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晓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浏览: 268

打造环境革命升级版 甘南州:抢占绿色崛起制高点-微游甘肃许家四兄弟 镶嵌在祖国西北部和甘青川三省结合地的大美甘南,是长江与黄河在跌宕起伏??


打造环境革命升级版 甘南州:抢占绿色崛起制高点-微游甘肃许家四兄弟



镶嵌在祖国西北部和甘青川三省结合地的大美甘南,是长江与黄河在跌宕起伏中勾勒的一幅水墨长卷,是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在交汇变迁中挺起的一座生态脊梁,更是丝绸之路文明与唐蕃古道文化在纵横辐射中留下的一笔人文宝藏。这里既有雄伟秀丽的自然景观、鬼斧神工的地形地貌,也有蜿蜒曲折的黄河首曲、错落别致的高山峡谷;既有纵横交错的水源河流、涵养生态的湖泊湿地,也有孕育生命的草原草场、镌刻历史的冰川遗址;既有风格独特的寺院经堂、色彩缤纷的民族风情,也有异彩纷呈的人文底蕴、光辉灿烂的红色传承。
然而武皇屠天,回首曾经的甘南,虽然顶着“九色香巴拉”的光环,但“只顾温饱、不顾面貌”的传统陋习,一度使这片大自然恩赐的美丽山水黯然失色,城市里环卫管理形同虚设、环卫设施简陋不堪,痰液粪便满城皆有、烟头纸屑随处可见,残汤剩饭污水横流、背街小巷垃圾成山,楼群墙面又破又烂、院里院落又脏又乱,店外有店连成一片、小摊小贩肆无忌惮,户外广告飞檐走壁、电线电缆东拉西扯,建筑垃圾到处堆弃、施工场地噪音震天,道路坑洼伤痕连片、阴雨连绵泥水四溅,横穿马路人车争先、秩序旁落文明靠边;城乡结合部灰头土脸、不伦不类,既是城市“排污场”、又是农村“垃圾站”,特别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问题久拖不决;广大农牧村几乎与“环保”绝缘,生活垃圾基本处于“放任自流、自生自灭”的状态,房屋乱建、杂物乱放、柴草乱堆、污水乱排、地膜乱飞、畜禽乱跑的问题十分突出,尤其是“人畜混居”的积习根深蒂固,严重制约着环境卫生的整体提升和群众生活质量的全面改善兰鸽。同时,草原上、公路旁、河道中、景区景点的垃圾日积月累,乱搭乱建、乱采乱挖、乱砍乱伐的现象屡禁不止读凡卡有感,“脏乱差”引发的“破窗效应”愈演愈烈,成了阻碍甘南发展进步的“绊脚石”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拦路虎”。

玛曲湿地 by 光影挚友
2015年以来浦北同城网,甘南州委、州政府着眼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申报和创建工作,综合运用宣传、组织、统战和经济、行政、法律等多种手段,团结带领各族干部群众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这场声势浩大的“环境革命”,全面革新了甘南藏区的整体形象和气质内涵,彻底革除了各族各界的落后思想和保守心理,解决了“脏乱差”问题,改变了“慵懒散”现象,弘扬了“真善美”金陵十二君,提振了“精气神”,实现了“视线之内见不到垃圾”的预期目标,造就了“甘南之外留得住声誉”的良好口碑,取得了“暴风骤雨治顽疾、春风化雨洗尘埃、和风细雨润心灵”的叠加放大效应,收获了“墙里开花、墙外芬芳”的特殊惊喜。

尕海湖 by 快乐猪
如今的甘南,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现代文明遍地开花,各方游客蜂拥而至,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作为一项发展之计、稳定之举、改革之策、民生之道,得到了各族各界的充分肯定和广泛赞誉,省内酒泉市、白银市,青海省海南州、黄南州,天津市滨海新区和虹桥区,内蒙古鄂托克斯前旗、山东泰安市等23个州市县先后组团前来观摩学习。可以说,近几年甘南能在文化旅游发展上出现游人如织、好评如潮的空前效果,一方面得益于自然景观的完美展现和人文底蕴的深厚涵养,另一方面就是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带给游客眼前一亮的震撼,更是“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的成功创举带给世人耳目一新的惊艳。

