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晓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浏览: 167

散打巴菲特10——巴菲特和芒格都承认失败的成功案例布法罗晚报-唐书房布法罗市(因为Buffalo指水牛,所以也有翻译为水牛城的),纽约州第二大城市,


散打巴菲特10——巴菲特和芒格都承认失败的成功案例布法罗晚报-唐书房
布法罗市(因为Buffalo指水牛,所以也有翻译为水牛城的),纽约州第二大城市,位于美国和加拿大交界处,著名尼亚加拉瀑布边上,距离加拿大重镇多伦多约90分钟车程。
因为大瀑布下的建设大型水电站的便利,布法罗电价便宜,所以这里聚集了一大堆高耗能企业,以钢厂居多。
在上世纪70年代,当地有两家报纸:《布法罗晚报》和《布法罗快讯》——很多资料将后者翻译成《信使快报》、《信使快讯》,我喜欢《布法罗快讯》这个翻译。
《布法罗快讯》由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于1870年创立。对,就是那个写《百万英镑》、《汤姆.索亚历险记》等小说,曾因说出“有些议员是狗娘养的”而「道歉」,改口说“有些议员不是狗娘养的”妙语的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早期曾经参与银矿股票投机,暴富过。暴富之后放弃新闻记者兼作家这份很有前途的职业,“退休”并过上了奢华的生活。
按照他自己的描述:“我住在最好的酒店里,在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展示我昂贵的衣服,经常出入歌剧院……我最终变成了一个举止轻浮的人”。
不过,和几乎所有的投机遭遇一样,泡沫终有破裂时,马克吐温赔的一塌糊涂,到了身无分文的地步。他后来回忆道:“我,一个兴高采烈的傻子,一直以来花钱如流水……现在我统计自己所有的债务,并还掉它们以后,我发现自己只剩下50美元。”
由于这段经历,马克吐温后来总结了一个著名的经验,分享给炒股人士,他说:“十月是炒股最危险的月份,其它危险的月份有七月、一月、九月、四月、十一月、五月、三月、六月、十二月、八月和二月。”
不过,虽然教训深刻,投机带来的快感却和吸毒一样难以摆脱。后来,马克.吐温还是多次参与风险投资及投机活动,欠过很多债。
这些债务出魂记,成为马克.吐温的创作动力,一部又一部的经典著作诞生了(炒股不行就写书致富,看样子老唐也有这个趋势)南真菜果。所以,也幸亏他炒股破产,否则,世上只是多个举止轻浮的暴发户,却少了位嬉怒笑骂皆成文章的传世作家。
《布法罗晚报》和《布法罗快讯》自1914年起就达成一致,前者出周一到周六的晚报,后者出一周七天的早报——没有查到有资料说双方签订过相关合同,估计这个「一致」,应该表述为「默契」更为合适。
然而肥尾守宫,伴随经济的发展,收入的提高,消闲时间的增加,周日报纸的发行量越来越大,广告商也更加侧重于投放周日广告。
没有周日版的《布法罗晚报》陷入不利地位。再加上掌控报纸几十年的老东家,于1974年去世,于是家族后人准备卖掉报社。
在1976年圣诞节前几天的一个Party上怒火飞行,一位报业经纪人代表陷入困境的布法罗晚报,开价4000万美元末世僵神,想把报纸卖给华盛顿邮报。
凯瑟琳当时正因为华盛顿邮报强大的工会力量而头痛不已,看见工会力量更加强大的布法罗晚报,心悸不已,直接拒绝了。
