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微散文:古村良壁行(徐景洲)-文化佳园一、藏宝民间邳州民俗文化专家王如坤先生多次相邀参观他的民俗文化与农耕文化博物馆,今天相约文友?
系列微散文:古村良壁行(徐景洲)-文化佳园
一、藏宝民间
邳州民俗文化专家王如坤先生多次相邀参观他的民俗文化与农耕文化博物馆,今天相约文友立杰成行。从村头兴化寺遗址上已感到老王于地方历史文化保护之功之大。院外院内,室内室外,无处不见收藏之物,老王真是无物不藏,是物皆宝,总量超万。此处是他自建的个人民俗文化博物馆几个画画,于此也可见出其收藏的广博与专业。拍了大量视频与图片,拟分专题介绍。老王著有《邳州民俗》专著,是蓝印花布等多个非遗项目传人,也是一位有建树的古徐文化研究专家,大汶口文化研究专家,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游:江苏邳州岔河镇良壁村。
二、兴化寺之梦
沿邳州岔良公路而行,远远看见赫然矗立的三座佛塔,就知良壁村到了。这据民俗专家,也是祖居于良壁的王如坤先生介绍,这里曾是唐代官修兴化寺遗址,规模宏大,历代整修,毁于后世战乱,建筑构件遗失散落。经多年努力,他将浮塔恢复,成兴化寺历史见证与古村良壁地标图种怎么用,又将其建筑碎件陈列于他的民俗文化博物馆专柜中,其中早其构件泥塑龙头飞檐精美大气mc梦阳,可想见当年壮观气派。参观时请王如坤先生详述兴化寺历史并作录像,他的一大心愿就是重建兴化寺。乡贤真是伟大,一段传奇历史,因之而存!
三、民俗杂项琳琅满目
王如坤先生院门两侧盆景掩映,最珍贵者当数百年桂花桩。过道屋两侧堆积满满的是农村生活生产老用具,五花八门,尽有尽有,若是一一陈列开来,就是一个规模不小的专题展馆,看了眼界大开又亲切温暖,因为大都是小时熟悉的物杂,而今大都在生活中消失。我与立杰兴奋地挥舞响板与货郞鼓一陈猛耍,小时可是要馋得心痒却难得。老王是有心人剑傲苍穹,偏居小村也是得天独厚,搜集保存了这么完整巨量的失传农家物件,若市里能有这类专题展馆龚淑均,老王的这些老旧稀世宝贝定会大放异彩!这才是最有价值的地域文化!
四、农乡生活老味道
进得院来,环顾四周皆盆景石刻农具,尤以各种古石雕雷人眼球,其中一块出土于梁王城的石碑上还有巨型类似文字的图案,神秘而深奥,无人可识其四五千年前古人的创意。东面依次锅屋饭屋书房排开。锅屋里大都是几十年前用具,老味十足,两只泥塑猪头虎头地锅灶却是老王根据出土的文物仿制,栩栩如生,十分好用。地上的小方桌当年我家也有,好像叫坐床子。吃饭时用小土碗喝酒,坐小土凳,心中漾起几多少年滋味。老王这些民俗实物的最大特点,是乡下已经罕见的这些物至今仍在使用,是鲜活的代入感很强的民俗生活的再现与真实体验。
五、消失的古味
古村正在消失,老王的复古保旧挡不时代变化的迅猛,只能留下淡淡的乡愁。随手拍了一组民居照片:四层洋楼拔地而起,百年断垣残壁老屋前有新楼,后有新楼正打地基,新砖侧围,最奇怪好几处无人居住土屋院落却依然保存着一任风雨岁月消蚀?希望这几处断垣残壁能保存,它们已具有民俗历史文化价值。有一处民居挺有喜感:红院墙红机车!
