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晓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浏览: 346

益客集团总裁王晓冰致青年干部和大学生的一封信(下)-益客之家为明天而努力,与益客共成长—写给益客青年干部和大学生的一封信(下)最后家有鲜


益客集团总裁王晓冰致青年干部和大学生的一封信(下)-益客之家

为明天而努力,与益客共成长
—写给益客青年干部和大学生的一封信(下)
最后家有鲜妻,我们来谈谈胜任力模型中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职业素养。
近年来对成功学的研究已经证明,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归根结底的因素,不在知识技能,而是其他的一些东西。例如北大校长蔡元培曾说过“决定人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
有个叫麦可利兰的人,也就是最先提出“胜任力模型”的那个人,他把能力素质划分为五个层次:
1、知识(Knowledge)
2、技能(Skill)
3、自我概念(Self-Concept) :态度、价值观和自我形象等
4、特质(Traits)
5、动机(Motives)

麦可利兰认为,不同层次的能力素质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形式不同。我们可以把人的能力素质形象地描述为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山(冰山理论),知识和技能属于海平面以上的浅层次的部分,而自我概念、特质、动机属于潜伏在海平面以下的深层次的部分,而研究表明,真正能够把优秀人员与一般人员区分开的是深层次的部分。我们把自我概念、特质、动机等这些深层次的部分,姑且统称为“素养”。用于职场上,就叫做“职业素养”。
关于深层次的这部分,有很多专家学者已经有他们各自的研究成果。我本人从事人力资源与组织的研究与实践很多年,到了“知天命”的年龄,明白了一些道理,将许多概念整合归纳为四个维度,我认为就是这四个维度决定了人的成败:能量、器识、心力、功德朱松花。
以开车为例,“能量”相当于车的动力有多大,“器识”相当于司机的眼界有多宽、看的有多远,“心力”相当于车有多坚固耐用抗折腾,“功德”相当于司机开车要小心敬畏不出事故,要助人不要害人。

能量
先说“能量”。记得十年前有一次在北京,很多企业家聚在一起交流,大家总结成功企业的用人经验的时发现:凡是成功的企业内部,都有股子别人没有的劲儿,队伍里有一种特殊的精气神,外人一进这个企业,或者一接触这个企业的人,就会发现跟别人家不同。有一位老板总结说,就是有股子“尿性”,尿性就是想干大事那股子狠劲、折腾劲;另一位老板说,尿性就是狼性,尿性没了,队伍就散了企业也完了;还有一位老板补充说,尿性就是一种能量气场,就是正能量,气成,大业成。还有人说;做企业遇到失败很正常,只要队伍的尿性还在就不怕,肯定还会东山再起。
西方很多企业在选人时,把“激情”作为第一考量因素。激情是一种表象,其背后是能量。能量是一种动力源,没有能量的驱动,人肯定走不快走不远。那么,能量又从哪里来?内在的动力和外部的压力,是能量的两个来源。再进一步研究,外部的压力由外部环境传导而来,而内在的动力又从哪里来?
最近我们益客重要的战略顾问兼投资人——和君资本,正在深度研究并推崇一家被巴菲特赞美过的企业,它就是号称“全球食品饮料产业霸主”的巴西的“3G资本”。3G资本是一家投资公司,但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投资企业,它每投一家企业海外大明,都要用它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论去再造这家公司,因此被成为“赋能式投资”(赋能就是赋予能量、权力和能力)。有个巴西人写了一本书,英文名直译为《3G之路》,介绍了3G资本从微不足道的开端发展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巨头之路。和君出面组织翻译成中文后,起了个名字叫《赋能式投资》,大家可以去读一读。

