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佩!原来这位名人为肇庆百姓做了如此多实事……-文化肇庆【人物小传】王泮,生卒年不详,明朝人,字宗鲁,号积斋,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万?
敬佩!原来这位名人为肇庆百姓做了如此多实事……-文化肇庆
【人物小传】王泮,生卒年不详,明朝人,字宗鲁,号积斋,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万历八年(1580年)始任肇庆知府。因其为政爱民,造福肇庆,而被肇庆人民爱戴并追忆至今。
请输入标题bcdef
位于肇庆市西江北岸塔脚路的崇禧塔西侧,有一处祠堂,号曰“王泮生祠”。此祠始建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是王泮生前当地老百姓为他建造的。
*王泮生祠*
翻开中华史册,大凡祠堂都是为祭祀建造的。老百姓为什么要建王泮生祠?一个解释,王泮为老百姓办了不少好事、实事,老百姓对他由衷感恩。
明神宗万历八年(1580年),王泮任肇庆知府。《高要县志》称王泮“性恬淡,自奉如寒土。与民接,未尝疾言遽色邪丐凌仙。然端悫有执,虽门生故交,无所私。”
王泮在肇庆任职期间,带领百姓治理穷山恶水、改造跃龙窦、修筑跃龙桥,兴文建塔、办学治愚、置理学田,崇尚科技、首引西学、开展对外交流,且政绩显著,深受肇庆民众尊崇与爱戴。
择举二三。点缀七星岩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两广提督吴桂芳将总督府从梧州迁至肇庆,肇庆成为两广军事、政治、文化中心。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朝廷改两广提督为两广总督。明万历三年(1575年),岭南副使李开芳开始对七星岩进行开发建设。七星岩历史悠久,南北朝(460年)的《南越志》就有记载星际殖民时代。明代人对七星岩评价很高,说可“与兰亭、西湖、凤台、燕矶比雄于中原”。
王泮到任肇庆后,实感七星岩应该得到更好的开发,为民造福。于是,在吴桂芳的支持下,王泮开始对七星岩的山峰和周围环境进行整治。措施有三。
一是郑重为七座秀色岩峰命名:阆风峰、玉屏峰、石室峰、天柱峰、蟾蜍峰、仙掌峰、阿坡峰。
二是开辟了环湖山通道,铺设方便攀登的蹊径石磴,使登山者安全无虞。
三是点题命名二十景,还亲自为“含珠洞”、“蛟龙窟”景点题字,以壮声色,增添人文魅力。王泮还为每一处秀色奇观都赋了诗篇。
二十景的命题,尤其是王泮为其所赋诗篇面世后,不但引起了各方的关注,而且引得官员墨客、文人才子们诗兴雅趣大发,纷纷为此挥毫泼墨。写山、写水、写景的诗文骤然起之,王泮的星岩二十景诗恰似锦上添花。在王泮的感染下,文豪们有的单为某一景点作句,有的为几处景观同时作诗,有的为王泮的星岩二十景作诗附和,较有代表性的是时与欧大任、梁有誉、吴旦、李时行并称“南园后五子”的黎民表和广宁学岁贡生梁景先的诗篇。
*七星岩*
王泮点缀七星岩,确定二十景,不但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开创了山水诗歌一代新的文风。自明代以后,七星岩的诗篇写作风格自成一体,留下许多名篇绝唱。王泮所为柳逸璟,功不可没。
王泮自始至终关心七星岩的改造建设,“政知所重”,当七星岩《石室志》撰成时,又为其作了序。
治理水患
西江多处穿截山脉,在肇庆区内形成西江小三峡:三榕峡、大鼎峡和羚羊峡。介于三榕峡和羚羊峡之间为冲积平原。肇庆古称“两水夹洲”,唐以前北郊原是西江分流故道,经淤塞形成“沥湖”,地势低洼,常年渍水,每逢暴雨,集北岭山各坑之水汇入,很难排出,便成一片汪洋,故又成为“野塘”。
宋至道年间,为扩大耕地,人们开始筑堤防渍,围塘造田。康定元年(1040年),包拯治理沥水,其目的也是为了排水造田。直至明洪武年间,筑水基堤的目的仍是围塘造田。虽然有了堤围,但更多也只是从围塘造田出发,各处堤围没有接连一线,因此堤围时溃时筑,西江时有水患。
