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晓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浏览: 176

明朝四绝才子|文徵明的成长史-书画论坛导读: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诗宗白居易、苏轼,?


明朝四绝才子|文徵明的成长史-书画论坛

导读: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文徵明:
(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名壁,字徵明,更字徵仲,号衡山居士,江苏长洲(今苏州)人,生于一个武官家庭。文征明小时候生性迟钝但是为人忠厚。
|童年迟语|
文徵明小时候长得又瘦又小,一副病兮兮营养不良的样子,而且反应也很迟钝,都五六岁了还站不稳,到七八岁时,还不会说话,但父亲文林认为他会大器晚成。
一转眼文徵明已经10岁,10岁生日后的一天,文徵明第一次开口说话。从此以后,文徵明仿佛变了个人。以前那个只会比比画画,整天咿咿呀呀、呆头呆脑的文徵明不见了。一个能说会道、聪明过人而且过目不忘的文徵明出现在人们面前。文徵明会说话后一天比一天聪明,父亲决定重点培养他。
|诗文同进|
父亲延请自己的朋友吴宽教他文学,吴宽是成化壬辰科状元,官至礼部尚书,死后谥“文定”,是位博览群书,兼工书法,行履高洁的名士。
1489年请沈周教他绘画,周刚开始不希望文征明因为绘画妨碍了他的科举大业,但是最终还是倾尽全力将所有的画艺教授给他;并且非常喜欢和器重他。1491年请李应祯教他书法。李应祯是景泰四年的举人,秉性耿直,喜欢当面指出他人的过错。他博古好学,文辞简捷,篆书、楷书俱佳。
这些人既是文林的朋友,更是当时的一代才俊。在这些吴中才俊的训教下,聪明的文徵明很快就在诗、书、画方面小有名气,但他却不喜欢钻研那借以猎取功名的八股程式文字,而喜欢读《左传》、《史记》、《汉书》及古代和当时的名人文集。他显然是受到三位老师的影响,对功名利禄不屑一顾,对自然的真趣却情有独钟。
文徵明19岁时与祝允明、唐伯虎、都穆等人经常聚在一起高谈阔论,互相探讨书中疑义,有时甚至累日不休。他们一起倡导偏好古文词的风尚,与当时前后七子的复古运动不谋而台,体现出年轻人不满足于现实,积圾要求变革的进取精神。但是,文徵明他们的所作所为却被郡学中的诸生视为不务正业,更为那些终日里装腔作势、喜欢标榜自己的道学家视为“离经叛道”的狂生。
|屡试不中|
文徵明对科举考试不抱好感,并且生性淡泊,不求闻达。但是,身在封建大家庭之中,又是诗礼传家的文家,文徵明无法逃避家庭的束缚,只能秉承父命,专心攻读八股文法,准备走科举之路,求取功名。这是文徵明极不情愿的,也是违背他“狂生”初衷的。但因为在他所处的时代,毕竟功名代表着人生的最高价值,不获取功名就意味着人生的失败。功名对读书人来讲,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装饰品,也是他们的唯一出路,孜孜不倦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有朝一日通过科举考试求得一官半职,从而光宗耀祖,荣耀门楣,而作为中华文化渊薮的吴地蔡念慈,此风更盛。
文徵明就这样在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下,26岁时走上了科考之路。
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29岁的文徵明与好友唐寅等人又一起赴乡试,结果唐寅高中为解元,而文微明却再一次名落孙山。此时正在温州任知府的文林知道后,马上写信安慰他:“我儿他日成就,不是寅所能及者。”可见文林这位仕途“老进士”对儿子寄望之深,甚至达到贬损他人的地步。遗憾的是文林并没有见到自己的预言实现就病故在温州知府任上,那一年文微明30岁。
从1495年到1522年,文徵明九赴乡试,九尝失败苦果,始终是个秀才而没有中举天天书吧。这二十几年的科场之路、把文徵明从一个意气风发以“狂生”闻名的青年,潘粤明和董洁摔打成两髦飞霜的老者。
文徵明的屡试不中,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他内心的不想为而又不得不为的矛盾造成的。曾经有好友劝他说:“以你的才华,作应试之文应是没什么问题的,你为什么不先把注意力放在科举功名上,等考中进士后,再钻研你所喜欢的古文呢?”这种圆通的设想照顾到了他对所喜爱的古文的研究,又顾全了他的面子,所以,文徵明是愿意接受的,但也酿成了他的九试不中的人生悲剧。
|入仕三年|
文微明52岁时,父亲的生前好友林俊被朝廷重新起用,进京赴任路过苏洲时邀文徵明舟中相见。一叙谈,林俊就为文徵明的才华所倾倒,分手后林俊急忙写信给时任工部尚书兼领苏松水利的李充嗣,请他向朝廷举荐文徵明。
根据李充嗣的举荐,再加上林俊在吏部的斡旋,文徵明被授翰林院待诏。至此,54岁的文徵明在经历了大半生的奔波劳碌后,终于通过别人举荐,未经科举之路而走上了仕途,也算是不辜负他父亲文林生前对他的厚望了。
翰林院是文学之士荟萃的地方,翰林们都是科甲出身,起初众人对连举人身份都没有而以生员身份授九品待诏官职的文徵明很是看不起,认为他是走了大官的门路前来混饭吃的。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后,众人对他的才学大为钦佩,为他屡试不中而抱怨。因此,尽管文徵明的官职卑小,但和众人相处得也算融洽姬恋无双。
也许是命运的有意安排,在科场被捉弄了二十多年后,刚踏入仕途又迎来晦气之运。被文徵明接上嘉靖初年那场惊心动魄的“大礼”风波,在这场风波中刚入仕不久的文徵明是站在大多数人立场上持“皇叔父”观点的,只因跌伤了左臂,一直请病假休养,才幸免于难。经历了这场风波后,再加上他不是科甲出身,在进士成堆、状元成行的翰林院里,尽管歧视他的人因他的才学纷纷另眼相看,但狷介的性格仍使文徵明感到不自在,认为还是洁身引去为好。于是,一连上了三道请求致仕的奏疏王今心,终于受到批准。获准辞呈后,文徵明顾不得天寒地冻即刻起程还家,这一天是嘉靖五年(1526年)十月十日。三年的仕途就这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地结束了。
|闲云野鹤|
57岁的文徵明结束了短暂而不自在的仕途生活,回到了苏州老家,开始与翰墨为友、诗画为伴的悠闲生活,这是他所最喜欢的。没有官场尔虞我诈的争斗,没有诸事的羁绊。有的是青山绿水的畅游之乐,有的是三五好友诗文唱和的欢悦。文徵明再—次找到了当年“狂生”的感觉,由衷地体味到居家比居官好。
从57岁致仕还家到89岁去世的三十多年里,文徵明都是在这种心情舒畅的境况中度过的。那疲于奔命科场而求取功名的形象没有了,“狂生”本性融合人生阅历锤炼的文徵明出现在世人面前。可惜的是当年的好友祝允明、唐寅等都已先后辞世,更多的是像他当年一样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上门求教。
文徵明致仕后的二十几年过着“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式的生活。“竹符调水”的故事就是他闲云野鹤寓公形象的真实写照。
苏州名流王献臣与致仕还家的文徵明往来甚密。王献臣建成拙政园后更是经常邀请文徵明到园中畅饮、游玩。园中那美丽的景色更使文徵明流连忘返,因此在他的诗、书、画中都有拙政园的影子,拙政园成了他创作的蓝本。他所书的《千字文》被置在西部水廊内,是他80岁时所作的蝇头小楷,书法高超,笔势空灵飞动,艺术风格同拙政园的典雅有机融合在一起,使名人、名园、名书、名画交相辉映,熠熠生辉。
可见退居林下的文徵明已彻底从追求功名的尴尬束缚中解脱出来,纵情于书画诗文与山水间了,每天随心所欲地读着自己喜欢的书,做着自己愿意做的事,游览灵山秀水,靠自己的润笔收入足够家用。
1559年2月20日,文徵明为御史严杰他母亲书写墓志铭,写着写着略觉疲倦不适,90岁的文徵明就这样执笔而逝。他死后名流绅士公议私谥他为“贞宪先生”。
文徵明作品欣赏
1.《古松图》 高126宽25厘米