那段时间,正是巴菲特夫人和网球教练出轨,巴菲特没日没夜地泡在凯瑟琳家的时候(见散打巴菲特06和07)。当天也在这个Party上的巴菲特,知道这个消息后有点动心。
此时,巴菲特手头已经有一家报纸:《奥马哈太阳报》——有些资料翻译为《太阳谷新闻》或《奥马哈太阳谷报》。
巴菲特对报纸的兴趣,萌芽于青少年时期送报纸积累第一桶金的记忆,但真正在头脑中滋长,还是受卡罗尔.卢米斯的影响。
卡罗尔,《财富》杂志的撰稿人,就是之前老唐给大家推荐过的书籍《跳着踢踏舞去上班》的作者。她是巴菲特密友福耳库斯,是几十年来伯克希尔致股东信的御用编辑。
卡罗尔的老公约翰.卢米斯是个股票经纪人,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去巴菲特办公室拉业务,先卡罗尔一步认识了巴菲特。但卡罗尔不是经过老公介绍,而是因为采访比尔.鲁安,经鲁安牵线认识的巴菲特万宝卡盟。
巴菲特和卡罗尔很谈得来,她对新闻的理解深深影响着巴菲特,俩人开始密集通信。很快,巴菲特就说“除了查理,卡罗尔迅速成为我最好的朋友”——查理指查理.芒格。
这份友谊一直持续到今天。我们现在看到的巴菲特致股东信,依然是由卡罗尔最终修改定稿的田中美绘子。
60年代后期,巴菲特对新闻的兴趣已经非常浓厚了,曾在1968年试图收购一份娱乐性报纸,没有成功。就在这时,很意外的,巴菲特夫人苏珊的一个朋友找上门来,说要将自己的报纸卖给巴菲特。
这人叫斯坦.利普斯,比巴菲特大三岁,奥马哈本地人,和上次说过巴菲特董事会里的董事、第三极通讯公司董事长沃尔特.斯科特是一墙之隔的邻居(真邪门全系炼金师 ,奥马哈这个小地方咋这么多神人?)
斯坦是《奥马哈太阳报》发行人及最大股东。这份报纸是斯坦从老岳父那儿继承来的。它不是当地主流报纸,主要刊登当地最大报纸《奥马哈先驱报》不登的警情通报、权贵丑闻、社区新闻、八卦花边之类的文章。
斯坦热爱爵士乐,由此和同样热爱爵士乐的巴菲特夫人苏珊相识,共同推动成立了奥马哈爵士乐团,俩人的关系后来发展到大概类似闺蜜那种类型(注意,斯坦是男的)。经苏珊介绍,斯坦认识了巴菲特。
1968年,有条新公路规划要穿过《奥马哈太阳报》报社大楼,斯坦需要筹集一笔钱建设新大楼,就这样找到了对新闻业感兴趣的巴菲特卡冈图雅 。
不知道俩人怎么谈的,反正1969年1月1日,斯坦将报纸以125万美元的价格卖给巴菲特,当时大概年利润是10万美元左右。收购后花脚蚊,依然由斯坦全权经营管理。
125万投资,年利润约10万,回报率8%,非常一般。但鉴于巴菲特1969年已经找不到投资目标,账上闲钱很多,加上自己又喜欢新闻业,收购就这样发生了。并为此破例收了斯坦的钱,让他成为巴菲特合伙基金清算前的最后一个合伙人——还记得吗?巴菲特1969年5月宣布基金清盘。
斯坦在报业经营上很有能力,《奥马哈太阳报》经营情况相当不错,还曾经因为揭露儿童城丑闻获得了普利策奖。正是这个过程,让巴菲特对报纸的兴趣更加浓厚了。
回过头说《布法罗晚报》。
1977年1月8日,巴菲特和芒格与晚报股东达成一致,以325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布法罗晚报——《滚雪球》说是3550万美元买的,此处采信年报数据。
晚报1976年税前利润约170万美元。以巴菲特和芒格的习惯,这个相当于税前利润19倍的出价,是非常乐观了,估计也受了《奥马哈太阳报》良好业绩的影响。
市面上大部分资料有个以讹传讹的说法,说这笔投资花了巴菲特近半身家,是重注。错的!
