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晓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浏览: 302

精彩讨论:跨国企业海外分公司的研发模式为何不敌本土研发企业-李俊慧 按:在“今天《南方都市报》发表的我关于美国经济的文章原稿:美国经济复


精彩讨论:跨国企业海外分公司的研发模式为何不敌本土研发企业-李俊慧

按:在“今天《南方都市报》发表的我关于美国经济的文章原稿:美国经济复苏的信号与密码”一帖(https://tieba.baidu.com/p/5490526377)后,有一层楼是讨论美国减税对中国的冲击,后面的讨论其实是歪了楼,却反而带出一段我认为很有价值的讨论,就是解释为什么美国的大型跨国药企纷纷关闭在华的研发中心孟丹青,从而引出跨国企业的研发模式的管理困难之处的话题。尤其是“上将马弓手”表现出来的“一理通,百理明”,将规律推广引申到其它行业的“一般化”能力之强,让我大为赞叹先驱者11号,觉得有必要让大家都来观摩学习一下。这种思维方式比解释通某个特定现象有大得多的价值!所以我把那层楼的讨论整理出来,单独发帖展示。
yfbell5
感觉对欧洲日本的冲击是非常大的,他们处于同于竞争平台上,对中国来说冲击比较小吧。
tomcat07
我觉得这轮减税就是针对中国的,考虑到中国金融管制加强、企业家原罪论、环保督察严格、巡视组插手地方管理等,特朗普减税这一招推出的正是好时机。
bowemfv
针对中国谈不上,对中国影响大是事实,就看中国如何应对
yfbell5
前面这些主要导致中国对越南印度等国家竞争力下降操控丧尸。中国的产品结构和美国还不是在同一层面竞争。苹果等公司不在中国设厂,也不会去美国设厂,可能跑去越南印度墨西哥。

中国与美国已经是处于同竞争平台了,你不知道硅谷大量企业已经连研发都转移到中国深圳了吗?美国的落后州也需要制造业来提振经济。中美两国都是大国,有很宽的产品档次面,即使不完全重合,也有相当重合了。
马煜凯3
前两天看新闻,礼来、诺华、葛兰素在上海的研发中心关闭了,当时不明白原因在哪,现在明白了,研发合约在一个企业内是不变的,但相对产出影响了投入的方向。
枯道曦枫
关门是因跨国分支的研发模式从管理上处于劣势,无法与本土研发企业竞争,属于直营改经销或合作外包。医药研发周期长,监管费用非常高任佑明。
马煜凯3
大型药企在全球有多个研发中心。
枯道曦枫
与本土研发药企的发展进程有关,目前正处于初创或虽有历史但原研时间较短何正德,老板亲主研发或至少给管研发的二老板的地位,新药研发人员水平分化非常高(其实创新,人与人差别都大),在跨国分支,因授权及信息费用,研发人员的待遇差别有限,本土公司实权主管懂价值,会挖走最有价值头部原研人员,允高薪与股权,不只带走人且捆绑有最核心未披露于纸面的创新思想。所以,30年前不会有此类事张钰凰,30年后也难有了。多年前IT界有相似过程,但因研发的差别,医药更甚。
补充一下,这里说的“初创”是指开始做创新药研发在10年内,不是说刚成立比如1年,因医药研发周期长,10年会显露出成绩但还难有丰硕果实。有水平的原研人员是要投明主,双方都有积累,识别费用都低,才合作共鸣共赢。
zycqc
请教一下,“30年前不会有此类事,30年后也难有了”是什么意思,没有看懂,是指30年前没有跨国研发,30年后也不会再有了吗?那中间这60年是什么原因让跨国研发成立的呢,如果说本土要挖走跨研的人才谢勇强,一把手为什么不权衡利弊干涉呢?另外,跨研即使被作为人才的输送渠道,也可以不关闭
枯道曦枫
30年里,跨国企业变化不大,国内医药企业变化非常大。30年前,国内企业远没到创新药研发阶段,实际上仿制都没能力,十多年前仿制兴起,金融危机后,部分一线研发人员回国(或身在国外)与国内渐已成熟的药企结合或直接创业,经过这些年发展,个别新药已成,在临床的更多。即现实上,本土有让跨国一线研发人员发挥更大作用的平台。研发,特别是创新药,速度的重要性与军事可比,首发非常重要。一线人员应该投入最大精力,同时配以相应回报,但这中间有很大信息费用。一般等级的HR人员,没能力也没权力。本土许多老板还在主管一线,既有识别研发人员水平的能力,同时又有当即许以高位与股权等封王称爵的权力,跨国的核心团队容易被端走。30年后,这些条件难在了。本来,同业大型传统与新创公司间都有此问题,这里多了跨国的沟通局限,同时又是成批地发生。医药因研发特性表现得更甚。
说因川普的新政而裁撤一个跨国部门,至少是太高看跨国大公司的四肢灵活性了。我了解的多个公司,一个小变动也得在计划表里滚动三年。
zycqc
晕,本土企业原来是我国的药企,我一开始就理解错了,所以云里雾里,听您重新解释明白了,谢谢。

