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晓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浏览: 253

明珠闪烁记东湖——《虎斋》2017年第269期(总第1062期,11月23日) 【嘉兴小镇传奇】-虎斋【嘉兴小镇传奇】明珠闪烁记东湖在1800多年前的平湖大地上??


明珠闪烁记东湖——《虎斋》2017年第269期(总第1062期,11月23日) 【嘉兴小镇传奇】-虎斋

【嘉兴小镇传奇】
明珠闪烁记东湖
在1800多年前的平湖大地上,大自然以其神奇的威力,镶嵌了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东湖。随着世事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东湖更加璀璨夺目,绚丽多姿,成为平湖的象征,正如西湖为杭州的象征、南湖为嘉兴的象征一样曾诗然。
由于东湖的特殊地理位置,它既是优美的景区,又是航道的中枢,一身二任,贡献良多。本文仅就风景名胜的角度.对东湖的历史分三个时期加以简要记述。
云静波光映素秋
东湖,古时原为陆地,为海盐县治所在。东汉顺帝永建二年(127年),由于地壳变动,地表塌陷,周围水流汇入而成湖,名当湖。为什么名当湖?传说是“县东陆地,有番僧相曰:‘是当为湖’,后果陷。”(明潘之恒《当湖记》)当湖之名很早就有。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卷十一中说:“汉顺帝时狼王罗伯,武原之地又沦为湖,今之当湖也。”梁刘昭注《后汉书》,在“海盐县”条下注:“县故治,顺帝时陷而为湖傲世玄神,今谓为当湖。大旱湖竭,城郭之处可识。”地初陷时,荒湖一片,面积颇大。明天启《平湖县志》载:当湖在县治东三百步,周四十余里,按括异志(指南宋海盐鲁应龙所撰《闲窗括异志》),南北十二里,东西六里,东南则通故邑,西南则近海盐,其东则广陈、其北则华亭接境,舟楫便利,地迥村远……。”由于沧桑变迁,泥土淤积,湖面渐趋缩小,所以上志又说:“自汉及今,上下千余载,湖日浅,土日增”。至于“东湖”之名,大约出于唐代,因为湖西已有市集,湖在市集之东,就称为东湖了。
由于湖区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各种植物生长茂盛,芦苇摇曳,树木葱茏,碧草丛生,杂花怒放,水波浩渺,游鱼唼喋,晨夕雨晴,各现佳景公子壮。北宋海盐县令鲁宗道在到过东湖后,因其“风景秀丽,心窃慕之,再至焉,湖水汪洋,望佳气而葱郁,低回留之不忍去”,在卸任后柯利明,竟定居当湖镇,并在东湖附近建四皋园(东皋园、南皋园、西皋园、北皋园),这大概是东湖历史上最早的园林。元代金玉曾有《当湖秋霁》诗:“海风吹雨过船头,云静波光映素秋。百里秦山当落日,千年霍庙立孤洲。兼葭霜后依渔屋,鸿雁风高起棹讴。相送使君人载酒,醉歌白苧不胜愁”,描绘了秋日雨后东湖的风物。元代千户贺杰在湖东建太虚一碧楼(后废为普济庵),凭栏俯瞰东湖,远眺九峰,别有一番情趣。也许那时还有其他园林建筑一禽定音,可惜现已不得而知。
形胜天然好画图
自明宣德五年(1430)至清光绪二十—年(1895)的450余年,为东湖历史上的第二时期。这一时期,东湖不断开发,景点较多,成为著名的风景区。文人墨客黑匣子鬼屋,盘桓湖上黄培云,诗酒唱和,流连忘返,留下了不少动人诗篇。
平湖建县以后,当湖镇为县治所在,各项建设事业发展迅速,湖西一带也逐渐成市终极神医。明嘉靖三十七、八年(1558-1559),知县陈一谦令浚城河,将土砾用船运至东湖北部,倒入湖中,经一个多月,堆土成洲(俗称湖墩),“洲之上构亭三间,亭之前后又备为屋三间,洲之广,围而度之,凡三十丈有奇,周树榆柳桃杏大小四百株”(明陆杲《当湖戏珠亭记》)。因为东湖九水汇流,湖墩在湖中,宛如九龙戏珠,所以名为戏珠亭。数十年后,亭毁。万历二十九年(1601),知县王羲民倡导在湖墩建楼,至万历三十三年,知县萧鸣甲莅任后竣工。楼高二层,围以矮墙,楼上落地长窗,窗外有栏杆走廊,李爱静凭栏南望则九山列翠,东眺则九川汇流,成为东湖胜境。云间(今松江县)董其昌书“弄珠楼”匾额,并作《寄题萧使君弄珠楼》诗:“闲将乡思与层霄,吴楚乾坤共泬(氵+寥),鹦鹉夜惊才子笔,凤凰春怨美人箫。