巴菲特当时个人身家的确只有约7000万美元,但是购买《布法罗晚报》并不是掏巴菲特个人腰包,而是通过伯克希尔持股65%的子公司蓝筹印花公司出资购买的,伯克希尔本身也不是巴菲特的全资子公司。
经过两层架构的间接撬动,当然不能再以巴菲特个人身家做分母计算。
实际上,当时整个伯克希尔控制资产规模已经有5亿美元左右,主要包括国民赔偿保险、伊利诺斯国民银行、喜诗糖果、威斯克金融、蓝筹印花、多元零售、盖克保险以及持有的华盛顿邮报、大都会等公司的股票。
对《布法罗晚报》的3250万美元投资,的确是截至当时巴菲特最大手笔的投资,但不能算成压上近半身家。
收购完成后,巴菲特不仅亲自出面和晚报新闻纸供应商砍价(年节约采购成本超过百万美元),还决定发行周日版,和《布法罗快讯》争夺周日市场。
巴菲特的计划是连续5周免费赠送周日版给用户。5周促销期过后,定价30美分销售——布法罗快讯周日版价格是50美分。
就在巴菲特规划的周日版首发日的前半个月,《布法罗快讯》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公关战,每天在快讯头版刊登文章,将巴菲特塑造成一个入侵的冷血垄断者,通过抢夺他人的工作岗位为自己谋利,而快讯则是一个为保护自己工作岗位而奋战的小老百姓。
在一个以工人群体为主的钢铁城市里,这种角度引发了大量读者的共鸣。
不仅如此,布法罗快讯直接向法庭起诉晚报,控告晚报实施掠夺性定价、不公平竞争,目的是迫使布法罗快讯破产,从而垄断市场。芒格从洛杉矶招来他的律师搭档们全面应战。
很遗憾,对手抓住了巴菲特一个软肋。有一份旧《华尔街日报》,刊登过一篇文章,上面引用过巴菲特和芒格的共同好友戈特斯曼的一段话:“沃伦·巴菲特喜欢拥有一家具有垄断或市场主导地位的报纸,就像拥有一座不受约束的桥梁收费站一样,然后他可以随心所欲地抬高价格,想要多高就设定多高。”
巴菲特、芒格和戈特斯曼共同设立的多元零售公司,是伯克希尔体系的重要收购平台,巴菲特持股80%,芒格和戈特斯曼各持10%,由此足见戈特斯曼和巴芒二人的关系亲密程度。
虽然巴菲特在法庭上努力辩解,但戈特斯曼这段话实在太过形象,在法庭和布法罗人民的脑海里活灵活现地勾勒出一副车匪路霸的恐怖形象。而且,很巧,巴菲特还真的拥有一个收费桥梁约1/4的股份。
经过一段艰苦的诉讼,最终法庭没有禁止晚报出周日版,但禁止晚报赠送免费报纸,禁止打折销售符文战熊,对晚报周日版的广告版面面积也设置了限定条件。
同时,不允许晚报对快讯发表诽谤性言论。更恼火的是,要求晚报用户每周都要填一份表格,明确表明自己需要续订《布法罗晚报》。
随后《布法罗快讯》在头版大肆报道了自己的胜利,快讯的员工也“热心地”承担着监督晚报是否落实法庭判决的工作。
很快,他们就发现了部分用户没有填表格照样也能收到报纸,遂向法庭提交证据。法官认为布法罗晚报藐视法庭,官司持续……
这种情况下,广告商纷纷倒向《布法罗快讯》,晚报周日版广告收入仅有快讯的1/4左右,晚报出现高达140万美元的巨额亏损。
在巴菲特的投资历史中,从来没有以这么快的速度,亏损过这么多钱。亏损的压力,苏珊的出轨,法庭和舆论对巴菲特人品的质疑,多重压力之下,巴菲特濒临崩溃。
巴菲特官方传记《滚雪球》里这样描述(双引号内为《滚雪球》作者引用的巴菲特自述):
巴菲特在彻夜难眠和泪流满面中思考着苏珊离去的变故……为了分散注意力,从个人痛苦中解脱出来,他像一个金甲虫一样围绕着卡罗尔、阿斯特丽德(老唐注:就是苏珊介绍给巴菲特的女招待)和凯瑟琳,在纽约、奥马哈和华盛顿之间飞来飞去。
1978年7月,“我们正在凯瑟琳家中打桥牌,法官的判决结果传来了。我把它给查理,让他读读。他说‘嘿,文笔不错啊’。我快要疯了,我才不管它文笔好不好,我要接受并忍受所有这些限制,根本没有心情去欣赏什么文笔。”
