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晓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浏览: 343

荔波苗岭上的红稗酒-谁最黔南 荔波大土苗寨坐落于黔桂两省区交界的月亮山东南麓,我谋洪荒清末民国初,这里的苗民常以稗子为食,盛产红稗酒,尤以潘氏人家之稗醴最为溢香,属礼仪待客之上上品。传说红稗酒能使人开智、精神焕发,太平天国军将领曾颇获丰腴。今人行其大土,若能讨得一盅红稗酒下肚,就算是苗家的知己兄弟了。旅者们不顾山高地陡、河谷深切,不远万里,游其大土,乃多冲着一杯红稗酒醴而至。红稗是一种野生濒危农作物,生长于贵州海拔1000-1500米海拔冷沙土壤,后经过人工驯育,栽培,成为一种贵州特有的农作物


荔波苗岭上的红稗酒-谁最黔南


荔波大土苗寨坐落于黔桂两省区交界的月亮山东南麓,我谋洪荒清末民国初,这里的苗民常以稗子为食,盛产红稗酒,尤以潘氏人家之稗醴最为溢香,属礼仪待客之上上品。传说红稗酒能使人开智、精神焕发,太平天国军将领曾颇获丰腴。今人行其大土,若能讨得一盅红稗酒下肚,就算是苗家的知己兄弟了。旅者们不顾山高地陡、河谷深切,不远万里,游其大土,乃多冲着一杯红稗酒醴而至。
红稗是一种野生濒危农作物,生长于贵州海拔1000-1500米海拔冷沙土壤,后经过人工驯育,栽培,成为一种贵州特有的农作物。但由于产量极低,已被不少人弃种和遗忘。

"红稗"是一种食药同源的植物詹世钗。稗之红者,由来久矣。久食益气血,好颜色。乾隆三十二年,师征缅甸,募兵贵州,军行遵义。时良卿迁贵州巡抚,督募兵事。良异土人鲜容健体,遂扣之。对曰:无他,惟常食稻、薯、红粺尔。乾隆闻之,命贵州年进红稗,以为永制,至嘉庆方休。前文或有附会,然红稗之益,诸君不可不知。
"红稗,属食药同源,性味甘平、健脾益胃、利水渗湿"。药用价值《本草纲目》《中国中草药汇编》《古滇南本草》均有记载。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作物,红稗因其独特的生物习性,适宜种植于山区,历史上种植红稗的地区就只有中国的西南山区。
红稗根状茎木质。秆密丛生,直立而粗壮,高80-150厘米,粗5-6毫米,三棱形,无毛,中部以下生叶。叶基生和秆生,长于秆,平张,宽8-12毫米,下面光滑,上面粗糙,基部具红褐色、分裂成网状的宿存叶鞘。苞片叶状,长于花序,基部具长鞘。圆锥花序复出,长10-35厘米;支圆锥花序3-8个,单生,轮廓为长圆形,长5-6厘米,宽3-4厘米,下部的1-3个疏远,其余的甚接近。小苞片鳞片状,披针形,长3.5-4毫米,革质,仅基部1个具短鞘,其余无鞘,顶端具芒;支花序柄坚挺,基部的1个长12-14厘米,上部的渐短,通常不伸出苞鞘之外;花序轴钝三棱柱形,几无毛;小穗多数,全部从内无花的囊状枝先出叶中生出,圆柱形,长3-6厘米,两性,雄雌顺序;雄花部分纤细,具少数花,长为雌花部分的1/2或1/3;雌花部分具多数密生的花。雄花鳞片宽卵形,长2-2.5毫米,顶端具芒,膜质,栗褐色;雌花鳞片宽卵形,长2-2.5毫米,顶端具长芒,纸质,紫褐色或栗褐色,仅具1条绿色的中脉,边缘白色膜质。果囊倒卵状球形或近球形,肿胀,长3.5-4.5毫米,近革质,成熟时鲜红色或紫红色,有光泽,具多数纵脉,上部边缘与喙的两侧被短粗毛,基部具短柄,顶端骤缩呈短喙,喙口具2小齿。小坚果椭圆形,三棱形,长3-3.5毫米,成熟时褐色,基部具短柄,顶端具短尖;花柱基部不增粗,柱头3个。花果期8-12月。
《遵义市志载》:“稗类、黍子,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平息播州之乱前遵义习水已有种植。清道光年间有鸡爪稗、水稗、烂草米等品种,并有籼、糯之分,在农历三月种,八月收,黍子农历三月种,九月收。民国时期只种稗类而不种黍子。稗类有糯红稗和籼红稗两个农家品种。”
《贵州通志》载:“黔省山多,田少,最为瘠薄,若雨水稍多,则高阜者得济,而低洼者浸损,若晴霁稍久,则低洼者尚资灌溉,而高阜者已觉旱干,是以历年收成不过六七分至八九分而至。今岁自春到秋,雨阳应时,通省田禾悉皆十分茂盛。据各属禀报,稻谷有每茎十余穗者,有两岐三岐者,有高七八尺至偏亩者,且每穗多至六百余粒;至于高粱,亦有五岐六岐者;小米有穗长二尺并二十四穗者;它如秋荞、红稗以及菜蔬瓜果之类,无不畅茂条达,而深僻苗地并新开之丹江八寨处,亦皆十分丰收,居民苗众咸以为从来未有之事。”

