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晓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浏览: 340

父亲节感怀|说吧,说声老爸我爱你-打铁文艺社.父亲节快乐!全天下的父亲们都辛苦了父亲节父亲节(Father's Day),顾名思义是感恩父亲的节日。高??


父亲节感怀|说吧,说声老爸我爱你-打铁文艺社
.
父亲节快乐!
全天下的父亲们都辛苦了
父亲节
父亲节(Father's Day),顾名思义是感恩父亲的节日。高岩成二约始于二十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现已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地,节日日期因地域而存在差异。
父亲
天冷了记得多穿点衣服
小宝
知道了爸爸,你也是,多注意身体
1Father
父亲节
世上有一种爱如千丈山崖上的长青藤,永不枯萎;世上有一种爱如苍茫大海中的罗盘,指明方向;世上有一种爱如父亲的教导,长留心间。

●《父亲》 作者:邓微观
我的父亲
文/微观
我的父亲是五华县一位普普通通的园丁——化学教师,现已退休在家。20多年来,我父亲创作了2000多首化学诗词,并将化学诗词融入化学教学,以生动形象的诗词来解释化学理论,深入浅出,深受学生欢迎。还出版了《化学诗词五百首》、《教学法诗词三百首》、《赏诗学化学》等6本专著,成为我国化学诗词第一人。
在我老家有座远近闻名的“化学诗画园”,是我父亲一手打造的。园内的百米石墙上镶嵌着许多雕刻有化学诗词的石碑,其中包括8位中科院院士、上百位将军、著名书画家为化学诗词挥毫题写的墨宝。
我的父亲是个慈祥又严厉的人,对我们要求很严格,为我们付出了许多,在父亲节来临之际,祝老父亲节日快乐!健康长寿!
父 亲
文/厚圃
父亲的上面有七个兄姐,他最小,长身体时正遇上饥荒年,所以个子长得不高,但双目奕奕有神,气宇昂昂。父亲是老三届毕业生,遇“文革”无缘高考,“大自然”便成了他最好的老师,他后来的知识大多是从劳动实践中得来的。父亲自幼禀赋聪颖,好学深思,富有才情,年轻时曾摆弄过二胡、小提琴等乐器,唱起歌来中气十足,尤其适合唱那些雄壮的革命歌曲,他还会唱潮剧,我喜欢听他与母亲合唱的《春香传》,特别是“钟楼钟声响叮咚”那一片段,情感饱满而又十分投入,一唱一和,无不叫人动容。父亲没有加入什么作家协会,但从年轻开始,许多文章就发表在报刊杂志上,他的笔名叫韩杰,既与原名“汉杰”谐音,又是为了感恩母亲河韩江。父亲写古体诗,懂书画,可以说,他是我艺术上的启蒙老师。年少时他曾严格要求我练习书法,我写过一阵子,终因嫌枯燥乏味再加上青春期的叛逆而放弃,至今想来仍感惋惜。至于写作和绘画,幸得有他燃灯引路,启我心智,让我懵懂无知的精神天地变得通透朗然,从而一路蹒跚去表达这个丰饶的世界。
由于经历过时代的动荡与变革,命运多蹇金腹巨蚊,父亲这一代人大多相信大道如砥,学会苦中作乐,对物质的要求常施以减法,而在精神层面上的追求却永远都是加法,不息不止。他说过,人活着不仅需要温饱,还要有精神养分。正基于这样的认识,这个在困难中迎着压力而不屈服的硬汉,却具有一副富于人性的柔肠,无论顺境逆境,他都能随遇而安,活出滋味和兴致来,从不抱怨生活的不公,也没有产生过丝毫沮丧的情绪。

