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晓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浏览: 291

湘阴这40个变化,你能感知多少……-掌上湘阴40年,时光荏苒湘阴人,你是否能想到现在的样子?正因为你们那时作出的每一个决定湘阴才发生了如此巨


湘阴这40个变化,你能感知多少……-掌上湘阴



40年,时光荏苒
湘阴人,你是否能想到现在的样子?
正因为你们那时作出的每一个决定
湘阴才发生了如此巨变
也成就了今天的湘阴
岁月不老,初心不改
我们回望40年
是向改革者致敬
向他们共同拼搏奋斗的岁月致敬
锐意进取,勇立潮头
我们庆祝40年
更是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珍惜每寸光阴
勇敢追逐自己的梦想

今天,
小编想告诉你
这些年难忘的那些瞬间……

01
恢复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工作机构
1980年4月,湘阴县恢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月15日召开湘阴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恢复湘阴县人民政府,恢复了人民政府的正常工作秩序。历时12年的县、社、大队各级革命委员会全部撤销。会议选举产生湘阴县人大常委会和湘阴县人民政府领导班子。
1982年3月15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湘阴县委员会成立大会,即湘阴县政协第一届第一次会议举行mc九魂。大会选举了县政协第一届委员会领导班子。
02

湘阴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1年10月29日至11月4日,湘阴县委召开县、区、乡、村四级干部大会,全面部署建立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1979年,当时的东风公社群建大队就有群众率先试行稻田包干到户责任制。1981年全县有291个生产队实行稻田分组作业承包张鲁新,1982个生产队以渔、副业生产责任制到劳联产计酬。1982年2月,全县5831个生产队粮食包干生产到户5437个。当年粮食总产40075万公斤,比1978年增产40.95%,一举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题。
03

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计划生育工作
1982年,县委、县政府根据中央、省委、市委部署,各级党组织层层负责抓计划生育工作,坚持思想教育、落实节育措施、实行奖惩兑现,严格控制计划外怀孕生育,全县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斐然。县委、县政府还表彰了一批先进单位和个人南方有令秧。
1985年,湘阴县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县。新泉乡副乡长彭克明、湘临乡保民村计生专干胡荣华、城关镇计生专干蒋元珍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
04

着力加强农业应用技术研究和应用
我县在加强农业应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1979年至1985年有9项农业科研成果获国家和省政府奖励。以陈伯刚为首研究成功的“保蛛治虫”科研成果应用到水稻和茶叶的病虫防治,实现了水稻和茶叶的提质增值。东湖渔场熊吉祥、陈加礼等人在县科委和湖南师大教授协助下研究成功的“湘鲫”“工程鲫”,和鹤龙湖渔场侯菊芳等人的甲鱼人工养殖研究成果,应用到渔业生产,都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其科研价值更是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关注。
05

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与文明创建活动
1982年3月,县委组织全县开展第一个文明礼貌月活动芈月传南后。1983年2月,县委发出在大力提倡“五讲四美”道德情操的基础上,注入“三热爱”的思想政治内容。组织全县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城关地区组织开展卫生突击活动,总结评比表彰等10项活动,推动了全县各单位工作的开展。全县社会风尚、社会秩序、社会治安明显好转,城乡环境卫生、绿化、美化工作有所改观。
06
坚持外引内联逐步发展壮大乡镇企业
1985年,县委突出抓好乡镇企业,要求坚持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原则,发展短线产品,见缝插针、拾遗补缺,逐步发展壮大乡镇企业。同时要求各级党组织下决心解决乡镇企业“婆婆”太多,负担太重的问题。实行政企分开,大胆放权承包,千方百计找门路把外地资金技术引进来,扩大外引内联的领域和规模,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这一年,乡镇企业收入达1.241亿元,占全县农业总收入的54.5%。
07
岳阳地区第一家合资经营企业湘阴成立
1985年,湘阴县玻璃厂与香港邓桂记印花玻璃制造有限公司合资经营,成为岳阳地区第一家获得批准的大陆与港商的合资企业。港商邓海鹏先生以先进的设备、技术、原材料等折价27.6万元作为投资,占投资总额的40%,引进玻璃灯饰的印花、贴花技术,填补了国内此项生产的空白。
08

