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邵阳市近现代谢氏名人录-谢姓文化中心点↑谢姓文化中心关注谢姓文化动态湖南邵阳近现代谢氏名人录汇编作者:湖南谢顺明湖南省邵阳市谢氏不?
湖南邵阳市近现代谢氏名人录-谢姓文化中心
点↑谢姓文化中心关注谢姓文化动态
湖南邵阳近现代谢氏名人录
汇编作者:湖南谢顺明
湖南省邵阳市谢氏不仅人口众多,分布广泛,历史久远;而且人文荟翠,英才迭出傻春演员表。根据《邵阳市志》、《古今中外宝庆人》以及《邵阳红色故事》等书籍提供的史料,将邵阳近现代谢氏名人揖录于后,供邵阳及全国各地谢氏赏析。
(一)谢鹤年
谢鹤年,字景皋,宝庆府城(今邵阳市城区)人,自称古敏州谢氏,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在清光绪年间。幼读诗书,十岁能诗。青少年时期,甚有抱负。曾诗曰:“志与往哲期,名以文章著”易解放。从军任少将参议,后因仕途失意,目睹清政府腐败,内忧外患,颇有儒冠误身之慨,吟诗做赋以自适。诗多感时兴怀之作。如《论诗》中有“邺下风流说建安,生才不易用才难,陈思卓越无余子,七岁遗诗不忍看”之语,寄托自已的感慨,抒发了当时知识分子的苦闷和无奈的心情。但诗文持正义。他在《魏威肃光焘传》中分析牛庄之战失败原因,系“以湘军之暮气,挡无厌之豹狼,兼之两宫失和,肖小得而乘之“。他对贺金声的反洋教斗争,亦认为“决机国势,有不可失之时",既不能死于甲午抗日战争,又不能死于庚子联军之役,“及至和议成而孤愤起末世竞技场 ,是无异之螳螂之挡车,蚂蚁之撼树也。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著有《养云楼诗文集》二十五卷,曾廉作序,民国3年(1914年)刋行,诗近忧愤。如《生死》云:
死生富贵信由天,
人事经营皆枉然,
莫叹刘贲犹下第新婚夜未眠,
谁知贾傅又夭年。
杜陵文字称知已,
阮籍诗书付后贤,
苜蓿堆盘香未冷,
英魂可到鹤山颠。
(二):谢伯奎
(1876一1913)
谢伯奎,又名谢光虎,葆仁,新宁县人,清光绪二年(1876年)生。幼年随父上私塾,勤奋好学,十岁就读完四书五经,且能吟诗作对,深受时人钦佩。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谢伯奎考取秀才,三年后中禀生,就读长沙岳麓书院。时值黄兴在长沙成立华兴会,他慕名请见黄兴,深得赏识,经介绍加入华兴会。自此,他立志以身许国,写下“频年戎马走天涯,国作故乡党作家,弹雨枪林均不顾,为民争取自由花"的壮丽诗篇。
黄兴等策划长沙起义,谢伯奎负责宣传鼓动工作。事机泄漏,起义失败。谢伯奎避匿两广。光绪三十四年七月,谢伯奎在广州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同年十二月,随孙中山,黄兴等革命党人袭取镇南关,遭清廷大兵镇压,激战七昼夜,终因实力悬殊,战事失利。孙中山,黄兴出走越南,谢伯奎被捕,押往琼州囚禁。云贵总督刘长佑之子淇生知其是新宁人,派人劝降,谢伯奎痛斥来人,表示宁可玉碎,不为瓦全。刘淇生念其同籍,借故将其释放。谢出狱后,又参加黄兴领导的围攻两广之役。
中华民国建立后,谢伯奎任湖南省议员,对袁世凯篡权,阴谋复辟帝制,痛心疾首,积极投身倒袁活动,组织长沙各界举行罢工,罢课,罢市。民国二年十一月中旬返家养病期间,中途身染重疾,不幸被新宁反动当局所执,谢伯奎临危不惧,力抗强横,十一月二十七日,冤死狱中,年仅37岁。
(三):谢伯俞
(1905一1927)
谢伯俞,字耀权,化名汤铭,邵东县黑田铺人。生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民国9年(1920年)入长沙岳云中学,结识杨开慧,毛泽东,接触马克思主义,积极参加进步学生活动,被选为学生联合会委员。民国13年参加湖南第一次中学生毕业会考取第一名。7月,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任校刋编揖部主任,受李大钊教授器重,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3月,李大钊在追悼孙中山逝世活动中,谢伯俞散发三千多份《政治生活》特刋,宣传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为扩大国共两党统一战线,
詹雯婷谢伯俞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当选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执行委员。民国十四年“五卅惨案“发生后,谢伯俞利用自已的合法身份,在学生和工人中组织“沪案雪耻会",组织队伍上街宣传“五卅惨案"真相,动员爱国人士,誓死救国。十一月二十三日,国民党“西山会议派"通过反共议案,扬言取消李大钊等共产党人在国民党中之党籍。谢伯俞以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的名义,在市党部所在地举行一次升旗典礼,请李大钊在典礼上发表《青天白日旗帜之下》的讲演,公开揭露国民党右派的阴谋。
民国十五年三月十八日,北京五千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日丶英、美等八国的无理要求和段祺瑞政府的投降政策,会后组织游行,段命令卫队向游行队伍开枪,造成“三、一八惨案“。谢伯俞带领十几个同学,抢救伤员,且以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的名义发出通电,呼吁报界报道“三、一八惨案"的经过,在全国进一步掀起反帝、反军阀政府的高潮。四月,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改组,谢伯俞当选为第三届执行委员会委员兼组织部长,下半年又任中共北师大支部书记。同年年底,谢伯俞奉调到苏联大使馆去协助李大钊等人的工作。民国十六年初,又奉命去武汉从事农民运动。不久,中共党组织又调其重返北京。其时张作霖大肆捕杀共产党人,谢与李大钊等避入苏联驻华大使馆。四月六日,张作霖在西方列强的支持下,派人冲入苏驻华使馆,逮捕李大钊、谢伯俞等共产党人,以“组织党部、宜传赤化、颠覆政府"的罪名,将李大钊和谢伯俞处以绞刑,谢伯俞时年仅二十二岁。
