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晓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浏览: 181

游故居·阅家书·读圣人-悦读悦享悦成长曾国藩一生严于治军、治家、修身、养性,实践了立德、立功、立言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被视为道德修养


游故居·阅家书·读圣人-悦读悦享悦成长

曾国藩一生严于治军、治家、修身、养性,实践了立德、立功、立言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被视为道德修养的楷模。尤其是他一生重视家庭教育,传承好的家风,培育优良后代,成为中国治家之道的典范。毛泽东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我作为土生土长的湖南人,对曾公同样敬佩有加,每每阅读他越深,对他的敬意越重。今年夏天,趁女儿暑假,我抽空修了年休假,带着女儿和家人专程去了一趟湖南双峰荷叶镇的“曾国藩故居”,一则让女儿了解湖南文化认识湖南籍文化名人绝色懒妃,二则与家人共同感受曾氏家族的优良家风。同时,通过观看故居以及阅读《曾国藩家书》《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等书,从细节中体会曾氏家风和曾公魅力。
简约厚实的曾国藩故居
曾国潘故居“富厚堂”坐落在湖南双峰县荷叶镇(旧属湘乡),始建于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整个建筑像北京四合院结构,包括门前的半月塘、门楼、八本堂主楼和公记、朴记、方记3座藏书楼、荷花池、后山的鸟鹤楼、棋亭、存朴亭,还有咸丰七年曾国藩亲手在家营建的思云馆等等,颇具园林风格,总占地面积4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
富厚堂原称八本堂,取曾国藩“读书以训诂为本,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忘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做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的家训,后曾纪泽据《后汉书》“富厚如此”而改现名。富厚堂虽不胜家华,然曾国藩得知修屋花钱七千串而为之骇叹,他在同治六年二月十三日写信责备曾纪泽和具体办理此事的曾国潢道:“接腊月甘十五日家信,知修整富厚堂屋宇用钱共七千串之多,不知何以浩费如此,深为骇叹!余生平以起屋买因为仕宦之恶习,誓不为之。不料奢靡若此,何颜见人!平日所说之话全不践言,可羞孰甚!屋既如此,陈硕嵩以后诸事奢侈,不问可知。大官之家子弟,无不骄奢淫逸者,忧灼曷已!”。接到书信后,曾纪泽吓坏了,曾国潢连忙回信说,这个房子花钱如此之多,主要是花到那个藏书楼上了,为了让藏书楼坚固永久,他们想了很多办法,因为地基比较软,用石头砌了一丈深的基础,就花了一千串,而通体用青砖,木材都用的杉木,这也花了很多钱。曾国潢深知,曾国藩处处都可节俭,只有藏书舍得花钱,所以讲清楚这些钱是怎么用的,曾国藩的气就会消了。确实,今天我们参观曾国藩故居富厚堂,它的精华部分是藏书楼,房屋设计和建造确乎有别于宅内的其他建筑,富厚堂大部分建筑或外包青砖,内用土柸,或者前脸用青砖,其他部分用土柸,比土财主还俭省。只有这座藏书楼舍得血本,一楼外走廊全以花岗岩为柱,为的是防白蚁;一至三楼通用青砖,都修有专用上下书籍的通道,二楼四周有外走廊,可以晒书。整个藏书楼所用木料都是上好杉木。顶层四周均开设窗户,四面通风,可避免藏书霉变。和宅内其他建筑相比,这座藏书楼确乎别具匠心。藏书楼曾藏书达30多万卷,是我国保存完好的最大的私家藏书楼之一。可惜,这些藏书及文件中最珍贵的部分,被曾宝荪、曾约农带去了台湾,现寄存在台湾的“故宫博物馆”;其他还有一部分存在湖南省图书馆和省博物馆。
