口出现在眼前,80年前的碎石块散乱铺在长城的石基上,高耸在山脊上延绵不断的长城在此处被切断,仿佛一个无法愈合的伤口对后来人警醒着当年的惨烈。一行人一面在大大小小的碎石块中小心穿行,一面谈论着当年战争的片段和往事,并寄以未经历过困难的我们这一代人对先烈肤浅却真挚缅怀。
继续前行之前,我们在纪念碑前合影留念。黑色大理石纪念碑上镌刻的是对当年侵略者的控诉,对国之羸弱的无奈,和对后人的警醒。自适应巡航先辈们念之切切,今读来仍感肩头沉重。
继续前行,眼望之处,绵延的残桓断壁伫立在一座座山脊的最高处,历经数百年风霜而不肯岿然倒下,仿佛仍在坚守着修建者们保家卫国的信念我的长孙皇后。风拂过碎石和城墙发出沙沙声,低语诉说着当年长城上狼烟四起、金戈铁马的倔强身影和他们的英雄故事。
行至样边长城,城基变得宽阔起来,侧面望过去,整齐的石条沿着山脊一层层码上来,将原本陡峭的悬崖垂直增高四五米,今日看来,仍有天险难破之感。
叶竟生可以想见当年明修建此长城,将军徐达是何等的卫国志坚。只治国之道,非一长城便可保万世周全这么简单。然千古盛名,足以让后来人驻足长叹淑妃吧。
在天色渐晚中继续前行,长城上开始下起小雨,温度骤然下降,给此次行程一个小小的意外考验。在学长们的建议下,临时由中途一条小路下撤。再一次穿行在灌木丛中,耳边是雨点急急打在叶子上的声音,偶尔看到被我们惊起的山野鸡拖着长长的尾巴从旁边飞过,发出咯咯的叫声,又很快隐没在树木中。只是已经没有了来时的悠闲高相佑一,大家不再停留逗乐,也不顾雨水打湿了全身的衣服。
当柏油马路措不及防的出现在眼前,大家停下来,低头看了看各自正在滴水的衣服,在轻松的笑声里冯正中,我们知道此次行程圆满的结束了,也开始了对下一次活动的期待。
附资料索引:拨开历史的风尘
镇边城建于明万历年间,史载明成祖迁都北京,京西北因靠近蒙古各部,常遭侵扰。明深受部落掠夺之苦,便在峡谷中修建了大量的防御设施,山峦上堡垒、关城、烽火台、边墙错综复杂,烽火台穿山而出,直达官厅水库怀来盆地。镇边城顾名思义,是一座镇守边防的军事小城。城墙由大块坚固山石砌成,围城坚固,城高4.2米(现高3米),为一石头城。东城中间有一座5米宽的砖拱城门,城门上方有一匾额上书“镇边城”三个大字孙闻竹。
史料《畿辅通志》卷六十七记载:“镇边路城,在州西一百里(指昌平州),接宛平县界。明正德十五年筑,东西跨山,周三里,门二。设守御千户所。后又增筑城于其西,曰镇边新城淘宝权微博,门三。本朝顺治初设参将驻守,后改设都司。旧城已废军阀治世。康熙六年,千总郑俊、都司胡坛捐资修建。今设外委驻守。城有镇边仓”
资料索引:
镇边城
样边长城(庙港长城)位于怀来县境内,庙港东、横岭西,总长约3000米,城墙用规则的大石条砌成。据考证:明修筑长城时把这段长城作为样板,供负责修筑长城的人参观采样,。据记载,明开国大将徐达修筑居庸关长城时为保证工程质量,先选择部分险要地段修建长城“样板”,以此来标定长城质量和规格。
庙港长城由整齐石条砌成,城基宽5.5米、顶宽4米左右、高度在4至8米之间。绵延3公里,墙上用石板砌出檐来做排水之用,另外有泄水孔,以排雨水。长城内侧每200米设有一个门洞,城上有石阶,供士兵上下城墙用。城墙较宽,可容四匹马并行或8个人并排,外有女儿墙,内有垛口,每300米设有敌楼或墙台。是明代修建长城的 “样板工程”。
当地政府于2008年春立下石碑,碑文记载如下:“明洪武初,遣徐达筑居庸关长城,为质优计,先崇山峻岭间,构筑样板,故名“样边”,原样边长二点五公里,墙高六米胡文婧,项宽五米,垒石十七层,墙体走向呈S型,圆转而流畅,宏伟而壮观,诚为千古盛名,立牌于此,庶勿忘怀。
资料索引:
边样长城
水头长城建于明代,墙体保存基本完好,以两座十分少见的圆形敌楼和水门闻名。水头长城即是古战场又是抗日战争初期国军抗击日本侵略军的防线,至今尚有遗存可见。
1937年七七事变,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平津失守,侵华日军沿津浦、平汉、平绥三线扩大侵略,南口战役在平绥线上随即爆发。
1937年8月8日, 日军派出两个混成旅,派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川岸第20师团一部分共计7万多人及大量飞机,坦克,大炮进攻北京通往西北地区的门户南口。国军以汤恩伯部13军以及陆续支援的21师,72师,94师,独立第七旅和两个炮团计6万人,凭借居庸关天险拼死抵抗。至16日,南口、居庸关争夺战逾一周,日军仍毫无进展,于是避开正面派出小部队绕过居庸关长城,从门头沟方向占领了镇边城,突破水头村圆楼,抄袭了国军的后路爱的侵犯,从而使南口横岭一线守军腹背受敌,汤恩伯下令守军突围,最终失守。
此战,国军据守长城防线,用血肉之躯沿长城一线阻击日军的入侵一条安达鲁狗,血战18天,以伤亡1.6万余人的代价,令日军付出1.5万余人的伤亡。在日本战史中,“南口战役”被冠以亚洲最大“山岳作战”之名孙梅竞。
资料索引:
水头长城与南口战役
文/ 戚传梅
2018-05-24
清友户外
清华人的户外理想国
欢迎加入我们
长按二维码关注
全文详见:https://p66p.cn/3823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