(四):谢介僧
(1887一1945)
谢介僧,号国萃,新邵县坪上人。光绪十三年(1887年)生,年少中秀才。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留学日本高等师范学校,为同盟会会员,与黄兴交情甚厚。宣统(1911年)初,谢介僧接黄兴香港电,嘱返国参加广州起义,他立即回国,奉命至长沙联络会员。后广州起义失败,黄兴负伤并由珠海出走,生死未卜。谢介僧悲愤交加,挥毫作词,以忆黄兴。
隨后,谢介僧积极参加辛亥革命准备工作,领陆军少将衔。他与吴孔铎等人以富训商业学堂筹备处为掩护,组织“卷施社”,设长沙水风井胡家花园。又在织井巷组织集成矿务公司,并开办南洋印刷厂,作为筹措革命经费和印发宣传资料的场所。是年九月初一日,长沙光复,军政府即日电告各道、府、州、县,布政安慰,谢介僧当时正在宝庆,联络五丰铺的巡防营管带张贯夫响应起义。九月初九,攻打宝庆,知府、知县仓惺出走,府城光复。适新化谭二式亦率会党队伍赶至,于是成立湖南军政府宝庆分府。公推谢介僧为大都督,邹代藩为都督,邹永成为付都督,谭二式为参都督。正当全城欢庆之时,长沙发生事变,立宪派谭延闿纂夺了政权,危害革命党人,各分府尚未知此变。九月十二日,谢介僧去长沙报捷,便遭逮捕,后赖谭人凤等人力救方获释。宝庆分府被撤销。谢介僧鉴于革命胜利果实被资产阶级所纂夺,心中愤极,厌世家居,民国三十四年病故,时年五十八岁。
(五):谢式楠
(1881一1939)
谢式楠,字宝贤,号建楚。清光绪七年(1881年)生于今洞口县黄桥镇乔江村。六岁入私塾,少年时即能赋诗作对,十五岁进入讲武堂,学习三载后东渡日本留学,先后就读于陆军东斌学校和高等警察学校。在此与孙中山、黄兴、宋教仁和谭人凤等革命党人相识,投身革命。光绪三十一年(19O5年)经黄兴、宋教仁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次年回国,投入徐锡麟部任团长。光绪三十三年七月六日参加徐锡麟部安庆起义。宣统三年(Ⅰ911年)四月参加广东黄花岗起义。同年五月回归故里,先后执教于武冈高等小学和宝庆中学。民国六年又弃教投军,参加西藏平叛斗争,在藏供职年余,受到民众拥戴,荣获万民伞两把,高脚牌八块。民国七年,参加湖南护法运动。民国十年,被授陆军少将军衔。民国十五年五月,因不满蒋介石擅权,解甲归里。
民国十六年,谢式楠用自已多年的积蓄和承办屠宰税的微薄收入,在谢氏宗祠内办起私立民化小学,入校学生,一律免费。学校还设奖学金,鼓励学生勤奋学习,教学质量居当地之冠,校誉日增,方园二十里许,特别是贫寒子弟争相来校就读。后来办学经费日拙,但他仍不改初衷,多方求供,继续开办。他办学多年,共负债稻谷七十余担,后由其子偿还。
谢式楠秉性耿直,嫉恶如仇,体恤民苦。早在平定西藏叛乱回家省亲期间,按照民意,报请上级,处决了横行乡里,欺压百姓,怙恶不俊的当地一大恶棍。弃官回乡后,曾利用自已的地位和声望与官府、豪绅周旋,保释过被诬告含冤入狱的谢后岳等多人出监。为使穷苦人免受抓丁之苦,在负担公差、徭役等方面,他总是巧妙地应对官府,以减轻人民负担。
民国二十八年一月十三日晚,谢式楠被地方黑恶势力雇暴徒杀害于黄桥镇三合馆,时年五十八岁。
(六):谢嵩
(1903一1937)
谢嵩,又名晓云,邵东县范家山镇上车桥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O3年)。家贫,八岁入私塾,十二岁辍学,十六岁学染工。民国十三年(1924年)投军,被编入国民革命军,民国十七年七月隨部参加平江起义,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是年八月,在队伍向井冈山转移途中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3月,谢嵩任红五军军部特务大队大队长,参加攻占江西安福、分宜、袁州等战斗,继而攻打通山、岳州、长沙。在进攻长沙小吴门的战斗中,指挥特务大队,以极小的代价,取得了战斗的胜利。1931年7月,谢嵩任红三军团十二团团长,在中央根据的五次反围剿作战中,率部历经数十战,给国民党军以沉重打击。1934年3月,谢嵩奉命在泰宁大洋嶂阻击国民党军掩护红军转移时,指挥两个连控制大洋嶂制高点,国民党军以265旅的全部兵力,在大炮掩护下,疯狂进攻。谢率部从侧翼猛烈反击,毙敌四百余人,缴获轻重机枪十余挺,步枪二百余支。战后,红三军团为此举行祝捷大会。同年四月,在东华山战斗中,国民党十九路军以三个团的兵力,在七架飞机掩护下,对谢嵩团阵地发起四次进攻,谢指挥十二团激战一天,阵地稳固,并缴获子弹一万余发。《红星报》对此以“英勇善战的十二团“为标题,赞扬这次战斗的胜利。五月上旬,谢奉命率部攻打饶家堡高地,仅一个晚上,击溃国民党军一个团,夺取了高地。中央军委授于谢嵩三等红星奖章。
长征前夕,谢嵩奉命率十二团向广东方向转移,引开国民党军,以利红军主力长征。任务完成后,及时赶上红军参加长征。在红军二渡赤水时,谢率十二团担任前卫任务。在攻打娄山关战斗中,击溃王家烈一个师,保护红军强渡乌江。
长征结束后,谢嵩调任陕甘省军事部参谋长。1935年12月,调任红二十九军副军长兼参谋长。因作战勇敢,指挥得当,后升任红二十九军军长。在军长任上,率领部队多次完成党中央、中央军委交付的作战任务,受到中央军委的通电表彰。1936年IO月25日,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亲切接见。