则岔石林
2015年至2016年,全州文化旅游发展势头一路高歌猛进,旅游人数和综合收入持续实现“井喷式”增长,2016年首次突破千万人次大关,并成功荣获“最美中国·推动全域旅游示范目的地”称号。2017年1—6月份全州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490.4437万人次,同比增长13.6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8491亿元,同比增长16.33%,无重大旅游安全事故和投诉发生。2017年2月在我州召开的全省旅游工作会议暨全域旅游创建工作推进会上被省上授予“全域旅游发展创新奖”。
01
主要做法

扎尕那 by Shamsi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在甘肃视察时作出的“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镇沅信息网,精准聚焦甘南的生态功能定位、自然资源禀赋、民族民俗文化,全力打造“绚丽多彩的自然生态、和谐稳定的社会生态、朝气蓬勃的经济生态、光辉灿烂的人文生态、团结奋进的政治生态”,扎实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与“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创建工作融合发展,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藏区特点、甘南特色的转型发展之路。

甘南草原 by timg

一、推进“环境革命”,鲍飞还原“自然底色”。
大力实施“一把手抓、抓一把手”工程,全州副地级以上领导和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全面落实《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标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规范》《督查考评办法》和《问责办法》,带头调研指导、带头督促检查、带头解决问题、带头走街入巷清扫捡拾垃圾,着力推动整治触角由地面向立面延伸、由城镇向农牧村延伸、由河岸向河道延伸、由山脚向山顶延伸、由公路沿线向草原腹地延伸、由“清理垃圾”向“恢复植被”延伸,铲除了卫生顽疾,还原了自然底色。州、县、乡、村、组和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宗教界代表人士、教育界广大师生自觉践行“五级联动、五线同心、合力共振”的工作要求,为综合整治工作的全面推进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推动形成了“全民发动、全员参与、全域治理、全时保洁”的工作格局。坚持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纳入网格化管理体系和村规民约,对城区、乡镇、村组、公路沿线、景区景点、河道水域实行分片包干,拉长了整治链条,明确了责任主体,促进了整治工作的常态化、长效化、精细化运行。切实加大督查落实力度,坚持一月一督查、一月一排名、一月一通报,有力保证了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持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进机关、进乡村、进家庭、进企业、进学校、进寺院、进商铺、进景区、进工地”主题宣传活动,全面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公德意识、环保意识和文明意识。新华网、甘肃日报、甘肃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持续关注并跟踪报道了甘南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的积极成效,在全国全省引起了强烈反响和广泛好评。

二、传承“生态信仰”,升华“大地艺术”
甘南虽然没有承受太多工业污染带来的“生态创伤”,但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和粗放发展留下的后遗症,这里的生态安全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生态危机引发的自然灾害,已经毫不留情地落到了甘南草原这座生态脊梁上,草原退化、湿地萎缩、植被破坏、水位下降、雪线上升和大气污染等问题,正在无情挑战着各族群众虔诚的生态信仰。为了全面遏制生态恶化趋势,加快形成“大环保、大生态、大旅游”格局,州委州政府及时制定下发关于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严厉打击偷伐盗运林木、严禁露天焚烧垃圾、严禁在河道内乱采乱挖、严厉查处无证开采行为、禁止使用塑料购物袋等一系列文件,从法治和政策层面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有力保障。牢固树立“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千好万好不如生态良好”的发展理念,始终坚守“生态信仰不可亵渎、自然尊严不可冒犯”的思想底线,持续加大环境督察力度陆汉振,严厉打击乱采滥挖、乱砍滥伐、无证开采等违法犯罪行为,全力打好大气、水体、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重点解决城市扬尘、乱焚乱烧、尾气排放、露天烧烤、小燃煤锅炉污染、餐饮油烟超标排放等问题,从根本上遏制了污染源的滋生蔓延,保住了青山绿水,留住了蓝天白云,升华了大地艺术,为把甘南建设成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和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奠定了坚实基础。2016年,中央环境保护第七督察组在甘肃督察期间,累计受理全省各类生态信访投诉案件1984件,涉及甘南的仅25件,已经严格按照督察组的要求进行了办结。