三塘酱厂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出口创汇
1986年2月,县委在全县党员骨干大会上,要求各级各部门为引进联营牵线搭桥,放手引进,敢于让利,在让利中求合作,在合作中求发展。外贸、经协、外事、侨务、对台、工商联和经促会等部门积极为扩大湘阴与海外的联系做好工作。在京、沪、海南等地建立“窗口”,开拓市场,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三塘酱厂成立技术攻关组,对藠头加工的14道工序进行革新改造,使加工的盐渍、甜酸藠头具有鲜、脆、白等特点,赢得了外商的青睐。产品销售很快从日本、东南亚一带扩展到欧美等地。1992年加工藠头1800吨,产值1600万元,创汇198万美元。
09
警民共建助推全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县公安机关把依靠基层治调组织作为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依靠这一组织协助保护案发现场,提供破案线索,查证作案对象,控制和抓获违法犯罪份子。1990年至1992年,全县427个行政村中有407个没有发生过刑事案件。静河乡地坡村的14个村名小组配有50多名治调员,375户村民签订了治安责任状,每个村都有一本村遵纪守法手册。实现了无刑事案件、无违法犯罪、无越权上访、无治安事故、无群众性械斗、无因纠纷引起的非正常死亡等“十一无”。1992年度,湘阴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10

湘阴水产品总量连续22年居全省第一
1991年,湘阴县渔业生产居全省第3位。获农业部首次评选的全国渔业先进单位,并列入全国渔业百强县。1996年获全省第一名。1997年全县水产品总量达121万担,其中名特优水产品总量达40万担,渔业产值3.4亿元异天途,占农业总产值的27.8%赵明爱。从1996年至2017年22年来,湘阴水产品总量一直保持全省第一的位置。
11

湘阴教育跨入两基全国先进县行列
1993年,县委、县政府作出《湘阴县关于加快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决定》,1995年,县政府下达《关于实现“两基”的通知》。经过几年的努力,教育普及程度、师资水平、办学条件、教育经费等都达到了省定要求。1997年9月,湘阴“普九”工作通过省级评估验收,认定符合“两基”先进县条件,被国家教育部评为“两基”全国先进县。此后一直巩固提高“普九”成果,九年制义务教育处于全省农村县市先进水平。
12

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密织保障网
从1993年开始,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了特困企业解困基金、建立了失业保险制度、完善了养老保险制度、建立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计划生育保险制度和建立工伤保险制度。到2016年,全县城乡低保五保覆盖4.5万人,残疾人“两项补贴”惠及1.5万人,社会救助工作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13
商贸流通体制改革完成“两个置换”
1996年至1997年,全县商贸企业深化改革对资不抵债、扭亏无望、没有出路的企业实行破产。1997年底,有14家企业破产。1999年又有31家商贸流通企业依法破产。到2002年2月,34个商贸企业完成“两个置换”。到2005年底,商贸流通企业1.23万职工中有9980名置换了身份。与此同时,天恒超市、广兴超市等多家超市诞生,整个商贸流通产业出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14

突出推进农业产业化形成湘阴模式
1997年,县委突出农业产业化重点,不断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按照“公司加农户,中心带农户,工厂助农户,协会串农户”的模式,兴办联结市场和农民的新型实体,实现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条龙。国务院研究室在对中南五省考察后,向全国推介了湘阴产业的发展模式。
1998年2月5日人民日报上刊登了国务院研究室调查组《企业和农民谁也离不开谁——湖南湘阴县三塘酱厂调查》作重点推介。2000年5月,省委书记杨正午在湘阴考察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基地后,把湘阴的这种发展方式誉为“湘阴模式”。
15

省市政府批准我县实行撤区并乡建镇
1995年,湘阴实行撤区并乡建镇。共撤区7个,并乡16个,建镇10个,全县原有48个乡镇缩编为32个。2005年,经省、市政府批准,依法依序对湖区17个乡镇,5个管区的行政区域进行合理调整,以垸合并为5个镇。这次乡镇机构改革后,共精简乡镇(管区)17个。全县37个乡镇精简为12个镇、7个乡。2015年11月,我县乡镇区划调整方案获省政府批复,再撤并5个乡镇。
16

全县医疗卫生条件改善提升健康水平
1998年,全县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实现了每个乡镇有医院,村村建立卫生室,农村卫生初级保健通过省市验收达标。2001年新建了12层的人民医院住院大楼。医院被国家卫生部授予“二级甲等医院”。2016年10月,县人民医院投入近6亿元实施整体搬迁。县中医院、三医院等医疗机构面貌一新。全县严防大面积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加大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力度,大大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2014年11月20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时任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到我县考察血防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17

加强普法教育公民法律意识明显增强
1996年至2000年,我县通过实施第三个五年普法教育规划,与广大公民工作、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基本普及,公民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在进行“四五”普法宣传教育中,我县高度重视与依法行政相配套的制度建设。用行政执法责任书,将责任逐级分解到负责实施的所属工作部门和执法人员。用管理制度规范执法行为,确保了执法人员严格执法,依法行使权力。2004年我县被评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2005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在全省排名第9名,成为全省首批15个平安县(区)之一。
18