1937年1月,谢嵩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9月,分配到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工作,任该会抗日游击第一路纵队司令员。日军侵占太原后,谢嵩率部由太原转洪洞,途经临汾,因车祸负重伤,治疗无效,是年12月牺牲于绥德。年仅34岁。
(七):谢锦涛
(1914一1946)
谢锦涛,名梦奇,化名天羽,民国三年(1914年)生于今洞口县黄桥镇乔江村。先后就读于北大政治经济系、国民党中央军校十二期通讯科。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秋,谢锦涛任邵阳宝永师管区第十二新兵补训处民众训练科科长,他利用职务之便,积极支持“抗敌剧团"、“战地文工科”,推动邵阳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翌年,他四处奔走,筹办难民的生计。其时中共湖南省工委机关报《观察日报》组织义卖宣传,他捐献出珍藏的一只玉环,又动员妻子将祖母赠给的一对汉白玉手镯和耳环献出。他的这些举动,招致师管区政治部主任李友辛的疑忌,他因而被迫辞职。后去重庆中训团学习。民国二十九年(194O年)八月,被派到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分校(校址在武冈)任中校政治教官兼大队政治指导员。
此时,谢锦涛的思想日趋进步,他与谢姓族老商议,利用宗祠公产创办民化小学,集股创办武冈信托合作社、新生炼铁厂,为共产党的活动建立联络点和筹措经费。1941年12月,经刘布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秋,谢锦涛为反对校方克扣职员和眷属口粮而去职。后由中共地下组织授意,经人主荐,出任武冈县财政科长。到职不久,发觉县长李绮与县政府秘书、田粮处长合伙大肆贪污,他虚与委蛇,搜罗罪证。1943年初。谢锦涛将李等贪污罪行连同自已的“自白检举书"交由刘冠士赴省上告。李等三人被撤职查处。谢把任财政科长时筹集的所有款项全部交给中共组织,并动员妻子将家存的八两黄金和金项链卖掉,一起用来买枪支弹药,筹建抗日游击队。
1944年,以谢锦涛为司令、刘布谷为政治部主任的湘桂边区抗日游击队正式成立,以后逐步发展到一千多人,长短枪三百多支,编为三个支队,活跃于东安、新宁、武冈、全州等县。谢锦涛率领抗日游击队先后在孔明台、大庙口、井山边等地与日军进行了十余次战斗,击毙日军中佐吉田龙亚、小谷矶田以下官兵数十人。
1935年4月初,日军发动湘西会战时,谢锦涛领导抗日游击队,活动于荆竹、黄桥、邓家铺一带,打击日本侵略军。五月底石破刀寨一战,击毙日军五人,缴获步枪六支。
1946年春,谢锦涛遵照党组织指示,重返武冈发动武装起义,他以“武冈县东乡剿匪指挥部”的名义,组织起一支二百余人的革命武装队伍,活动于武冈东乡一带,向群众进行革命宣传,号召人民团结起来,推翻国民党政权,并惩处四名地主劣坤。武冈县县长张铭吾,急电国民党湖南省特种会报会钱柱湘,称谢“确系奸党,并非纯粹土匪”。钱即电复第六专员公署,专员公暑电令县府捉拿。是年四月,张铭吾主持召开“清剿会“,特召惯匪张云卿参加,策划由张匪部属头目孙忠诚、龙正卿携带轻机槍一挺,假意向谢锦涛投诚,约定四月三十日在紫阳乡观音岭收编,谢锦涛突遭埋伏路旁的匪徒袭击而罹难,牺牲时仅三十二岁。
(八):谢式安
(1889一1956)
谢式安,字斌丞,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生于武冈州黄桥铺(今洞口县黄桥镇乔江村)。
谢式安幼年家贫,聪慧好学。1912年毕业于湖南陆军学校,随即考入北京陆军军需学天是红尘岸校。1915年结业后分赴湖南见习。1916年谭延闿督湘,委任谢式安为上尉军需课员。1918年贺耀祖为旅长,委任谢为该旅少校参谋,后为中校参谋、军需监、少将兵站总监。北伐时,战功卓著。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谢式安目睹蒋介石背叛革命,惨杀共产党人,乃称病赴上海就医。蒋介石趁机以擅离职守之罪,撤销了谢的职务。
1932年,唐生智任国民党军事参议院院长,委任谢式安为军事参议。三年后,因不满蒋介石擅权,退役回长沙,集资办东成米厂。1938年,侵华日军南犯,谢率全家回乡避难。抗战胜利后,谢立即返长沙收回原有之房屋产业,恢复米厂。其时蒋介石发动内战,时局混乱,米厂濒临倒闭。1949年5月,蒋介石派白崇禧由武汉窜来长沙,控制程潜,镇压湖南和平解放运动。谢式安见此情景,遂于六月二十五日在长沙市商会召集和平解放湖南的第一次联席座谈会上,奋臂而起,痛贬时弊,怒斥孔祥熙、宋子文,声泪俱下,为民请愿。谢之发言于次日见报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1949年8月4日,长沙宣告和平解放,谢式安对程潜、陈明仁将军之明智果断和中共战略部署之英明正确深为赞佩,便代表长沙工商界去前线慰劳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起义官兵,并热情参与一系列迎接解放军的活动。9月,周恩来总理在武汉提出关于营救爱国将领杨虎城之任务,嘱程潜、贺耀祖推荐一名去执行营救任务之恰当人选。程、贺经再三研究,认为谢式安最合适。经周总理批准后,程潜从武汉回长沙密约谢至官邸,面授重任。谢欣然从命,持程、贺二位之密信,由二野五兵团派员护送,急赴贵阳,意在策动谷正伦部起义并营救杨虎城。因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神速,待谢历尽艰险到达目的地时,杨虎城已被国民党特务转移到重庆杀害。