这座宅院的一大特点是后面圈进了半座山坡。沿着土夯高大院墙拾级而上,在后山上走了一圈,雨后的树木清香袭人,不知名的鸟儿叫声清脆。这种清幽,曾国藩朝思暮想,却没能享受到。虽然疲惫至极,但是多次退休请求始终没有得到慈禧的同意,只能“鞠躬尽瘁”,客死他乡。虽然“故居”名不符实,我在这里确实感受到了曾国藩的气息。
至诚可质的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非常重视家庭教育。不论在京为官还是在外带兵打仗,他不忘对家庭子弟的教育引导,作有大量教育子弟的书信、文章。《曾国藩家书》就是曾国藩的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
读《曾国藩家书》,我首先感受到的,是曾国藩对家族极强的责任心。曾国藩是家中长子,族中长孙,是家族中责任最重的一个人。他对诸弟的学习和成长是非常尽责的。现存《曾国藩家书》中最早的一封致诸弟书,写于道光二十二年。在这封信中,曾国藩说:“予生平于伦常中,惟兄弟一伦抱愧尤深。盖父亲以其所知者尽以教我,而我不能以吾所知者尽教诸弟,是不孝之大者也。”这是曾国藩的自谦之语。事实上,曾国藩一直在努力“以吾所知者尽教诸弟”。刚到北京为官之时,他就要求弟弟们把作文定期寄京,不惮烦苦,亲加批阅。带兵打仗期间,他写给曾国荃、曾国华、曾国葆的家书,仍然同在京时一样,股切详尽,只不过分享的内容,从诗文写作、理学修炼变成了如何带兵打仗,如何与上下级相处,正是在他手把手的教导下,曾国荃从一个土秀才变成了天下名将、封爵开府。如果没有曾国藩的提携,曾国荃很可能以一个乡村塾师的身份终老此生。
《曾国藩家书》的第二个特点,是真实、坦率。作为一个理学家和老资格的官僚姜大牙,曾国藩在很多时候说话做事是非常有保留的。甚至他的目记都记得非常谨慎,绝少品评政治。但是,他在家书中的状态却非常真实,毫无保留。他在这些文子当中分享了自己最深刻的人生经验,表现了自已最真实的生命状态。他对家人说话非常直接,正如他自己所说,“余之行事,每自以为至诚可质天地,何妨直情径行”。有的时候不免因为过于直接惹得家人恼怒。“昨接四弟信,始知家人天亲之地,亦有时须委曲以行之者。吾过矣,吾过矣。”
曾国家书的第三个特点是“平易”。曾国藩是一个“平庸”的人斯托洛贝里。他没有同时代的胡林翼那样的手段,左宗棠那样的凌厉、李鸿章那样的明快,更没有前人诸葛亮那样的智谋、曹操那样的雄霸,王阳明那样的超绝。他是古今中外名人中,最没有天分的一个,常常被他人甚至自己的弟弟曾国茶瞧不起。他一生没有说过什么惊人之语,家书也都是老生常谈。但和他人不同的是,首先曾国器所说的,都先经过了自己的反复思考,确有所得,确有体会,他才会对别人说,其次。他所说的,自己都做到了,或者说,求别人做到的,他都首先做到了,这就让他的家书有与众不同的说服力。梁启超在谈到曾国藩所总结来的人生道理时也说:“彼其所言,字字皆得之阅历,而切于实际,故其亲切有味九字真言手印,资当前之受用者,非唐宋以后儒先之言所能速也。”
《曾国藩家书》的第四个特点是因人施教。曾国藩的诸弟当中,能力最强的是曾国荃。但他天性“霸蛮”年轻气盛,一味好强,因此和其他诸将相处得不好。他自己的说法是,当今之天下,乃“势利之天下,强凌弱之天下”。他还说:“在军办事日久,过于纯良,每为人所欺压,又行不动,不得不强于强者之前。”。曾国经常向曾国荃强调,凡事过犹不及,强也是这样。曾国一生推崇“强”这个品质。他说:“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尤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但是,强也分多种。一种是“自强”,也就是能战胜自己。另一种是“刚愎”,那是虚张势的逞强,处处争强好胜,凡事都要占尖。曾国藩把强分为“蛮横”和“明强”两种。“能明而断谓之英断,不明而断谓之武断。”因此“强”由“明”出。
关于治家之法,曾国藩将祖父治家之风总结为“八好六恼”。所谓八好,就是八项常行之事,即“书、蔬、鱼、猪、考、早、扫、宝”。也就是说,一个家庭兴旺,要有读书声,要种菜养鱼养猪,要早起、爱清洁卫生,要重视祭祀祖先,要注意处理好邻里亲族关系,礼貌周到,多帮助人。所谓六恼,就是“地、命、医理、憎巫、祈祷、留客久住,六者俱恼”。也就是说,最讨厌几样事物就是看坟地风水的、和尚道士算卦的、走乡串户看病的、一有事就四处求神许愿的,以及留客在家久住。从这些看来,曾家更愿意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不愿意寄希望于虚无缥缈的迷信。