2.《归去来兮辞》页,楷书,纵13.7cm,横16.1cm

3.《枯木疏篁图》轴,纵88.2cm,横47.8cm

4.《列岫楼夏宴图》 手卷

5.《临流观瀑》 扇面

6.《横塘图》册页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7.《红杏湖石图》扇页,金笺,墨笔,纵18.5cm,横51.5cm

8.《临溪幽赏图》立轴,纵127.8厘米,横50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9.《积雨连村图》立轴,纵87.9厘米,横29.1厘米。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10.《陋室铭》轴,行书,纵57cm,横31.3cm

11.《绿荫草堂图》

12.《曲港归舟图》轴,纵115cm,横33.6cm

13.《茅亭挥尘图》

14.《山水诗画册》

15.《山水诗画册》

16.《七律》轴,纸本,行书,纵141.8cm,横68.8cm

17.《千林曳杖图》立轴,纵35.3厘米,横2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18.《山水图》扇面,纸本,设色,纵16.1厘米,横46.7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9.《秋山论道图》
20.《石湖图》纸本,设色,现藏故宫博物院

21.《霜柯竹石图》立轴,纵76.9厘米,横30.7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22.《送潞南公祖先生述职词》轴,绢本,行楷书,纵171.8cm,横83.3cm

23.《万壑松风图》 立轴

24.《五律诗》轴莱芜二妮子,纸本,行书,纵131.5cm,横63.5cm

25.《溪桥策杖图》轴,纸本,墨笔,纵95.8cm,横48.7cm

26.《溪山幽居图》纸本,87.5cm×27.3cm,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27.《湘君湘夫人图》轴,明,文徵明作,纸本,淡设色,纵100.8cm,横35.6cm