●厚圃的父母亲。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父亲痴迷于奇石收藏,为此狠下心来戒烟,将省下的钱拿去买石头。我家到处都是石头,却从不拿来换钱,在他眼里,奇石是有灵性、有生命的,每回看他洗石、赏石,那专注投入、和善可亲的样子,总会觉得它们是他领养回来的婴孩。他为奇石配座,提炼主题、命名、摄影、撰文,立意定位,赋意命名,并抓住其自身“美点”加以解读诠释,赋予其历史文化意蕴代号子弹,并形成了文字。奇石收藏多了,文章也发表多了,特别是他的赏石专著《天工意匠》问世之后,其声名更是沸沸扬扬地传开去柏含香,电视纸媒争相报道,很多人慕名而来,把我家那幢小楼变成了展览馆。父亲便热情地充当解说员,带着兴致勃勃的客人从楼下转到楼上,对着石头开讲鉴赏知识,母亲则像服务员,赶紧煮水泡茶,拿出点心水果招待他们。到了节日,家里更是一片繁忙,桌椅乱了,地板脏了,枝头上的鲜花被小孩子掐掉,笼子里的鸟儿被追赶得扑扑乱跳,金鱼在温热的小手里挣扎跳跃……往往是一拨未走另一拨又至。朋友们看不过眼,建议父亲收点门票或茶水费,父亲直摇头,说能让更多的人喜欢上奇石,懂一点收藏知识,他已经很知足了。
因为爱石之故,父亲将书房命名为“师石书屋”。从我懂事起,家里就像陆游的“书巢”那样何洲蓉,“乱书围之,如积槁枝”。父亲曾自豪地说:“我家视书本如空气”。此话不虚,在他的影响下,我们三兄妹都将读书当作终生的兴趣。继2010年被评为“广东省十大书香之家”之后,今年我家又被评为“首届全国书香之家。”

●厚圃全家福。
除了读书,父亲还喜欢摄影。在我还小的时候,他就常将那个不能随便打开见光的神奇匣子带回家,我和妹妹们刚一伸手触摸即被喝止,东西贵重自不必说,还是好不容易才借来的。不过买胶卷洗相片也是很花钱,连我祖母都看不过眼出面干预,不过谁也无法阻止父亲鼓捣相机的热情,就像谁也无法阻止《百年孤独》中的老布恩迪亚对新生事物的狂热那样。特别是每年春节一到,我们就会被父亲动员起来拍张“全家福”。不知道为什么,小时我对拍照十分抵触。一切仿佛是为了反抗大人们的肆意摆弄,我坚持将满面愁容留在了相片里。而每当相片洗出来,我即知趣地躲得远远的,因为害怕看到父亲又惋惜又恼怒的神情。现在有了数码相机,我基本不再去洗相片,而父亲却仍然到照相馆去,请师傅通过电脑对照片进行剪裁、去红眼、美化等处理,配上活动时间、主题甚至诗词,再给我寄来。不过最近他也学会了使用“微信”,虽相距四百公里,我却能很快看到他把“日常生活中稍纵即逝的平凡事物转化为不朽的视觉图像”。我逗他说挺新潮的转笔者之家,他说活到老学到老嘛。
“素抱难谖闲莫等,伊昔志事策谋猷”,父亲曾在《退休感怀》这首七律中表达了自己壮心不已、争创第二春的心境和情怀。他说到做到,把家乡近百位中老年人组织起来,创办了“樟东太极园”。太极拳运动不仅提高了人们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还给他们在各级比赛中带来了许多荣誉。
父亲手很巧,什么东西一学就会。只要家里来了客人,他必定是亲自下厨,而各种奇思妙想总会让习常的菜式面目一新。而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他也有本事让我们吃到有益于身体的美味。过去,蛤虬(小田鸡)为乡间人们所喜食。父亲很会炒蛤虬,先往锅里放上蒜瓣,待它在猪油的喳喳声中变得焦黄,将开膛破肚的蛤虬一古脑儿倒下去,浇上一勺豆酱,再撒上姜丝葱花,再撒点沙茶,就有浓烈的香气从锅里蹿出来。一开始我和妹妹都不敢吃,父亲就鼓励我们,说吃了它腿上才有劲。我问为什么,他说你看蛤虬个头那么小,却能蹦得那么高,多有活力啊。他还说最好连酥脆的骨头也嚼碎吞下,因为骨头里有钙,吃了身板才硬朗。我上小学之后,最盼望的是春游和秋游,因为不仅可以玩耍,还能与同学们比一比各自带来的“香饭”。每回父亲总是在凌晨三、四点起床,给我做他拿手的“猪油炒饭”,这饭里放有豌豆、香蘑和花生,放有香肠腊肉鱿鱼丝,还有好多我所不知道的佐料,反正是油汪汪香喷喷的,十分诱人。到了中午,只要我将饭盒端出来,就像打开魔盒一般,马上将同学们吸引过来。那个时候,我是多么的得意啊。
父亲不仅擅于烹饪,还是栽花种草的好手,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除虫,什么时候换土,他都心中有数,有时我会看见他把茶叶渣子倒在了某盆花上,有时又会看到他挖出半盆花土,放上砸碎的豆饼,再重新掩上土壤。我觉得在他眼里,这样的劳动不仅仅是工作之余的调剂,还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可是他也有顾不上的时候,照料花草的任务就落到我的头上。开头我并不乐意,但几次之后也就习惯了,有时听他夸几句,还有些飘飘然,觉得这满院子的姹紫嫣红里,也有自己的一份功劳。