战胜特大洪灾成为全省抗洪一面旗帜
1996年6月至9月,我县遭特大洪灾袭击,7月18日,东湖垸板桥堤段告急,7月19日,板桥堤段决口何天心,750名劳力参加抢险。广州军区某部160名官兵投入堵口。7月23日堵口合龙。1998年夏,湘阴遭遇超1954年型长江全流域特大洪灾,通过12万军民团结奋战,终于保住了全县所有大堤的安全素包子馅的做法,成为全省抗洪抢险的一面旗帜。2017年6月至7月,我县再一次战胜特大洪灾,取得了“沙田垸保卫战”和“湘阴保卫战”的全面胜利。
19

掀水利建设高潮夺得全省水利芙蓉杯
1996年11月,东湖水管会对南门港进行裁弯取直,围港造地60多亩,兴建福鑫市场,走以水利促开发,以开发带动水利的新路子,创造了湘阴县建设史上的奇迹。1997年5月,湘阴县名列全省水利建设“芙蓉杯”十强县之首老富贵论坛。1997年至1998年 ,全县十万干群再掀水利建设高潮,实现了治水规模、资金投入、工程质量三个超历史,被誉为全省水利建设的一面旗帜。
20
抓科技推广获评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
1997年,湘阴县承担国家、省、市、县级科研项目40项,荣获市以上科技进步奖10项,推广工农业实用科研成果70多项,依靠科技增效产值3亿多元,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41.2%。湘阴被列为全省首批7个科技成果推广重点示范县之一,并被确定为全国科技成果推广重点示范县。1997年12月 ,湘阴县跻身全国科技工作先进行列。1998年,湘阴有县级科研协会、学会18个 ,乡级科协10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12个。1999年,湘阴被评为湖南省科技成果推广示范县。2018年,湘阴获评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
21

实施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搬迁工程
从1998年至2003年6年间,湘阴先后分4期搬迁移民2.06万户,7.77万人,总投资3.48亿元。兴建居民住房1.79万栋,建筑面积196.5万平方米。建设移民集中安置点97个,建立村落式小聚落85个,平垸行洪退田还湖面积12.5万亩,增减蓄洪量4.2亿立方米,整个平建工程,经省、市验收为合格单位。2002年7月,县委有关领导在全国四省移民建镇工作经验现场交流会上作了典型发言。2003年7月,中央五部委赴湘阴检查平建工作,对湘阴平建工作给与了高度评价。
22
专业市场建设管理促进县城商贸繁荣
为发展民营经济,在县城先后建有南门口生猪交易市场、综合交易市场。90年代末期,县委在抓县城扩容提质建设中,加大专业市场硬件建设和组织管理建设。至2005年,福鑫市场,桥东市场这一县城大型专业市场建成。还有建于高岭新城区的兴湘大市场,占地170多亩的中国商贸城和广兴大市场、通达大市场。这些专业市场和商城,硬件建设标准高,规范化,营运状态好,促进了全县商贸流通和繁荣。
23

我县涌现出一批全国有影响力的典型
1998年8月15日,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签署命令,授予湘阴籍空军某部连指导员高建成“抗洪英雄”荣誉称号。2015年8月26日,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命令,授予湘阴籍导弹专家谭清泉“砺剑先锋”荣誉称号。同年9月3日,谭清泉作为特邀嘉宾观摩了大阅兵。2017年11月,谭清泉获评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成为湘阴获全国道德模范的第一人。在此之前,还有解放军某部姚友余被树为全军重大典型人物。2017年,湘阴企业家李立华荣获“中国好人”荣誉称号。
24

全县交通建设发展形成四通八达路网
2000年12月3日,湘阴湘江大桥奠基。2003年9月28日,投资2.1亿元,全长1172米的湘阴湘江大桥竣工通车。2006年5月,投资1.86亿元的湘阴临资口大桥竣工通车。2002年6月,投资2.98亿元的长湘公路通车;2014年11月,投资10亿元的芙蓉大道(湘阴段)竣工通车。2018年9月,投资30多亿元的岳望高速公路(湘阴段)全线通车。我县G240、S101、G536、S508、武警长沙机场进场路支线等国省干线公路网基本上形成“两纵两横一支线”,京港澳高速复线等5条快速干线与长沙无缝对接。
25