明成化嘉靖年间,统治者为了集中力量镇压西江沿岸瑶、僮人民的反抗,下令自南江口至洚水沿西江六十里水路两岸,开山伐木深入四十里,安营督兵固守。并在西江沿岸屯田,鼓动农民及营兵砍伐树木、开山造地,大片山林被毁,使西江沿岸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西江河床不断增高,肇庆洪水泛滥现象日趋严重,每次发大水,必有人畜遭殃,被水夺命之人不计其数。为了抵御洪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当时水利工程费用一向的惯例是民堤民修,如遇决堤,修复工程浩大,民力不胜负担,则由当地官吏倡议捐助,仍不足时,始从国库补。导致“岁有筑堤之苦,家无半菽之储”。可见当时民困力尽之惨状。
未筑堤围之前,沥湖渍水由水基旱峡经后沥排出西江。而筑堤开窦后转台王,排水受水基窦孔约束,要遇外江水涨,窦门又关闭,围内渍水排不出去,也会造成水涝,无论外洪,还是内涝,都后患无穷。
万历九年三国将星传,王泮到任第二年(1581年),高要发大水,淹没了大片的农田,夺走了老百姓的生命财产。作为知府的王泮痛心疾首,决定开凿景福围的主要排水涵窦“跃龙窦”,以导沥水入西江,排除渍水,治理水患。
景福围是护卫肇庆城区及郊区农田的主要堤防。景福围西起三榕峡出口,沿西江北岸经龟山顶、龙顶岗、古城墙、正东路、镇南路、街尾至羚羊峡口,横跨旱峡水基至北岭山止。
*景福围今景*
王泮修筑的跃龙窦,位于石顶岗西,是景福围的主要排水涵窦。1581年跃龙窦筑成后,清除了城区防洪一大隐患,增强了防洪和排水能力神薙,缓解了由于洪水给老百姓带来的严重灾害。为了不断巩固水利建筑,纵横传奇1586年,王泮又带领乡民们对跃龙窦进行了重修拔魔战士。
重教兴文
中国古代的书院,是官员和乡绅倡办的民间教育机构,然而书院往往涉及政治斗争王昱淇,因此大起大落熊文丹。万历七年(1579年),宰相张居正不满地方官借书院讲学非议朝廷,下令封闭全国所有书院,肇庆仅剩的三所也全部被迫停办。张居正死后,各地纷纷复办书院。王泮站在以学治愚、崇尚文化的立场上,大力主张办学。他调查核实情况,四处奔走呼吁郑佑根,终于得到各方人士的支持向往神鹰原唱。在王泮的努力下,肇庆的濂溪书院和崧台书院得以复办。在此基础上安吉实验初中,他鼓励置办学田,学田收获归学堂,使学堂不但有了稳定来源,而且减轻了各方面的负担,办学兴文有了一定保证,吸引更多人把孩子送到学堂读书。
万历十年(1582年)王泮开始在临江修建“崇禧塔”斗神天下,以观光揽胜、镇灾避难,更是寓意“文运兴旺”,王泮福泽后人的良苦用心浮现在塔上。
*崇禧塔*
引进西学
万历十年(1582年),驻肇两广总督陈瑞与澳门佛郎机教堂约定,每年向香山县缴纳租金,佛郎机传教士罗明坚趁机请求安排居住地。(顺便提一提,这位名字像你的某位老同学或者旧邻居的罗明坚先生是一位意大利传教士,是“传教士汉学时期”西方汉学的真正奠基人之一)。陈瑞表示:“可以答应这个要求。”澳门教会遂于同年十二月派传教士罗明坚、译员门代经三水到肇庆。四个月后,陈瑞因事褫职,他担心引外夷入居会增加自己的罪状,因此在被解职前命罗明坚等迅速离开肇庆。
继任总督郭应聘最初反对外国人入居;然而就在万历十一年(1583年)中,突然改变了主意,
王真洁八月中旬通过肇庆知府王泮派人到澳门,向教会递交批准信件丁梦雨,同意传教士重返肇庆军号网。于是,教会遂派罗明坚、利玛窦以及一位翻译,于九月十日到达肇庆。(科普一下,这位利玛窦就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最早开拓者之一官晶华年轻时的照片,也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风速歌。)
*利玛窦与中国官员*
到达肇庆后,罗明坚与利玛窦选择了崇禧塔附近一块地立足,呈文知府王泮。王泮将传教士的请求转呈郭应聘。经批准,传教士开始在肇庆建筑教堂。万历十二年(1584年),新任两广总督吴文华批准在肇庆设立对濠镜澳(澳门)管理负有重大责任的分巡海道副使驻地海防馆(在今东门)。
万历十三年(1585年)秋季,中国大陆第一间天主教堂正式在肇庆城区落成。王泮前往祝贺,并亲题“仙花寺”匾额。
王泮在肇庆为官八年,是在肇庆任职时间较长的一位知府,他在任期间与当地人民、肇庆山水结下了深厚的情缘。
确确实实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的好官!受到老百姓的爱戴与拥护……
来源| 肇庆市包公文化园、图片来源网络
资料来源:《百姓为建生祠者王泮》一文,作者李粤庆
《名人名事篇——王泮,明代肇庆知府》一文,作者谭锋
全文详见:https://p66p.cn/3748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