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人文地理丨凝眸龟兹-新疆人文地理 点击上方蓝字“新疆人文地理”可以订阅!很多年以来,我的眼睛都停留在北疆广袤的大地与绿水青山的秀美上
新疆人文地理丨凝眸龟兹-新疆人文地理
点击上方蓝字“新疆人文地理”可以订阅!
很多年以来,我的眼睛都停留在北疆广袤的大地与绿水青山的秀美上,近几年却深深地迷上了库车,就好像我小时候吃东西,总是把最好的留在后面。
出发去库车的那一天,我穿了一身的红,我用这种方式表达我对此行的重视和对库车——这个昔日龟兹古国的喜爱之情。
“假如有通往东方的道路,那就是库车……假如有通往北方的道路,那就是库车……”,这是一首维吾尔族诗歌中的两句,诗中的库车就是历史上的“ 龟兹”,龟兹是西域三十六国中的大国。佛教曾经在这里盛行,我们从分布于库车周围的石窟中那精美绝伦的壁画中便可以想象出这片土地曾经被佛光笼罩着的情形。它带着如同朝日初上的磅礴气势,沿着“丝绸之路”行云流水般东迤远山金太郎,从此开创了历时千载的中国艺术史上的黄金时代,可谓伽蓝灵胜、彩笔纷华、丹青千壁、盛极一时。
那时的中国以无比的自信欣然接纳了西来之风,同时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史称之为“改张琴瑟,变夷为夏”,所以,当那些造像沿着丝绸之路往东去的时候,我们发现,她的鼻梁慢慢低了,眼窝渐渐浅了,笑容中也带上了几分世俗的人情味。
石窟寺是在大山的岩层间开凿出来的寺庙和僧舍,起源于古代印度。在历史的发展中,石窟寺渐渐发展成融汇建筑、雕塑和壁画艺术的综合体,成为人类文明的结晶。龟兹石窟年代大致起于公元3 世纪末或4 世纪初姚双喜,止于11 世纪或略晚,前后经历800年之久。龟兹石窟残存至今的大约有500 多座,除了克孜尔石窟和库木吐拉石窟的壁画残迹多一些外,其他的如森木赛姆、克孜尔尕尔、玛札伯哈、吐火拉克埃肯、苏巴什、吐尔塔木等众多石窟中的造像早已剥落得干干净净。
我们一行人久久地流连在库木吐拉石窟中人魔借犊,在那著名的五连洞前,每个人的神情都是凝重的。
库车克孜尔千佛洞位于拜城县克孜尔阵东南7千米的河流阶地上,这里是中国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石窟群,壁画现存1万余平方米,是克孜尔千佛洞最珍贵的宝藏。新修的参观栈道使得原本平实的洞窟看上去更像一座堡垒,中心位置是龟兹高僧鸠摩罗什的塑像。
对我而言,最熟悉、感到最亲切的便是菩萨,从小到大的读物中,观音菩萨专门为解脱一切苦难现身于世。在这种俗世与现实需要的导引下,僧众们在宗教生活中渐渐把观音菩萨塑造成一位慈善、可亲、安详、端庄的东方妇女的典型形象,将东方的传统美德和人格理想都集中到菩萨身上。可以说,观音菩萨不是以神祇的力量使人敬畏,而是以人格的力量,以亲切温柔的母亲形象征服了我们。
我一直觉得,新疆留存的壁画上的人物看着都比内地的佛像舒服得多,大都身形苗条,体态婀娜。据说,女菩萨在印度本土,个个都是乳房丰满、腰肢纤细,体态极轻盈的,而到了中土,越往东传因为气候、风俗、审美等种种因素不仅被穿上了衣服,而且身材也越来越敦实粗壮。
龟兹最早出现的毗诃罗窟超级逃犯,制作是比较简单的,一般是仿制普通民居,作为僧人生活休息之所。晚期的毗诃罗窟较大一些,并且有上下两层或有阶梯通道的双层窟。无论是纵券顶、中心柱式石窟,还是穹隆顶的方形窟……这不同形制的石窟,既能够在印度石窟中找到原型,又包含着中亚地区佛教徒的独创。
开凿石窟的原始目的是为了给出家僧人提供静心事佛、了结尘缘、超脱世俗、一心求灵魂安静的地方,所以石窟开凿地往往选择远离城镇喧嚣的地方。然而,这距离又不能太远,毕竟僧人不能不食人间烟火,他们要靠俗世的供养。
有丰富石窟艺术遗迹的西域诸国,都处在中国与中亚、西亚和欧洲相沟通的古代丝绸之路上。出河西走廊佐野夏芽,过吐鲁番盆地,经龟兹,过于阗,这是古代丝绸之路通向中亚、西亚和欧洲的路径。而佛教东传石天欣,必先北上进入古代西域地区,经于阗,过龟兹,穿过吐鲁番盆地,然后向东进入河西走廊杨智媛,经甘肃跨秦岭,入长安再进入中原腹地官路青云。无论是丝绸之西去南下,还是佛法之北上东来,都必须经过这三个西域古国,据说,最早的佛教就是由印度或波斯商人首先传入西域的。
现在看来,商路与佛路的一致,是佛教石窟艺术遗迹集中出现在丝绸之路古道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去库车的一路上,我都在琢磨,龟兹壁画中那梦幻般的瑰丽,那神态逼真、含笑自如的菩萨;那婀娜多姿、翩翩起舞的仙女;那姿态妩媚、凌空翱翔的飞天;那五彩缤纷的鲜花纷纷扬扬;那不奏自鸣的乐器演奏着仙曲……它的光芒、它的繁华、它的开放……
摄影/周海
一场巴扎