3G资本在用人方面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PSD模型(Poor, Smart, Desire),国内有人直译为穷困、聪明、渴望成功。我个人认为把Poor翻译成“穷人心态”更准确一些。什么叫“穷人心态”搜疾病问医生?有一句话叫“没伞的孩子才会努力奔跑”,因为穷人家的孩子没伞,这样的孩子才有奔跑的压力和动力。富不过三代,是因为到了第二代往往就失去奋斗的动力了。
3G资本最受推崇的是其“梦想—人才—文化”体系,它的十大原则中排名第一的就是“梦想”,原因很简单,只有远大的梦想,才有人和企业不断进步的动力。
“志向”“抱负”或者“理想”等,都是梦想的现实说法,我们一再强调的”益客管理者基本要求”中的“志向、境界、信念”,并始终把“志向”排在第一位。
愿景是梦想的另一种说法,一般对个体用梦想/志向/理想这个词,对企业用愿景这个词。
一个优秀的人,必须是一个有梦想的人;一支优秀的队伍以及一个伟大的企业,必须是一个有远大愿景的组织。我们在领导力培训时,反复强调过:带队伍第一要点和首要关键,是为你率领的组织统一愿景,而这个愿景的提出者,一定是一个有梦想的团队带头人。
我在面试的时候,往往喜欢问一句:“你的梦想(理想)是什么?”越高职位的人,我会越关注他的回答。这里面有个理:你的梦想越美好,理想越高远,你愿意为此付出的代价和牺牲就会越多。我在与大学生见面座谈时,谈到为什么企业愿意付出更高的成本到名校招生,不是因为名校的学生学到的知识比一般学校的学生更多,而是因为他有着更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在工作中,他个人愿意为这个理想付出的更多坚持的更久柴田丰,他率领的队伍,也更有激情更富有挑战精神。
激情是能量的表象,梦想是能量的内在动力。取其中,我用“能量”来描述一个人的身上深层次的特质。有能量的人,他的能量场是向外散发的,其他人可以感知得到,并不知不觉受其暗示和感染,这就是正能量。人人都有正能量,这支队伍就有尿性有活力,工作成为一种人生享受,挑战困难成为一种乐趣。反之,一个没有梦想没有正能量的领导者,他本人和他带的队伍,每天干活就像僵尸一样,工作成为一种煎熬,困难成为一种苦难。

器识
说说素养的第二个维度:器识。
唐朝初年,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这四个人写文章有盛名,大家都说他们未来一定会有大出息。唐朝名将裴行俭,以善于识人用人而著称,军中提拔的将领如程务挺、王方翼、郭待封、黑齿常之等,都成为一代名将。裴行俭见过“初唐四杰”后,说了一段话:“士之致远者,当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章,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这里面的“器识”是指器量和见识,可称作格局和眼界,“文艺”是指才华和专业技艺。
器量和格局,对应益客“志向-境界-信念”中的“境界”,人们常说“心有多宽,舞台就有多大”,欲成大器者必先有大器量、大境界、大胸襟、大格局。小肚鸡肠、小农意识、斤斤计较、睚眦必报……这些都是器量的反义词。
在一个组织当中,误解和冲突是每天都在发生的。我们在去年三亚“深海行动2016”和巴厘岛“远航行动2016”中都讲到了“组织中的冲突”。我们讲,对于工作中的正常争吵都是健康的、必要的,但是要防止将业务上的冲突转化为人际关系的冲突。事实上,组织中的人际关系冲突,已经极大地降低了组织效率,影响了组织协同,造成了指挥混乱和绩效对冲。我们看中国历朝历代的兴衰史,很多都是因为内斗、内耗、内乱严重,自己先把组织整垮了。
因此,所有的组织都提倡“人际关系简单化”,防止人际关系复杂化。为此,在外部制度设计上,几乎所有引入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组织,都要求亲属回避,薪酬保密,绩效公开,人才公示,对事不对人,等等,包括益客也有自己的“三大天条”。这些都成为人际关系简单化的制度环境。
但归根结底,人际关系能不能简单化,能不能有效化解人的冲突,取决于组织中个体特别是领导者的器量。坚持原则坚持真理坚持把事做对,就有可能得罪人,如果那人的器量不够,就有可能转化为报复、使绊子、造谣言、打小报告;如果本人的器量也不够,就会相互报复、相互使绊子、相互穿小鞋、相互告御状。很多的企业或特别是政府、事业单位中,为了不得罪人,大家就学会了做老好人、打太极拳,表面一团和气,宁愿不做事,也不得罪人,组织内部已经腐朽不堪了。
企业和组织是要不断变革、不断改进的,变革就会破坏现有的权利义务资源分配,就一定会损害某一方的利益,这是不可避免的。在矛盾冲突产生的时候,不但要有一颗公心,更要有容人之量。以我们益客眼前遇到的问题为例,各种阿米巴组织、内部交易索赔索酬机制在推行,无时无刻都在考验我们管理者的器量。是站在自身的角度不懂妥协、不懂灰度,宁可不变革也要保住自身利益,还是站在企业整体的角度从大局出发,先人后己、舍己利人,这些都是管理者器量决定的。十几年来益客也一直要求管理者简单正向,其背后也事关器量。

