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晓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浏览: 126

扛得起锄头拿得了画笔 昆明有一群农民画家-昆明文创产业在昆明官渡区和呈贡区,有这样一群人,他(她)们既是农民,又是画家陈浩德。平日里扛得


扛得起锄头拿得了画笔 昆明有一群农民画家-昆明文创产业

在昆明官渡区和呈贡区,有这样一群人,他(她)们既是农民,又是画家陈浩德。平日里扛得起锄头下地干农活,回到家拿得了画笔画人生百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昆明农民画艺术圈也是如此喜家有女,农民画家受地域因素影响,作品各成一派。
刘琼丽农耕生活场景是她笔下的素材
黝黑的皮肤、头戴草帽在地里耕种,这样的一位农村妇女走在街上,你完全想不到她会是一位画家。中午时分,记者到达呈贡新村村李老三生鬼仔,见到刘琼丽时,她正在厨房忙碌,前脚从地里松土回来,后脚就端上了热腾腾的饭菜,日子充实而惬意。

刘琼丽从小喜欢画画,侯璎珏当时在幼儿园工作的她,听到呈贡要办民间绘画培训班就动心了猎爱弟皇。“有那么好的一个学习机会我当时可高兴了,而且我学了还可以教娃娃,抱着这样的想法我就去了。程颢是哪个朝代的”在幼儿园27年后,她过上了普通农家妇女的生活,但也因为画画多了些乐趣。刘琼丽很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细节:美丽的风景、孩子们上学、农民耕种、编织竹篮等生活场景,她都会拿手机拍下来当做素材。一幅“老奶奶看肉肉”的作品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玉娆扮演者,画面中一位老奶奶拿着单反相机正在拍多肉植物。“多肉是现在年轻人比较喜欢的一种植物熙园山院,我当时看见一位老奶奶饶有兴趣地看了很久,手里还玩着单反很时髦,我觉得有趣就拍了下来,这幅作品就是这样来的。”
从刘琼丽的作品中,总是可以看到她细致的一面。同种类的花有不同的样子绣眉多少钱,树叶更是形态各异。她曾经的画作《编菱角》被奥地利人看中以2000元的价格买走瓦列莉亚。刘琼丽说:“我的画能卖给外国人很高兴,也算是传播了中国文化吧。”刘琼丽笑着说,她会一直画下去,能画一辈子画是件幸福快乐的事。
陆桂明绘画从临摹三国演义人物开始
1970年,陆桂明出生于官渡区农村,从小就喜欢画画的陆桂明看《三国演义》时,会把张飞、关羽、曹操等人物一一临摹下来。“我喜欢看书也喜欢画画,临摹《三国演义》打开了我的绘画大门。”

受家庭条件限制罗文甄妮,陆桂明没参加过任何专业的美术学习。父亲突然过世,他很早就辍学了,打过工、卖过水果,从事过多种行业,白天工作,晚上画画。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他终于等到了官渡区文化馆农民画培训。经过多年的学习加自己的作画经验积累杜娜娜,2015年陆桂明开办了自己的工作室,平时有时间他就会教小朋友画画济公戏嫦娥。“我想让小朋友们也能学习农民画,把农民画传承下去。”陆桂明说。
陆桂明介绍,农民画是中国特有的一个画种,分布在全国的广大农村,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它以地域文化为土壤,以民族民间风情为内容,以民众生活表现为对象林卡尔钙片,以民间阶层的审美追求为取向,将原始观念与现代意识融汇,有东方毕加索的美誉。农村生活的经历给予陆桂明无限的创作灵感,《大黑天神的传说》《跑马节》《农耕》等都是他的代表作品,他的一些作品还被瑞典的一家艺术机构收藏。陆桂明说:“我从小生活在农村,是农村芬芳的泥土孕育了我。我热爱农村,热爱农民画,用画笔来表现我对农村的挚爱是我一生的追求。”
张万祯以前干农活 现在开店卖画作
1986年,张万祯从河南来到呈贡便在这里安了家嵇芳,以前会跟着媳妇干点农活,现在却已经完全“转型”了。呈贡龙街42号,这里是农民画家张万祯赖以生存的店铺,在这里,张万祯以卖“神仙画”为营生。张万祯说光是画农民画根本养活不了一家人,一幅“神仙画”大约180元,一年到头都有订单,可以保证自己的收入。而一幅农民画虽然能卖400-1000元不等,但是很少有人买向云龙,只能作为爱好。
从小热爱绘画的张万祯曾经在“新都美术学校”学习过一段时间的人物画,199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农民画后,他就对农民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桥美玲,正好遇上呈贡办“民间绘画创作培训班”,他毅然报名加入了这支“绘画爱好者联盟”。

呈贡文化馆馆长李冬超介绍,呈贡农民画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文化部号召全国文化馆学习上海金山、陕西户县的民间绘画创作经验。呈贡文化馆美术专干组织了七八个爱好绘画的农民,创作了10幅农民画作品参加《云南省首届民间绘画展》,入选4幅谢若嫣,其中3幅获得二等奖。到80年代末期,以大渔为核心的民间绘画创作培训班发展到全县。作者发展到60多人,特别是到了90年代初,连续多次在大渔、七甸、马金铺、吴家营等地举办现代民间绘画讲习班,认真学习实践传统和现代绘画艺术的经验,作品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
最让张万祯自豪的是,受他影响,儿子大学也选择了美术专业。张万祯笑着说:“我现在就是一个‘画匠’,称不上画家,我是个俗人,要养活自己,作画是我毕生挚爱,我会一直画下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是很幸福的。”
官渡区4次获得“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1988年,王刚从云南艺术学院毕业后来到了官渡区文化馆工作。王刚对农民画颇有研究。王刚说,他把自己的30年奉献给了民间艺术的发展。官渡区农民画创作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初期,分布在关上、大板桥、小板桥、矣六、六甲等。王刚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法图麦·李,官渡区已逐步城市社区化,创作者不再是单一的农民,也有乡村教师、文化馆干部、乡镇干部、社区居民等。

王刚说:“云南农民画自上世纪70年代至今,经历了兴盛期、萎缩期和衰退期。”基于对民间艺术的喜爱,王刚和文化馆工作人员探索出了“改变农民画作者构成的单一性和不稳定性”的路子,凡是对民间绘画感兴趣的爱好者都可以参加胡若男。此外,他还鼓励身边的工作人员积极参加培训,当时做后勤工作、毫无绘画基础的李琳娅,在他的鼓励指导下也开始学习,她所作的《祥和的家园》《山村节日》等多幅作品均获大奖。
王刚说:“1989年至今,官渡区文化馆每年举办民间绘画培训班,已经培训480余人,骨干画家30多人。”说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王刚也特别自豪,他说这是对他工作的肯定,2000年、2008年、2011年、2014年,官渡区四次获得此荣誉称号撒哟娜拉,是全省唯一4次获此殊荣的画乡。
来源:都市时报
全文详见:https://p66p.cn/2673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