六、贵族嫁床
每次来王如坤家,他的蓝印花布染坊是必看的,作为省级非遗项目传人,他不仅继承祖业制作蓝印花布而不辍,前几天刚购进几千元土布,还出版了有关专著。老王作坊内看点很多马灵儿,如墙上悬挂的几百张明清羊皮印花刻版珍稀罕见初识恶魔法术,更新雷人看点是他近年购进日前组装好的侯爷嫁女床!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品与民俗资料宝藏!其雕制复杂气派宏大自不必说,仅是几十面戏文浮雕就令人应接不睱,叫绝不已了。而内壁环绕的竟是仿郞世宁的画,中西合壁,令人生出无限遐想:这该是怎样一位主人,又对女儿是怎样的宠爱?当然他绝然想不到百年以后女儿的嫁床会落户在苏北农家小院里!老王真是民俗文化有心人,因为他的收藏,散落民间多少珍贵物品得以存留!
七、古色古香书房卧房
王如坤先生将他的院落设计成了典型的苏北鲁南乡村民居,紧拟厨房饭厅的是书房与卧室。书房里老式文房物件一应俱全,展柜里还陈列着明清民国的诸多文档文具。三间堂屋,中为客厅,左右侧卧,老式大床屏风供台桌柜等生活器具一应有尽有,更有多个展柜展示民间家居老物件,成系列,有渊源,是不可多得的老式民居生活用品集萃,每一物件都有来由说法,琳琅满目朱真芳,蔚为大观!
八、神秘石刻
石刻是王如坤先生收藏的重点,院子墙边,甚至院门口,随处摆满了古代石刻,悠久达五六千年前的史前文化,古徐国都城遗的刻石更有珍贵的史料价值,有其价值不仅在雕刻的精美与特殊的用途,更在其刻石上的难解的文字。石刻来自古建筑或墓藏,都有各自的历史故事神乐心眼。希望老王将来再出一部收藏石刻研究集。继出版蓝印花布与邳州民俗二书后,老王手头正撰写的有:古徐文化研究,张良纳履考,农耕文化考等等再世人生。
九、邳字溯源
王如坤民俗文化博物馆最有分量的部分是出土文物展区,而重中之重则是其中的史前文物的数量之巨与精品多多,而对于邳州人来说,其重中之重的重中之重,则是这块六千年前的大墩子遗址出土的残陶片,上面赫然刻着邳字的古字本字‘‘不’’!由不而丕,由丕而邳名门锦翠,‘‘不’’才是邳的祖字,竟有六千年历史,是否可以说,以邳为名的邳地至少有六千年历史了!书于六千年陶片上的这个邳的本字,究竟只是一个随意刻划的象形文字符号,还有物名地名?王如坤先生多年研究,自有高见,绘声绘色讲解,已作录像,值得期待以解惑。
十、特色非遗失传在即
王如坤民俗博物馆的主体是民间工艺杂项的收藏,占了三大展厅,可以说民间生活用品无所不有,尤以民间工艺鞋帽衣物饰品最为精美量大,并富有邳北地域浓郁特色,其实老王的妻子就是一位心灵手巧的民间艺术大师刘若旖,是虎头鞋帽的非遗传人,其作品的精细华美令人叹为观止,可遗憾的是已于几年前因病去世。老王送我整套她制作的鞋帽爱新觉罗州迪,是我的珍藏。王如坤先生不仅现在还能手工制作蓝印花布,他还能制泥塑面具,也是非遗项目,墙边摆放的那一排泥塑面具无不栩栩如生。
魏吉英十一、拾漏得宝
收藏是传奇,文物多故事,对于藏家来说,收破烂也是在收宝贝朱炜炜。王如坤先生民俗展馆的契约凭证展区,众多展品中最吸引眼球的当数清代某家族60余年完整契约系列,它们是老王当年花很少的钱从鲁南一老户家收来的一蛇皮口袋废纸中用了一周时间整理出来的。该家主人是寡妇,因儿女不和,便立分家契约,此后60多年其各家所交粮税及各种契税的几百张契约文书全部保存完好,这对于研究封建社会契税史以及家庭经济史都是很难得的第一手资料。老王想在充分研究后,写研究论文或专著,举办专题展览。该展区品类繁多,光是地方各类烟标就摆满一展柜。而每张凭证若细细考察,都很有故事。
十二、窑湾秤王
杂项展区的物品大都是四五十年前居家过日子的日常用品,现在却成了难得一见的民俗文物,看着亲切,勾起童年太多记忆,如那马灯麻鞋杆秤土枪锣鼓等等等等,过来人都能讲出与此有关的传奇故事。此展区的亮点是窑湾古镇的真正唯一的秤王!这是王如坤先生在窑湾开设蓝印花布作坊期间搜集来的,同时还搜集到几千片窑湾磁片与许多民间工艺品。记得有次去窑湾访他,他让我看刚搜集到的外表是账本内里是春宫画的微型小书,把有名人题字的镇尺则送了我,而这一次则随手送了我一只旧马灯。百姓生活史进不了大历史,却又是历史不可或缺的部分,有赖老王这样的有心人,几十年如一日收集与研究,才得以部分保存。我们该向他致敬沈南汐,历史也应向无数老王这样的默默无闻民间收藏家致敬!因为他们在为我们珍藏历史!