器识的另一个维度是眼界见识。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眼界高了见识宽了,看待自己看待事物的眼光就会大不相同。我们在讨论《益客管理者行为规范》时,陈洪勇副总裁特别要求加上一句话:“我们知道这个行业确实是落后的。”你怎么知道自己是落后的?那就靠多出门多交流多读书,从多方渠道了解各种资讯信息,密切关注行业内外的变化,密切关注用户需求的变化,赵珈琪密切关注各种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所以我们在《益客管理者行为规范》里加上一条,要求每个高管每个季度必须出门交流学习,并写书面的学习报告。
人的能量不仅仅来源于自身的梦想和目标,也同时来源于外部的压力。而只有知道自己的差距,才会转化为内生的动力。过去我们往往喜欢说,干我们这一行的有多辛苦多操劳,但是,当我们看到中关村、美国硅谷、以色列特拉维夫那些灯火彻夜通明的办公室,我们才知道其实我们自己很懒;但我们看到那些跨界而来的年轻人,正在用互联网思维、互联网节奏、现代新科技、新零售、产业金融重塑我们这个行业游戏规则的时候,我们才意识到自己正被别人革命。
没有眼界见识,就不会客观地评价自己,更不会居安思危。益客的年轻人,要带领未来的益客家人走向哪里走,走得有多远,更需要非凡的眼界和见识。

心力
素质的第三个维度:心力。
最近“阳明心学”被大家越来越重视,被认为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璀璨的成果之一。近代史上曾国藩、蒋介石、毛泽东等也无不身体力行,和君的创始人王明夫先生更是高度推崇。我们看王阳明的一生,整个就是一个打不死的小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逆境下都能反败为胜,建功立业。因为他发现了“心”的力量。
我们现在一些大学生,吃的了身体上的苦混沌圣诀,但受不了委屈,经不起挫折。师傅说话简单粗暴了一些,领导批评口气重了一些,自己受不了气就甩摊走人了。其实如果你出生在那个年代和那个环境,你对待学徒对待徒弟也会一样。过去师傅带徒弟,哪有不骂不打的?这就是个教育风格问题,真的对你好的、希望你尽早成才的,才对你粗暴一些。
一遇到逆境就喜欢放弃,并用“选择大于努力”来麻痹自己,这就是所谓“逆商”不足,用我的话讲就是“心力”不足。我们往往用“心力交瘁”来形容一个人在艰难情况下的心境,心力强大就是在任何艰难的局面下都能不抛弃不放弃,坚持不懈。
创业维艰,看看中国红军的军史,经过了多少苦难艰险;看看曾国藩的传记,一生都是逆多顺少,屡败屡战;最近华为内部人写了一本书叫《枪林弹雨中成长》谢谢雅虎,讲述华为的年轻人到国外艰苦创业的真实案例。我们益客人也写了一本关于创业的书,叫《太阳从东方升起》,那里面如实记录了益客人的奋斗史,记录了当年年轻的创业者们承受的艰辛苦难。这些艰辛苦难方茴扮演者,是我们现在的大学生和青年干部体会不到的。
但是,这些艰难的创业过程,恰恰是锤炼管理者心力的过程。稻盛和夫说,“工作即修行”,修行实质是修心。你没经历过这些苦难,你的环境太顺了,你很难成为一个成熟的管理者。
每年从集团总裁办外放出去的人,我是绝不会再管的。你打电话来求助,那是绝对不会帮你的。有人说:难道你就眼看着他失败,眼看着他给公司造成损失吗?我说:如果他今天失败了,能早一点经历逆境,早一点磨练心力,对他本人的成长反而是件好事,给公司造成的损失也会相对小一些。反之,今天如果我和其他人帮了他,让他顺利度过了眼前这一关,但他那是在别人的帮助下过关的,他自己的心并没有过这一关。如果将来他顺利升到更高的岗位,可能会失败得更狠,给公司造成的损失更大。
心力的磨练是靠逆境和苦难,别人是帮不了,谁帮他就是在害他,没有“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就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陈姿颖。什么叫“动心忍性”?这就是我说的“心力”的成长。

