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晓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浏览: 175

曹德旺:“中国民众不坏,中国坏就坏在精英”!-今日电视报点击【今日电视报】一键关注,【今日电视报】不花钱的电视报!曹德旺说,中国民众不坏


曹德旺:“中国民众不坏,中国坏就坏在精英”!-今日电视报
点击【今日电视报】一键关注,【今日电视报】不花钱的电视报!

曹德旺说,中国民众不坏,中国坏就坏在精英。知识分子一旦登堂入室,整天讲假话。剩下有一些批评政府的,因为他没有被聘请,他如果有一天被聘请,纱帽一戴,他也是这样的,你根本没有招。很多当官的喜欢听假话,他心理很脆弱,一句真话都不能听的,一听会心脏病。我说你这个病应该抓紧去治疗,不治疗会耽误的。
曹德旺还说广陵传,那些做生意的小老板,自己乱做,做完以后骂政府,等政府来救他。我说请你看到,还有90%的人在你下面,谁来去救他们?你这些人应该赶紧行动起来,自己救自己。
作者|钟伟志
来源|仲伟志搜神记(zhongweizhisoushenji)
以下为全文:

▲曹德旺在他捐资修建的崇恩禅寺大雄宝殿内。佛教六度之忍辱、布施、精进、持戒、般若、禅定,也是这位“玻璃大王”的人生信条
01
1946 年,曹德旺出生在上海。如果不是赶上时代的大变动,小时候的曹德旺,本来可以成为一个“富二代”。
如果是那样,很可能也就没有后来的“中国首善”和“中国玻璃大王”了。
曹德旺的父亲曹河仁,福建福清高山镇曹厝村人。福清位于福建东部沿海、福州南翼,自古就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的美誉,是林则徐的祖籍地。由于地少人多,福清人也素有远渡重洋寻找出路的习惯,是中国著名侨乡。
他的家族在高山镇里算是望族许氏大酱。他的曾祖父曹公旺就曾是福清的首富。但是曾祖父努力积攒下的家业,到他的爷爷一辈逐渐衰微,直至破落。
他的父亲曹河仁,年轻时随着曹德旺的舅公到了日本。曹德旺的舅公在日本开布店,但是他没有把曹河仁留在自己的店中,而是介绍到一家日本人开的布店中当学徒。学徒第一年,做的就是挑水、煮饭、倒马桶等杂活儿具银恩典,吃的则是布店老板一家的剩饭剩菜。到了晚上,布店老板要求他对着镜子练习走路、微笑、鞠躬,以及说话的口型,一直练到满意为止。
学徒第二年,布店老板让曹河仁挑着货担下乡叫卖。学徒第三年,曹河仁才回到店里,学习怎么站在柜台内接待客人、进货出货。三年期满,店老板告诉曹河仁:“我教给你的,你都已经学会了,现在你可以离开我的店,去开自己的店了。”
父亲经常对曹德旺说,自己的前半生,非常感谢那位日本布店老板的良苦用心,“他第一年是炼我身骨,第二年教我吃苦,第三年才授我真技。”父亲后来跟曹德旺讲起生意经来,都是一套一套的,与他的学徒生涯是分不开的。
很多年之后,我对曹德旺讲述的这段往事印象深刻。我相信,它不仅深刻影响了曹德旺的父亲,而且也在曹德旺的心中挖了一个很深的树坑,埋下了一棵新鲜的树苗,那是曹家未来的一个丰功伟绩。
我曾在日本走访过包括丰田在内的几家著名企业。日本商人有关未来最常见的比喻,就是树木。比如《日本公司》漫画书上的那位主角工成,就将转包商和供应商比做企业的根须,支持着巨木的成长。树根向树干聚集,而树枝却向外扩张,这又成为企业发展的最佳隐喻。
与中国的大陆+稻谷式文化不同,日本是海岛+森林文化的混合体。日本之树的生长,要比大陆上的植物遭遇更多的挑战,而且树的生长是缓慢的,要几十年才能成材。所以,曹德旺父亲遇到的那位日本店老板,其实也是一个种树的人,而种树是与永恒有关的事情,要做时间的朋友,要有恒心和耐心。