三、树立“环保理念”戴良纯,倡导“低碳生活”
为了深入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加快构建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群众清和、家庭清逸、社会清朗的廉洁环境,州委州政府面向全州发起了“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健康人生、廉洁社会”主题倡议活动,大力倡导节约、低碳、循环的绿色生活理念,积极弘扬绿色生态文化,着力培育全民生态道德,全面推行绿色消费方式,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绿色环保意识。全州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深刻领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倡导绿色、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上的重大意义,带头杜绝公车私用,甜性羞涩带头步行上班下班,带头按照规定标准出差下乡,真正把身影融进了人民群众、把脚印留在了城市乡间。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争做甘南形象的塑造者、绿色文明的引领者、低碳环保的推动者、健康人生的实践者、廉洁环境的构建者,自觉摆脱现代生活带来的惰性习惯,自觉抵制铺张浪费、盲目攀比、贪图享受、追求奢靡等不正之风,自觉反对舌尖上的浪费、手头上的浪费、脚步上的浪费、习惯上的浪费等不良现象。特别是历经“禁塑”运动的洗礼,一次性塑料用具基本退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生产生活,自觉使用环保制品的良好习惯蔚然成风,屡禁不止的“白色污染”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四、建设“美丽乡村”,增进“小康福祉”
“十三五”期间,大规模建设150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是州委州政府深入开展“绣花式”扶贫,全面提升扶贫攻坚精细性、精确性、精微性的务实举措;也是彻底改变农牧村基础设施落后和产业发展滞后面貌,着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加快实现绿色崛起的强大载体;更是全面释放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叠加放大效应,切实加快农牧村改革发展稳定步伐,强力推动GDP和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的有效途径。2015年以来,州委州政府精准聚焦“山青水秀环境美、丰衣足食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尊老爱幼形象美、纯朴善良人心美”的创建标准,高效整合农牧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基层组织、平安甘南、精神文明等建设项目,启动实施了总投资83.4亿元的703个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项目,一批环境友好型、红色旅游型、生态体验型、休闲度假型、民俗文化型、特色产业型小康村拔地而起,极大提升了农牧村的整体生产生活水平,切实增强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加快推动城乡整体面貌由城市“盆景芬芳”向城乡“花开满园”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由“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粗放开发”向“靠山护山、靠水护水、集约利用”转变,景区景点布局由镶嵌式“珍珠玛瑙”向全域式“满天群星”转变注入了强劲动力。

五、厚植“人文底蕴”,提升“甘南形象”
准确把握“文化为旅游铸魂、旅游为文化赋形”的关系,牢牢抓住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全面保护和传承甘南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色彩斑斓的民俗文化、波澜壮阔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的宗教文化、璀璨夺目的生态文化、奋发向上的红色文化,扎实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厚植甘南旅游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实现了“优秀文化资源”向“特色旅游资源”的加快转变。全面开展文化旅游推介活动,高规格举办了世界旅游形象大使中国少数民族赛区甘南总决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族服饰展演、香巴拉全球摄影大典三大国际性活动,高密度举办了全国露营大会、全国首届高原山地穿越挑战赛、藏地传奇自行车赛及香浪节、拔河节、赛马节、楹联文化节、锅庄舞大赛、大力士赛等节庆赛事活动,面向国内国际和五湖四海展示了甘南形象、传播了甘南声音、讲述了甘南故事,真正使风华绝代的甘南景观、永不褪色的甘南记忆、虔诚纯朴的甘南情怀在更高平台和更大空间得到了精彩绽放。精心打造“青藏之窗、户外天堂”的特色品牌,充分发挥“遥远西藏、咫尺甘南”的区位优势张翰奇,加快推进甘南旅游进兰州、进西宁、进西安、进银川、进成都、进重庆,全面推介“甘南·让绿色为生命虔诚”的人文主题,不断扩大旅游辐射半径和客源市场,为更多都市旅游群体“选择甘南游、记住甘南美、缔结甘南情”搭建了强大平台。