连续十一年荣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湘阴县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全国粮食主产县,是传统的双季水稻栽培区,常年双季稻比例稳定在95%左右,粮食年总产量60万吨以上,粮食商品率65%以上。2018年,全县水稻播种面积130.2万亩,早稻平均亩产448公斤,总产27.82万吨。连续11年荣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2018年度共有20个县市区参与实施“优质粮油工程”,其中湘阴县再次入选国家级示范县。全县还涌现了刘瑞庚、周翼、蒋金华等一批种粮大户。
26

农业机械化为我县发展增添强劲动力
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获得了购置、支配、使用农机的自主权,形成了以农民个人所有、自主经营为主的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新格局。进入2000年后,中央不断出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农业机械化壮大发展提供了历史良机。全县农业机械化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农机装备从数量多、品种全迈向了科技化、大型化、绿色化的新阶段。2018年全县农机拥有量达26.54万台套,总动力达到105.55万千瓦,水稻生产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了87.9%,获评全省粮油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27
建立党支部第一书记制度推广至全国
2002年下半年,县委决定建立农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制度,从县直机关企业事业单位选派418名党员干部下到全县418个村党支部担任了第一书记,任期3年。此后接着选派至今。通过建立第一支书制度的实践,推动了农村三个文明建设,侯阁亭转变了机关干部作风。湘阴第一书记工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新华社《湖南内参》、中央党校理论动态、湖南日报等新闻媒体均在重要位置进行了专题报道。
2005年5月,湖南省委调研组对其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撰写了《新形势下做好农村工作的有效举措》一文,在省委《工作情况交流》刊发。县委第一支书办先后接待了来自江西、湖北、河南、新疆等省自治区考察学习第一支书工作经验的团体30多批次。
28

县工业园区优势凸显获批省级高新区
2003年,我县投入10亿元夯实工业园区基础,拉通园区内洋沙湖大道、工业大道、健铭大道、中联大道和新华路,逐步形成了“五纵四横”的道路交通格局,配套供排水、电力、通讯、天然气等基础设施相应跟进。园区的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区位优势不断凸显。2006年,县工业园获批省级工业园区。此后,我县被评为最具投资吸引力县、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县默默无闻造句。2016年,县工业园区获批省级高新区,总规划面积为30平方公里,下辖金龙产业园、洋沙湖产业园、漕溪港临港产业园,“一区三园”以先进智能制造、新材料、绿色建筑建材为主导产业,以食品加工、电子信息为辅助产业。
29

创建农村星级文明小区带来巨大变化
2004年,在全县开展“硬化、亮化、绿化、美化、淳化”为目标的农村星级文明小区创建活动,全县共吸纳民间社会资金8000多万元,鼓励群众积极投工投劳160余万个,到年底创建星级文明户16.1万户,星级文明小区554个,星级文明村50个,全面小康示范村16个。中央电视台等媒体予以报道赵式芝。到2005年,全县星级文明小区达到1043个,星级文明村增加到109个。
30
三千余农民接受大学生培养计划培训
2004年,湘阴成为湖南省第一批试点县,实施“政府出钱、电大出力、农民得实惠”的“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2015年,更名为“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该项目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发起,是面向村(社区)干部、村级后备干部、农村党员和优秀青年农民的高等教育项目,开设专科、本科两个层次的农村行政管理和乡镇企业管理专业,主要依托市县电大远程教育平台开展日常教学,并利用周末对学员进行课程面授讲解。该项目实施以来,湘阴累计招收培训学员3000余人,向基层党组织输送了一批高素质农业技术人才和农村事务管理人才,为推动农业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1
行业商会和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
2005年,县工商联把依法组建行业你上回和专业协会作为服务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加大组建商会协会的组建面;到2005年底,组建11个商会,入会民营企业88个,会员2655人,大型专业协会和合作社已发展到66个,入会农民2.95万人,带动经济大户12.1万户。
32

完善城市各项配套设施提升城市品位
改革开放后,为全面提升城市品位,我县相继建成滨江公园、湘江公园、左宗棠广场、东湖生态公园、郭嵩焘广场,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休闲娱乐需求,也增强了城市的文化底蕴。其中投资7亿元的东湖生态公园于2015年正式开放。 我县还先后建成芙蓉北路(湘阴段)、新世纪大道等四条绿化景观大道。全面完成了江东路、湖滨路等主干道的绿化提质,16条城区干道和背街小巷提质改造完工,初步解决了交通“瓶颈”问题,城区道路等级全面提升。同时,还对街道、广场、空地等,按照一街一景、一路一品的原则,进行规划改造,完善了城市的各项配套设施。
33