芒格和奥尔森计划上诉,而巴菲特不想再和法官斗争下去……巴菲特被击垮了,他根本不想再和法官对峙了,他宁愿让3550万美元打水漂。……巴菲特迫切希望和律师了结一切,不再宣誓作证、接受传讯以及跟法官斗法。
“我不想上诉,我只是感觉到这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斗,并且还会激怒法官。一旦激怒了他,他会强制我们执行禁令,我们的损失会更大,而《信使快报》就会立即发起猛烈的攻击,那样只会不断扩大它的影响力。我声称,我们不上诉,因为过个一年半载我们无论如何都会失败停刊的。而罗恩和查理告诉我,我错了。而我也确实错了。”
最终,芒格说服了巴菲特,开始上诉。
其实芒格这个时候也非常艰难,他刚刚经历了一场失败的白内障手术,导致左眼眼球被摘除,安装了一个玻璃义眼。而且,更悲惨的是,右眼也有失明危险。
芒格告诉巴菲特自己不想活了。他十分害怕再经受一次这样的折磨,同时可能面临失明的威胁,他决定不再对右眼的白内障做切除手术,只采用保守治疗。芒格老先生就这样戴着一副厚厚的白内障专用眼镜,靠一只独眼至今度过了近40年。
在芒格和律师朋友的鼓励下,巴菲特寻求上诉的同时,恳请老朋友、《奥马哈太阳报》总裁斯坦到布法罗帮忙。正好期间斯坦的婚姻也出了问题(和苏珊同病相怜,经常一起坐在公园的长凳子上互吐苦水),准备自己搬去旧金山居住。
巴菲特请求斯坦到布法罗工作,斯坦不喜欢布法罗这个城市的气候,不想去,巴菲特转而请求他每个月过去坐镇一周。最终,斯坦无法硬起心肠让巴菲特失望,勉为其难答应了。
即便是斯坦到位,随后的几年,两家报纸也是比赛割肉,共同赔本经营,就看谁能坚持到对方死掉。
下表是老唐从伯克希尔年报里统计的布法罗晚报公司年度税前利润,单位万美元李艺智。

1979年4月,查理和他的律师朋友们取得重大胜利,美国上诉法庭推翻早前对晚报的相关禁令。1980年,斯坦搬去布法罗,全职工作。
虽然期间又经历了几次工会罢工,导致《布法罗晚报》几乎倒闭关门,但凭借巴菲特置之于死地而后生的谈判能力,加上斯坦的管理和创意,尤其是斯坦创办了随报纸附送的《住宅快讯》,吸引了当地几乎所有地产商的广告,晚报逐渐出现转机,亏损额显著下降。
不过,即便此时,巴菲特和芒格也对这次收购持深深的悲观看法。芒格在1981年蓝筹印花公司财报的董事长致股东部分写到:
如果没有布法罗晚报和它现在所背负的赤字,浙江省副省长我们现在应该有7000万美元的其他资产,每年的利润超过1000万美元。
不管未来在布法罗发生什么事情,我们几乎可以百分之百的肯定,要是我们没有进行这次收购,我们的经济情况会好很多。
然而,后来发生的事实证明,收购或许是个错误,但芒格的“百分之一百肯定”是个更大的错误。
1982年,《布法罗快讯》撑不住了,宣布停刊。《布法罗晚报》更名为《布法罗新闻》,一周七天同时发行日报和晚报。就此,进入印钞阶段。
1983年盈利额1935万美元,一举将历年亏损全部赚回来。加上1988年美国和加拿大签署自由贸易协定,边境城市布法罗的经济活跃,《布法罗新闻》开始日进斗金。
下表是1982年之后历年税前利润,单位万美元。

备注:2000年之后,由于伯克希尔规模日益庞大,布法罗晚报的盈利水平归入“other”邹明皓,不再单独披露。
1983年财报,巴菲特开始将布法罗晚报单列阐述。1984年利润激增的同时,巴菲特在财报里“自信地”阐述了他对报纸的理解,他写到:
一份垄断的报纸带来的经济效益非常之好,简直就是商界中人梦寐以求的。
在一般行业,人们相信良好盈利来自于完美的产品,可是好的理论在不好的事实面前不起作用。
当第一流的报纸盈利丰厚时,第三流的报纸盈利同样的好,甚至还要超过第一流的报纸,只要报纸在他们的区域处在垄断地位。
一旦报纸处于垄断地位,那么就是报纸本身,而不是市场来决定报纸的好坏。无论好与坏,它都将继续盈利。