离开日本人的布店,曹德旺的父亲曹河仁,进了曹德旺的舅公开的布店当店员狐狸之窗。1936年,曹德旺的奶奶要曹河仁回家成亲。曹河仁回到高山成了亲,一年后启程再去日本,但在经过上海时,卢沟桥事变爆发,他改变了去日本的想法,留在了上海。留在日本的曹德旺舅公,就把曹德旺父亲在日本赚到的十万日元都汇了回来。
那是一笔巨款。按当时的汇率,日元比美元更高。曹河仁由此成为这座远东第一大都市里的有钱人。由于钱足够多,他什么项目都做,也开了夜总会。后来,他还成为著名的上海永安百货公司的股东之一。
1947 年,国民党政权风雨飘摇。上海很多人都举家搬迁,或去美国,或去香港,或去台湾。曹德旺父母决定搬回福清高山。父亲买了一艘机动铁壳船装载所有家产。一家六口则坐客轮回福建。他原本希望把东西运回高山后,还可以将船租给别人搞运输。但是在客轮抵达马尾多日后,货船迟迟没有靠岸。后来才知道,那艘货船在海上遭遇风暴,沉没了。
怎么办?
曹德旺的母亲陈惠珍,福清高山洋门村人,论身份,她是地主家的千金。出嫁时,她的父亲给了很多陪嫁。她将这些陪嫁都换成了可随身携带的细软。回到高山后,她把细软变卖成钱,买了一块宅基地,盖了一幢二层小楼。正当盖房工程仅剩铺瓦片的时候落月迷香,国民党军队第 74 师溃败经过高山,到处抓壮丁,就抓走了正在他们家屋顶铺瓦片的工人。
虽然这些被抓走的壮丁后来又偷跑回来了,但从他们被抓走的第一天起,他们的家人就一直在曹德旺家里哭闹,要求曹德旺的父母赔人赔钱。曹河仁不堪其扰,就又回到上海。他自幼离家学习经商,不会耕田种地,也许只有回到上海经商,才是他最好的选择。
曹河仁离开高山后,家里住进了“三反”工作队。有一天,叶云凤村里人又到曹德旺家里闹事,工作队看见了,便询问曹德旺的母亲。母亲告知原委,工作队长认为应该主持正义,就把来闹事的人抓了起来,准备严加处理。最后是曹德旺母亲代为求情,整个事件才算过去。
但是对于曹德旺的母亲来说,接下来的生活更为艰难。大江大海,兵荒马乱,曹德旺父亲在上海所挣的钱,无法如期寄到家中。为了养活身边 6 个正在长身体的孩子,曹德旺的母亲当掉了最后的首饰,买了十几亩地,请曹德旺的舅舅帮忙耕种。高山土地贫瘠,大多只能种些红薯、花生、青菜之类,根本不能解决全家的口粮问题,所以曹德旺他们总是忍饥挨饿,通常只是每天两餐,而两餐也只是些汤汤水水。
饿极了,孩子们会叫。这时候,曹德旺的母亲就把他们兄弟姐妹集中到院子里,坐在小板凳上,围成一圈,吹口琴,唱歌,做游戏。曹德旺说,他记得母亲总是交代他们,千万不能告诉别人自己家只吃两餐,“让人知道了,只会看不起你”,“出门要抬起头来微笑,不要说肚子饿,要有骨气,有志气!”
曹德旺他们穿的衣服,母亲总是洗得干干净净,穿破了,会坐在灯下认真缝补,尽可能不让补丁贴在外面,而是藏起来,缝补在内里。虽然在农村,但家里总是一尘不染,这应该是母亲在上海居住时养成的习惯。他们家的木楼梯和木地板,都被擦洗得发白。曹德旺记忆最深的是,母亲常说,“天下没有人会同情你的贫穷,也没有人为你解决;要摆脱贫穷,只有靠你自己的努力和拼搏”猎魔侠,“穷不可怕,最怕的是没有志气”,“做人最重要的是人格的完整,最重要的是取得他人的信任”。
还有一句话是:“要做到穷要穷得清,富要富得明。”
02
曹德旺有早起的习惯。我见到他时,也是一个早晨,在福耀集团总部。厂区不远的石竹山,还掩藏在大片的晨雾中。
这个早起的习惯,是他少年时随父亲做水果生意落下的。
由于家贫,也加上生性调皮,他初中没毕业就辍学了。不能读书,母亲就从队里牵了一头牛回来,14 岁的曹德旺成了生产队里的放牛娃。
