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小秘密?-l先生i曹丕的两大属性,是小心眼和没脑子。先说小心眼:1、曹丕还不到十岁的时候,于禁就跟着曹操转战南北。破黄?
曹丕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小秘密?-l先生i
曹丕的两大属性,是小心眼和没脑子。
先说小心眼:
1、
曹丕还不到十岁的时候,于禁就跟着曹操转战南北。破黄巾、战吕布、拒袁绍,这当中都有于禁的功劳,而且于禁还是曹操早期唯一能单独领兵的将领,曹操曾称赞于禁说:“有不可动之节,虽古名将,何以加之!”
但就是这么一个人却晚节不保。关羽围曹仁于樊城的时候,于禁领兵救援,被关羽水淹七军。于禁眼见战败,便投降了关羽。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于禁投降了,但是马超的旧部、跟了曹操短短几年的庞德却临危不惧,因不愿归降关羽而被杀。
这样一比,于禁就显得特别没节操了。连曹操听闻后都哀叹:我和于禁相知三十多年,怎么到了临危处难的时候,他反倒是不如庞德了呢!(“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
好在曹操第二年就死了。于禁没来得及跟曹操相见,避免了好多尴尬。
后来,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于禁于是又到了孙权的手里。在东吴待了两年后,因为刘备东征,孙权在名义上归顺了曹丕,于禁因此终于被放回了魏国。两年间,于禁须发皆白,形容憔悴,回到洛阳后痛哭流涕。
曹丕倒是没说什么天龙之无痕,好言安慰,还封了于禁一个官。而封官的诏书,也被记录在了史书中:
“春秋时候,晋国的荀林父和秦国的孟明视都打过败仗,但是他们的国家都给他们恢复了职位。在日后的战争中,这两人都立了大功。小国如此,何况我们这样的大国呢!(请注意中微家校通!这里是重点血色赌石!)樊城之败,那是因为暴雨和水灾的缘故,并不是于禁的过错,因此复于禁的官。”
事情如果至此结尾,那么也是一个君臣相得的局面了余泽雅。但偏偏曹丕不愿意就这么算了,在给于禁复职以后,他给于禁派了一个“好”差使:出使吴国。
这个事情尴尬点满满。于禁虽然在吴国待了两年,但待得相当不顺心,囚犯倒也算不上,可经常被东吴的臣子们埋汰,甚至于是当面羞辱。
如今再派于禁去吴国,于禁行事多有不便:你说低调点吧,但你代表的终归是朝廷,大国上使的身份和气度不能丢;可是你要是端着一点,这不分明就是小人得志吗?
但于禁其实多虑了,因为他根本就没去成。临行之前,曹丕让他先去邺城的高陵祭拜一下曹操。于禁想着这也算是去给老领导扫个墓,便不假思索的答应了。
谁成想去了以后,于禁就傻了:曹丕竟然派人把关羽水淹七军的事画了满满一屋子——其中杨子墨,当然少不了庞德不屈而死半个保镖,于禁屈膝投降的场景邢延华。
于禁羞愧难当之下,竟然就这么病死了。
这还不算完,在死后,曹丕又送了一波暴击:他给于禁的谥号,是“厉”。杀戮无辜曰厉,这就是在说于禁早年从军是在滥杀无辜,你真不知道曹丕的屁股究竟是坐那边的。
到这里,司马光终于看不下去,自己站出来说话了:“于禁兵败后没有自杀,投降了敌人,最后还又回来了。这样的人,你要不就干脆不用,要不就直接杀了。你居然还专门请人画了一屋子的画恶心他,你也真的是吃饱了闲着没事做呀!”
2、曹丕在当皇帝的第二年,基本上把弟弟们从以前的侯爵都晋封为了公爵夺妻饕餮。这也是题中应有之意,都是先帝的骨血,总该和别的臣子们有所区别佃庄吧。至于先封公,然后再封王,这也是有讲究的:并不是说你是先帝的儿子就一定能做王爷,要知道,这可是我曹丕封给你的。你要拎拎清楚,当今这天下是谁的天下。曹丕这点小心思,其实并不是他自己想出来的,而是刘秀的原创。但曹丕这枚心机boy在抄的过程中,在一个地方做了点真正的改动:
“曹丕基本上把弟弟们从以前的侯爵,都晋封为了公爵。”
——什么叫“基本上”?也就是说,有的没封。而没封的跳楼英雄,主要是两种人:第一种是曹操早就死了的儿子。这些人属于运气差,没赶上好时候;第二种则只有一个人,就是曹植。曹植于是孤零零的一个人,跟一群死人站在一起,相当扎眼。曹丕当然不可能是忘了他。他这么做,就是为了要恶心一下曹植。
