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道教这么久,你可知道全真的含义!-鄜州太和宫全真派乃中国历史在几千年以来,修行人通过理论和实践,应运而生之教派,其思想,祖述老庄,?
皈依道教这么久,你可知道全真的含义!-鄜州太和宫
全真派乃中国历史在几千年以来,修行人通过理论和实践,应运而生之教派,其思想,祖述老庄,兼容诸子百家,其运用,广纳三教九流之大义。其于道也,体用兼赅,权实互用;其修持也,慈俭修身、自度度他、济世利人。其宗旨,不离道德五千言之秒理,溶入南华内外篇之箴言。
全真教者,自老庄传经、东华演教,修行人通过自我完善,结合理论实践陈御风,历经秦、汉、晋、魏、南北朝,以至于唐宋,孕育上千年,其成果渐渐成熟。重阳真人适逢其运,独具匠心,尊老庄之遗教,集历代真人达士之至要,冥心参悟,自我修证成真mc冰鑫。于是高瞻远瞩,广开教化,度七真于齐鲁,阐道德于终南。嗣后七真于宋元之际,各自修炼成真,在继承同时,各各自开宗立派,往来于朝野之间,广为传播。
自是即今,随着历史推移,帝王互替,教门有兴有衰,薪火相传,可见全真之教义,扎根很深陈工孟,适用于社会各阶层,它不因教宗之争端、诋毁而荒废,不因宵小之无故贬斥、恶意攻讦而绝迹,其精神足以感染人与万物。其义理可使与霄汉同辉光。
道本清虚,无所谓无为、有为,道用法象自然,因自然作用而生万物,万物各自有性命,道性自有先天、后天,道命亦有先天、后天。天之道即自然之道,体天之道而行教化,是为道教。由此可见,天地之间,一切教门,包括五大宗教,无不体天道而行,因道而施教化。本来,各教圣人敷教,教义皆以天道为宗, 旨在导人向善,通过修持完善自我,返璞归真,此至善之道也。然而,万物类聚群分,各随境遇而变化,人类也因根性之差殊,境遇之好坏,利益之大小,见识之远近而生心,于是难免生出伪善。教门之间亦因利益使然,不免互相诋毁,导致争端,朝野之间也不免于利益之大小,生出无故是非,互为贬斥。由是观之,真,善、美所在,伪、恶、丑所伏,仁义用之太过,假仁假义出焉。
全真之为教,本亦导人向善,通过慈俭修身,舍身向道,去妄归真。无奈,世人也因根性之利钝,境遇之差殊,志向之大小而有别。况且天地生人,为人处世,自是各司其职,各尽所用,不可能皆为圣贤,不可能皆为帝王公卿,也不可能皆为百姓商贾,更不可能皆出家修行。即使依圣道而行,也不见得皆能有大成就,皆成圣贤仙佛。因此,任何教门之中,不免有不肖之徒,因利益而生出争端,以致危害社会;不免有知见偏激之辈彼此互相诋毁、攻讦,导致教相衰微。若本是教门虔诚弟子,为爱教门心切,稍有言语之过错,情有可原,及时改过犹可,若执迷不改,将遗祸于自己之教门,让圣贤蒙羞。所谓宏教,实为败教苏诗诗,修行人不可不慎也。
一、全真的来源
全真一词最早来源于庄子,其后晋、魏、唐、宋历朝,修身之士皆有沿用。
《庄子·盗跖》:“子之道狂狂 汲汲,诈巧虚伪事也,非可以全真也,奚足论哉!”