当时,曹德旺的父亲已经从上海回到了高山雷吉布什。父亲不会务农,但他毕竟是从日本回来、在上海从过商的人,他知道可以通过小商小贩这样的经营活动,给家庭带来一点微薄经济收入。他就用从上海骑回来的自行车作为运输工具,从福州买些香烟运到高山去卖,从中赚取差价贴补家用。
那时候是不允许自由买卖商品的,一旦被抓到,就会以投机倒把论处,轻者没收,重者收押,游街示众。
15 岁那年,曹德旺开始跟着父亲做起了买卖。这个年龄的孩子,不算大也不算小,在那时,即使城里的孩子,15 岁也有参加工作的了。不过,曹德旺个子小,虽然 15 岁了,但看上去还是个孩子,所以没有人会检查他的书包。他先是跟父亲一起跑了两趟福州,每趟进货 30 斤左右,100 多公里刘达明,来回三天。第三次,他就一个人骑单车往返福州与高山之间了。他和父亲的商业分工是:他负责进货,父亲负责销售。
那时,前往福州的道路很原始,崎岖坎坷,其中艰辛自不待言。
后来他们改做水果生意。曹德旺需要每天凌晨两点起床,冬天顶着寒风,夏日冒着酷暑,骑车到福清县城,在天蒙蒙亮时批好水果,囫囵吃点东西,然后载着水果骑回高山。到了高山,通常已是下午三点左右,和父亲一起卖水果,卖完之后天就黑了。回家吃晚饭,要在晚上七点半之后,吃完就得睡,因为第二天凌晨两点,母亲就会坐在床前,不断地喊着推着正在酣睡的曹德旺,叫他起床。
直到现在,他的眼前都时常闪过母亲喊他起床的那一幕,一边喊一边抹着止不住的眼泪,“德旺,起床了。”
如此辛苦赚钱,一天下来,大概有3元左右的利润。
和水果相比较,烟丝的利润要高出很多。水果生意做了三四年,曹德旺的父亲又做起了烟丝生意。不到一年,父亲被当地的工商局抓了一个现行,烟丝被没收,“自行车也被牵了去”。
这一事件激发了曹德旺外出闯天下的决心。
他在逐渐长大,和父亲一起做生意的几年磨砺,也让他学会了独立思考。在他看来,父亲虽然聪明,也会做生意,但做的都是小本生意,而且政府不认可、不支持,根本没有前途可言。他还年轻,他不想重走父亲的老路。他认为,要想在这个世道安身立命,必须做政府允许做的事,当然,也要是能够赚更多钱的生意。
但是在很多年之后,曹德旺终于认识到那段艰苦岁月的真正价值。
他最初的经商理念,都来自于他的父亲。他的很多人生感悟,也来自于父亲的启蒙。父亲常说,男人有没有本事,并不在于看了多少书,关键要看做了什么事,以及怎么做事。他父亲对商业的理解,甚至远远超越了我们这个时代对商业的定义蔡文佑。在他的父亲心中,做生意,成功的因素很多,但是一个人的道德与诚信,是成功的永恒基石。即便只是做小本生意,即便政府不认可、不支持,你也要正心正念;而如果是做大生意,如果有了政府的认可和支持,你更要正心正念,否则,你将一事无成。
父亲问过他:“做事要用心,有多少心就能办多少事。你数一数,有多少个心啊?”
“用心、真心、爱心、决心、专心、恒心、耐心、怜悯心……”他掰着手指,有那么多心吗?
“当然有。”父亲说,“但当你悟到爸爸讲的道理时,爸爸或许已经不在人世了。”
“以后我的确知道了。随着我事业的发展,我能数出来的心,已经不是一双手能够容得下的了。”很多年之后,曹德旺在他的自传体著作《心若菩提》中这样写道。
03
1968 年,曹德旺结婚了,他把妻子留在家里照顾母亲,开始自己独闯天下。
他种过白木耳,当过厨师,修过自行车,做过果苗销售员,尝遍底层生活艰辛。1976 年,他参与筹建福清市高山镇异型玻璃厂,当起了采购员。1983 年,他承包了这个濒临倒闭的小厂。1986 年,他开始涉足汽车维修玻璃,此后不久,他们用自己生产出来的汽车玻璃,打破了日本汽车玻璃对中国市场的垄断。1987 年,他建立了福建耀华汽车玻璃公司。
这个福建耀华汽车玻璃公司,就是福耀玻璃集团的前身。
