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120个国学经典故事(8190)-小学语文教师教育孩子的120个国学经典故事(1-10 )教育孩子的120个国学经典故事(11-20 )教育孩子的120个国学经典
教育孩子的120个国学经典故事(8190)-小学语文教师
教育孩子的120个国学经典故事(1-10 )
教育孩子的120个国学经典故事(11-20 )
教育孩子的120个国学经典故事(21-30)
教育孩子的120个国学经典故事(31-40)
教育孩子的120个国学经典故事(41-50)
教育孩子的120个国学经典故事(51-60)
教育孩子的120个国学经典故事(61-70)
教育孩子的120个国学经典故事(71-80)
81、伤仲永
古代有一个叫方仲永的人,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显示出了在诗歌方面的才华,被人们赞誉为神童。
那些有钱人家经常邀请方仲永到自己家来,一方面是为了目睹一下这位神童的才华,另一方面也是显示一下自己爱惜人才。当然,每当方仲永走的时候,那些有钱人家都会给一些钱以表心意。
方仲永的父亲是一个十分爱钱的人,他把方仲永当成了一棵摇钱树。当没有人邀请的时候,他就领着方仲永主动登门拜访,以求得人家给点小钱。
由于整天跟着父亲东家进西家出,方仲永的学业荒废了,他在诗歌方面的才华,由于没有选择一个正确的方式加以培养,也渐渐地枯萎了。
方仲永长大后,人们从他身上再也看不见一点儿当初神童的影子。
智慧小语:才华不等于成功。驾驭烈马不可以轻易丢掉手中的鞭子;操持一把良弓,也要反复在正弓之器上加以调整。木料有了绳墨的校正则可变直,人能接受劝谏更加有智慧。君子不可以不学!
82、闵损芦衣
周朝的鲁国,有个姓闵名损,字子骞的人。甘肃省人事厅网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不幸过世了。父亲娶了后妻,后妻又连续生了两个弟弟。人都有私心,因为不是自己亲生的,所以后母对待孩子就有很大的差别。后母平时对子骞很不好。严冬,后母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孩子穿着保暖的棉花做的棉衣,两个小孩子就算是在户外玩耍小脸也是红扑扑的。可怜的子骞却裹在一件单薄的芦花做成的衣服里。数九寒天,寒风刺骨,子骞经常被冻得四肢僵硬、脸色发紫。
在一个严寒的冬天,子骞的父亲外出办事,要子骞驾车。冰天雪地,子骞身上芦苇做的衣服哪里能抵挡住冬天的严寒!双手被冻僵了,嘴唇冻紫了。一阵寒风吹过,子骞剧烈抖动的身体实在没法抓紧缰绳,一失手,驾车的鞍辔就掉了,这引起了马车很大的震动。
坐在后面的父亲身体猛晃,很是生气,心想:这么大了连马车都驾不好!便要下车呵斥。正要斥骂时,突然发现子骞脸色发紫,浑身颤抖。很是奇怪,便上前拉开子骞的衣襟,顿时脸色大变杨近川,眼睛湿润:原来,子骞的“棉衣”里全都是一丝丝的芦苇絮,没有一片棉花的影子!父亲火冒三丈,没想到同床共枕的妻子竟然这样狠毒,当即决定把妻子赶出门去。子骞听后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刘家良葬礼,含泪抱着父亲说:“母亲在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寒冷。可是,如果母亲不在的时候,家里的三个孩子就都要受凉挨饿了。”
父亲非常感动,不再赶妻子了。看到闵子骞一点都不怀恨于心,后母感到后悔,后来也把子骞看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
智慧小语:当时,如果子骞的父亲一怒之下把后母赶走了,这个家庭从此以后就天伦不再。因为有这样一位孝子子骞,才使整个家庭变得幸福温馨。这个力量只在一念之间,这一念就是纯洁之孝。
83、墨子训徒
春秋战国时期,耕柱是一代宗师墨子的得意门生。不过,他老是挨墨子的责骂。
有一次,墨子又责备了耕柱。耕柱觉得自己真是非常委屈,因为在许多门生之中,大家都公认耕柱是最优秀的人,但又偏偏常遭到墨子指责,让他没面子、心里过不去刘荷娜老公。
一天,耕柱愤愤不平地问墨子:“老师,难道在这么多学生当中,我竟是如此的差劲,以至于要时常遭您老人家责骂吗?”
墨子听后,毫不动肝火:“假设我现在要上太行山,依你看,我应该要用良马来拉车,还是用老牛来拖车?”