红稗食用方法:(1)红稗饭,将脱壳后的红稗,稍加筛选粉碎,与适量大米混合,加适量水,后与蒸煮米饭同样,入锅煮熟即可。(2)红稗粥,将红稗脱壳后与糯米、黑芝麻、大枣都磨细呈粉末状,入干锅小火炒熟,出锅即熟,这时根据想要口味加糖、加盐或蜂蜜用水搅拌呈粥状,即可食用。(3)红稗酒,将其稗米煮熟冷却,撒放适量的植物自制酒药,混拌均匀发酵7日左右即开始蒸馏接酒,待酒冷却后窖藏备用。
红稗富含对人体有益的17种氨基酸: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胱氨酸、颉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组氨酸、赖氨酸、精氨酸、脯氨酸;含丰富的维生素B1、B2、B3;富含钾、钠、钙、镁、铁、硒等矿物质微量元素;含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蛋白质、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等。

红稗是一种药食同源记古老原生态农作物,公元1610年在贵州苗岭已有种食,喜生于海拔1000米以上高原山区冷沙土壤,耐旱、少病害,清乾隆、嘉庆年间月亮山地区广种盛食。
红稗之根能调经止血。用于鼻衄,便血,月经过多,产后出血等。红稗之米粒能透疹止咳,补中利水。常用于麻疹,水痘,百日咳,脱肛,浮肿。全草兼具根与种子之功用。
长期食用,可减轻和消除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失血、贫血等给你身体带来的侵害,在控制胰岛素、排毒养颜、通便排毒、助控减肥有一定帮助,能维持健康的神经系统和脑机能。对降低胆固醇有良好功效,红稗羹含有的微量元素在抗病、防癌、延年益寿等方面都有一定作用。
红稗食品能调节人体善食均衡,改善消化和代谢功能,提高人体免疫能力,消除城市环境污染、大气污染、电子产品污染以及其它有害食品污染所带来的健康毒害,使人面色红润、精神爽郎、充满活力。

咸丰九年(1859),石达开令太平天国军别遣队黄金亮率部来攻荔波县城未克。乃退住瑶麓、巴容、水维、岜鲜、从善。次年该部再攻县城,仍未克,退走下江。
咸丰十一年(1861)正月,石达开改令太平军别遣队余诚义率部进入荔波县境。二十一日,余诚义爆饮巴容苗岭红稗粟谷酿造之酒醴后,即生良智,遂用云火梯炮猛攻荔波城门。二十四日城破。清守备曾玉麟、千总王化龙被杀。这次战斗中,清军共死三千余人,合葬于县城西门外缘,乃称“万义冢”。
是年冬至,余诚义部在月亮山东南麓苗寨寻访征得酒醴珍品——大土红稗酒数十余坛罐,携其酒醴行往大定与驻军会师。
咸丰十二年(1862)春,余诚义部达大定,将红稗酒醴敬献首领石达开。即夜,石达开和太平军将士,与当地长老及苗民们,载歌载舞,披星戴月,照着篝火,手扶吸管,低头畅饮月亮山苗家红稗酒。席间,石达开酒意盛浓,即兴赋酒诗一首,吟颂曰:
千颗明珠一瓮收,君王到此也低头;五岳抱住擎天柱,吸尽黄河水倒流。
今,巴容附近之水维、塘仰一带仍有石达开后裔数十户,达开后裔石姓仍茂红稗珍醴其名,每逢年节或重大庆典,常遣人行至大土潘家求购红稗酒醴。
故此,缚笔墨纸砚,撰溯红稗生物学特性与功能,考其大土稗醴与太平军攻破荔波城之史源,以扬其苗家飘香稗醴品牌,助推民族文化旅游发展,励志苗岭后人携手并肩、奋发举旗、扬帆启航,共圆伟大的中国梦!
作者:江兴龙,苗族,贵州福泉人,系贵州省荔波县民族研究所原所长、副研究员,荔波县苗学会副会长,荔波县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研究方向:民族经济与民族文化。
本文作者:江兴龙 文章转自:文化黔南 整理:禅者的初心

全文详见:https://p66p.cn/40389.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