再后来的故事,大家已经知道很多了。福耀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生产供应商,曹德旺也成为了名震天下的玻璃大王。他是不行贿的企业家,“没送过一盒月饼”;他是行大善的佛教徒,从 1983 年第一次捐款至今,累计个人捐款已超过 110 亿元人民币。2009 年浅沼稻次郎,他从全球 43 个国家和地区代表中脱颖而出,荣膺“安永全球企业家 2009 大奖”,成为该奖设立以来首个华人得主。2016 年,他获颁全球玻璃行业最高奖项——金凤凰奖,评委会称宁丹琳被打,“曹德旺带领的福耀集团改变了世界汽车玻璃行业的格局”。
他自己的总结是,“这辈子我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做一片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玻璃。”
这两年,他多次呼吁减轻企业税负,引起社会诸多共鸣。当然,也有很多人断章取义曲解他的意思。但他似乎不太善于保护自己,对于减税这个问题,你若问,他还是会坦诚回答。他胆子大、敢直言,这是出了名的。他认为自己没有做过任何对不起社会的事情,对国家更不要讲了。在他看来,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他是为了国家好去提的意见,而不是为了它不好去提意见,因此他也没有什么思想负担。
当然也没有什么人敢来批评他。他也没有什么压力。
而我一直关心的是,这样一位潜心制造、笃定专一的企业家,他的发展观是如何塑造的?这样一位矜贫救厄、乐善好施的企业家,他的财富观是如何形成的?这样一个早早就体验到现实残酷的穷孩子,是什么支撑他没有迷失在对财富和权力的攫取当中?
有人告诉我,曹家四代信佛,曹德旺也是一位佛教徒,所以一切都顺理成章。但是在现实社会中,很多人都烧香念佛,很多人都在修心之路上耕耘,当他们的理想与现实利益冲突,那么不管在修行路上学到了什么,现实利益还是会击败他们内心的善,他们仍会变成自私甚至作恶的人。很多人学佛,他不是信,而是用。这样的人,在这个纷乱的社会中必然时刻面临两难的选择,也自然容易陷入到作恶的泥淖。
那么我们应该信什么?尤其是对我们这些没有学佛的人来说,我们应该怎么做?
曹德旺说:“要信他,要相信别人,要相信天的存在。你对谁都不相信,那么你的心肯定是非常丑恶的。如果你对谁都不相信,也必将一事无成。”
所以,我更愿意与大家分享曹德旺小时候所受到的家教刀锋爱痕。一个人最初的精神密码,一定来自于他眼睛里反射出来的世界。在那个小商小贩还被视为犯罪的岁月里,他的父亲仍然教育他用心做事;在那个饭都吃不饱、衣服补丁要打到里三层外三层的岁月里,他的母亲仍然教育他“穷要穷得清,富要富得明”。毫无疑问,他们在艰苦岁月里所抱持的人生观、价值观,对曹德旺的一生有着最强烈而深远的影响。家教不是宗教,但在很多时候,它的法力可以胜过任何宗教。
那才是他真正的、永不枯竭的思想资源。那其实是我们这个民族从未彻底熄灭过的精神的烛火。
而经商与种树一样,要做时间的朋友,要有恒心和耐心——这一来自日本布店老板的启蒙,经过两代人的传递,最终也汇入了灌溉福耀这颗大树的神秘涌泉。
2010 年,曹德旺捐资成立河仁慈善基金会。2011 年 5 月 5 日,在河仁慈善基金会成立大会上,曹德旺先生与其妻子陈凤英女士,宣布向河仁慈善基金会捐赠所持福耀集团 3 亿股股权,总价值 35.49 亿元人民币。
河仁基金会的名称,正是来自曹德旺先生的父亲曹河仁。曹德旺说,这一名称中,蕴藏了“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深意。