六、打造“精品工程”赶尸小道,彰显“旅游魅力”
坚持一手描绘“阳光下的大美甘南”、一手勾勒“夜幕下的璀璨之城”,重点抓好“七县一市”的城市美化亮化,实现了“昼”与“夜”的相得益彰。特别是一路一景、一街一景、一楼一景、一桥一景的交相辉映,一处处色彩斑斓、美轮美奂、流光溢彩的绚丽灯光,全面提升了城市夜景观的品质和内涵,为星空下的甘南草原点缀了一抹耀眼华彩。不断加快旅游特色工程建设步伐,深度展现“九色香巴拉”的气质和风采,尤其是挺立在旅游主干道和风景绝胜处的52座观景台、起伏在草原上的万亩油菜花风景长廊、蜿蜒在山峦上的高原特色花卉观赏带,极大增强了甘南旅游的视角冲击力、色彩感染力、心灵震憾力,突出了“差异化”的地域风情,避免了“同质化”的审美疲劳,使游客既能在身临其境中真切感受大美甘南的无穷魅力,又能在极目远眺中充分领略雪域高原的雄浑苍茫。

七、突破“基础瓶颈”,优化“空间布局”
虽然4.5万平方公里的青山绿水大草原为甘南发展文化旅游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先决条件,但地广人稀、景区分散的客观现实却严重制约着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的建设进程。为了加快弥补这一短板,州委州政府研究提出了“点上抓景区、线上抓景点、面上抓景色”的工作思路,积极争取和全面落实各类旅游建设项目,全力推进冶力关、拉卜楞两大省级重点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切实抓好大峪沟、扎尕那、郎木寺、腊子口等景区景点的晋等升级工作,不断优化全域旅游的空间布局,着力提升核心景区的基础支撑力和辐射带动力。大力实施旅游交通环线突破行动,夏河机场建成通航,兰合铁路项目落地开工,临合高速、迭宕公路建成通车,尕玛、合冶公路全面开通,夏河至青海同仁、碌曲至青海河南二级公路加快建设,甘南与阿坝、黄南、兰州、临夏、定西、陇南等市州的“旅游大环线”初步形成,区域联动发展的势头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乡村旅游,扎实推进旅游扶贫富民工程,合作市香拉村、迭部县茨日那村等60个旅游专业村开工建设,临潭县池沟村、迭部县扎尕那村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八、释放“蝴蝶效应”,实现“绿色崛起”
为了纵深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建设进程,州委州政府在成功实现“视线之内见不到垃圾”的阶段性目标基础上,研究提出了“抢占绿色崛起制高点、打造环境革命升级版”的战略决策,加快构建“山青水秀的生态环境、绿色低碳的生活环境、幸福和谐的小康环境、活力迸发的改革环境、昂扬向上的发展环境、精彩纷呈的旅游环境、文明进步的开放环境、生机盎然的健康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风清气正的廉洁环境”,持续释放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在维护社会稳定、推动转型发展、促进改革开放、构建小康社会和传承生态信仰、保护生态植被、培育生态产业、实现绿色崛起等方面的聚合放大效应。同时,为了纵深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细化量化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建设标准,州委州政府选择了一批区位优势明显、人文底蕴深厚、生态植被良好的村庄进行重点打造,坐落在国道213线上的碌曲县尕秀村就是其中之一。今年3月份以来,州委办公室会同州直相关部门和碌曲县委县政府,对尕秀这座海拔3500米的游牧民定居点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对村容村貌、家庭环境、个人卫生进行了彻头彻尾的整治,对当地牧民群众“拿院子当草原、拿房子当帐篷”的传统陋习进行了入脑入心的整改,彻底解决了“乱堆乱放、乱倒乱扔、乱搭乱挂、乱丢乱弃”等突出问题。如今的尕秀,家家户户庭院别致、暖廊温馨、房间清爽、窗台明亮、炕台整洁、灶台卫生、炉台干净,文明、健康、进步的生产生活方式已经在牧民群众的心里潜移默化。特别是规划建设的尕秀村史馆、藏家乐、牧家乐、智慧牧场、自驾游营地、旅游产品实体店和电商平台,承载着游牧文明的风雨沧桑和雪域高原的乡愁乡恋,深情牵动着过往游客发现自然秘境的眼缘、领悟生命本真的情缘、体会人文诗意的心缘。
02经验启示