耕柱回答说:“再笨的人也知道要用良马来拉车。”
墨子又问:“那么,为什么不用老牛呢?”
耕柱回答说:“理由非常的简单,因为良马足以担负重任,值得驱遣。”
墨子说:“你答得一点也没有错。我之所以时常责骂你,也只因为你能够担负重任,值得我一再地教导与匡正你。”
智慧小语:古语有云:“玉不琢,不成器。”穷其一生,能遇到几位用心雕琢璞玉的老师呢?如果真的遇到了,请记得珍惜,不要因为老师的责备而选择怨恨。因为,也许老师恰恰是在用这种方式来成就自己。用感恩的心看待这一切,一切都会变得很美好。
84、列子不为小利所动
春秋时代,列子穷困潦倒。郑相子阳的宾客向子阳荐举列子,子阳就派人送他数十车的谷子。列子再三拜谢而拒绝了。
使者走后,列子的妻子对他捶胸顿足地埋怨说:“听说有道的人的家室,生活都能安乐幸福,可现在我饿得面黄肌瘦。相国让人送给你粮食,你却不接受,这岂不是命中注定要穷困一辈子吗?”
列子却笑着对妻子解释说:“我之所以拒收相国的粮食,是因为相国并不是自己真正了解我,而是听信了别人的话才给我送谷子。以后,他也会因听信别人的话怪罪于我。这是我不接受的原因。况且刘耀梅,接受别人的供养,不为别人排忧解难,是不义;为他效命,可替相国这种无道的人去牺牲,
黄仁俊哪里算是义呢?”
后来,郑国人民果然发难,杀了子阳。
智慧小语:在“利”和“义”之间,做出何种选择,是见利忘义,还是舍利求义,是经常用来衡量一个人品行高下的标准。列子的可贵之处,在于他清醒地看到了“无道”子阳的本来面目,不为小利所动。
85、南柯一梦
有个人在过生日的那天,一时高兴多喝了几杯,带着几分醉意在大槐树下歇凉,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梦中,他娶了公主,生了很多孩子,并被皇帝派往南柯任太守。
在那里过了二十年后,突然有一次敌国入侵,他统兵出征被打得一败涂地,回去时妻子也死了,皇帝对他出师不利非常不满,将其撤职打入大牢。
在牢中,他想想自己一世英名毁于一旦,妻子也死了,地位也没有了,于是羞愤难当,拉着牢狱的窗户大叫一声。
结果从梦中惊醒了。
醒来的时候,星星刚出来。他在下午睡着,大概晚上醒过来,这么短的时间中,梦中已经历了一生的岁月。
智慧小语:《永嘉大师证道歌》中云:“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很多时候,我们就是在这样不知道是梦是醒的迷乱里,把自己的宝贵人身荒废了。南柯一梦可以醒,生死大梦什么时候才会觉醒呢?
86、南亭北亭
曾有相邻的两个国家,各在边境设置界亭。亭卒们也都在各自的地界种了西瓜。北边的亭卒勤劳,瓜身长势良好。南边的亭卒懒惰,瓜身又瘦又弱。
南亭的人觉得失了面子,夜里偷偷地跑过去,把北边的瓜秧全扯断了。北亭的人次日发现后,气愤不平,便报告当地长官,说我们也过去把他们的瓜秧扯断好了。
长官说:“他们这样做当然很卑鄙。可是,我们明明不愿他们扯断我们的瓜秧,为什么再反过去扯断人家的瓜秧?别人不对,我们再跟着学,那就太狭隘了。从今天起,每天晚上去给他们的瓜秧浇水,让他们的瓜秧长得好,却一定不能让他们知道。”
北亭的人觉得有道理,就照办了。南亭的人发现自己的瓜秧一天好似一天,而且发现是北亭的人在夜里悄悄为他们浇的,便将此事报告给自己的长官。长官听后感到十分惭愧,又十分敬佩,便将此事告诉给南国的王。南王听说后,有感于北人修睦边邻的诚心,特备重礼送北王,以示自责,也表示酬谢。结果,这一对敌国变成友好的邻邦。
智慧小语:俗语说:种瓜得瓜施斌聊斋,种豆得豆。俗语也说:冤家宜解不宜结。如果你跳脱冤冤相报的恶性循环,始终以善念对待一切人事,就会明白,怎样才能具备伟大不凡的威力。
87、不道是非,不扬人恶
颜回有一次向孔夫子请教朋友之间相处之道,夫子回答他说:“君子对于朋友,即使认为对方有所不当,也仍只说自己不了解他是一位仁爱之人。对朋友旧日的恩情念念不忘,对过去的仇怨不记恨,这才是仁德之人的存心。”
有一次武叔来拜访颜回,言谈之中指责他人的错误,并加以评论。颜回说:“本来承蒙您到这里来,应该使您有所收获。我曾听夫子说过:谈论别人的不是天堂禁恋,并不能显出自己的好处;讲别人的邪恶,也不能显出自己的正直。因此有道德之人只是就事而论,指责自己的错误,而不去批评别人的不是。”
颜回又对子贡说:“孔夫子说:'自己不讲礼仪,却希望别人对自己有礼,自身不讲道德,却希望别人对自己有道德,这是不合条理的。’夫子这句话,果真不能不深思啊!”
