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老师有话说|小儿积食发烧怎么办?-优贝康小儿推拿在宝宝的常见病中,孩子发烧是最让家长坐立不安的。孩子发烧的原因有很多,比较常见的有两
明星老师有话说|小儿积食发烧怎么办?-优贝康小儿推拿
在宝宝的常见病中,孩子发烧是最让家长坐立不安的。孩子发烧的原因有很多,比较常见的有两个:一是外感,即风寒或风热(细菌,病毒感染)等,二是积食。
“
积食发烧就是孩子吃的太多了,太好了,太杂了,超过了脾胃的运动能力曹吉利,导致脾胃运化失常,饮食积在肠胃中,积郁而化热,身体难以忍受煎熬而表现出发烧的症状。
现在不少的家长觉得爱孩子,就是要把他最喜欢吃的东西提供给他,让孩子吃个够,或者认为没有肉,蛋,奶,水果就会缺营养,殊不知这样的观念和行为很容易让孩子积食永久勾玉卡,孩子积食了,如果不及时解决,很容易引起发烧,积食导致的发烧,在孩子发烧中的比例还是比较高的。
”
如何判断出孩子的发烧时积食引起的呢?积食发烧都有什么症状呢?
1、孩子发烧,发烧前有饮食不节的历史,比如吃了大鱼大肉,煎炸,甜食,吃的过饱(尤其是晚餐吃的过多)。
2、孩子有口臭,舌苔厚,大便干燥或者大便稀溏恶臭,腹胀,厌食等积食的表现。
3、积食发烧温度可高,可低,常有手心热,肚皮发热(肚皮摸上去比身体其他部位温度高)的现象。
4、可能伴有流鼻涕,咽痛,咳嗽等症状,积食产生内热,身体的蒸汽下降,这时孩子很容易遭受外邪发生外感,尤其是积食兼有外感的发烧,这时如果不及时处理孩子体内的积食,往往高烧难退,甚至输液的几天都很难退热。
5、有些孩子感冒发烧,吃退烧药,退热不到几个小时就又烧起来,吃抗生素,输液也是效果不佳,烧就是不退临风春。这样的情况下官晶晶微博,很多事因为孩子的肠胃中有积滞毒婚,这时候只要给孩子推拿排除体内的积食,热很快就会退,伴随的咳嗽,咯痰都会迎刃而解。
小儿积食推拿手法是怎么样的?相信很多父母都遇见过小儿积食这个现象,为此有的父母马上给孩子吃药,事实上,宝宝积食也可以通过推拿手法进行缓解哦,具体怎么做呢?今天就在此为大家介绍小儿积食推拿手法供广大父母参考。
1 、清大肠经(3分钟)
位置:位于食指桡侧面章硕,食指间至虎口成一条直线。 手法:用一只手托住孩子的手掌,暴露桡侧缘,然后用另一只手的拇指螺纹面从孩子手掌虎口推向食指指尖容永道。 作用: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多用于治疗便秘、食积等症。
鞠倩伟2 、揉板门(5分钟)
位置:板门位置在拇指下素慧容。 手法:掌面大鱼际肌之中点,重按有
酸麻感,为胃全息反应点。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滞,多用于防治食积、腹胀、食欲不振。
3 、推四横纹(3分钟)
位置:四横纹位于四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手法:用拇指桡侧缘或食、中指螺纹面,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称为推法,为改善积食等问题的要穴之一。
4、清天河水(3分钟)
位置:天河水位于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泽)成一直线。 手法:用一只手握住孩子的手腕韩家淮,使其掌心向上,然后用中指、食指指腹自孩子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直推,推的方向一定是从腕到肘赵逸岚,不可反向操作! 作用:清天河可清热解表,泻心火等,为常用小儿推拿穴位之一。
5、掐四横缝 (5分钟)
位置:四横纹在手掌面,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注:“指间关节”即指骨与指骨之间形成的关节)。 作用:理中行气,化积消胀,退热除烦。四缝也为消化类的常用穴位之一。
6、下推七节骨(3分钟)
位置:该穴位于腰骶正中, 第4腰椎至尾椎成一直线。 手法:用一手拇指或者食指、中指外侧缘自上而下直推,约100-300次。 作用:向上推温阳止泻蛮荒纪年,并治脱肛;向下推治便秘等症。
7 、分腹阴阳(5分钟)
位置:腹阴阳即两肋弓下缘(也可以说是自中脘到脐) 手法:用双手拇指自剑突下分别沿肋弓下缘或中脘到脐,向两旁分推。 作用:健脾和胃,理气消食,多用于防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烦躁不安、夜啼等症澳康达郑乐琪。
注意事项
如果孩子烧退了,食欲也恢复了,这时千万注意不要给孩子大开吃戒,如果又吃多了,孩子很容易病情出现反复,甚至比之前更严重,中医叫做“食复”。所以,孩子病好了之后再保持五至7天的饮食调护。 中医认为脾常不足,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营养物质,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发育迅速,生机旺盛,对营养物理的需求比成人相对较多,但是其脾胃薄弱,消化能力较差,饮食稍增便极易引起运化功能失常,加上小儿饮食不能自节,就更容易为饮食所伤,因此,饮食尤需注意。
”
本期优贝康明星老师:易姗
——高级保健按摩师
高级小儿推拿师
优贝康健康顾问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康复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小儿推拿工作,对小朋友非常有爱心和耐心 叶山润子,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于小儿感冒、发热、便秘、积食、厌食、发育迟缓等。倡导以养代治真燐月,让小儿少生病、少吃药、曾强小儿体质,让宝贝身心健康
优贝康
呵护宝贝健康
从未如此简单
点击原文查看《食膳养生|小儿暑热饮食保健》
全文详见:https://p66p.cn/11219.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