郎木寺
两年来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的创建实践,既让甘南的整体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更为“十大环境”的加快构建和文化旅游的转型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加深了思想认识和心得体会,概括起来就是:生态是环境价值的体现,必须坚定不移地捍卫。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是大自然对甘南人民的恩赐,是各族群众安身立命之本、幸福生活之源、实现小康之基。只有把保护和发展生态环境摆在首位,甘南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才能真正摆脱落后命运、实现弯道超车。绿色是环境健康的象征,必须竭心尽力地呵护。绿色是生命的本色,是健康的底色金东贤,更是“生态亲近感”和“自然存在感”在高原人血脉深处的基因传承。只有把呵护绿色、关注健康、关爱生命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根本抓紧抓好,各族群众的幸福指数才能得到全面提高。文明是环境内涵的积淀,必须持之以恒地发扬。离开先进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滋养,甘南就无法摆脱“思想落后、经济滞后、发展靠后”的被动局面。只有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吸收先进文明成果,坚决打破封闭落后的思想桎梏和精神枷锁,各族干部群众从雪域高原和青山绿水中汲取的尊严自信和生命厚度,才能转化成甘南走出藏区、握手世界的强大动力。发展是环境财富的积累,必须聚精会神地推动。加快推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是解决藏区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的必由之路。只有正确处理保护生态与转型发展的关系,全力做好“向环境要生产力、向绿色要生产力、向生态要生产力”这篇大文章,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才能实现“凤凰涅槃”。旅游是环境魅力的释放,必须殚精竭虑地打造。

卓尼大峪沟 by 老孙
甘南是距离内地一步之遥的雪域高原,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富集,文化旅游发展前景广阔。只有全力打好生态山水游、草原湿地游、高原峡谷游、民族风情游、宗教文化游、红色圣地游“六张王牌”,切实加快“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建设进程,甘南才能在生态约束趋紧、传统产业乏力的情况下闯出一片崭新天地。改革是环境能量的聚变,必须大刀阔斧地深化。改革不是温室环境里的自我循环,而是现实条件下的创新实践ca979。只有精准把握甘南的州情实际,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为民取向、破题指向,抓好抓实与各族群众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民生改善、基础保障等突出问题,甘南的改革事业才能真正赢得民心。开放是环境气质的焕发,必须千方百计地扩大。历史上甘南是唐蕃古道河南通道和四大茶马司之一,以茶易马、以马换茶的“茶马互市”,带动了内地与藏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十仙庆寿。只有充分发挥甘南“坐中连三、承东启西、南来北往”的区位优势,大力弘扬“重商贾、通贸易”的历史传承,全面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布局,深化拓展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的开放开发,甘南才能再现茶马互市曾经的辉煌,成为促进藏汉经济文化交汇交融的核心区域和桥梁纽带。心灵是环境情感的寄托,必须全神贯注地培育。无论是推进“环境革命”,还是打造“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都离不开对思想的教育、对心灵的塑造、对精神的培育gtv小悠。只有始终把“顺应民心、体现党心、凝聚人心”摆在首位,不断激发各族干部群众珍惜生态、珍爱环境、珍重绿色的朴素情感,“环境革命”和“生态大业”才能获得更多源头活水。信仰是环境灵魂的升华,必须毫不动摇地坚守。生活在雪域高原上的人们,天生就懂得“生态让生命更精彩、生态让生活更绚丽、生态让生产更兴旺”的道理,各族群众对“神山神水”的崇敬和眷恋,就是“生态敬畏”意识和“生态崇拜”情怀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体现。只有激活放大各族群众灵魂深处的“生态自觉”和“生态信仰”,把属于大自然的生态尊严还给大自然,把属于老百姓的生态红利交给老百姓,把属于下一代的生态财富留给下一代,甘南才能真正登上“环境革命”的巅峰。和谐是环境脉搏的起伏,必须全力以赴地促进。没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一切都无从谈起;没有团结奋进的强大合力,实现富民兴州就是一句空话。只有进一步明确甘南在全国全省维稳大局中的“角色定位”,始终把“保稳定、创平安、促和谐”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把各族群众紧紧团结起来,中央和省州委的各项决策部署才能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03
努力方向