而这已经不是曹丕第一次干这种恶心事了。曹操死前,曹植的爵位是临淄侯,食邑万户。当时的万户侯是个什么概念呢?可以对比的是荀彧,荀相功劳那么大,也才食邑两千户(由此可见,曹操挖国家的墙角给自己儿子谋福利时,还是蛮大方的)。但曹操一死,曹植的待遇就变了。在曹丕当皇帝的第二年,也就是黄初二年,曹植就被贬了封爵,“贬爵安乡侯”,从县侯降为乡侯。理由是他酒喝多了,对待朝廷的使者无理——据说,曹丕这还是看在一母同胞的面子才打了折的处罚。这么一捯饬,曹丕算是把自己和兄弟们的关系给理顺了:其他的都是县侯赌王出山,曹植是乡侯;然后大家都晋升爵位、封公,曹植也跟着升一级,封县侯。转年,曹丕把已经封了公爵的弟弟们以及自己的两个儿子全部封为王爵。又过了一个月,单独给曹植封了王。你看,曹植作为皇帝的弟弟,面上该得到的全都有了,但你一琢磨整个过程,就总会觉得有点不舒服:明明是一个好事,怎么到了曹植这里,就这么膈应呢?膈应就对了。因为曹丕要的就是这种效果,我就是来恶心你的异世青龙。
3、关于曹丕的小心眼,最后要说的是曹洪。对《三国演义》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曹洪是曹操的族弟,算起来是曹丕的叔父。而且,曹洪不是那种靠血缘躺在功劳簿上吃饭的亲戚,而是自己真刀真枪拼出来的。早年曹操兵败,追兵甚急,曹洪把马让出来给曹操先逃杨毫。曹操说我们是兄弟,我怎么能自己逃呢!曹洪说,
吴春怡天下多我一个少我一个无所谓,但是不能没有你啊!曹操因此得救。此后曹操转战天下,曹洪也一直相随,深受曹操信任。但这样一个亲戚,曹丕却就是容不下。理由,是曹洪太小气。曹洪确实小气,不是穷的时候那种小气,而是有钱了也小气,小气得出了名的那种。曹丕有段时间曾经很穷困,找过曹洪借钱。按理说侄子来借,你借给一点就是了男排世锦赛,但曹洪不愿意。当小气鬼碰到小心眼,谁会恶心到谁?答案是,看谁的官大。曹丕在当了皇帝以后,便开始恶心曹洪了,而且准备一击毙命:他说曹洪养的门客犯法,因此曹洪应该被处死。这种连台面都上不了的理由,也只有曹丕说得出口,而且还不听百官的劝诫。最后,还是卞太后出面,才救下了曹洪。卞太后大约知道儿子这小心眼的德性,也懒得跟他废话,直接就去找了郭女王(此时已被曹丕封为皇后)伊芙利特之祭,跟她说:今天皇帝要是杀了曹洪,明天我就让他把你废了(汉魏年间,太后有资格废立皇帝,因此卞太后有这个权威)!曹洪才终于得免一死。
然后我们再来说曹丕的没脑子。
1、
曹丕接任魏王后,回了趟老家谯郡,颇有一番富贵回乡的得意嘴脸,场面排得大,酒宴摆得阔,戏台子搭得热闹。总之,就是开开心心的搞了一天大party。
还有,就是汉献帝退位时,进献了两个女儿给曹丕做嫔杰里斯隆,曹丕笑纳了。
……Excuse me?这两件事有什么问题吗?
当然有,这一年的年初,曹丕他爹才刚死。
到此,司马光没有自己说话,但却引述了东晋历史学家孙盛的评价田智航,大意是:“圣王从来都是以孝治天下,这是万世不变的真理。可是我们的这位魏王,身在重孝之中却不知收敛,在公开场合开派对不说,还收了两个小老婆。有这样的开国君主,传承估计不会很久吧!”
孙盛是东晋时期人,他说的这番话曹丕自然听不到。不过就算是听到了,曹丕也不能怎么样,最多就是恼羞成怒。因为以当时的礼法来看,或者说以当时的价值观来做评价,曹丕的这种行为,的确是有点禽兽不如的。
2、曹丕称帝后,问侍中苏则:听说西域有特别大的珍珠,如今能搞得到吗?
苏则说:陛下只要好好治理国家,万方归化,那么不用搞珍珠也会进献到您的面前。您身为天子,想搞当然搞得到储世新简介,可那又有什么意思呢?
曹丕听了,一脸尴尬,只能沉默(“帝嘿然”)。
3、
曹丕给征南将军夏侯尚发了一封诏书,大致意思是“我特别信任你,因此赋予你生杀予夺的一切权力。你可要好好干,不要辜负我的信任!”
意思没什么问题,问题在于曹丕表述得特别不好听,诏书的原话是:夏侯尚你可以“作威作福,杀人活人”。
夏侯尚收到诏书后,瞬间觉得自己牛逼哄哄,简直太有面子了!便把诏书给蒋济看了看兔啾啾。
蒋济回到朝中后,曹丕问他在夏侯尚军中的观感。蒋济说,我别的没看到,就看到亡国之语了!——联系到曹丕于当年才称帝的背景,蒋济这话,就相当于你跑去跟新婚燕尔的小夫妻说:你们可能马上就要离了。
曹丕当时气得脸都变了,你丫这什么意思,给我说说清楚!
蒋济说:“作威作福”出自于《尚书》。这句话的本意。是要君主掌握权力,不能假手于他人。如今您让夏侯尚“作威作福”,可不就是亡国之语吗?
曹丕听完,想了想,觉得的确是不合适,便又派使者把诏书追了回来。
曹丕的槽点之多,实在令人匪夷所思。历来有一种评论金灿宇,认为这是陈寿故意为之,因为身为晋人的陈寿要讲政治正确。但以在下看来,这个因素应该是有,但不会是主要原因。
毕竟别人要黑你,你也得有东西能被黑呀。陈寿所记录的这些事,时间、地点、人物都记载详细,再考虑到时人对《三国志》的评价,应该可以确定,陈寿记录在书中的这些桥段,应当是没有造过假的。也就是说,曹丕就是干过这么一些不上档次的破事。
一个开国皇帝当成这样,的确很罕见。
全文详见:https://p66p.cn/2033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