智慧小语:《弟子规》有云:“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又云:“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这是教导我们,当看到他人有不是之处时,不能贬低、指责或宣扬,而是借此先反省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何况有时,我们所看到、听到的未必就是事实,倘若无端地加以批判、宣扬,便卷入了是非谣言的传播之中了。人非圣贤蔷薇法则,孰能无过?若能怀着一颗包容宽恕的心去体谅他人,进而给予关怀、帮助、提醒,相信会让彼此之间更加融洽,也能让人如沐春风,从而心生惭愧,改往修来。
88、宋桓罪己
春秋时,宋国遭受了重大的水灾,鲁国国君差人去慰问。宋庄公的公子御说,即后来的宋桓公,受他父亲之命,对鲁国的使者说:“因为我的不敬,所以上天降下了灾祸,又使得贵国的君侯忧虑,这是我们觉得很抱歉的安吉实验初中。”就此拜受了鲁国国君的慰问。
鲁国的大夫官臧文仲知道了这一番话,说:“宋国将要兴起了以力成圣。从前夏朝禹王、商朝汤王,每每归罪自己,所以他们都很快地兴起了。亡国的君主,夏朝的桀,殷朝的纣,件件归罪别人,所以他们都亡国了。并且诸侯列国里面,有了凶灾的事情,就自己称孤,这是最合于礼的。言语既然恐惧,称呼又很合礼,所以宋国的兴起是无疑的了。”
智慧小语:古人曾说:“君子有了过错,就老老实实向人家认错道歉;小人有了过错,向人家解释时就极力掩饰自己的错误z108。”宋桓公遇事能以君子处之,恤民罪己宛如爱情,不愧是一代明主。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多反省自己,看到自己的不足,才能有进步的可能和空间。
89、匡人解甲
孔子前往宋国,到了匡地时,由于阳虎曾经施暴力于匡地的人民,孔子与阳虎长得又很相似,于是匡地的人以为阳虎又来了,赶快报告给匡地的主宰简子。简子听后,马上率领士兵,披上铠甲,驱马前往,将孔子一行人团团围住。
子路生性勇猛,一见匡人围攻,不知何故,非常不悦,拿起兵器便要与他们决一死战。然而,孔子此时,竟能平心静气,先检点自己有无过失。继而以礼乐教化,让子路取出琴来,请子路歌,自己来和,用那哀伤的曲调表达了委婉陈情之意。这一举动,与阳虎完全不同。发怒的匡人顿时冷静下来,仔细一思索,此人虽貌似阳虎,却是一位彬彬有礼的君子,原来,他是鲁国的大圣人孔子啊!匡人大感惭愧,也倍受感动,自动脱去了盔甲,以示不会侵犯,静静地离去了。
智慧小语: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不顺或是突变,应当冷静思考条子肉的做法,不要乱了方寸。因为有时可能只是一个小误会,若意气用事,反可能加深误会,使问题更加严重。能够提起理智,以一颗仁爱之心,体察他人,客观面对,则将有助于误会的消除,从而化解冲突,使彼此更为和睦。
90、推己及人
东汉末年,曹操在和袁绍作战时,处于下风,他的许多部下对胜利没有信心,都和袁绍进行联络,以备曹操失败后自己好有个出路。
后来,曹操经过官渡之战打败了袁绍,从袁绍那里缴获了这些书信,曹操看也不看,就让人烧毁了。
有人问曹操,为什么不查是哪些人和袁绍勾结。
曹操说:“这些跟我打仗的人谁没有家庭儿女,谁在绝望时都会找出路。当时,连我也没有信心,何况他们?所以,不要去追问了。”
智慧小语: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始能宽容。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心量自然而然就会放大。
全文详见:https://p66p.cn/1921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