我听说正因为以前利润汇回美国要征的税太高,微软才在中国设立研究院阿里纳斯条款,用海外利润做研发。现在美国减税的一大项就是降低利润汇回的征税,这在边际上会鼓励了IT企业把海外利润汇回美国本土做研发。
枯道曦枫
因税率差异巴黎舞男,在某地多投入研发是完全可能的,我了解到的多个跨国企业更多是通过内部货物销售价格的调节来达到目的,就如国内很多本来一家企业,因税率不一样,通过设置制造公司与贸易公司来达到避税。但即使税率差异,也不会设置完全给他人做嫁衣的研发部门,美其名曰黄浦军校。伯恩安德森
所以跨国的研发部门一般还是以产品本土化、外观适应、工艺优化为主。这里有个推测:企业不应该去与它产品快接近的国家开设基础性、原创性研究的部门。
上将马弓手
我没有看过药企的管理是怎样的,不过大企业的研发思路与他说的大致相同,最核心的研发的确都在本国。研发是一两个人为核心生产力带动全局,千军万马为这一两个人打工。这些核心人员直接决定整个研发乃至公司的生死。研发和生产不同,生产是多一个人多一份力,研发是一将无能累死三军。所以与其说是原创性的研发一定要放在本国,倒不如说是最核心的那几个人都在本国,所以原创性的研发一定在本国。至于为何那几个核心人员一定要在本国,因为他们的能力决定公司生死,是核心人物。最核心的人一定都在总部,方便沟通,就跟中国所有的最高级别的高官一定得在北京一样
大企业要做部门裁撤这样的制度性的变动,计划表里至少呆三年甘尼克斯,是事实。因为跨国企业管理非常复杂,必须让各国分厂的部门架构全部保持一致才能简化管理,否则人员调动会有困难穿越之野人纪。所以再小的制度变化,受影响的都不是一个部门那几个人,而是全球所有工厂,牵一发而动全身,走错一步就是自杀
马煜凯3
有个问题请教一下,大的药企的产品线都很多,主官精通所有的产品线?比较优势会有这么广泛?
上将马弓手
工艺开发和产品开发不一样,工艺开发主管不能精通所有的产品线,因为生产工艺和工厂相关,主管最多只能管某个厂(总部主管最多只能管到通用数据,比如规定设备型号全世界相同,那么设备数据由总部管),但是产品开发只是个实验室,根本不管实际生产线是怎样的,所以其中核心的基础性研发的数据可以通用。只有不通用的部分才会交给分厂自己管,也就是枯道曦枫说的产品本土化、优化、工艺适应的部分,这些是要交给当地的研究部门去自己开发的。我没做过药企,是根据别的行业猜的
打个比方就是,可口可乐那个基础的配方灞桥柳简谱,是要总部的RD自己去研究的,不会分派到底下。至于具体到各个国家的细微差别,每个国家要加多少气多少糖,这是各个国家的研发自己去做,总部管不了。当然也有倒过来的情况,也就是某个国家的研发弄出了一个本土化产品,结果总部发现这个能通用翩翩姐,倒过来把分厂的研发成果上调总部,变成基础性研发的。芬达就是这么出来的
又比如,打过网游吗?网游有开发商和运营商,游戏的核心部分由开发商一家来写,无论发到哪个国家都是相同的代码。但是具体到各个运营商则需要各自优化(运营是能看到开发代码沉迷小说戒掉毒瘾,根据自身需要进行优化和扩展),最终代码各家不同。基础性研发就是那个开发商,跨国研发部门是各家运营商
枯道曦枫
我说的本土药企正因为小啊,怎么算“大的药企”?与列的几家跨国比,更是小得太多了超级功德系统。重量级的新药管线,没一家敢说多。主管老板不需要对具体管线懂太清楚,只要自己原来是此行高手,识货是容易的。比如李老师新创一家经济解释公司,由朋友推荐某人重要然后看其三篇文章,觉得可以,然后面谈2小时,几斤几两还不清楚?估计多数都抵挡不住李老师3个问题。觉得是人才,当机许以“小吧主”陈远美,相比此人才在原公司就是小老板也见不到。
医药研发与其他行业差别不大,一个方向一二核心人物,其他就是助理,助理的助理。只是创新药的研究相对更为基础性,与科学研究相近淄博聊天城。后期的开发、工艺优化等可以有数据、专利来保护,最重要的前期

“上将”很大的优点就是将自己精通的行业所总结出来的规律“引申”到自己不精通的行业,从而有很强的“推断”能力!这一点真的特别值得很多人好好学习。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一理通,百理明”,真的把道理(理论)弄通了,原则上是应该可以什么都懂的。
全文详见:https://p66p.cn/202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