巴扎,玉溪房产维吾尔语,集市之意。库车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商业贸易的集散地。丝绸之路的开拓,犹如一条金光灿灿的大道,给古龟兹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好运气。
这一历史变化,改变了维吾尔民族原先单一的畜牧经济,使他们开始从事农业和商业活动。很快,他们成了漫漫古丝路上最活跃的商人。
在库车出土的那些引人注目的铜镜、漆器、丝绣以及金银、玛瑙等饰品,有的来自中原,有的则是从印度和波斯远道而来。
古漠之地原本无巴扎,起初只是一两人、三五人在那里摆摊设点胡兰春。有了若干摊铺,就有了好巴扎者趋之若鹜。天长日久,摊铺越集越多,自然排列成行,有了气势,便形成了市场。维吾尔人生性豪爽,豁达开朗,哪里人多,哪里热闹,哪里就有巴扎。
巴扎上人多,可摊主们一点儿也不乱分寸,卖土陶的不会往衣料摊边凑;卖风味小吃的也不会在小百货摊边套近乎。
对我来说,
松峰莉璃逛巴扎并不希望买些什么东西,只是想去体验一下这浓郁的风情,光是游走其中就已经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儿。
一路逛下来,才发现逛巴扎真的是一种享受,巴扎上洋溢着的气氛是热烈的,沿着人群和驴车涌动的方向望去,一大片密密匝匝的人头、驴车和各色的商品挤满了巴扎,卖瓜果的,做小吃的,售药材的,卖农用土特产品的,还有驴鞍马具,毡毯花帽,铁器小刀,牲口木材贝利库,在这里都可以见到。
摄影/周海
逛巴扎对库车人来说已经不亚于一个节日,也许就只有这定期的巴扎才可以提供给寂寞的农人们一种社交和娱乐的理想场景太刀川美美。
维吾尔人逛巴扎不一定非要买什么,他们会在巴扎上逗留很久,从开市到散市,不停地逛,不停地走,和每个相识的人打招呼,与每一个相熟的人交谈,在各个摊位前欣赏各种精美货物,和每个摊主讨价还价。有时,一家人逛一天巴扎,可能在巴扎上只吃了一顿拉条子、馕或是一盘凉粉……
女人们花孔雀一样地在人群中穿梭,她们的眼神大都不会在某个摊位上停留太久,总是一瞥过后就把视线定在了过往的男人、女人身上醉饮黄龙。看男人贼拉拉的爱你,是想从他们眼中找到自信,看女人,是在比试谁的衣裳更加靓丽。男人们看来更喜欢逛巴扎,有钱没钱都可以逛巴扎,逛累了,坐在路边看美女,看一天也没人管。
巴扎日,好像全城的人都出来了,一辆辆驴车、马车统统向着巴扎的方向涌去。一进巴扎,一股浓烈的混合了尘土、民族小吃、水果、驴粪、牛羊等各种的气味便扑面而来曹丕墓。这是巴扎特有的空气,也只有在这四处弥漫的空气里,才能真正触摸到巴扎之魂。
摄影/周海
那天,我站在桥头往下看,来来往往,满目繁华,热闹中竟然透出一份恬静来。驴车的主人们有的在聊天,有的干脆睡在太阳地里,似乎他们把驴车赶到这里便完成了任务文文姐姐,买卖对他们来说,仿佛一点都不重要。年纪稍大些的妇人们更有意思,几十个青杏也被她们精心地分成小堆,至于有没有人买并不重要,这堆青杏边一定会有三四个人热情洋溢地扯着家常,过往的行人跟她们毫无关系,连看一眼的兴趣都没有。只有那些年轻的女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走走停停,仿佛一场巴扎能够改变她们的命运,仿佛她们要等的那个人就在不远处看着她们蜀山仙侠传。她们中的许多人就这样在一场又一场的巴扎中添了皱纹,一季又一季的花儿在巴扎中盛开又枯萎……
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都涌到了巴扎上,心绪烦闷逛巴扎,每逢喜事也逛巴扎。巴扎成了维吾尔族人难以割舍的一块精神之地。
如果你想带点手工艺品回家的话,最好别在商场、旅游点买,逛逛巴扎,你会发现,这里是一个淘不尽的聚宝盆。
作者简介
李颖超,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过《醉蝴蝶》《风过留痕》《新疆津帮》《女人的另一双眼睛》《赶大营》等散文、长篇小说、话剧剧本十二部。散文作品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年度散文选》;获首届西部文学奖。
摄影师简介:
陈辉,高级摄影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组织委员、新疆摄影家协会会员、乌鲁木齐市摄影家协会理事、乌鲁木齐市职工摄影协会副主席木星幻战记。格言:一个人身体残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灵残疾!支起架子稳稳当当拍摄,收起架子老老实实做人!
撰文/ 李颖超 摄影/ 陈辉
编辑/坤酱
全文详见:https://p66p.cn/16529.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