营救杨虎城之事虽未成功,然谢式安老骥伏枥,报效革命,深得中共高层赏识。1949年12月20日,贵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苏振华亲自接见谢,设家宴招待。贵阳市党政领导有感于谢的爱国热忱,并鉴于谢在国民党及工商界有广泛影响,敦请谢为贵阳统战工作效力。谢慨然受命,尽力而为。谢留贵阳工作四个月,终因年老多病,由二野五兵团派人派车护送回长沙。
1951年,全国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时任长沙市公安局局长的王丕敏(三反运动中被揭发为大贪污犯),借镇反之机,威逼谢式安交大米五万公斤,谢据理力争,王索米未成,即挟嫌将谢逮捕入狱,并判徒刑三年。谢在狱中悲愤交加,卧病不起,1952年保外就医,终因病重医治无效,1956年IO月逝世于西安,享年67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湖南省军区复查,198o年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以《长法刑申字》423号刑事判决书宣布,撒销对谢式安的原判,恢复名誉。
(九):谢贯一
(1901一1976)
谢贯一:号国英,字育之,新邵县坪上人。1901年12月生。其父谢映星为清未秀才,教子有方,曾以诗教子。诗云:
不经磨炼不成才,
年少高官即祸胎,
寄语儿曹须记警,
吾家原是弱中来。
谢贯一兄弟三人,秉承父命,均刻苦学习,磨炼成才。兄谢国藻,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从事东洋义赈工作多年,为社会救济事业做出貢献。弟谢国藩,金陵大学农学士,一直在湖南省农业厅工作,为省内知名农业专家。谢贯一早年毕业于长沙雅礼大学,后留学美国密西根大学,专攻市政,获硕士学位。1928年回国,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及警官学校教官。1933年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南昌行营公暑监理处上校科长。
1936年,谢贯一任重庆行营第二厅少将组长,主管经济建设,曾大力兴办水利事业,使农田受益增产,后推广到西康、贵州等省,成绩斐然。时四川大旱成灾葛倩茹,他千方百计调运湘米济川亚伦卡特,活人无数。1938年,调任行营少将参议,出任乡政学院付院长兼贵州定番县县长,积极推广四川创办农田水利的经验,完成贵州第一水利灌溉工程,受益农田十万余亩,贵州省政府特将定番县改为惠水县,以纪念得水之惠。1944年,谢任贵州省第六行政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抗战胜利后,任善后救济总暑广西分署付署长。他深入灾区,主持救济,一面发放急赈,一面倡办耕赈,为减轻人民痛苦,克尽已力。1946年,调任军事委员会西昌行辕第三处中将处长,主管经济建设,时淮河流域水灾严重,他出任善后救济总暑安徽副暑长,主持皖北救济工作。据当时调查,该地灾民二百四十余万人,他在发放急赈时木村沙织,与水利部淮堤复工局合作,以工代赈,指挥抢修淮堤五百余公里,减轻了淮河水患。
1949年,陈诚任台湾省长,电调谢贯一任基隆市市长。后市长改由民选,他三度获胜,连任市长达十一年。196o年6月,聘为台湾当局国民党中央设计考核委员会委员,兼任台湾当局美援运用委员会工业发展投资研究小组顾问。1963年9月,协助规划台湾全省工业区59处。1966年9月任高雄加工出口区管理处处长,吸引七十余家外资进加工出口区设厂,发展台湾经济,促进外销,增加劳务输出,创造就业机会。
谢贯一于1976年4月逝世于美国,享年75岁。
(十):谢德风
(1906一1980)
谢德风:新邵县坪上人,1906年4月生。1924年毕业于长沙雅礼中学,随即考入复旦大学史学系,兼修英语,进入四年级时又考入东吳大学法学院。1928年,在复旦外文系和史学系毕业,获英文专业和史学专业双科学位,旋即考入复旦大学史学研究院。1930年上期同时毕业于复旦研究院和东吴法学院。他以一人同时上两大学、攻三系,获三学位而在青年学生中崭露头角。
1931年,谢德风留复旦任历史系与外文系助教,很快升任讲师、付教授。他与余秋等三人合译了《欧州近代史》,翻译工作主要由他完成。
抗日战争时期,复旦西迁庐山,谢回到家乡,当时由长沙迁蓝田的学校争相聘任,先后在大麓中学、文艺中学任教。1945一46年,任家乡同大中学主事、校长。1946年10月,由湖大肖监秋推荐,任湖大外文系付教授、基础教研室主任,1951年升教授,1953年院系调整时,任湖南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解放初期,高等院校师资不足,他除在历史系授课外,还在教师进修学院授课。他还挤出时间,编写了一部六十多万字的《世界古代史讲义》,该讲义质量高,体例有独创,1956年被推荐为高等院校交流教材,深受同行赞誉。
1956年,谢德风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7年,他与皮名举、雷敢等五教授被错划为右派,被强迫劳动改造。他虽处逆境却豁达大度,利用劳动余暇,翻译六十多万字的《伯罗奔撒战争史》和八十多万字的《罗马史》。1960年,他重新走上讲台,一面为历史系学生讲授世界古代史,一面为师院的助教讲授英语并继续翻译西方古典文学名著。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他的夫人被赶回家乡坪上,孩子都下放靖县农村插队落户,他本人被关进牛棚。文化大革命后,他重回学校,如饥似渴地学习和工作,翻译了美国汤普生的《历史著作史》、英首相邱吉尔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979年在长春召开的中国古代史学会上,被选为该学会顾问。