●厚圃与父亲。
我老家的天井,过去常年摆着一只凸肚厚皮的大缸,里面种着莲花。冬天,家里的缸里只看得到枯萎的叶柄,只有到了春天,父亲才会给它重新换上新泥。每年我都会随他到池塘边去,看他拿一只绑了根绳子的小铁桶,像耍流星锤般地甩了甩,抛得尽可能远,待它沉下去后再压住绳子慢慢地往回拉,拉到岸边,倒掉桶里的水,将剩下的黑泥扑噗扑噗地倒入大桶里,待两只大桶都装了七八分,这才挑回家。塘泥黑乎乎如芝麻糊刘氏神卡,细软肥沃,扑噗扑噗地被倒进了大缸,然后就可以栽上藕秧子了。几场细雨过后,小荷便露尖尖角。到了夏天,天气很热,傍晚时分,父亲就拨开密密层层的叶子,剪下粉嘟嘟的莲花,把肥大的花瓣掰下来一片一片地塞进一只白瓷壶里,搁几粒冰糖,冲上开水。整个晚上谢冰冰,我们都喝着这带着新鲜香气的“莲花水”,不仅齿颊留香,还可一洗尘心……
可以说,父亲是个有生活情趣的人,也是个矻矻求真的人。有生活情趣,就不会孤高自许,即使面对时代的大悲大喜也能泰然处之,使得卑微的人生有了亮色,孱弱的情感多了暖意;有求真精神,则能够以诚相待,肝胆照人,朋友遍天下。当然,父亲也非完人,莎士比亚曾说过,上帝造人,先让他有了缺点才能成为人。父亲性子急,有时也会感情用事,另外由于兴趣广泛,多少影响了他在某些领域里的精探……我以为不揭示这些,就难以呈现父亲完整的形象,因为他终究是一个平凡的人,有着人性中脆弱的一面,譬如他戒掉了烟,却始终戒不了酒。记得小时候,我曾问过他,酒好喝吗?他拿筷尖蘸了一点让我尝尝,然后看着我蹙眉痛苦的样子笑个不停江东突击营。我母亲怪他,他却一本正经地说:“儿子会喝酒科学小论文300字,老子往后才有酒喝。”对于酒,我不能说嫌恶,但也没有那么喜欢,可是每次回老家,我必带上一瓶,边陪着他喝边听他说一些趣闻奇事,有时他也会谈到这辈子的心愿,归纳起来为“一二三四”——安一个家,夫妻俩拿到大学文凭,养育三个孩子,侍奉四位老人。他一辈子都呆在家乡的小镇上,中途有过调到城里的机会,却因要照顾父母和伯父伯母而不得不放弃。三年前,我祖母以一百零六岁的高龄离别人世,父亲终于完成了他所有的目标。他说他虚度一生,没有什么超常的壮举,也没有什么骄人的成绩,但是没有遗憾。我却觉得,他比他想象的要做得多,也做得好。