深入阅读曾国藩家书,我们也会发现,曾国藩不是天生的完人,他在处理家庭关系时也有缺点。这个缺点就是曾国藩的教说过于重“理”而轻“情”。比如:在处理与女儿的关系上,他的女婿袁榆生浪荡胡为,导致曾国藩一怒之下与他断绝翁婿关系,然而在那以后,曾国藩却不许女儿曾纪静住回湘乡老家,把她送到袁家去尽“妇道”,让她在袁家人的敌意与冷漠中度日,最终抑郁而终,终年二十九岁。因为,在理学家的世界观当中,只有这样做才是符合天理的。曾国藩以“天理”为凶器涉嫌杀死亲身闺女。
尚拙至诚的曾国藩处世之道
曾国藩作为一个儒者,一生立身行事,是按《大学》的逻辑架构展开的,因此,他一生只做了四件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曾国藩的处世哲学中,他是靠“拙诚”打遍天下、改变历史、成就自我的。
首先,尚拙,就是用最彻底的方式去做事。今天,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尚巧。四两拨千斤,追求高效率。遇到红灯绕着走沙呷俊楠,遇到绿灯赶快走,但曾国藩的人生哲学跟我们恰恰相反,他崇尚笨拙。做事,要用最踏实的办法去做,用最老实的办法去做。要用最彻底的方式去做,要做就从根儿上做起。这是他为人处事的最大的特点。为什么尚拙?这是曾国藩从自己读书的经历当中得出的感悟。曾国藩并非天资聪颖之人,他如我们每一个普通人一样资质平平,参加了七次科举才终于中了秀才,还曾被考官公开发榜责其“文理太浅”。他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愈挫愈奋,从不认输。经过七次艰难的科考,他终于考中了秀才赖文峰现状,之后他突然就开场了,后来考举人考进士就比较成功。通过自己的科举经历。曾国藩得出一个结论一他是一个笨人,他读书都是用笨功夫用笨功夫有笨身夫的好处,笨人做事不知道取巧,遇到国难只知道闯过去而不是绕过去,这样的某础就打得非常扎实笨人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虚心布兰克费恩。因为从小经历不停的失败和挫折,所以他抗挫折的能力比较强。今天有一个词叫“逆商”就是个人处于逆境的时候,他会怎么样应对。笨人呢,逆商比较高,比较抗打击。相反,聪明人往往只能处顺境,不能处逆境。
其次,拙诚,就是用最真诚的方式去待人。曾国藩对人的特点就是不用权术,最重要的是要推心置腹。他与人相处的原则就是“人以巧诈来,吾以浑含应,以诚愚应之”。就是说,别人跟我玩心眼儿,我假装看不出来,我能老老实实地真诚地对待他。时间长了,大家看出我这个人是个老实人,也就不跟我玩心眼儿。如果说大家都玩心眼,那么恶性循环,这个世道就会越变越坏。因此,他的湘军内部风气就是说真话办实事。有话就直说,谁也不用玩心眼。对谁有意见,就当面提出来,但原则是不能背后说别人的坏话,用曾国藩的话来说就是——凡正话实话,多说儿句,久之人自能共亮其心。你经常说些实话说些批评别人的话也无妨,时间长,日久见人心,但不可背后攻人之短。湘军集团的其他领袖,像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个个都是大才,都是十几岁就考中了秀才,智商比曾国藩,那都高出多少倍。但最后,这些人都老老实实的,团结在曾国菜的摩下,为他所用,主要原因就是曾国藩的独特的领导方式——拙诚待人。
曾国藩的“拙诚”体现在行军打仗上,就靠六个字——结硬寨、打呆仗。什么叫结硬寨?就是扎营扎得结实。湘车行车打仗最大的特点是半天行军,半天扎营。在自己营地周围,挖两道深沟,深三米宽三米天龙妖僧传。然后再用挖出来的土,砌两堵非常高的墙,也是修建了一座小型的城堡,把自己围起来,晚上睡一觉。第二天早晨起床再接着走半天,然后下午再接着建一个小型城堡,把自己围起来。曾国藩为什么要采取这种行军打仗的方式?因为军事首重自固,就是你先得把自己保住。否则,一旦被敌人偷袭,就没有翻盘的机会。这种打仗方式假面骑士王蛇,实际上是非常符合孙子兵法的。孙子兵法说,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就是说,你先把自己置于不败之地,然后你在那儿等着敌人露出破绽,你再去进攻,这样你就能取胜。就是说,最谨慎的人才能够在战场上活到最后笑到最后。