▲ 1988 年夏天,曹德旺在办公室留影,桌上的摇号电话记录着时代的变迁

▲ 2002 年,曹德旺在福清福耀集团总部施工现场

▲ 2009 年 5 月,曹德旺从全球 43 个国家和地区代表中脱颖而出,荣膺“安永全球企业家 2009 大奖”,成为该奖设立以来首个华人得主

▲ 2010 年 5 月,曹德旺在云南省陆良县天生坝水库考察旱情,干涸的土地已经完全龟裂苏佩雄。这一年,他为旱情严重的西南五省市捐款 2 亿元,该项捐款惠及 10 万户受灾家庭
04
访谈
▌人做好了,你做生意就好做了
仲伟志搜神记:面对当前的经济大环境,我看你似乎一点儿也不焦虑。你就没有什么抱怨?
曹德旺:那不会,反而现在有一种责任感。不管我们自己付出了多少努力,不管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都和社会、和国家分不开,没有大家的支持和投入,也不会有我们现在的成材。所以,有什么可以焦虑的?有什么可以抱怨的?
仲伟志搜神记:这个时代,都说“搞投资吃肉、搞实业喝汤”。这么多年来,你坚守在制造业,一以贯之,是什么力量支持你?
曹德旺:这个总之就是不忘初心吧。因为我自己能正确认识自己,我就是这块料。像去碰互联网、去做房地产,去忽悠人家,根本不是我的擅长。当然他们会成为大亨,会成为首富,那这个事情,是他们需要的事情。我认为我这个角色,在这个舞台上也有人看就可以了。
仲伟志搜神记:就没有人劝过你吗?你就从来没有动摇过吗?
曹德旺:那很多人劝过我。现在每天还有很多人给我发短信,动员我做这个,动员我做那个,我连理他都不理他。你看我手机上,今天还有人这么说。但是任凭你说的天花乱坠,说了也白说,我不会参与到你那里面。我做福耀这个事,不仅仅是为了钱来的。
仲伟志搜神记:有些人说,学佛的人应该放下俗务,寻求自在与逍遥。但在你身上,我看到了一个佛教徒与众不同的一面,或者说,我看到了一个佛教徒更积极的人生追求。你在积极做事黄珉宇,却又看淡财富。我一直很好奇,你的人生态度,究竟是乐观的还是悲观的?在你看来,佛学是鼓励乐观还是鼓励悲观?
曹德旺:你问的这个问题,我修得不够深。从我个人的观点,它鼓励乐观,也鼓励悲观。慈悲慈悲,先悲后慈,首先要培养悲悯之心,能够有同情心、关爱心,那你如果对别人的灾难、别人的困难都麻木不仁的话,你做再多的事情,方向可能都是错的,那你怎么关爱人家?我理解,佛教是教导我们怎么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就是要用退让的办法迁就社会。但是退让并不是不做事,看是用什么姿态做事,要看做事的目的。
我们中国的宗教文化大多数提倡上善若水,水是处在低洼处,处在最低处,但是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它做了不计其数的好事。它虽然是处在最低处,但多高的山它都可以爬上去,从山顶上过去。它可以承载万物,过长江、漂洋过海,那么多国际贸易都是通过它们进行的啊。我认为这不是一个鼓励悲观或者鼓励乐观的问题,佛教实际上是教你怎么做人全真门徒,人做好了,你做生意就好做了。
实际上做生意不难,关键难在做人。你做人如果真正有同情心、真正有关爱心,能够把贪、嗔、痴、慢、疑这些都戒掉,不会和人家争风吃醋,自然就和社会不会有很大的矛盾了,你所做的事情,才可能是真正的善业。
仲伟志搜神记:你说你是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但我认为这不是一个自然生长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学习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你的影响资源主要来自哪里?来自佛教还是圣贤经典?