●《父亲》 作者:厚圃
如今,父亲把晚年的生活安排得井然有序,可以说没有虚掷寸阴。如果没有出去旅行,他必定会五点起床,一天下来,打拳、养花、读书、写文章、搞收藏、写字画画女乔丹,寻师访友……从不中辍。他常说父母的健康就是对儿女最大的支持,我想了想,觉得颇有道理。
父亲很爱我,直到现在,他逛书城或者旧书摊,有什么好的,都会给我买下,积多了装成一大纸箱寄过来。他从不对我的工作生活指手划脚,更不要说大声呵斥,但我却时时愧然觉得自己不能严于律己,浪费了很多大好光阴。
我爱我的父亲!
父亲节快乐
我的父亲
文/甘霖
今天,单位要求我们职工填写家庭主要成员表,当填写到父亲时,我发现居然不知道父亲的出生年月,我急忙Q了妹妹,妹妹马上在QQ上给了回复“1941年9月”。我知道,父亲是年纪老了,但具体老到什么程度,我一直是模模糊糊,平常别人问到时,我也是“大概六七十岁吧”回答了事,因为在我的心里,我真心的希望父亲不要那么快老去,我希望父亲永远“六七十岁”,永远平安健康,永远生龙活虎。今天,当我在家庭成员表郑重填上“父亲,1941年9月,在老家务农”这一行字时,我的心情才开始沉重,想不到永恒之眼入口,以前在儿子心中高大魁梧、“永远六七十岁”的父亲竟然74岁了,作为儿子,除了感到深深的惭愧外,我更为揪心的是,年老的父亲依旧拖着病弱的身体在离我三百多公里外的老家“务农”。

●甘霖父母亲。
父亲,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客家农民,听人家说,父亲是在七八岁时,随着爷爷从揭西迁到我五华老家的。爷爷是个剃头师傅,体弱多病,还常年在外帮人剃头,父亲很小的时候就辍学在家,担负了家里的多数农活,过着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的农民生活。20多岁长大成人后,找了个出身不好的母亲(外公曾为国民党官员,后逃往台湾,母亲一家被评为富农)为妻,随后子女接踵而来,一直生育了九个子女。父亲未到30岁时,爷爷就去世了,年轻的父亲担负了养育一家的重任。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是经常大清早五六点就起床的,赶着耕牛到地里翻地,上午的时候就给庄稼除草、施肥等宁采儿,下午的时候就进山砍柴,到了晚上都没有停的时候,父亲还要喂猪、喂牛,为我们张罗饭菜,也许只有到了晚上10点、11点,父亲才有空停下来休息,但是我猜,他的头脑里肯定依旧想着明天的活计。
在我们老家那个村里, 父亲是“知识性农民”。虽只断断续续读了3年书,但算盘打得非常好,担任过我们生产队的出纳,听说还被派去修过铁路。父亲年轻时还是一个山歌能手,特别会唱“虚玄歌”,记得我小时,偷翻父亲的抽屉时,就发现有一本皱巴巴、抄满虚玄歌的米色小本本,里面有100多首,其中有一首我至今记忆犹新:“虚玄歌子崖过多,阿婆出嫁崖烧火,三岁阿膲拉泡尿,兜兜转转到河婆”。父亲脑海里还装满了很多好笑、励志的民间故事,一直激励着我成长。宋湘、林大钦都是我小时候的偶像,特别是林大钦勇斗江西庙宇神的故事:“你是江西庙宇神,我是广东林大钦,纸画猪头崖要过,由你打到哪间沉”。一直让我荡气回肠。
父亲也是我们老家村里的“能工巧匠”,不仅会木匠活,还会篾匠活,泥水工也做得特别好。我们家建瓦房的时候,父亲就是一个泥水匠师傅,他会自己砌砖、自己刷墙、自己盖瓦,每当下雨漏水的时候,也是他攀上长长的梯子,爬到高高的屋檐上,把漏水的地方搞好。平常时候,他还会自己做饭桌、做板凳、做木桶,以及一些农具。父亲最最拿手的是竹篾,每当农闲或者下雨时,父亲就会呆在家里做竹席、做鸡笼、做菜蓝、做畚箕、做萝筐等等,父亲的做的竹器坚固、耐用、美观,村子里的邻居以及邻近村的人都经常请父亲帮忙做一些竹器,完了就给父亲5元、10元的补贴,善良的父亲也乐此不疲,以至有段时间,我发现我村里差不多半数的畚箕都是父亲制造的。 父亲的能干还体现在他能做一手好菜,能统筹红白喜事,每当村里出现喜事的时候,父亲总是第一个到场,和邻居们商量怎样操办,完了还亲自下厨为酒宴准备好菜,邻居们都赞不绝口。
父亲生育了九个子女,但真正让人称道的不是子女众多,而是让每个子女都能接受学校的教育,他对我们兄弟姐妹说,只要你们愿意读书,并且能读好书,我卖了祖屋也供你们上学。父亲说到做到,为了能让子女接受教育,他起早摸黑,并且到处去卖农产品,四处去打散工,出卖体力活。在我读高中时,父亲还真是出了事,从5米多高的搭架上摔了下来,断了双腿,后经医治李倩妮,终于好转,但还是留下了后遗症,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这是留给我们子女心中永远的痛。除此之外,我还清楚的记得,父亲种过柑橘、卖过橘子,种过甘蔗、卖过蔗糖,种过烟叶、卖过烟丝,养过母猪、卖过猪崽,包过鱼塘、卖过鲜鱼,包过林场、卖过木材,做过挑夫,当过搭客......为了子女,他真的拼了。
父亲是个传统的农民,感恩情怀、忠孝传家。他是从7岁从揭西随爷爷迁移到五华的,但他对揭西有深厚的情怀,他年轻的时候常常自己踩十多个小时自行车回揭西探亲,年纪老一点的时候就带我们兄弟回揭西归宗认祖,告诉我们,那是生他养他的地方,并告诉我们那时我们的祖籍所在地,是我们的精神故乡。父亲对先人也是尊敬有加,每当清明节、重阳节时分,他都会带我们去扫墓拜祭,并对我们说,这就是你们的曾祖父、那就是你们的曾祖母,这是你们爷爷、那是你们奶奶,这是你们叔公、那是你们伯公,还有一些墓,父亲自己也说不出所以然来,就说反正是你们先辈,要我们好好拜祭先人、感恩先人。
父亲是个慈父,他爱我们,但从来不说出来,当我们兄弟姐妹个个长大成人,走出农村时,父亲都会故作潇洒,说你们走吧,我没事,我会好好照顾自己的。每当我们偶尔远道回家又准备出发到外面的时候,父亲都会早早起来,做好丰盛的饭菜欢送我们,和我们告别,目送我们走远后,又默默地走回老屋。我不知道,父亲一个人在老家的时候会不会想念我们,但是,我清楚,出门在外的我真的没有时时想到年老的父亲,直到今天我填写家庭成员表时,我才惊觉,父亲、母亲本来就是家庭的重要成员,但是,人到中年的我竟然忽略了他们,与他们远隔几百里,我真的不孝。父亲已74岁了,还一个人住在老家,想到这赵晓冬,我泪流满面。也幸好,今天的填表,让我知道,我还有一个老父亲,74岁了,还一个人住在老家。不管父亲说什么喜欢老家,不管父亲说什么不喜欢城里,作为儿子,应该怎么做,我已清楚了。
我爱父亲,溢于言表。