《晋书·嵇康传》嗟余薄祜,少遭不造,哀茕靡识,越在襁褓。母兄鞠育,有慈无威,恃爱肆姐,不训不师。爰及冠带姜秀智,凭宠自放,抗心希古,任其所尚。托好《庄》《老》,贱物贵身,志在守朴,养素全真。
《唐高祖李渊·沙汰佛道诏》
门下:释迦阐教,清静为先,远离尘垢,断除贪欲。所以宏宣胜业,修殖善根,开导愚迷,津梁品庶。是以敷演经教,检约学徒,调伏身心,舍诸染著,衣服饮食,咸资四辈。
自觉王迁谢,像法流行,末代陵迟,渐以亏滥。乃有猥贱之侣,规自尊高;浮惰之人,苟避徭役。妄为剃度,托号出家,嗜欲无厌,营求不息。出入闾里,周旋闤阓,驱策畜产,聚积货物,耕织为生,估贩成业,事同编户,迹等齐人。进违戒律之文,退无礼典之训。至乃亲行劫掠,躬自穿窬,造作妖讹,交通豪猾,每罹宪网,自陷重刑,黩乱真如,倾毁妙法。譬兹稂莠,有秽嘉苗,类彼淤泥,混夫清水。又伽蓝之地,本曰净居,栖心之所,理尚幽寂。近代已来,多立寺舍,不求闲旷之境,唯趣喧杂之方。缮筑崎岖,甍宇舛错,招来隐匿,诱纳奸邪。或有接近鄽邸,邻迩屠酤,埃尘满室,膻腥盈道。徒长轻慢之心,有亏崇敬之义。且老氏垂化,本实冲虚,养志无为,遗情物外。全真守一,是为元门
《晋书》卷九十二〈文苑列传·曹毗〉
著对儒以自释。其辞曰:或问曹子曰:「夫宝以含珍为贵,士以藏器为峻,麟以绝标奇,松以负霜称隽,是以兰生幽涧,玉辉千仞。故子州浮沧澜而龙蟠,吴季忽万乘以解印,虞公潜崇岩以颐神,梁生适南越以保慎,固能全真养和,夷迹洞润,陵冬扬芳,披雪独振也
由以上语典可见,自庄子以来,历代修真之士,都在以“全真”为准则,逐渐完善自我。由此推知,无论东华帝君、钟离正阳帝君、吕祖、以及后面的南宗北派各位宗师的修行,都没有离开全真思想。所以后世修行之不明理者,无故强分宗派,恶意攻击全真教,都是败家子弟,替祖师丢人现眼。世俗或有为利益而诋毁全真者,随口说弘道而实际是败道之徒。知错者,速速忏悔,以免深陷恶途,迷失自我。怙恶不悛者,亦当引以为戒。
二、全真的定义
全真者,保全天性、修缮我性、齐物格致,舍妄归真也。 即是全精、全气、全神也。也即全其先天性命也。
全者:《說文》完也。《玉篇》具也。
天地无全功。——《列子·天瑞》。
唯全人能之。——《庄子·庚桑楚》 。
真者:仙人变形而登天也。——《说文》。 。
夫免乎外内之刑者,唯真人能之。——《庄子·列御寇》
归其真宅。——《列子·天瑞》。注:“太虚之域金陵十二君。”
而已反其真,而我犹为人猗潘美儿。——《庄子·大宗师》
本性、本原也。
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庄子·秋水》
见利而忘其真。——《庄子·山水》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老子道德经》
真诚;诚实,情感真切;
真者,精诚之至也。…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庄子·渔父》
真性天性;本性;
《庄子·马蹄》:“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齕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
重阳真人云:所谓全真者,纯真不假之意也。人谁无真心?一转便非了。人谁无真意曾斯琪?一杂便亡了。 人谁无真情?一偏便差了。初心为真,变幻即为假心;始意为真,计较即为假意。至情为真,乖戾即为假惰。所谓初心者,即固有之心也;所谓始意者,即朕兆之意也。