自省克己的曾国藩修身之道
曾国藩之所以成为圣人,美甲教程书他的成功之道归结于两点:一是常怀自省之心;二是常思克己之道。
首先,是常怀自省之心。未经历练的曾国藩初入官场时吃尽了苦头,因为个性爽直,遭到了群臣的排挤,皇帝的不满,甚至连自家兄弟也经常与之发生口角。在关键时刻,曾国藩能及时查找自身的不足,他静下心来,仔细思虑自身之过,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进行了翻天覆地的修正。他再度复出之后,同僚们都觉得他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在日后的生活中,他坚持做“日课”【《曾国藩日课十二条》:1.主敬:整齐严肃,清明在躬,如日之升;2.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镇;3.早起:黎明即起,醒后不沾恋;4.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5.读史: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6.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功夫;7.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8.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9.日知其所无: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10.月无忘其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多寡,养气之盛否;11.作字:饭后写字半时;12.夜不出门。】将自省之心一直贯彻了下去,仕途、人际从此也大为顺畅。
其次,是常思克己之道。曾国藩成功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他将克己做到了极致。三十岁那年,曾国藩立志“学作圣人”。至此,曾国藩开始了异常艰辛的自我修炼之路。所谓克己,就是要与自己常年养成的坏习惯以及自己的性格弱点做斗争,而坏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力,要克服是何其困难,要改变性格更是难上加难。三十岁之后的曾国藩,戒掉了烟瘾,褪掉了浮躁的心性,克制了自己争强好胜的本性,养成了做事有恒,居心平淡的习惯,他自身的气韵品质也在不断得发生着蜕变。“晚年曾国藩总结自己的人生体会说,人的一生,就如同一个果子成熟的过程。不能着急,也不可懈怠。人的努力与天的栽培,会让一颗树静静长高,也会让一个人慢慢成熟。勿忘勿助牛金生,看平地长得万丈高。”可以说,此时的曾国藩已与当年那个心高气傲、桀骜不驯的愤青判若两人。
通过参观曾国藩故居、阅读《曾国藩家书》《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等书,并与自己小孩家人共同探讨,对曾氏家风及曾国藩其人其事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领悟。古人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曾国藩为镜,我们也能照出自身的不足,并从曾氏家风和曾公修身处世之道中吸取营养,管好家庭、养好子女、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全文详见:https://p66p.cn/3220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