十三、我的人生起点古槐树
曾在良壁村工作一年多的母亲回忆说,当年就数岔河与良壁最大。大即是老。要问有多老,街头健在的那棵唐代手植古槐就是明证。每次来良壁都要看望古槐,顺路感受老村味道。残垣颓壁的土屋,土路上撒欢的鸡群,炸油过的花生饼(那是小时的最爱零食),而在一家农户中看到的原汁原味古色古香的真正纯手工烙煎饼更令人唏嘘不已:那妇女说,现在没几人会这样烙了。她娴熟的用竹篾赶着煎饼糊,还为女儿在薄薄的煎饼上打了两个鸡蛋。新煎饼裏挟鸡蛋的奇香扑鼻而来,抽抽鼻子吸吸香气佤邦新闻局,又岂止是醉了龙腾原始,眼睛还酸了,这幅母爱图也是我小时最喜欢最期盼的场景啊!这场景有两幅最难忘,图中的主角分别是城里的母亲与乡下的姥娘!烙煎饼的灶房门口有粪箕子,又勾起我下放知青时三个月粪管员生活的回忆:冬日早晨挨家挨户背着粪箕提着秤收大粪。有回忆的人生才叫生活,有老味道的村子才迷人。老村味道,就是一抹乡愁啊汪聪老公!
十四、巧媳妇煎饼美
没想到,地处苏鲁交界处的良壁村,还保留着最传统的竹篾子烙煎饼手艺,而且粪箕子拾玉米棒烧火,秫秸秆煎饼拍子大铁鏊子都是当年寻常见,而今很罕见的农家生活日常物什,特别是煎饼上烙俩草鸡蛋那个焦黄喷香,更勾起多少童年记忆。这家农户的烙煎饼锅屋就是一个民俗生活展厅。这位农妇烙煎饼技艺之娴熟,待人之纯朴热情,都洋溢着日渐消失的农耕生活的传统之美。离这家农户不足百米远,就是那棵唐古槐!古风民俗扑面而来!
十五、古槐情结
缘份就是缘份,因为与民俗专家王如坤交往多,去他所在的良壁村也就去的多,于是引来母亲的几多回忆修神至尊,原来我出生前后她都在良壁当乡长,而且就住在那棵古槐旁。这次访老王又必看老槐,还特意拍了一段我谈与古槐缘份的视频。回来给母亲看,她又回忆起往事:怀我七个月时因为感觉不到胎动,从良壁步行百里去碾庄赶火车当天没赶上,第二天坐火车去徐州军分区找我父亲爽口萝卜皮,先地方医院检查有问题,后部队八八医院检查很好,当天下午就坐火车赶回邳县县城,第二天又步行百里回良壁。母亲感慨说,那时人真认真也能吃苦,你说怀七个月的人还能一个人百十里路地跑,放现在怎么成咬人猫真名?母亲说得坦然,我却听得惊悚众夫争仙,因为我可跟她跑时只是七个月的胎儿啊!
【文化佳园(pzwhyjh),原创首发,欢迎投稿订阅。主编:徐景洲 投稿信箱:2175339@qq.com 微信号:xjz1956】
全文详见:https://p66p.cn/14720.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