父爱如山
父亲的日常
文/叶子依依
早上7:00,听到“窸窸窣窣”的声响,父亲起床了。7:30,我起来洗漱时发现,父亲已经煲好了水,做好了早餐。随后,父亲端着半锅鸡食到楼下去喂鸡。父亲说,这几只鸡等端午你们再回去时就可炖鸡汤了。

●叶子依依的父亲开心地拎着菜。
8:00,跟父亲去买菜。这是一个小小的菜市场,父亲认识不少人,一路上都在打招呼,介绍我。父亲说我是小记者(端着相机,笼统方便)。记者就记者,偏偏还加个“小”字,看来在父亲的眼里,我从未长大。父亲说,商场里卖的菜大多数是大棚菜,没有菜味,还是这些挑着担子的菜好。其实,在菜市场里,父亲不仅可以拉拉家常,平时,还可以随意哪儿坐下就和人摸几圈麻将,玩上一把。或者,再拐个弯有一家窄小的门店截教玄龟,他会去买张彩票。这些都是父亲小小的爱好,难得的自娱自乐。
通常,父亲会10:30回家,洗摘菜做饭,中午11:30午餐。回去的这两天,父亲都是午睡1小时。第一天中午,他睡醒了就溜达摸麻将会朋友去,大家各自自由活动。今天下午因要去检查拿药,就随二妹去了趟医院。