1985年,巴菲特在财报里将布法罗晚报和B夫人家具商场、喜诗糖果一起并列为伯克希尔三大主要事业;
1986年,适逢美国税改,企业所得税从先前的46%降低为34%,布法罗晚报净利润激增,巴菲特在1986年的财报里写到“即使有人出再高的价格,我也不会卖出布法罗晚报和喜诗糖果”;
1987年,巴菲特首次将包括布法罗晚报在内的七笔收购命名为“伯克希尔的七圣徒”。
巴菲特对报纸的这种乐观看法,一直持续到互联网普及之后。1999年9月,布法罗晚报开始设立网站,发行网络版。
即便考虑到网络冲击,报纸的生存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后来巴菲特依然陆陆续续买下一些地方小报,并获得不错的收益。
布法罗晚报大量盈利的同时,由于自身所需投资极少,因而给伯克希尔贡献了大量自由现金,供巴菲特去收购其他优质公司。譬如1999年,税前利润5500万,但布法罗晚报公司净资产仅约3000万美元爱的飞行日记,净资产收益率(Roe)高到变态。
从这个案例里,我们可以看到,巴菲特也不是神,不要将他的所有行为奉为金科玉律周培培,进行美化和吹捧。其实有些成功里面确实有很大运气成分,比如本例,这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正如也曾有人鄙视老唐说,不就是运气好买了个茅台嘛。老唐笑笑说,运气好也是一种竞争力。
运气更喜欢光临有准备的心灵。有知识储备,才看得见机会,否则即便运气从脑后刮过,你也只能感受到一阵阴风。
当时若不是芒格鼓励,真按照巴菲特的想法放弃上诉,投降认输。总投入约4000万(投资3250万,1978和1979年又亏损700多万),就算变卖报社能收回来2000万(这可能已经是极度乐观的数字了),净损失的2000万美元。
按照巴菲特历史年化20%左右的水平考虑,至今39年,伯克希尔净资产应该少约250亿美元。
股神巴菲特尚且如此,我们普通投资者更加没有必要强求每次都对。正如书房里经常有人问我:
万一某某Roe大幅下降怎么办?
万一对手不惜血本打价格战怎么办?
万一地震将酒库震倒怎么办?
万一政府大幅提升消费税率怎么办?
万一美帝封死对华出口怎么办?
万一中美对抗升级怎么办?
万一美股调整引发新一轮股灾怎么办?
万一………………………………
怎么办?凉拌。何伊娜
为什么我们的股票投资,至少要求有两倍的无风险收益率水平才值得下注,那就是我们为承担风险索要的对价。
投资者要关注的是万9999的概率,同时做好接受万1来临所造成损失的心理和财力准备。永远在已有的信息和思考下做出决策,对于无法预测的风险,坦然承受沙日娜,只要成功的超额收益,能够弥补失败的潜在损失就好
记得老唐曾在某篇文章下面给谁回复一句话辛月娥,大意说:赌场老板从来不是靠把把通杀来获利的,而是靠长期站在52%vs48%胜率的52那面成为赢家的。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万无一失的投资,只配获得不足4%的收益(这就是为什么它叫做无风险收益率的原因),倒是没有回撤,没有波动,但也没有意义。
实际上,在市场待久了就会发现,越是事后看优秀的投资,当时都是恐怖的、危险的、可怕的、充满负面信息的。
坚持在符合逻辑的投资体系下重复行动,思考和判断自己的决策过程是否步步都有依据倪舒蕾,而不是去担心结果会对还是会错。
做就是了,结果交给时间。纠结于绝对不错,是一种病,会导致投资动作走形的心病。结果,只是做正确事情的附带回报;财富,也只是思考的副产品。
周末愉快
全文详见:https://p66p.cn/5750.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