28.《云壑观泉图》嘉靖辛卯(1531年)作

29.《张梅雪寿诗》轴,纸本,行书,纵137cm,横67.3cm

30.《拙政园八景》

31.《千岩竞秀轴》132.6x34cm王力维,全幅62cm,81岁作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32. 青绿山水

33.仿古山水

34.《山林访友》
35.《湖舍访友》

36.《菊花竹石图》

37.《枯木竹石》 1541年作

38.山水立轴 纳尔逊博物馆藏

39.山水图

40.山庄客至图

41.食盈丰收图

42.松窗烟霞图

43.《松下听泉》

44. 《松壑高逸》

45.《万壑争流图》 南京博物院藏

46.《老子像》 旅顺博物馆藏

47.《消夏》

48.《蕉石鸣琴图》 无锡博物馆

49.《毛诗图》 上海博物馆藏

50.《莲社图》

51.《心经》小楷

51.《幽林闲居》 立轴

52.《长林消夏图》虚白斋藏

53.《茶具十咏图》轴,纸本,墨笔,纵136.1cm,横26.8cm

54.《兰亭修褉图》卷,(1542年),金笺,设色,纵24.2cm,横60.1cm

55.《兰竹图》卷,纸本,墨笔,纵26.8cm,横730cm

56.《东园图》卷,绢本,设色,纵30.2cm,横126.4cm

57.《惠山茶会图》卷,纸本,设色,韩牧岑纵21.9cm,横67cm

《离骚经》局部

《离骚经》局部

《老子列传》局部

《老子列传》局部

—END—
书画论坛◎与你分享
后序:
本微信公众号为【书画论坛】微信群的服务窗口,要加入【书画论坛】微信群请联系微信号:15190233202 本群自建立以来成功邀请到很多名家入群,现有:常树森,吴映强六指黑侠,黄今,路雨年,刘继彪,王申勇,李喆,陈东山,肖伟,鲁双喜,贾国英,佘焕晟,单言芳,鲜小云,邢诚爱,陈军,吕大江,高殿霞,卢立元,徐鸿义,晏彩瑜,李明,姚志臣袁文会,王侠力,冯增木,赵巨耀,贾天浩,李联起,徐宏清,郑胜德,白占荣,邵健,高喜占,张启兰,肖彦卿,郑路迅,范军辉,王彦志,赵云龙,宗新民,王四贝,赵小石,戴培诚,王树祥,卢承豪,杨文学,冯占奎,袁真,仰时国,宋晋,林永龙,冯永辉,吴娟玲,孙云霖,郑玲玲,丁建国,陈拥军,严华,周连刚,赵巨耀,赵桂明,蒋伟民,葛强,齐士方,王彪,田凯,王亚新,王月松,张文旗王宗泽,王重兴,陈春生,徐文略,郝建武,刘元模,吴孔庭,宋俊琛,康以维,李凤龙,袁宏楷,赵克俭,李赞峰,冯随兴,张大川考试大巴,姜波,宏树檀,孙爱琴,楚月娟,黄蕾,李海艳,王燕飞,殷明尚,刘明烈,赵桂明,刘华峰,高世峰,边永会,马瑞波,刘雪强,李保山,赵开新,吴楚天,吕丽娜,唐再辉,王喜堂,郭龙飞,高隆正,赵崇庆,吕国亮,钱玲萍,李永刚,李关亮,邓高健,张瑞,刘木龙,李长城,李仙儿,崔学超,刘华锋,温海龙,冯永辉,张文旗,于金英,王洪超,杜雕楼,左石,胡爱民,徐金敏,李雅菲,汪丽霞,张瑞,韩现忠,刘汉斌,张明辉,宋晋,段连芝,孙志刚,沈海清,党文军,张洪春,窦凤展,展增荣,项武英,刘备战,于金英,王本杰,周瑞青,李占军,高峰辉,刘景双,李世成,刘一骏,刘家生,张韫韬,王子维,姜彦,刘素玲,李亚飞,赵国辉,孙锡之,赵国辉,刘弘铭,王海轩,王振林,腾龙,赵星顺,任方程,三川爱德华皮诺,刘成生,宋庆辉,戈远,马丽,黄伟,葛军,张友粮,刘卫东,黄海勇,裴龙,沈文惠,张弓,唐慧纹,李玉春,李仙,王和,高银洪,刘月松,周艺烽,姜彦,齐勇军,赵维华,赵金明,王濂,杨清岭,李泱,吴玉荣,刘一如,黄少林,李明明,林永林,王晓萍,赵慧萍,任延仲,王文举,马建华,孙铭,王瑜,黄浩深,张小路,沈玲芳,王青菊,李馨,薛嘉惠,刘志晖,刘忠臣,李泽钰,赵萍,秦峰,刘亚璋,任淑丽,孙逢春,王明泽,王同亮,夏云清,马海伟,郑枫秋,石建勋,盘虎杰,张万昌,耿一心,刘佳,王兴华,萧元辉,刘玲,等......本群期待您的加入——

全文详见:https://p66p.cn/1096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