曹德旺:应该都有,还有更多来自于社会。我的特点是什么呢?我不是科班出身的,但又很喜欢读书,又很喜欢钻牛角尖。因此,后来是甩开科班那条路,自己去学的。因此,学的东西很杂,五花八门,什么都有。你问我哪一派,我不知道。
仲伟志搜神记:说到读书,我记得你好像说过,83、84 年的时候是你读书最多的时候。
曹德旺:我从小就喜欢读书,小时候辍学,仍然想读书,怎么办?我就捡哥哥读过的书念,边放牛边捡柴禾边自学。看不懂的字就问哥哥,哥哥不在身边时,就用字典和《辞海》查找。那时候一本字典 8 角钱,一本《辞海》3 块钱,是割了三年多的马草才攒够了钱买下的。
读书最多的时候是粉碎“四人帮”以后。粉碎“四人帮”以后我的日子很好过,有好几万块钱,那时候几万块钱多牛逼。再加上那时候国家放松控制,可以借到书、买到书了。到了 78、79 年的时候,那时候什么书都有了。76 年刚打倒“四人帮”,77 年我就可以借到《第三帝国的兴亡》这样的书。一直到现在,我仍然爱看各种书籍,并有一个怪癖,到我家千万别向我借书或要书,再好的朋友我也不会给,有点爱书如命。
仲伟志:那时思想解放刚刚开始,一个启蒙时代刚刚开始。
曹德旺:对,那时候刚好又有时间,当采购员,不是很大的任务,我可以用很短的时间完成更多的任务,整天没有事情做,反正就是读。
仲伟志:我与牟其中先生有过不多的交流,他是中国企业史上很耐人寻味的人物。我很佩服他,也很同情他,那么多年他一直充满着冒险的激情,渴望表达自己的思想和主张,在监狱里也没有停下思考与写作。但我觉得,他的最终结局,与他的思想资源是有关系的。很大程度上,牟其中是被某种浪漫主义和激进主义给害苦了。
曹德旺:这就是他没有学佛的结果。佛要灭我,提倡无我。无我怎么讲呢?第一个无我就是观法无我,天下任何方法,任何法律法规,都是因为发生了某件事情才设定的。它是去治理那些前面的东西。办法的法、法律的法,都是。但是任何事物的形成,有它各方面的因素、要素。它不是单独的事件。
因此解决问题不能够用“我曾经见过”,你见过,但你那个事情和这个事情是不一样的。表面上好像很相似,但是内在和外在的很多东西——比如人的因素、环境因素——各方面分析起来,肯定是不一样的。
因此,你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那肯定有问题。因此佛说观法无我,法无本尊,法没有固定的方式,各有各的法,法是因缘而生,因为发生了这个事情才产生出来的。缘尽法灭,这个事情解决了法就灭掉了。因此《金刚经》上面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它就像闪电一样,闪了过去你抓不到它的。观法无我是这样来理解的。而如果自己先入为主言默戒,认为自己比别人高明爱情与灵药,根本谁说都拉不动,这是一种执念障,是一切痛苦的根源,这个是要破除的。
牟其中可以理解。他当初被抓,是时代的事情。我分析了他的案例,他刚开始是换了一条飞机回来,让他赚了一笔钱,后来他做大了,就去申请开信用证,银行给他开,他信用证贴现又拿去贷款做了生意。当时他弄了这个事情,但是判得太重。按照国际法,他这样做等于是欺骗银行,他信用证不能拿去贴现。这一点有错,但在香港是不判刑的,因为你银行有责任。你银行为什么要开给他呢?你不是有规定吗?贷前审查,贷后检查,贷中调查,这些事有没有做过呢?你知不知道信用证业务开出去,信用证和发现金是一回事,你贷款需要他担保,信用证为什么不叫他拿抵押物来抵押?这是你的失误,不是他的失误。

▲ 不行贿的企业家,行大善的佛教徒
来源:大猫财经(搜狐号)

欢迎关注【今日电视报】,您的关注就是【今日电视报】的动力!
全文详见:https://p66p.cn/14008.html

TOP