拉卜楞寺
虽然甘南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创建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与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相比,与社会各界的期待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个别县市和部门思想认识上“高度”不够、统筹谋划上“深度”不够、发动群众上“广度”不够、协调联动上“力度”不够、推动落实上“强度”不够的问题,影响制约着环境整治和示范区建设的整体效果。

玛曲湿地
下一步,甘南州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在甘肃视察时作出的“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林铎书记和唐仁健省长在甘南调研时的讲话要求,突出抓好脱贫攻坚、文化旅游、现代农牧业等重点工作,纵深推进“五大生态”和“十大环境”建设步伐,做大做强“环境革命”和“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两大特色品牌,努力把甘南藏区建设成名符其实的“全域旅游大观园、雪域圣地锦绣园、绚丽甘肃后花园、东方世界伊甸园”:
一是: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青山绿水,让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周禹侯。重点在加强中西部草甸生态修复纯牧业区、东南部江河水源涵养林牧业区、东北部水土保持农牧业区“三大生态空间”保护治理上下功夫,真正把甘南建设成国家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特区。
二是:像关爱亲人一样关爱各族群众,让健康环境更加安全。大力实施“健康细胞”工程,着力加强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精神疾病防控工作,加快州县医院、中藏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三是:像培植道德一样培植低碳意识,让生活环境更加环保。继承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农家调香女,积极创建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乡村,弘扬绿色生态文化,普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控制资源消耗,切实降低生活成本,真正把低碳环保意识植入每个人的心田王嘉艺。
四是:像坚守良知一样坚守扶贫底线,让小康环境更加殷实。大力开展 “绣花式”扶贫,找准扶贫对象和致贫原因,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一人一计,不漏“一针一线”,着力提高扶贫攻坚的精细性、精确性、精微性,让贫困人口有更多获得感。
五是:像坚持真理一样坚持问题导向,让改革环境更加顺畅。坚决破除一切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持续推进行政审批、资源配置、财税金融、商事制度和人才制度改革,深化集体林权配套制度和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有序流动。
六是:像培育花朵一样培育富民产业,让发展环境更加兴旺。坚持用现代经营方式改造提升传统农牧业发展水平、用市场经济理念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学习借鉴贵州“把资金变股金、把资源变股权、把农民变股民”的经验做法,以市场化组织方式、企业化运作模式,推动传统农牧产业结构调整。
七是:像升华艺术一样升华人文印象,让旅游环境更加精彩。按照“景区景点星罗棋布、绿色植被绵延起伏、特色花卉光彩夺目、旅游产业蓬勃兴旺、人文关怀热情洋溢”的目标要求,大力实施人文印象工程、王牌景点工程、精品线路工程、彩色长廊工程,全力推动传统与现代、民族与时尚有机结合,不断丰富“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的内涵和气质。
八是:像追求梦想一样追求文明进步,让开放环境更加优越。加快构建对外开放战略支点,向南融入长江流域经济带,向北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向西融入青藏高原经济板块,向东结缘一线发达城市,为先进文明、先进思想、先进经验眷顾甘南打开一扇“心灵的天窗”,为甘南旅游、甘南文化、甘南品牌走向世界插上一双“腾飞的翅膀”。
九是:像维护尊严一样维护社会稳定,让法治环境更加和谐。不断深化“群众管理群众、僧人管理僧人”的基层维稳模式,全面落实“十户联防”和“网格化”管理机制,夯实筑牢“全局布防、源头预防、情报先防、重点严防、群众联防、舆论设防”六道防线,依法依策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全面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十是:像虔诚信仰一样虔诚纪律规矩,让廉洁环境更加清朗。坚持把“环境革命”作为检验宗旨意识的“试金石”、加强作风建设的“主课堂”、践行八项规定精神的“主阵地”,着力锻造各级党员干部的思想品格、政治信仰和为民情怀,积极营造廉洁奉公、风清气正、团结奋进的政治生态。

全文详见:https://p66p.cn/1929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