当前这一代年轻人基本都是独生子,从小都是别人为你撑着,替你考虑,给你服务。这一代人为什么被称为“小时代”?因为既没有经历过战争,也没有经历过大的社会动乱,那些属于“大时代”的历史苦难和波澜壮阔,这个小时代的人都没有经历过,所以心力都磨砺得不够。为什么我们号召年轻人到一线去?就是让一线艰苦的环境把你身上的“娇骄”二性给打磨掉。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不招菜鸟招飞鸟?不仅仅是技能问题,而是因为菜鸟心力不足,不定性,遇到失败挫折容易放弃,企业白白花钱花心血花精力培养了几年,他遇到逆境就拍屁股跑路了,换你是老板你会招这样的人吗?
为什么我们号召给益客的年轻人早压担子?早压担子就是把你放在一个超出你现有水平的岗位,让你离开舒适区,在你还没成老司机的时候就让你掌舵开车,把一车人的身家性命交到你手上,企业替你的失败花钱埋单,来培养你的技能和心力。令你痛苦的必使你强大,令你舒服的必使你堕落,这是人的本性使然陈一嘉。伟大的背后是苦难,这是自然规律,谁也逃不掉。
提一个要求:对于益客的年轻管理者,你应该是团队里神经最大条、意志最坚定、心力最坚韧的那个人,是中流砥柱。当所有人的精神意志都被摧垮的时候,还有你在撑着一片天。套用一句田董事长经常讲的话:“辱我百遍仍淡然,挫我千遍仍不烂,击我万遍仍不倒。”

功德
最后一点:功德。
提到功德这个词,不到一定年龄的管理者,可能体会不深。但这不是宿命论,这是随着阅历的增加越来越清晰体会到的宇宙规律,是对因果和天道的自然理解。
年轻的时候,我认为管理是一种方法论郑子寒,经营是一种商业逻辑。所以我狂热地投入到对KPI、BSC(平衡计分卡)的研究实践中;后来我认为管理是一种哲学,经营是一种思想;近年来我才意识到,管理和经营都是一种价值观。
以前读稻盛和夫的书,对《阿米巴经营》如醉如痴,觉得这种划小经营单元的经营核算方法,实在是简单又巧妙。但是对他书中提到的“敬天爱人”的思想,觉得是一种多余的思想噱头,一种其实与管理经营没啥关系的高调子。继《阿米巴经营》之后,稻盛和夫又写了一本书自认为更重要的书叫《活法》,是教管理者怎么去做人的、怎么去修心的。说实话那时候我是读不进去的,后来这位日本经营之神又一口气写了《活法贰》、《活法叁》、《活法肆》,我简单翻了翻,觉得这位老人在给我们啰里啰嗦灌输了一堆心灵鸡汤,心里多少是感到有些失望的。我不理解为什么这本书名叫《活法》。当时我理解所谓的“敬天”,就是要遵守管理经营中的客观规律,做决策要凭事实凭数据凭分析,不能瞎拍板乱决策;当时我理解的“爱人”,就是在保住企业利润的情况下,对客户对员工对合作伙伴对社会再稍微好一点。仅此而已。
后来研究华为和任正非,我发现任正非先生身上有个鲜明的特点:永远具有强烈的危机感,永远有一种敬畏之心,这种心境驱动着他时时刻刻保持警醒,殚精竭虑如履薄冰,时常去检讨自己的不足,不断地驱动改变革除弊病,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而与之相反,很多中国企业家往往一旦成功就开始口出狂言目中无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有钱任性。
我开始思考,任正非的心底里,他一直在忧虑什么,在敬畏什么?为什么99.99%的企业都活不长?或许,企业真的需要某种“活法”,才能活着?做企业和做人,是不是真的应该去敬畏一些东西?稻盛和夫口里所说的“敬天”的涵义,或许并不是指“遵守客观规律”,而是“敬畏天道”的意思?那么,做商业做企业里的“天道”到底是什么?我们益客常说的“志向-境界-信念”,这个信念指的是对什么的信念?研究生毕业感言这种信念又从何而来?