谢德风毕生从事高等教育,长于古典英语,为商务印书馆之特约编审。几十年来,他的译著达四百多万字,在世界古代史文献的翻译介绍方面,做出卓越貢献。他的名字被列入《中国翻译家辞典》。1980年12月9日,他伏案工作,因心肌梗塞,在工作椅上去世,享年74岁。
(十一):谢玉元
(1906一1983)
谢玉元,新邵县小塘乡人,1906年4月生。谢玉元自幼聪敏过人,十五岁学木匠,专攻花凿,勤学苦练,技朮精湛,风格典雅。毕生从事雕刻,技冠一时。
三十年代,谢玉元就业于武冈,他雕刻的宁波床、花板床,制作精巧,工艺超群。武冈县三十六家木业铺,有二十多家骋请谢玉元当花雕师傅,专门从事成品加工雕饰。凡通过谢玉元修饰的成品,质量即大有提高。六十年代,武冈县木工厂作出口竹木工艺品,谢玉元创作的竹雕品帽简、笔筒,木雕品花鸟、寿星、太公钓魚等作品,造型独特,雄奇清丽,深受外商赞赏。他和杨远来合作的立体浮雕龙柱,高1、8米,直径38公分,被誉为巧夺天工的珍品。他与木工厂师傅雕刻窗花三千多平方米,每平方米售价10美元,他所创作的大型精雕狮,高1、92米,宽0、7米,长1、1米,每只售价1100美元,产品远销欧美和南洋等地。
七十年代,谢玉元参加修复邵阳市水府庙和双清公园工程。他雕刻的“狮子哺崽"、“双龙抢宝“、“丹凤朝阳”等作品,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谢玉元于1983年逝世,享年77岁。
(十二):谢祚永
(19O3一1985)
谢祚永,新邵县坪上人,1903年5月生。1925年毕业于长沙雅礼中学,翌年留学美国,专攻有机化学,先后获密西根大学硕士及俄亥俄大学博士学位。他的“在三氧化铝的存在下脂肪族醇和芳香族化合物的缩合“的论文,填补了当时世界上有机合成化学上的一项空白,荣获美国科学促进会的金钥匙,因而一举成名。
1935年回国后,任塘沽黄海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七、七"事变后,任重庆西南化学联合工业研究社副社长。1940年,应湘雅医学院(现湖南省医科大学)院长之聘,任化学教授。不久,因日军入侵,学校西迁贵阳,在极度艰苦的条件下,谢祚永担负起化学科的全部课程,并兼任物理、生物、生理三个科的主任。当时,学生大都来自沦陷区或作战区,经济来源断绝,无法坚持学习。学院为解决学生的失学问题,成立贷金机构,又由谢祚永主持,筹措资金,审发贷款,使不少学生免于失学。
1955年学院决定增开物理化学、胶体化学新课程,指定谢祚永筹建新教研组,在无教师、无教材、无设备,一切从零开始的情况下,他知难而知,采取派人外出进修、组织编写教材和筹建实验室等齐头并进的办法,按期完成组建工作并按时开课。国家卫生部为了统一全国院校的有机化学教材,邀请全国有关教授专家共同编写《有机化学》。该书由施嘉钟主编,谢祚永审核。
谢祚永精通英语,又通德、法丶日、俄等国文字,学识渊博,在科学传播方面,多有貢献。在培养医务人才上,功勋卓著。先后任湖南省化学化工学会常务理事、省职称评审委员多年。1985年去世,享年82岁。
(十三):谢希韫
(1904一1985)
谢希韫,女,1904年生于今洞口县渣坪乡客溪村。1922年考入宝庆爱莲女子师范学校,在进步教师引导下,从事反军阀、迎北伐等革命活动。192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7月被中共党组织派往唐生智的第八军政治讲习所学习,,8月结业。时值国共合作,中共湖南省委派她担任国民党武冈县党部妇女委员,发展了邓成云、刘云龙等十余名共产党员。当年11月,成立中共武冈县特别支部,谢任支部书记。在特支领导下,工农运动、妇女运动在全县如火如荼开展,农民协会在各地相继成立。1927年,公开处决了民愤极大的劣坤傅雨民。马日事变前夕,山门一带的土豪劣坤,为了给傅雨民报仇,利用地界纠纷,组织大批群众,企图武装进攻智胜乡农会。谢希韫只身前往,临危不惧,面对受蒙蔽的武装群众慷慨陈词,及时粉碎了坏人的阴谋。
马日事变后,谢与中共党组织失去联系,化名梅英,辗转避难于隆回黑山岗,湖北武汉、黄冈县等地十余年。1938年回到隆回金石桥,先在冠群小学、三乡联立小学任教,向学生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抗战胜利后,组织信义励学会,辅导青年学生学习鲁迅、郭沫若等人的著作。湖南和平解放前夕,组织青年在水车、金石桥、黄金井、东风等地张贴标语,把中国共产党党旗插上隆中乡公所大门,迎接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谢希韫受中共党组织派遣接管新隆中学,出任副校长,后因病在家休养。1954年后,谢又在岩口、马过桥、花园、金石桥小学任教,1962年退休。
“文化大革命"中,谢希韫受到不公正待遇,但他不卑不亢,继续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积极从事公益事业,受到当地群众爱戴。1983年3月,在她即将步入八十高龄时,党组织重新吸收她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85年病故,享年81岁。
(十四):谢高发
(1900一1982)
谢高发,女,1900年生,九岁做童养媳,二十九岁时与夫从双丰逃荒至新宁县城,投靠于一家染坊做工,七个女儿,六个夭折。1946年,夫病故,谢高发单身带着五岁的儿子良玉,给人洗衣,或乞讨度日。解放后,落户新宁县浮桥乡白公渡。