●老父亲指着包子问叶子依依想不想买来吃。
八十岁的老父亲自年前心脏搭桥手术后,腿脚灵便了许多,不再容易头晕,走路虽有点背驼,可是,精神状态还好。他说,比动手术前还要好。这次回去,陪着父亲上上下下,家里家外走了一圈,除了去菜市场横穿马路时(事后被我批评了,宁愿多走几步路,也不能横穿马路呀),父亲还有着年少轻狂的鲁莽外,整个人倒是变得平和随性了不少,爱说话了,他说,我听。
父亲是农家孩子,家里清贫,从小就犟。年少时,因不够参军年龄,就独自翻山越岭去追报名的部队。在部队里不仅学会了开车,还学得修车一手好绝活。转业出来,成了公司骨干,经常单枪匹马或者与徒弟两人,走南闯北的商洽业务,我们姐妹几个经常一个月或更长时间里看不到他人影。父亲回来大多数是在深夜,迷糊中,我的床头多了一个苹果,或者是绣满珠子的荷包袋,或者是大红色的游泳衣……醒来,就觉得父亲离开这么长时间也是好事儿。

●老父亲还有当年“翻山越岭追部队”的风采。
对于男人来说,自由和闯荡是最快意事儿。那些年,母亲一个人拉扯着我们长大,而父亲就是自由的马儿,难得安顿安静下来。母亲精致,在城市里读书教学,小资调调,而父亲打小骨子里就是农民,粗鲁野蛮,大男人。年轻时,由于父亲在家时间少,两人小打小闹的就过去了。年老了,互相挑剔的地方反倒多了起来,母亲爱美,喜欢与年轻人跳舞显摆。父亲随意,年轻时常在外面,年老了,就不喜外出了,最多是周围转转,和老战友玩几圈就是他最闲适最开心时。父亲在家随便,常穿着睡衣裤走来走去,天气热起来还喜欢光着上半身。母亲觉得有失斯文,不得体。父亲倒认为,家里都不能这样自在,这么不痛快,还是家吗?
……
写到这里,觉得偏题了。父亲母亲的故事,也许如许许多多人家里一样,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许多东西,他们未必记在心里了,可是,作为女儿的我,倒是留下了不少印象或记忆,在心里生了根,也许,有一天,我也有一篇《我的父亲和母亲》吧?
有爱的父子
我的启蒙老师——父亲
文/紫蝶
小时候,当家里来了大人,夸我画画得不错时,父亲总是骄傲地说:“我是女儿的启蒙老师。”
是的,多才多艺的父亲是我的启蒙老师。父亲的才华是多元化的:写作(梅州日报体育版特约通讯员),小提琴、二胡、摄影都玩得很溜,家里收藏着六、七部各时期的照相机,从黑白胶片自己在暗室冲洗开始,到现在的单反,什么海鸥120、海鸥135、尼康、佳能等等。直接导致我对摄影有点不那么感冒,因为从小就接触了这些,反倒不稀奇了。此外,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围棋、乒乓球、足球、篮球、游泳样样都行。惟独不会画画,只会画五角星和五星红旗,然而,正是这点画画的技能,让我走上了学艺的道路。大约是在我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在兴民中学任体育教师的父亲,给我带回来一块小黑板和几支粉笔,其中还有几支彩色粉笔。然后在黑板上画了一个五角星,小小的我眼睛都亮了,我很珍视这块小黑板白中杰,放学回家做完作业便在小黑板上涂涂画画,以至于迷上了画画,书上,作业本上,甚至课桌上都是我的画,甚至最牛的一次是出现在数学试卷上,当时考数学,做完会做的题,不会做的题就傻眼了,于是不由自主地开始画仙女,画完还狠狠地欣赏了良久,才交试卷。原以为老师看到我画的仙女会表扬我,试卷发回来了,数学老师兼班主任在试卷上用红笔写了三个大大的字:像什么?!!!外加问号和三个感叹号。有一次,放学回家,看了一会连环画《阿诗玛》,被封面中的阿诗玛所吸引,于是又画了一会画,还上了色(蜡笔和块状水彩)。喜滋滋地把画好的“阿诗玛”贴在墙上,欣赏了一会。妈妈下班回来了,我拉她到画前,开心地向她炫耀,没想到妈妈生气了,把画撕了,说:“作业还没完成,就在这画画,让你画!让你画!”我立马扁起了嘴巴,边抹眼泪边去做作业了。这些,都无法阻挡我前进的方向,后来我考上了肇庆师范专科学校美术系,毕业后成了一名美术教师。