所谓至情者,即本性之情也。心中有真意真情,情中方见真心真意,由真心发而为真意,由真意发而为真情。是情即自然景象,无时非天机之呈露,然则人可不真哉。入不真心,即无真意,无真意即无真情。 验真道先验真情刘子玥,验真情即可知心真与未真,知意真与未真,故修真之道,必以意始,意诚心亦诚,即心所发之情亦诚矣,诚斯真也。诚若不真,见之于言,则言不由衷,非真言也。见之于行,则行不率性,非真行也。修之者,修去心外之心,意外之意,情外之情,当于举念发言时,提起天良,放下人心,不许疑二其心,混杂其意,方为真心真意真情,一毫不假,是真道。真道遍行,故谓之全真也。 ——《七真传》
三、全真教的思想
全真教的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三教合一思想比较突出。如重阳真人在山东所创之五会皆以“三教”二字冠首;规定以三教之经书《道德经》、《般若心经》、《孝经》为全真道士必修的经典。他和七弟子的诗文中,三教合一言论更是俯拾皆是。如“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天下无二道,圣人不两心”,“教虽分三,道则唯一”等等。尤以融合禅宗理论最为突出。马钰《神光灿》:“禅为宗,道为祖”,清初全真道士柳守元《玄言正旨序》:玄宗(指全真道)“与禅宗实为相近”。
(二)教义中,出世思想十分浓厚。在重阳真人和七弟子诗文中,指出人生是“苦海”,家庭是“牢狱”、“火宅”,夫妻恩爱为“金枷玉锁”,劝人“跳出樊笼”,看破功名富贵,学道炼丹,以离“苦海”。
(三)在成仙信仰和修炼理论上,一返旧道肉身不死、即身成仙的不实追求,倡导“阳神”、“真性”不死。认为人之肉体是要死的,只有人的精神才能不死。王嚞《金关玉锁诀》:“唯一灵是真,肉身四大是假,”《立教十五论》:“欲永不死而离凡世者,大愚不达道理也。”刘处玄《至真语录》:“万形至其百年则身死吴桂贤简历,其性不死也。……阴阳之外则其神不死也。”因此在内丹修炼理论上,主张先性后命,
马笑舒以性兼命。以澄心遣欲为真功,以明心见性为首务。
(四)在修炼方法上,主内丹修炼,兼用符箓,形成独具特色的内丹理论。在教制教规上,编织硅胶管规定道士须出家住道观,不鼓励蓄妻室。为了约束道士言行,制定各项清规戒律,督促道众严格遵守。 全真道在宋金时代的发展有限,至蒙元前期,以成吉思汗之召见、尊奉丘处机为契机,在丘处机及其弟子们的推动下,全真道发展至鼎盛。当时全真道宫观遍布北方各省区,“虽十室之邑,必有一席之奉”。此鼎盛局面,自丘处机起,历经尹志平、李志常两任掌教,大约三十年。至元宪宗五年(1255),佛道《化胡经》之争起,元室袒佛,道教败北。此后元室下令焚毁除《道德经》之外的一切道经,道教遭受沉重打击,全真道鼎盛局面因之结束。故在张志敬、王志坦、祁志诚、张志仙几任掌教中,处境都较困难。又经历约三十年,元成宗即位,驰焚经之禁,全真道获得正常发展。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平定江南,全国统一,全真道成为中国道教主流。
(五)重阳真人“其逊让似儒,其勤苦似墨,其慈爱似佛”的全真道教,除了直接把数以万计的汉族遗民在刀口下拯救出来,更为当时中国北方的众多遗民提供了心灵的避难所。“遗民泪尽胡尘里”,当备受歧视的北方遗民对懦弱腐朽的南宋小朝廷彻底失去信心时,越来越多的北方遗民尤其是汉族知识分子归入全真道。
重阳真人开创了内丹北宗并以道派教团形式弘扬丹道学,从而在道文化发展史上第一次正式地将丹派与道派合二为一、相得益彰,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重阳真人推广修持自身阴阳的清净丹法,以广度有缘,体现出普度众生的**豪气。