1951年土地改革,谢高发分得田地、房屋,满怀翻身后的喜悦,带头破旧,下水田,能犁会耙。1952年率先成立农业生产互助组,任组长。带领组员,互相帮助,精耕细作,推广农业生产新技术,当年夺得亩产稻谷四百多公斤的高产量。是年冬,组织二十八个妇女苦干四个月,挖出一口六分面积的新塘,当年被评为县劳动模范。1953年,国家实行粮食统购统销,谢高发在全县动员大会上表示:翻身不忘党,丰产不忘国。回家后,即送爱国粮七百公斤酒井朝香,人平居全县之冠,又一次评为县劳动模范,同时被评为邵阳地区、湖南省农业劳动模范。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9年冬季征兵,谢高发毅然将自已唯一的儿子送去应征,亲友劝她,年近花甲,留儿养老。她说:有国才有家,我的儿子不去,谁去?儿子入伍后,生产队按政策补助工分,她婉言谢绝。
1963年大旱,生产队见谢年老,未安排她参加抗旱,谢找上队长请战,六十三岁的她,与青壮年一样,四十九个日夜战斗在抗旱一线。
建国后,谢高发先后十八次被评为县、地区和省劳动模范、模范军属和先进工作者。连续当选五届县人大代表和三届省人大代表。1963年,中共新宁县委将谢高发的优秀事迹整理发至全县,号召全县人民向她学习。
谢高发于1982年病故,享年82岁。
(十五):谢璞
(1932一2018)
谢璞,1932年生,洞口人,中共党员,著名作家,一级文学创作职称。1956年进入中国作协文学讲习所学习,195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湖南省第三届和第五届人大代表。曾为省文联执行主席、省作协名誉主席、省政协十届常委,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先后出版长篇小说《海哥和“狐狸精“》、《从摆子寨逃出来的孩子》,中短篇小说集《二月兰》、《血牡丹》、《谢璞散文集》。1992年创办了《小天使报》。其小说《芦芦……》译成英、法文在国外发行,《信誓且旦》1981年获省政府颁发的文学奖,《竹蛙》和《忆怪集》均获全国儿童文学奖。1989年担任中国作家代表团团长出访缅甸。
2O18年3月逝世,享年86岁。
(十六)谢玉堂
(1937一一)
谢玉堂:邵阳县谷州人,1937年生,1960年毕业于武汉邮电学院。1986年始任邮电部激光通讯研究所所长、教授、高级工程师,武汉大学客座教授。谢玉堂一直从事数学通讯和光通讯的研究,是多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参加者和主要组织者,这些项目先后多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邮电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1年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光通巩新方案,迅速占领了国内市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他领导的激光通讯研究所是国家激光通讯系统的研究基地和产业基地,是该领域的国家高科技项目(863项目)和国家重点攻关项目的主要承担者。
1988年获“国家有突出貢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1年始获国家特殊津贴。
(十七):谢沅清
(1932一一)
谢沅清,新邵人,1932年生,1955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电信系,分配至武汉电信局工作。1956年调北京邮电大学(原名北京邮电学院),先后任该校教授、教材建设委员会第一副主任,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兼职教授,全国高校电子类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等职。他编著了《模拟集成电路应用》、《模拟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和《模拟电子线路》等十一部教材与教学参考书,其中一部被列为中国优秀科技图书,两部被推荐为高校教材。主编了《电子电路丛书》一套七本。
曾获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各一项、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十八):谢佑卿
(1937一一)
谢佑卿,邵阳市城区人,1937年生。1960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中南工大前身),留院工作,历任助教、讲师、付教授,1986年晋升为教授。1988一1989年以访问学者身份出访美国。他是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聘请的重大项目“材料表面和界面研究”的评审专家。曾先后在《中国科学》等刋物上发表论文四十多篇,创建了“纯金属原子理论”和“合金特征晶体理论”,《架空输电线自动防冻的研究》获全国科学大会奖。曾为中南工大复合材料专业教研室副主任,民盟中央委员,民盟湖南省委主委,政协湖南省第七届委员会副主席,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十九):谢征勋
(1928一一)