●《我的老父亲》 作者:紫蝶
对于写作的兴趣和爱好,父亲亦是我的启蒙老师。当年,我看了许多的连环画,什么《阿诗玛》《李四光》《鸡毛信》《小兵张嘎》《林海雪原》《智取威虎山》等;还有砖头一样厚的小说:《金光大道》《大刀会》《群英会》《小二黑结婚》《李双双小传》等。小说是爸爸从学校图书馆借来的,放在家里,白天上学,放学后回家做作业,只好晚上躲在被窝里,用手电筒照着读。当时的连环画和小说都极珍贵,连环画大多是跟亲戚朋友借的,借来要限时还回去。爸爸、妈妈、我、还有小弟、小妹,一家五口,各取所需,都着了迷一样的阅读。阅读以后,爸爸、妈妈会不自觉地评论一些小说的对话以及精彩的故事情节,比如:《李双双小传》著名的台词:“先结婚后恋爱”,性格火辣爽直的李双双的趣事等等。虽然不懂什么叫“先结婚后恋爱”,小说中的许多字也不认识,对书中的内容也是半懵半懂,但对阅读仍然保持着“津津有味”的境界三贤公棚。这为以后我热衷于写作和阅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父亲是个师范毕业生,在校时文化科成绩和体育成绩都是排在前列。毕业十年后,父亲回校参观学习,看到学校墙上还陈列着自己当年各项体育竞赛中取得的最高纪录。1960年从兴宁师范学校毕业后,即被推荐到兴宁体委工作,随即又被选送到广州体育学院进修,在学院主要进行足球技能训练与理论知识学习,并参与篮球、乒乓球、田径运动训练,进修结束后,安排到了兴宁叶南中学任教,仅仅半年时间,因工作出色,随后又被引荐到兴民中学任教。在兴民中学,父亲的才能得到了全面发挥,培养了大量的体育人才。演的话剧《园丁记》,我场场必看,记忆犹新!1975年,父亲带领一群学生代表兴宁县参加梅县地区中小学文艺调演,一张黑白照片记录下了父亲当年的英姿:站在后排的父亲拉着小提琴,微侧着头,帅得“一塌糊涂”。

●1975年,父亲(后排右一)带领学生参加梅县地区中小学文艺调演。
我问父亲,你的小提琴是跟哪位老师学的?他回答我说:“当年在体委工作时,听到小提琴好手马思聪演奏的小提琴曲非常动听,于是萌生了学小提琴的想法,没有老师,就是自己摸索着自学。拉得像模像样了,然后就学拉二胡。”
这让我很是惊奇,父亲的小提琴拉得不是一般的好,经常上台表演。在家也是他拉小提琴,我和妈妈唱歌。
1979年,想要叶落归根的父亲回到了五华县,在五华体委任教练员、从事群体工作。2005年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工作贡献章”。七十多岁的老父亲现在还兼任上十个协会的理事或顾问。
父母从事的职业和业余时间的兴趣爱好,对子女的影响是巨大的。如今,我喜欢打乒乓球、气排球、唱歌、跳舞、画画、摄影、旅行,兴趣爱好广泛,这些,都跟父亲的影响密不可分。是他,让我知道什么是音乐,业余唱唱歌、观赏音乐会、歌剧,丰富业余生活;让我知道什么是美术,如何用自己的画笔和镜头去记录人间的美景;让我知道什么是运动,如何通过运动保持苗条身段。
父亲,我的启蒙老师,是你给了我生命,让我的人生充满乐趣,不至于陷入枯燥乏味的生活中孤独终老。我有音乐相伴、我有志趣相近的朋友、我有让我忘却烦忧的绘画,这一切,都因了父亲——我的启蒙老师。
F
ather's Day
父亲节
永远都会记得潘柳黛,在我们肩上的双手,风起的时候,有多么温热;永远我们都会记得,伴我们成长的背影,用您的岁月换成我们无忧的快乐!
文 图: 厚圃 甘霖 叶子依依 紫蝶
编 辑:紫 蝶

全文详见:https://p66p.cn/2617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