山连秦望三神近,湖似浔阳九派消。一自明珠还海曲,采风应到弄珠谣。”此后,弄珠楼成为官绅名流、文人雅士宴饮酬酢、吟风弄月的场所。萧鸣甲、陈熙昌、陈子壮、查慎行、朱昆田、历鹗等均有题诗。清初,楼毁于兵燹。康熙三十六年(1697)、知县王玮重建,落成后题诗:“百尺高楼四面湖,僧钟渔笛乱笙竽。齐云空有前朝址,合浦重还旧日珠。山影南来开画障,潮声东去撼浮图。游人秋水黄昏后,认得广寒宫殿无。”咸丰十年(1860),楼又毁于战事,光绪年间由里人重建。柱上有长联,上联:“人生行乐须及时,相与上已祓除,重午竞渡,中秋赏月,九日登楼,长啸复放歌,胜地自多名俊彦”;下联:“难得一片乾净土,但听东田社鼓、西浦鱼罾,南院书声阿尔梅洛,北原牧唱,抚今共怀古,他乡无此好湖山”,对东湖胜景盛事作了较好的概括。
东湖又一重要名胜是鹦鹉洲(即沙盆圩,俗名宝塔圩)的报本塔院。塔始建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清顺治十六年(1659)圯,康熙年间重建,至今巍然尚存。明代冯敏效咏塔院诗云:“文笔巍巍出水央,登临直接五云乡。寒飞海上诸山雨该隐传奇,月落城中万瓦霜。礼佛悠悠扳叠磴,行歌曲曲绕回廊。法堂钟磬朝还暮,不是瀛洲是上方姚厚芝。”
除以上两处著名景观外,明清时期,东湖周围还建有多处园林别业。明嘉靖初,参政赵汉归里后在湖滨筑序芳园,又名常足窝。主事马维铭筑牧圃。给事马嘉植在东湖之南建黄雪山庄(后归沈氏,改名大沈园;清代归同知黄瀛,改名南庄)。尚书刘廷元于湖西博陆祠附近建刘园。陆用为在塔院西建影三阁,又名小桃源(后归陶氏,改各倚园)。阁学陆葇在东湖西南建十杉亭(清乾隆年间归知府张逢年,改名张园)。这些园林占地不广,但都精心设计构筑,亭台楼阁,花木山石,幽雅别致,具有江南园林特色,可惜时移人易,均已荡然无存。百花仙子
由于东湖风景优美,文人雅士乐于题写景名。明冯敏效有《当湖十三咏》(一说十二咏),李东阳有咏“东湖十景》,沈懋嘉作《当湖十景竹枝词》。十景是:鹉湖春色、案山晓翠、三寺雨钟、六桥晴市、东田社鼓、西浦鱼罾、南村书堆、北原牧唱、霍氏行祠、鲁公古墓。此后,人们在谈论东湖景色时,常以此说为准。乾隆初,张云锦有六言的东湖十景诗。光绪年间,高廷梅的《东湖十景竹枝词》也流传于世。
小瀛洲的镜漪堂于清雍正四年(1726)由知县方以恭建,平屋三间,供观音大士像。乾隆二十七年(1762)知县刘国烜创建三层楼的文昌阁,也称魁星阁李明慧,后由知县刘雁题续成。小瀛洲耸峙湖中,水影波光,花柳争妍祖弼,与大瀛洲鹦鹉洲鼎足而三,也成为东湖有名景点。嘉庆九年(1804),曾任总督的吴儆建吕仙观,位于湖东六里塘北岸,大殿三间,墙内植梅花数百株,名为“东南第一观”。此外,还有栖心寺、普济庵、万峰庵、飞锡庵点缀于湖东,为东湖抹上了一层宗教色彩。
继往开来话佳景
由19世纪末至今是东湖的第三时期,历史留下了曲折多变的轨迹,东湖风景既惨遭破坏,又喜获新生,并预示着更加美好的前景。
民国16年(1927),湖墩改名中山公园,建中山林纪念塔。18年夏,建钢筋混凝土公园桥,结束了靠渡船来往的历史,公园成为平湖人民游玩的乐园。民国26年,县城沦陷后,弄珠楼、镜漪堂、文昌阁和报本寺均惨遭拆毁,报本塔成为“孤笋”。东湖明珠蒙垢忍辱,游人基本绝情场霸王迹。抗战胜利后,公园于民国37年重新整修。解放后改名人民公园,1957年和1979年,县人民政府两次拨款修建,使公园大为增色。1982年改名东湖公园,此后建弄珠亭,增添儿童娱乐设施。如今,园内古木参天,花草遍地,湖中有湖,山内有洞,波光潋滟,景色如画,春秋佳日,游人如织,每年游客超过10万人次,成为平湖人民游览胜地。
1987年6月,在东湖西南湖滨建成儿童乐园,占地1.03公顷,内有娱乐室、娱乐场、桥形滑梯、游泳池和一架由中国民航赠送的退役客机,少年儿童登览以增长知识。园中还广植花木,绿化面积达6l00平方米。乐园开放后,受到广大儿童和各界人士欢迎,已成为东湖新景。在改革开放的九十年代,有关部门正积极准备修缮报本塔,恢复原有胜迹,增添新景观,以便使东湖这颗明珠更加晶莹夺目,放射出迷人的光彩。
文:孙意诚(2006年7月)

世界和我都爱你
只相差一指点击
全文详见:https://p66p.cn/2226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