王重阳创立全真道,革故鼎新,以卓然不俗而又至真至纯的“全真家风”,上承中唐以来日渐兴盛的钟吕及陈抟、张伯端的内丹学,在符箓道教极其凋弊的条件下,发展出新的道教理论,以三教合一为宗,以性命双修、功行并重为修炼门径,汲取禅宗的心性理论、修行方式等诸多因素,对传统道教从教义、戒律,到宫观组织、修行方式,以及终极超越境界等方面都进行全面革新,可以说是开中国道文化千百年来未有之局面,从而促成了中国道教的新生。
同中唐以降先后出现的吕洞宾、陈抟、刘海蟾、张伯端等内丹大师相比,尽管他们的内丹理论著作影响深远,但始终未能形成内丹派教团组织,只限于个别丹家递相密授。而王重阳则不同,他不仅有绝大的思想创造力,而且显示了超凡的传道智慧和组织才能,并吸收马丹阳、邱处机等七人为徒,终于使教门大盛吴文献事件。
所以,全真道尽管比东汉时张道陵创立的天师道要晚出1000余年,却发展迅速,成为中国道教史上可与天师道相比肩的影响最大的两个教派之一。此后道教的发展,全真道成为主流,而由丘处机开创的龙门派又成为全真道的主流,直到近现代anjeri,全真道保持了八百多年连绵不断的发展。
而重阳真人引儒入道,力倡“三教合一”,不仅提升了道学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统摄与融合功用,更于衰危乱世中保存了中华道学文化之命脉。金元时期,北方汉族遗民连生存尚且无法保证,更谈不到汉民族文化的保存和延续,王重阳汲取儒释道三教精华,提炼升华为全真教义,传播给弟子道众,继而散播到全国各地,自此以後,全真道不灭、内丹学不失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则无灭绝之虞。
同时多杰克,重阳真人发起带动的内丹修行风潮,是一种在异族统治下,保护民族文化、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也是道教的宗教改革运动,更是一种“内在灵性的觉醒”运动。在当今人类生命深为物质文明所迷惑的时代中,王重阳全真道的“返本还原,求其本真”的内丹修行,仍有重大的启示作用。
回首重阳真人创教至今的八百年来,全真道沐风栉雨,与世浮沉,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尤其是全真道的历代宗师们,更是屹立潮头,执掌着全真道教发展的方向。从重阳真人弃家修道,焚庵东行,投谭捉马,招徒布道,立会创教,力行全真;到马丹阳力挽危局,开肇门风,团结众师弟,巩固、发展教务。谭处端力倡在家修行,使全真道更合民情。
刘处玄广建宫观,大行斋醮,促使全真道向积极入世修行转变。至丘处机,万里西行,一言止杀,救万民于水火,自此,全真教盛极一时,丘处机的声誉亦登峰造极。尹志平宠膺上命,簪裳接迹,宫观相望,抚慰遗民,群盗罗拜受教,悉为良民,虽遐方远裔,深山大泽,皆有其人。又命编纂《元藏》,全真道的鼎盛局面得以继续发展。李志常体含妙用,动应玄机,通明中正,价重一时, 元武宗在至大三年(1310),加封全真教的祖师和重要弟子,北五祖由真君升帝君;北七真由真人升真君。
其后,孙德彧、兰道元、孙履道、完颜德明等相继掌教。自苗道一起、每任掌教皆授封为真人、演教大宗师、知集贤院道教事。这是除玄教以外,其他道派掌教皆未获得过的褒封。
在《道藏》第24册元彭致中编《鸣鹤余音》卷三中找到一首题名王重阳的《满庭芳》词沉沦木之音,词中说:“汝奉全真,继分五祖,略将宗派称扬。老君金口,亲付与西王,圣母赐东华教主,东华降、钟离承当。传玄理,富春刘相,吕祖悟黄梁。登仙,弘誓愿,行缘甘水,复度重阳,过山东游历,直至东洋,见七朵金莲出水,邱刘谭、马郝孙王,吾门弟,天元庆会,万朵玉莲芳。”如果这首词真为王重阳所撰,则北五祖之说,为王重阳亲定。
全文详见:https://p66p.cn/3079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