谢征勋,新邵人,1928年生。1952年毕业于前国立西北工学院土木系,分配到煤炭部基建总局工作,参加过北京市、邯郸市的部分工程建设,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北京市社会主义建设青年积极分子、邯郸市模范共产党员称号。1959年经中组部选调核工业部,先后参加了新疆核基地、江西核基地、仪征大化纤、大亚湾核电站等工程建设,获国防科委颁发的荣誉证书。1982年晋升高级工程师,1987年晋升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先后在国内外建设技朮专刋上发表专业论文70余篇。1988年退居海南,先后主持完成过多项工程,多次获海南省建设厅及省学术嘉奖。曾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结构可靠度委员会委员、海南省土木建筑学会施工学朮委员会委员、中国基建优化研究会房地产优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海口市建筑质量监督站顾问等职。
(二十):谢成德
(1931一一)
谢成德,邵阳县人,1931年生,195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学院经济系银行专业,先后在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中周银行汉口分行工作。1980年调高校任教,曾为武汉大学教授、武汉大学经济学院国际金融教研室主任、武汉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主要兼职有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理事、湖北省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人民政府特邀审计员等。他撰写的《国际金融实务》一书,武大指定为选修课教材。1990年参加“中国一欧州经济共同体国际经济研讨会“,宣读了题为《欧州统一大市场建设中金融领域的变革及其影响》的论文,被收入论文专揖和“当代中国金融文库",撰写有《美国货币金融政策调整与我国金融政策选择》等十多篇学术论文,分别在《世界经济》、《国际贸易》等刋物上发表。《国际金融实务》被评为武汉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个人被评为武汉大学优秀教师。
(二十一):謝克中
(1936一一)
谢克中:新邵人,1936年生,195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分配在核工业部大学任教,1971年调中南工业大学计算机系任讲师。198o年去加拿大任访问学者三年,1985年破格提升为正教授,系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著有《广大逆矩阵》等书,发表学朮论文三十余篇,独自创造发明了“谢氏计算机压缩精密通用汉字发生器"、“谢氏汉字输入法”。前者已获专利并大规模生产应用。国内新华社等三十多家新闻单位及香港《经济日报》、加拿大《华侨时报》均相继做了报导。其研究成果,在北京首届国际发明展览会、广州国际专利技朮与设备展览会、长沙首届发明展览会分别获银牌奖、一等奖。又分别获国家教委、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南优秀专业工作者的称号。谢克中多次赴美国、新加坡讲学,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及洽谈技朮合作。
(二十二):谢国涛
(1931一一)
谢国涛,新邵县人,1931年生,1953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土木系,先后在轻工、铁道、煤炭部属设计院工作,历任设计院主任工程师、总工程师。1985年调广州穗美工程承包公司任部门经理兼总工程师、副总经理。1989年被能源部评为成绩优异的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谢国涛在任职期间,由于设计精确,为国家节省资金五千万元以上。1957年以铁道部专家工作组成员身份参加援助蒙古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1983年为平朔露天煤矿设计去美国考察、谈判,并参加中美双方联合设计工作。1992年退休,受聘于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广州华美建设开发公司,任副总工程师。
(二十三):谢彦伟
(1930一一)
谢彦伟:邵东县人,1930年生,1955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1987年为湖南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学报编辑部主任、系主任、付校长,中国热气研究会付主任。他曾领导斯特林发动机研究室,承担国家科委下达的科研项目,使湖大对斯特林发动机的研究与上海同居国内前列。在第二至第四届国际斯特林发动机学朮会议上,宣读和发表论文多篇。他对发动机的传热和热负荷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撰有《内燃机汽缸内的瞬时换热系数》等论文。著有《传热学》、《发动机的传热与热负荷》、《斯特林发动机的燃烧系统和换热系统》等专著。翻译的专著有《增压汽车拖拉机发动机》(与人合作)。谢兼文理,擅诗词,为湖南省书院研究会会长、湖南诗词协会付会长,在国内近二十家诗刋上发表诗词,著有《潇湘诗草》、《魏源诗作中的时代精神》等著作。
(二十四);谢凱南
(1934一一)