城区住宅开发建设实现居住环境改善
城区高楼林立、环境优美、街道整洁、绿树环绕,近几年来不断刷新高度,已成为一座现代化新城。2011年以来,湘阴城区进行了大规模的住宅开发建设,先后有44家省内外房地产企业落户。相继开发建设水岸东湖、佳境东湖、水榭花都等48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全县新增住房面积236万平方米,城区商品房面积达215万平方米。近年来,我县还先后引进恒大地产、碧桂园项目等一批精品工程,实现了居住环境的大改善。
34

推进旅游发展入选全国示范创建单位
左宗棠文化园、岳州窑、湘阴文庙,湘阴进一步赋予旅游场所更多的文化内涵,让文化和旅游有机结合,展示出旅游目的地多元化的文化主题,满足各类游客需求。青山岛、鹤龙湖镇、六塘乡,充分发掘全县乡村旅游资源,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步伐,打造出一系列特色旅游名片。洋沙湖国际旅游度假区2017年6月开园,休闲旅游向全域升级。湘阴文庙修缮一新、岳州窑遗址考古发掘启动,全域旅游破题升温。2016年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单位,2017年成功承办中国湖南国际旅游节开幕式。当年全县共接待游客500多万人次,总收入达51亿元。
35

环境改善我县正式授牌国家卫生县城
2017年8月,我县被正式授牌“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卫生县城”是我国城市卫生管理工作的最高荣誉,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城市品位、文明程度和健康水平的集中体现,是全国重要的城市品牌之一。自2011年以来,我县围绕基础设施、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市容秩序、城市文明等城市建设管理重点,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县城环境卫生明显改善,群众卫生意识持续增强。
36

抓脱贫攻坚实现28个贫困村整体退出
县委县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最大的民生工程,落实减贫责任,强化帮扶措施,精准发力攻坚。通过统筹推进“十大行动”, 扎实推进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兜底扶贫,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对接帮扶贫困户1.1万户,实施产业扶贫项目200多个,目前,已实现28个贫困村整体退群,脱贫9242户31110人,全县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2%以下。我县还加强后续政策扶持,防止贫困群众脱贫后返贫。
37

一批标志性文体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
远浦楼、岳州窑遗址博物馆、左宗棠文化园、柳庄、郭嵩焘文化公园、图书馆、体育馆等一批标志性文化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文庙、左文襄公祠得到修复,达标建设3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建设配套409家农家书屋;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了100%。全县文化体育设施面积超220万平方米,人均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达3.17平方米。岳州窑文化复兴工程启动,数字影院工程起点高,经常性举办群众性文体活动,经常性地送电影送戏下乡,活跃了城乡文化生活;文艺创作成绩斐然,出版了百余部文艺作品和学术著作,数字电视用户8万户。涌现了亚运会冠军王新强、世界冠军杨唤等一批体育运动健将,2017年我县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县。
38

突出抓空心房整治促推美丽乡村建设
我县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改善人居环境、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经济全面发展、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来抓,全面改善村庄人居环境,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鼓励农民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农业资源、深厚的农村文化,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拓宽增收渠道,赋予了美丽乡村更多的人文内涵。特别是通过深入推进全域环境整治,农村“空心房”整治,切实规范村民建房,大力推广集中建房和按图建房,大力推进以金龙、鹤龙湖镇为重点的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打造一批特色宜居村庄。
39

放宽市场准入全县非公经济蓬勃发展
全县从强化引导、政策扶持、营造氛围等方面入手,积极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放宽市场准入,降低创业门槛,不断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推动力度,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数量显著增加。非公有制经济从小到大,企业单位数量快速增加,非公经济蓬勃发展。到2017年底,全县注册登记的个体工商户、市场主体达22484户。
40

突出创新获批全国首批建设创新型县
目前全县科研机构34个牛东文微博,专利申请量461件,专利授权量206件,全县有效发明专利量224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9件,完成技术市场合同交易额5262万元,同时,我县中小微企业与院校对接,与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农大、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多个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近年来新建了一批产学研合作项目,共转移转化先进技术成果20多项,实现转化产值30多亿元,2018年获批全国首批建设创新型县。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为了更好的湘阴
我们继续努力前行!
本文图片来源于《湘阴县志》、县摄影家协会及网络。
文明办温馨提示:
湘阴是我家,文明靠大家


>>>>你可能喜欢
湘阴,你变了!改革开放的40件大事(31—40)
蛋糕是怎么做大的?揭开湘阴这位美女的创业史
《湘阴周刊》12月20日版面速览
偷电瓶被电死!家属索赔20万,法院这样判,网友有话说
精彩评论 请往下看
全文详见:https://p66p.cn/2851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