来到益客以后,有两件事情给我的印象很深。第一件是,益客的发展理念叫“合作发展,他人利益多一点”石田翠。益客白手起家,起步时既无资金又无背景,靠的是一条合作发展的道路,这条路能走到今天,我认为我们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起了关键的作用。只有先利人,才有后利己。第二件是,我们近年来总结做屠宰厂的经验教训,归根结底是解决好“两员(原)”的问题,也就是员工+原料的问题。那如何解决好两员(原)的问题?就是要长期坚持善待员工善待养殖户,要首先让员工满意自己的工作和待遇,让养殖户得实惠,然后才有我们屠宰厂的利润。如果你把自己企业的利益放在员工利益、养殖户利益的前面,你的员工队伍不稳定、原料基地不稳定,屠宰厂肯定也做不久。
这两件事说明,做人做事,必须先付出,才会有回报,必须先种下善因,然后才会收获善果。必须先经历苦难,然后才会有收获和成长。人们常说人的一生其实是一个修行的过程,工作亦修行。修行的目的,是洞悉宇宙的真理和生命的本质,也就是天道。其实,所有的宗教和哲学都指向了一个答案:因果律是基本宇宙法则,是天道。因此儒家倡导仁,道家倡导德,佛家倡导慈悲,耶稣倡导博爱,其本质都是大爱。爱是一种无条件的付出牺牲与奉献,在因果法则下,也一定会有善的回报。人类世界生存和不断进化的动力,正是源于爱,源于个体和群体的奉献付出。
稻盛和夫和任正非理解到了这些个法则,他们明白做企业必须先有巨大的付出和牺牲,才会有水到渠成后的回报。那种等待风口的猪,那种指望靠投机取巧而不是靠努力付出和自我牺牲赚钱的思想,是违背因果律的。
用我们的老话讲,你不努力就得到了丰厚的回报,那是你的福德,福德是你过去累世积下的善因得来的善果。但福德不是功德,是会被消耗掉的。你想要有好的结果,你必须先去做功,去做对他人对社会对宇宙有益的事情,然后才会有好的回报。你有野心有想法,但你付出的善行不够,或者做损害他人损害社会的事情,那就是“德不配位”,你不可能享受到那个福报,这就是天道。
我们做企业讲盈利,中国古代往往言义不言利,但是记住一句话:“利者,仁之大。”利也是仁的另一种表现方式,没有“仁者爱人”,也就不会有利。这就是稻盛和夫“敬天”和“爱人”的出发点。
天道不爽,所以智者知道敬畏;天道酬勤,所以智者努力奋斗,相信努力必有回报;天道酬仁,故仁者爱人,敬天必爱人;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所以智者谦逊低调,常思己过。如果你相信这些规律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小池唯,这就是信念,如果你践行这些信念,其结果就是功德。
我们做人和做企业,一定要做功德。用现在时髦的管理语言讲:人和企业都活在一个生态圈里,这个生态圈——小到人的一个器官,一个家庭,一个小团队,一个企业,大到一个行业、一个社会、一个地球、一个星系——都必须首先为这个生态圈里的他人服务,为他人带来价值,你才有可能从这个生态圈里得到回报;付出的越多,回报的越多;如果你只知道索取不知道付出,或者你索取的与付出的不成正比,这样就不可能形成一个长久的生态圈关铭。
学会敬畏天道,努力去做功德,这一点极其重要,因为这是一个人和一个企业走向成熟和修行圆满的征兆,是人和企业的终极之路,也是我们个人健康、家庭幸福和企业百年长青的秘诀。明白了功德,你会三种改变:
第一,你会变得更加努力。一切没有成功的事业,都是我们努力的还不够,我们付出的因还不足以促成我们想要的果,但行努力莫问前程,你不再纠结于暂时的困难和失败;
第二,你不再患得患失,不再轻易被外界所诱惑雇佣女友。也因为你已经明白了做人做事做企业的究极目的,你知道忠孝不能两全,名利不可兼收;你知道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第三,你有了生态圈这个概念。对爱人对家人对朋友对企业对客户对合作伙伴,都要先为你所在的生态圈付出和贡献,然后才会有相应的报酬和索取。
上面提到了管理者必备的四种职业素养:能量、器识、心力、功德。勤修这四种素养,我们的内在精神层面就会提升到一个很高的层次,整个人由浮躁到从容,变得大气有深度,就一定会慢慢变得更加优秀,因为优秀是一种习惯。这四种修养,从名词定义上,似乎使用了一些宗教般的措辞和口吻。其实,很多成功的企业家都说过:做企业真的离不开一种宗教般的信仰。
最近流行的一本管理书籍叫《清教徒的礼物》,强烈推荐大家去读。作者回顾1630年第一批清教徒从英国背井离乡来美洲大陆创业时的情景,以麻省第一任总督,后世称“美国第一任CEO”的John Winthrop为代表,剖析了他们身上独有的精神特质,归纳为五种:勤俭持家,亲力亲为,工匠精神,集体主义,组织能力。这五种特质,都是源于他们当时历史背景下的清教徒信念,源于他们立誓要建立“山上的城”的基督教理想国的梦想。创业者身上那种为了理想义无反顾的牺牲精神和自律精神,令读者们不由得心生敬仰。