谢凯南,湖南邵东县人,1934年生,,1960年北京体育学院球类系毕业后,长期在《中国体育》杂志社从事记者、编辑工作。参加过一系列国内外举行的重大比赛的新闻报导工作,先后为中央和地方报纸、杂志、电台撰写了上千篇篮球比赛方面的特写、述评和人物通讯。先后到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俄罗斯和香港等地考察、采访。1990年出版专著《篮球趣史》(与人合写)。曾为《中国体育》报社球类编辑部主任,1990年升为高级编辑(正教授),《中国篮球》杂志收有小传。国家高级专业技朮职称评委。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二十五);谢大雄
(1964一一)
谢大雄,邵阳县谷州人,1964年生,1988年6月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应用力学专业,获硕士学位。1988年6月至1990年12月,在南京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系理论力学教研室从事教学工作,历任付主任、主任。1990年12月至1994年6月,任南京理工大学华屹科技公司副总经理。1994年6月起,进入中兴通巩工作,先后从事大型程控交换机、数字蜂窝移动通讯系统的开发研究工作。2004年起任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执行副总裁,主要参与大型程控交换机的研发工作。从此,谢大雄带领全体研发人员克服了重重困难,以令美国高通公司吃惊的速度和效率,率先开发成功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从移动交换到基站的全套产品,填补了我国商用CDMA产品的空白,使中兴通讯成为国产CDMA第一品牌。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定份额,还大举出口印度、巴基斯坦、俄罗斯和巴西等国家。2005年,谢大雄被评选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863项目带头人、信息产业部通讯科技委专家组成员,灵芝孢子粉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并被推举为国家工程院院士候选人。
(二十六)、谢扬标
《邵阳日报》二O一八年五月十四日报道:五月十一日,洞口县黄桥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黄桥镇司法所所长谢扬标被授予“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这是谢扬标个人第六次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
一九八八年,时年二十三岁的谢扬标开始在黄桥镇从事司法、人民调解工作。黄桥镇地处洞口、隆回、武冈三县(市)交界处,社情相对复杂,矛盾纠纷众多。参加工作不到一年,善于总结工作经验的谢扬标探索出了“四小时最佳调解时机”的规律,即案发后四个小时以内,是最佳调解时机,错过这个时间段,就需要花费成倍的时间和精力才能争取到同样的调解效果。
“矛盾纠纷发生后,大部分当事人都有一定的悔意,这时只要有人及时将双方情绪稳定下来进行协商,调解就成功了一半。"谢扬标说:在这一规律的指导下,他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调解现场。三十年来,他带领镇调解委员会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六千余起,防止矛盾激化近千起,防止群体性械斗和上访千余起,辖区内无一起矛盾纠纷上交,无一起民转刑案件发生,无一起安置帮教人员重新犯罪。
二0一五年十月,谢扬标年仅三十岁的独子不幸离世。听说镇上发生一名村民饮酒至死的纠纷,还沉浸在悲痛之中的他,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成功化解了这起纠纷。
调解疑难复杂纠纷最能体現基层人民调解员的担当和情怀。面对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一道道调解难题,谢扬标总是心甘情愿做化解矛盾的“和事佬”,做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压舱石”。为了一对因感情不和而闹离婚的夫妻,他曾经历时两年重生工业帝国,数十次上门苦口婆心做工作,终于促成双方重归于好;为了一名被五个子女遗弃的老人,他曾经花了大半年时间,辗转五个省(区),找到老人的子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促成老人瞻养和护理问题的圆满解决。
党和国家没有忘记长期守护一方安宁的谢扬标。二00五年至二0一八年,谢扬标个人分别被授予“全国标兵人民调解员"、“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全国从事信访工作二十五年以上先进个人"、“全国模范司法所长"、“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等六个国家级荣誉称号。二0一五年十一月,谢扬标担任所长的黄桥司法所还被授予“全国先进司法所"荣誉称号。
(全文完)
汇编作者:湖南邵阳谢顺明
二〇一八年八月二十五日
鸣谢汇编作者湖南谢顺明供稿
备注:不完善处到文结尾留言
刊发:公众号●谢姓文化中心
本平台功能简介
传承宝树文化提高谢姓素质
各地宗亲祭祖及宗亲会交流
谢氏书画书法诗词歌曲展现
各地孝子孝媳优秀学子表彰
与谢有关的可以在这里展示
投稿邮箱:hrhm888@qq.com
联系微信号:1126473401
全文详见:https://p66p.cn/1240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