该书作者认为,正是这五种清教徒的精神特质不断传承下来,成为后来美国人民独有的精神特质,使得美国人从一无所有逐步发展到世界强国,使得美国的制造业和科技空前强大。作者总结了近年来美国衰败的原因,认为美国已经逐渐失去和背离了这种清教徒精神,华尔街使得美国人民不再依靠自己的双手努力劳作获得财富,那里充满了狡诈、机变、浮躁和骄狂,而日本人德国人和中国人近年来虚心向美国学习,捡起了这些好的品质,实现了向强国的跨越。
我在波士顿公立图书馆曾经找到了七八本有关John Winthrop的传记,有个意外的发现,John Winthrop在400年前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We must roll up our sleeves and get to work(撸起袖子加油干!)
《清教徒的礼物》告诉我们李汶静,一个群体一个国家,必须要有一种宗教般的信仰和精神特质。
这种清教徒精神,连同正直,奉献,勇气这些品德,似乎与我们当前社会的价值取向,有一些很大的不同。但是我们要学会自我分辨,不能随波逐流。在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环境下,你不能简单地将“赢”等同于“对”,前者是事实判断,后者是价值判断。
我坚信,我们现在干农牧食品绣眉多少钱,就特别需要这种清教徒精神。农业周期长、投入大、回报不稳定,特别需要付出,特别需要忍耐,特别需要牺牲,特别需要长情,特别需要不浮躁不功利,沉静踏实,能忍受长期的苦难折磨。那些机会主义者和投机资本,那些认为选择比努力重要的人,那些风口上的猪,那些不想先做功德就索取回报的人,都是做不了农业的。
在这个充满了变化和不确定性的社会环境下,人心难免浮躁。现在大力提倡牺牲精神的企业已经不多了,只有华为等少数企业在反复提。任正非近日说了句令华为人感动万分的话:“我若贪生怕死,何谈前赴后继”。我在他身上,真正看到一种清教徒般的信仰和自律。
有的时候我在想,我们这些益客家人们,就像当初“五月花号”上的那些第一批新大陆开拓者,带着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去探索一个陌生的彼岸。我们大家就好比是同一个船上的船员,无论年龄、职业、地域、个性大独裁者报告,我们一定都是勇敢进坚定、诚实友爱,对未来和知识充满了好奇,并愿意为此付出自己的一腔热血。
我们既然在企业转型的航程上已经扬帆起航,我们就应该有永不回头的决心。回头就是舒适区,而前途却是风高浪大,涡流险滩。
沃顿商学院管理学教授Russell Lincoln在给《清教徒的礼物》写英文版推荐序的时候,引用圣经里的名言,写了一段非常重要的话,但我发现这段话在中文译本里不知为何被删掉了,我比照原著试着翻译一下:
“世上有两类错误:一种是明知故犯,做了不该做的事情;另一种是失职之罪,该做的事情没做。后者比前者更为严重。大部分公司的失败源于后者。而一个公司却往往仅对前者的错误进行记录并进行惩罚。”
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是:很多企业只考核管理者和员工做错了什么,而不考核他们该去做却没有去做的创新型工作,因为创新很难被考核。这样一来营造了一种环境:员工为保住工作岗位,最佳选择是只去做你考核的事情,而不去做你没有考核的事情。这样将导致很多企业在新变化新趋势面前无动于衷,不知不觉地遏止创新,在惯性下走老路,结果被新的时代所淘汰。若干年后,我们会为自己当时的无动于衷后悔万分。
我们益客家人中那些深处和平环境小时代的年轻人,却遇到了新一轮全球性农业革命的大时代。技术变革,商业革命,土地革命,金融革命……一轮波澜壮阔的历史性机遇和危机摆在你们面前。天发杀机,斗转星移,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
大凡废旧立新之时,恰是人才显露之机,百舸争流千帆竞 敢立潮头唱大风。益客的年轻人,请你们引领着益客的航船走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走向太阳升起的地方。

益客集团总裁 王晓冰
2017年5月
参考阅读:
益客集团总裁王晓冰致青年干部和大学生的一封信(上)
益客集团总裁王晓冰致青年干部和大学生的一封信(中)
全文详见:https://p66p.cn/36369.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